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需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普通护理,在护理过程中,给予观察组患者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等,观察组上述指征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结合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分析护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有效处理护理管理中的细节,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夏丽平 《吉林医学》2013,(33):7095-7095
目的:对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选择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35例,血液透析治疗共计5460次,对常见的血液透析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实施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教育,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指导及技术培训,对血液透析室进行感染控制等有效的避免血液透析护理过程中的风险。结果:经过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35例血液透析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安全相关事故。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通过风险管理模式在血液透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的分析,对血液透析中的风险管理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对在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方式和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透析护理情况、护理投诉情况、不规范护理情况、医嘱护理情况、意外情况的发生及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医嘱护理不当、透析护理不当及不规范护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服务满意度(98.56%)高于对照组(86.96%),P〈O.05。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应用了风险管理,并通过实证分析,针对其准确性,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隐患进行了有效识别,并可以在血液透析的关键环节,做到了对潜在风险的辨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李玉慧 《吉林医学》2013,(33):7059-7059
目的:研究和探索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模式的作用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9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及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在护理满意度、风险事件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识别护理风险,从而寻源治本,把握护理管理细节,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尤李蓉  葛贻平 《中外医疗》2011,30(28):79-79
血液透析面临着患者和治疗措施两大风险因素,医院只有不断总结风险因素,积极实施控制手段,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从而为透析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6.
陈琳  陈莹 《中外医疗》2013,(12):162+164-162,16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该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风险管理,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服务满意与夜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透析护理、医嘱处理、不规范护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投诉和意外事件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的风险管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血液透析带来的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7.
曹建侠 《河北医学》2011,(10):1388-1391
目的:本文通过在我院血液透析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探讨血液透析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血液透析护理的临床资料,护理方式为普通护理,作为对照组;在护理过程中加入风险管理,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服务满意与夜班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等方面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在透析护理、医嘱处理、不规范护理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护理投诉和意外事件方面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后,由于实证分析的准确性,对于护理工作潜在风险的有效识别,能在血液透析的关键护理流程和环节中,处理护理管理的细节,寻源治本,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究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接受血液透析的病患随机分41例为接受普通护理的对照组与余下41例接受常规普通护理外辅以风险管理的观察组,观察比对两组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护理结果观察对比显示,和对照组的78.05%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92.68%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观察组病患在医嘱处置不当、透析过程不当、护理不规范、护理投诉以及意外事件发生情况等方面的发生率都显著降低,且两组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的护理过程中加入风险管理能够明显减少风险的出现,提升护理效果,而且能够增加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管理模式下展开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风险管理模式下展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显效89例(59.33%),有效50例(33.33%),无效11例(7.33),总有效率为92.67%;对照组显效76例(50.67%),有效40例(26.67%),无效34例(22.67%),总有效率为77.33%;两组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95,P<0.05);观察组非常满意95例(63.33%),满意55例(36.67%),总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非常满意76例(50.67%),满意40例(26.67%),不满34例(22.67%),总满意度77.33%;两组总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90,P<0.05)。结论: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04例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62%,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对HD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明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取行血液透析的120例患者,按照是否实施风险管理,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手段,而观察组则在该前提下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比较。结果:通过观察比较,观察组护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88%,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9.29%,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应用在血液透析护理中可以在最大限度上使血液透析所带来的风险降低,并使基础护理质量有效提升,从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证,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间我院血液透析中心收治的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94例)和观察组(94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0.85%(76/94),事故风险率为12.77%(12/94),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87%(92/94),事故风险率为4.26%(4/94),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心对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改善其生存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风险评估表"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进行血液透析操作护士群体中随机抽取15名护士,建立评价标准以及制定评估表,观察护士对血液透析有关风险的判断、评估及预防情况。结果:实行前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性低血压及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64.44%,40.0%,实行后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后症状性低血压及失衡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15.56%,两者患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表实行前后操作护士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使用评估表可明显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2014年1月—2016年12月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2组患者使用相同的血液透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风险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1.67%、护理投诉0.00%,低于对照组的10.00%,8.33%(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结论 血液透析室是护理风险较强的科室,影响因素复杂,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相关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血液透析室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观察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同时按照全程优质护理的要求对患者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KDQ问卷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SAS)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人员一般差错及纠纷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月维持性血液透析,对照组干预后的KDQ评分各项与干预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KDQ评分各项较干预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DS评分及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SDS评分及SAS评分较干预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6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一般护理差错及纠纷2例,对照组为8例。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减少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并针对存在风险作出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共透析482次)患者,并在血液透析前根据护理进行风险管理评估,护士进行护理风险管理知识培训,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出针对性对策,观察评估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疗效。结果: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护理管理后,在护士对护理风险处理合格率提高条件下,血液透析患者护理总有效率(91.1%)高于护理前(76.8%),均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显著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
血液透析是血液通过透析器半透膜的弥散和渗透作用 ,从而达到清除体内毒物、代谢产物、过多水份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的一种治疗技术。自 1981— 1999年共收治血液透析病人 132人 ,进行血液透析 4 34 6人次 ,通过对这些病人的精心护理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 132例 ,其中男性 89人 ,女性 4 3人 ;年龄最小的 13岁 ,最大的 76岁 ,平均年龄为4 1岁 ;透析时间最长的 80 9天。现一般情况良好 ,除偶尔血压稍高外无任何并发症。2 护理要点2 1 心理护理 耐心向每位透析病人介绍透析的目的、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减少首次透析治疗的并发症,降低诱导期透析护理的风险.方法 采用首次透析评估表对首次透析治疗进行风险的识别、评估、预防.结果 首次透析症状性低血压下降9%,失衡综合征下降2.8%,护士的专业知识提高,未发生与首次透析并发症的投诉.结论 首次透析评估表能减少诱导期透析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