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β2-AR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抗β2-肾上腺素受体(β2-adrenoceptor,β2-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方法①手术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建立心梗模型;②在大鼠心力衰竭(心衰)的不同时期采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法(SA-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抗β2-AR自身抗体的滴度,同时检测大鼠的心功能;③将β2-AR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抗β2-AR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及抗β2-AR自身抗体 β2-AR组的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观察该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影响。结果①将β2-AR激动剂硫酸特布他林(4.5μmol/L)加入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药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0.0±6.20,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16.92±4.89,13.17±3.21和11.85±2.84。②将大鼠抗β2-AR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样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6.43±3.63,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9.42±3.03,10.00±1.76和9.25±2.56,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减慢,且在观察时间内不随时间递减,表现出类激动剂样生物效应。③大鼠抗β2-AR自身抗体 β2-AR组的血清加至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中,加样前心肌细胞跳动频率(次/15 s)为21±3.4,加入后第5,15和30 min分别为18.9±2.72,17.6±2.48和16.1±2.9,心肌细胞的跳动频率无明显减慢。结论抗β2-AR自身抗体作用于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可使其跳动频率减慢,且在观察时间内不随时间递减,表现出类激动剂样生物学效应,加入相应抗原后基本可中和其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SA-ELISA)技术,检测39例DCM患者和97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抗体阳性和阴性血清中的IgG,观察抗β1-AR自身抗体对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和成年大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DCM患者血清中抗β1-AR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明显高于正常人;纯化的抗β1-AR自身抗体IgG既可增加乳鼠心肌细胞的搏动频率,又可增强成鼠心肌细胞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使cAMP产生量增加。结论DCM患者血清中的抗β1-AR自身抗体对心脏的β1-AR具有激动剂样正性变时效应,该自身抗体可能通过β1AR-Gs-AC-cAMP-PKA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根据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的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 autoantibodies,β1-AA)的相互作用。方法 根据人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β1-AR-EC)的氨基酸序列合成26肽;采用杂交瘤细胞融合的方法获得针对β1-AR-EC的单克隆抗体(β1-AA);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检测该合成的26肽与β1-AA的亲和力;利用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实验验证该合成26肽对β1-AA的中和作用。结果 提取的β1-AA可以使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增加(P<0.05),提示该β1-AA具有生物学活性;合成26肽与β1-AA结合的亲和力(KD)为4.44 μmol/L,属于中等强度结合;较β1-AA组相比,26肽处理后可明显降低心肌细胞跳动频率(P<0.05)。结论 该合成26肽与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且可以拮抗β1-AA引起的乳鼠心肌细胞跳动频率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程中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α1和AT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和正常组(P<0.05);高血压心脏病自身抗体阳性的平均几何滴度与单纯性高血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的平均几何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中,81.0%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76.2%同时具有AT1受体的自身抗体,52.4%存在上述3种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抗G-蛋白偶联型β2、α1及AT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心肌和血管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崔然  陈枚洁  谢冰冰 《医学综述》2014,(7):1167-1169
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而β肾上腺素能受体家族在心血管系统自身调节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近发现的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R)因与β1AR、β2AR截然相反的负性肌力作用而受到较多关注。该文主要阐述β3AR在心室肌和心房肌中的作用,并特别概述了患有心衰的老年人心肌β3AR的变化及β3AR对老年性心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扩张性心肌病 (dilatedcardiomyopathy,DCM)是一种未明原因的心肌疾病 ,在过去的几年中 ,人们多关注于感染的免疫假说。 1 989年Limas证实从DCM患者血清中分离出来的IgG能够抑制 [H3 ]DHA与小鼠心肌细胞膜的结合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抗体对α1肾上腺素受体没有作用 ,对来自小鼠肺脏的 β2 肾上腺素受体作用也较弱 ,首次提出DCM患者的血清中有抗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 (antiβ-ARautoantibodies)存在[1] 。1 β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在DCM中的致病特性  验证某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是否具有致病性必须服从以下几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采用间接 ELISA 和双抗体夹心 ELISA 检测感染犬弓首线虫小鼠血清抗弓首线虫幼虫抗体和循环抗原。间接 ELISA 用犬弓首线虫幼虫排泄分泌抗原(TES-Ag)包板,二抗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鼠 IgG。夹心 ELISA 用豚鼠抗 TES-Ag 的 IgG 包板,第二抗体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兔抗TES-Ag 的 IgG。结果表明,感染后第1天血清循环抗原即为阳性,第15天血清抗体出现阳性,第87天实验结束时,血清抗体和循环抗原均是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纤维蛋白原(FIB) β67-77肽(FIB β67-77)及抗瓜氨酸化纤维蛋白原(C-FIB) β67-77肽(C-FIB β67-77)抗体水平,评价IgG、IgA、IgM型抗C-FIB β67-77抗体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27例RA患者、188例疾病对照和100名健康对照组血清抗C-FIB β67-77抗体的水平,分析其在RA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1)RA患者IgG、IgA、IgM型抗C-FIB β67-77抗体滴度均值(分别为104.8、69.6和78.2)均高于其他对照组(P<0.01).而各组血清中抗FIB β67-77抗体的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抗C-FIBβ67-77抗体IgG型、IgA型和IgM型在RA中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50.7%、48.5%和55.1%;特异性分别为94.8%、92.7%和92.4%.联合检测3个亚型敏感性为87.7%,特异性可达78.5%.(3)抗C-FIB β67-77抗体IgG型、IgM型和IgA型在IgM-RF阴性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是52.9%、39.2%和54.9%;抗角蛋白抗体(AKA)、抗核周因子(AP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3种抗体均阴性的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48.5%、53.1%和37.5%.结论 抗C-FIBβ67-77抗体在RA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对IgM-RF、AKA、APF及抗CCP抗体阴性RA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β2-受体的自身抗体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时的变化规律.方法:以合成的人心脏β2-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172-197氨基酸序列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41例AMI患者,发病24小时、7天、2~4周时,血清中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并与61例正常人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梗死发病24小时时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29.3%)明显低于发病2~4周时(56.1%)的检测结果(P<0.05);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killip-1级者与killip-2级者比较,抗β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AMI患者血清中,且在发病2~4周内逐渐升高.该抗体的产生与心肌梗死急性期心功能状态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抗α1受体自身抗体对高血压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以合成的α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肽段作为抗原,用ELISA法检测高血压合并心衰组(n=146)、单纯高血压组(n=253)以及对照组(n=188)血清中的抗α1受体自身抗体,并分析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及肾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 146例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中,62例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阳性率(42.5%)高于对照组(10.6%,P<0.01)和单纯高血压组(34.4%,P<0.05).在高血压合并心衰组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的心脏结构、功能变化和肾功能损伤程度均明显重于自身抗体阴性患者(P<0.05);但在3种不同心功能分级的亚组中,抗α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血压合并心衰患者抗α1受体自身抗体检出频率显著增高,可能参与了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心肌重构和肾功能损伤等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1.
麦冬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细胞团搏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体外培养法观察麦冬注射液对大鼠的乳鼠心肌细胞团搏动的影响。结果显示麦冬注射液能显著减慢心肌细胞团搏动的频率,增大搏动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麦冬的负性频率作用随剂量的加大而增强,并能有效地对抗肾上腺素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团搏动的正性频率作用与诱发心律失常的作用.实验提示,麦冬注射液可能含有能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β_1受体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日本血吸虫Calpain蛋白的免疫原性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上的应用。方 法用重组Calpain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测定特异性IgG抗体的动态变化及其IgG亚型(IgG1,IgG2a,IgG2b,IgG3)产生特征;同时用重组Calpain蛋白作为诊断抗原,粪检血吸虫病阳性患者血清作为一抗,肝吸虫阳性患者血清作为考核交叉反应血清。结果 重组Calpain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了一个极高的抗Calpain特异性抗体,免疫4周IgG类抗体达到高峰,与对照组鼠相比较免疫鼠血清中IgG1,IgG2a,IgG2b特异性抗体也显著上升;Calpain重组抗原血清检测日本血吸虫和粪检的符合率为100%,粪检阳性EPG低的个体抗Calpain抗体滴度高,EPG高的患者抗Calpain抗体滴度反而低,与肝吸虫的交叉反应率为37%。结论 日本血吸虫Calpain是一个具有免疫原性的蛋白,能够激发宿主产生高水平的免疫球蛋白,能够敏感地测定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提示Calpain可以发展成为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抗原和日本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3.
Xie HF  Feng H  Zeng HY  Li J  Shi W  Yi M  Wu B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7,29(2):191-195,I0002
目的利用Sm抗原模拟表位肽免疫BALB/C小鼠,构建狼疮样鼠模型。方法用鼠Sm单克隆抗体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亲和筛选,将筛选的噬菌体阳性克隆行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DNA序列测定并推导其氨基酸序列,初步确定Sm抗原模拟表位;进而用混合噬菌体阳性克隆皮下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IgG型抗Sm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和抗核抗体(ANA)水平;直接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肾脏IgG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以及HE染色观察小鼠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情况。结果免疫筛选获得的5个ELISA强阳性的噬菌体克隆的氨基酸序列IR、SQ、PP出现频率增加;实验组小鼠血清中第28天出现Sm抗体、dsDNA抗体、ANA抗体,且滴度不断升高;第33天出现蛋白尿;肾脏可以检测到IgG型免疫复合物沉积及明显的肾脏病理改变。对照组小鼠无明显自身抗体产生和肾脏病变。结论利用Sm抗原噬菌体模拟表位肽可成功构建狼疮样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程进展相关。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检测50例高血压心脏病、40例单纯高血压和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β2和α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1)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2.0%(21/50)和34.0%(17/50),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的22.5%(9/40)和15.O%(6/40),以及正常对照组的7.5%(3/40)和10.0%(4/40)(P〈0.05);(2)高血压心脏病抗体阳性患者的抗体滴度分别为1:143、1:126与单纯性高血压的1:120和1:96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组阳性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48和1:36(P〈0.05);(3)高血压心脏病抗β2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其中81%(17/21)的患者同时具有α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论 高血压心脏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G-蛋白偶联家族中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β2和α1受体的自身抗体;单纯高血压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同正常人,但阳性抗体的抗体滴度同高血压心脏病。大约80%以上的患者同时具有上述2种受体的自身抗体,多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心肌和血管重构和/或功能变化过程,其机理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抗心脏β_1和M_2受体自身抗体与老年扩张型心肌病(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测抗心脏 β1和M2 受体的自身抗体和老年扩张型心肌病 (EDCM)的相关性。方法 分别以 β1和M2 受体细胞外第二环 197- 2 2 2和 16 9- 173氨基酸序列的合成肽作为抗原 ,来检测老年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清 (EDCM组 ,n =32 ) ,以健康人血清为正常对照 (NC组 ,n =2 0 )。结果 EDCM组抗 β1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 37.5 % (12 / 32 ) ,NC组为 5 .0 %(1/ 2 0 ) (P <0 .0 5 ) ;EDCM组抗M2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 40 .6 % (13/ 32 ) ,NC组为 10 .0 % (2 / 2 0 ) (P <0 .0 5 ) ;心功能II-III级患者两种受体的阳性率是心功能IV级的 2倍或以上。结论 抗心脏 β1与M2 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与老年EDCM有关 ,推测这两种自身抗体可能参与老年EDCM患者心肌重构和 /或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扩张型心肌病与β1 受体自身抗体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抗β1受体自身抗体与扩张型心肌病(DCM)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人心脏β1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28例DCM患者和32例正常人血清中β1受体的自身抗体。结果 DCM患者血清中有13例(46%)抗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正常人血清中有2例(6%),两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DCM组自身抗体平均几何滴度为1:9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20(P<0.01);DCM患者中自身抗体阳性者的抗体滴度在不同心功能间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 DCM患者存在着β1受体自身抗体且其滴度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魏宇淼  廖玉华  王敏  郭和平 《重庆医学》2002,31(5):390-391,393
目的:探讨抗血管自身抗体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价值。方法:收集了设备同人154例以及正常血压对照4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人工合成AT1受体,α1-受体胞外第二环多肽片段为抗原,ELISA法检测入选病人及对照组血清中的抗AT1受体,α1-受体抗体等抗血管自身抗体,分析抗血管抗体在不同高血压亚组中的差异及抗体与高血压的关系。结果:抗体阳性病人在重度及难治性高血压组明显高于一般高血压病人和正常对照组,结论: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可能参与了高血压,尤其是重度高血压和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检测抗AT1受体和α1-受体自身抗体有助于高血压的诊断和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18.
丁欣  于洁  赵雷  姜志茹  陈晓敏  尹美珺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49-51,F0003
目的观察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患者血清抗神经抗体(抗Yo抗体)对培养胎鼠神经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免疫学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PNS患者抗Yo抗体阳性血清IgG、对照组血清IgG,添加到由胎儿鼠脑分离出的培养神经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的有无。对照组血清IgG为①AB型健康人标准血清;②无神经损害症状的抗Yo抗体阴性癌症患者血清。结果添加抗Yo抗体阳性IgG的培养神经细胞互相融合,出现粗而长的突起相连的形态变化;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细胞的边缘被细胞黏附因子N-Cadherin染色。结论PNS患者血清抗Yo抗体直接作用于胎鼠神经细胞,未发现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现了神经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由此推论PNS免疫学发病机制,可能不是抗体与抗原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在血清中存在着抗体以外的某种物质参与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9.
应用免疫转印法研究20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中抗心肌抗体,发11例患者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阳性,20例正常人血清均为阴性(P<0.01)。Betaloc(倍他乐克)抑制试验发现,Betaloc可以抑制该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本文提示抗心肌细胞膜66.47ku肽类抗体是抗心肌β受体抗体,用免疫转印法检测抗心肌β受体抗击体,对DC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Betaloc对DCM患者心肌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心力衰竭大鼠β3AR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心肌重塑的相关特点,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10周龄纯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心衰模型组(HF组):实施腹主动脉缩窄术;②伪手术对照组(sham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结扎缩窄.手术处理前及处理后4周、8周、12周和16周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大鼠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的含量,Western blot技术测定心肌β3AR的含量. 结果 ①HF组大鼠在腹主动脉缩窄术处理后8周心功能明显下降,出现心肌重塑,心衰模型成功建立.②手术处理后8周、12周及16周,HF组大鼠心肌β3AR含量较同期sham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同期sham组相比,HF组大鼠血清中β3AR自身抗体水平(OD值)在术后4周即明显升高(P<0.05),至8周时达峰值(P<0.01),并保持至12周(P<0.05);术后16周该抗体水平下降,与sham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心肌重塑可能是心衰发病过程中促进β3AR自身抗体产生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