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kiyama报道中段食管癌的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2.9%(24/73),下段食管癌(包括贲门癌)腹部淋巴结的转移率为68.6%(24/35)。国内文献尚未见报道。我科对25例中段及中下段食管癌的标本作了详细的病理检查。以了解腹部淋巴结转移情况。24例是鳞癌。肿瘤均位于奇静脉上缘至膈肌食管裂孔之间,不包括贲门癌,肿瘤长度2-6cm。25例中有腹部淋巴结转移者10例(40%),但其中2例是双癌,1例为食管中段鳞癌同时伴胃体腺癌,另1例食管中段鳞癌伴原发性肝癌,如排出此2例双癌,则腹腔淋巴结转移率为34.7%。 25例患者共检查腹部淋巴结181个,其中18个阳性(9.4%),Akiyama报道73例  相似文献   

2.
从食管癌多癌灶及壁内外播散探讨手术范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胸段食管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长度和广度。方法 对1992年3月~1996年1月食管癌全胸段食管切除标本连续切片结果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癌灶黏膜下浸润食管长度在3.3 cm以下;黏膜多灶癌相距最长长度7.4 cm;黏膜下癌栓可扩散2.48 cm。4%的病例食管肿瘤上缘5 cm以上的食管壁有多灶癌,食管中段癌淋巴结转移特点为上下双向转移;食管下段癌主要沿食管壁下行转移至腹腔淋巴结,4%的病例有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 建议胸内各段食管癌均作全胸段食管切除及纵隔和腹腔淋巴结清扫,有利于癌瘤彻底切除。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月至2005年10月胸段食管癌现代二野淋巴清扫术101例的资料.分析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32.67%,转移度18.21%。左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17.8%.转移度为14.05%;有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4.8%,转移度为21.75%。多因素分析提示病变位于上段、腹部淋巴结转移、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均是左、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病变位于食管上段、腹部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转移为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胸段食管癌手术应常规清扫双侧喉返神经旁淋巴结,对于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病例强调术后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放疗意义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了解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探讨胸段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方法 对首程治疗行颈、胸、腹3个野根治术的胸段食管鳞癌患者621例,标记各部位清扫的淋巴结分别送检,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了解淋巴结转移规律,为食管癌放疗临床靶区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胸上、中、下段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2.9%、27.9%和7.9%,上纵隔的分别为31.2%、24.0%和10.1%,中纵隔的分别为14.3%、29.7%和33.7%,下纵隔的分别为1.3%、4.0%和19.1%,腹部的分别为11.7%、25.1%和55.1%。胸部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长度愈长、肿瘤分化越低、肿瘤浸润越深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也愈高(P〈0.05)。结论 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颈段食管旁、锁骨上、上中纵隔转移多见,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的上下双向转移和跳跃性转移特点,胸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以腹部、中下纵隔转移多见。建议胸上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包括颈段食管旁及锁骨上、下界包括隆突下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下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上界至隆突水平、下界包括胃左血管旁的淋巴结引流区,胸中段食管癌临床靶区的范围应根据具体情况设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胸段食管癌和食管胃交界部癌不同淋巴结转移状况及清扫范围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随访资料完整的906例胸段食管癌及食管胃交界部癌患者,分析淋巴结转移及清扫范围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癌组:阳性淋巴结个数在0、1—3、〉3个三个级别的预后差异显著(P〈0.01);淋巴结转移度在0、〉0-20%、〉20%三个级别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显著(P=0.000);淋巴结胸腹部联合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隆突下淋巴结阴性的N1M0期、T2N1M0期、T3N1M0期胸段食管癌预后明显优于阳性组(P〈0.01)。食管胃交界部癌组:N0期病例预后优于N1、N2、N3期病例(P〈0.05);淋巴结转移度在0、〉0—50%、〉50%三个级别的生存曲线预后差异显著(P〈0.05);胸腹部联合淋巴结清扫、单纯胸部清扫、单纯腹部清扫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数量、转移度、转移范围均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隆突下淋巴结转移影响食管癌的预后,应重视该区的清扫。淋巴结转移度是食管胃交界部癌预后的重要指标。食管癌、食管胃交界部癌淋巴结清扫不同范围的各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有癌残留的94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79年4月至1983年9月,我们共作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636例,术后病理检查报告切缘有癌组织残留者94例。本文分析术后癌残留的原因,并讨论如何降低它的发生率。临床资料本组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切缘有癌残留的发生率为14.8%,分别统计则食管癌为13.9%,贲门癌为17.4%。在481例食管癌中,肿瘤的部位不同,切缘癌残留的发生率差异亦大,食管上段癌为8.3%(2/24);食管中段癌为15.3%(57/373);食管下段癌为9.5%(8/84)。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219例根治性切除的淋巴结的转移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淋巴结在食管癌转移的规律。方法根治性切除219例食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廓淋巴结1879枚并作区域分布的病理分析。结果219例根治性切除食管癌患者中65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胸上段食管癌8例中有2例颈深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186例中52例有淋巴结转移,其中伴有隆突淋巴结转移26例,伴有食管旁、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左下肺静脉及左下肺韧带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5、12、22、4、5例。胸下段食管癌25例中有淋巴结转移者11例,其中伴有食管旁、左下肺韧带、贲门区和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分别为1、2、5、8例。左肺动脉淋巴结无1例转移。结论淋巴结在食管癌转移的共性规律是:上段癌向上转移大于向下,下段癌向下转移大于向上,中段癌转移依次隆突区、胃左动脉旁、胸上食管旁、胸下食管旁和贲门区。左肺动脉淋巴结甚少转移。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综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食管癌发病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2%,世界范围内因癌症死亡的病例中,食管癌位居第6位。近年随着手术方式不断改进,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30%左右,但仍不令人满意。食管的黏膜下层富含淋巴管,肌层外缺乏浆膜,早期阶段即可出现淋巴结转移。Endo等研究发现,食管黏膜内癌淋巴结转移率为3%,转移淋巴结仅见于纵隔;黏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即可高达41%,可转移至腹部、颈部。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就诊时约有50%的患者已发生转移,单纯手术治疗的效果很差,因此多学科综合治疗已成为发展趋势。下面就目前手术、放疗、化疗结合治疗食管癌的各种研究方式及治疗结果进行综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0.
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特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对170例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46.5%(79/170),大于4枚淋巴结转移率为17.6%(30/170)。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P<0.05)。T3、T4期食管癌膈下淋巴结转移率高,分别为15.2%、29.6%。结论胸段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率与位置、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有关,对单纯行放疗的中晚期胸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建议照射膈下淋巴结引流区。  相似文献   

11.
 探讨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有关因素及特点,制定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最佳方案.方法:手术切除食管粘膜下癌52例,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分组病理检查,术后进行长期随诊.结果:本组食管粘膜下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3.1%(12/52),发生淋巴结转移主要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分化越差,转移率越高,其次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形态类型等因素有关.跳跃式转移发生率高,转移淋巴结大部分≤1cm,可能是食管粘膜下癌发生淋巴结转移的特点.结论:对早期食管癌应行食管次全切除术,并常规清扫区域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140例胸段食管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胸上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癌主要向颈部、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纵隔、腹部淋巴结转移;各段食管癌均存在淋巴结跳跃性转移;各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鳞状细胞癌与腺癌、低分化癌之间,肿瘤长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浸润深度之间淋巴结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浸润深度相关,与肿瘤长度,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跳跃性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14.
1996年7月~1998年12月我院为32例60岁以上伴高血压病的食管癌患者施行了手术切除,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分析,旨在探讨伴高血压病的食管癌老年患者开胸手术治疗的适应证选择及围手术期处理。 1 临床资料 1996-07-1998-12,对152例60岁以上的食管癌患者行癌肿切除,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病者共32例(21.1%)。男22例、女10例,年龄60岁~72岁、平均年龄65.2岁,肿瘤位于胸上段4例、胸中段24例、胸下段4例,均行颈部吻合,病理诊断均为鳞状细胞癌,区域有淋巴结转移者11例(34.4%),按国际分期Ⅱa期20例、Ⅲ期12例;而术前并无高血压病者120例(78.9%),男85例、女35例,年龄60岁~76岁、平均年龄65.3岁,肿瘤位于胸上段12例、胸中段88例、胸下段20例,行颈部吻合116例、弓上吻合1例、弓下吻合3例,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11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3例、粘液表皮样腺癌2例、食管平滑肌肉瘤和原位癌各1例,区域有淋巴结转移者52例(43.4%),按国际分期0期1例、Ⅰ期1例、Ⅱa期48例、Ⅱb期8例、Ⅲ期60例、Ⅳ期2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为指导术后放疗靶区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1-2017年间接受根治性切除且术后复发的66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临床资料,参照AJCC第八版食管癌分期定义,将1-8M区定义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8Lo、9、15区定义为下纵隔淋巴结引流区,16-20区定义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结果 41例(62%)患者发生单纯局部区域复发,25例(38%)为远处转移。54例患者共计148枚淋巴结发生治疗失败,最高危的复发区域为中上纵隔淋巴结引流区(118/148,80%),其次为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24/148,17%)。发生上腹部淋巴结失败患者共计9例,其中6例为胸下段癌,8例(89%)为术后病理≥Ⅲ期。结论 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高危淋巴结区为中上纵隔,术后放疗靶区应重点涵盖。对于术后病理≥Ⅲ期胸下段鳞癌患者需谨慎考虑照射上腹部淋巴结引流区。吻合口及下纵隔可能不需常规包含在射野内。  相似文献   

16.
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作自1991年7月~1997年6月选择性外科治疗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14例并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60岁,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5例,下段癌4例,食管贲门癌1例,食管胃同期原发癌1例;病变长度1.0~15cm;锁骨上淋巴结全部经针吸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鳞癌13例,腺癌1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胸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相关因素。方法 对204例食管癌根治标本进行统计,分析各主要临床病理改变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结果 204例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8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43.6%。胸中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48.0%,胸上段癌和胸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2.0%和26.9%。髓质型和溃疡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7.6%和56.0%,除缩窄型外其他类型转移率最高者为21.4%。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4.3%,女性淋巴结转移率为28.4%。浸润至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者,未发现淋巴结转移,浸润至浅肌层、深肌层、纤维膜者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8.6%、45.6%和48.8%。以上四种因素中前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淋巴结转移率与年龄无关,也不随肿瘤大小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男性食管胸中段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尤其当肿物为髓质型和溃疡型时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均行X线双对比食管造影检查,其中20例进行了CT检查。结果35例患者中原发于颈段2例,胸食管上段4例,胸食管中段19例,胸食管下段10例。肿瘤大体类型及X线表现多数为髓质型及蕈伞型。病变范围大多数较长,≥5cm22例占63.2%。淋巴结、内脏转移多见,20例CT检查患者中,17例发现有淋巴结转移,5例远处脏器转移。结论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是高度恶性肿瘤,CT检查对淋巴结及内脏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联合临床及X线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临床分期和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模式,临床病理指标与复发模式的关系及术后辅助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随访资料,行手术治疗的胸段食管鳞癌256 例,全部病例均按TNM分期(1997年UICC分期法),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全组中141 例术后复发(55.08%),复发平均时间15.1 个月(4~58个月),其中淋巴结转移82例(58.16%);血行性转移15例(10.64%);混合型转移(血行转移伴淋巴结转移或吻合口复发)26例(18.44%);吻合口复发18例(12.77%)。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与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4,P=0.037,P=0.004)。 胸上段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主要发生于颈部;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及中、下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大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胸中段食管癌术后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大于中、下纵隔和腹部。辅助放化疗组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3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辅助放化疗组血行及混合转移13例,与无辅助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 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复发主要为局部淋巴结转移;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局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复发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胸下段食管癌术后腹部淋巴结转移率高;术后放化疗治疗对局部控制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