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有多种预防措施,亦有连续硬膜外麻醉复合亚剂量异丙酚的临床报道。但是小剂量的异丙酚复合小剂量的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报道少见。我们观察了小剂量异丙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牵拉反应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刘冬炎 《中国药业》2012,21(7):73-74
目的 观察并比较地佐辛硬膜外与静脉注射两种给药途径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切皮前分别经硬膜外和静脉注射2.5 mg地佐辛,观察术中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情况.结果 两种注射途径均有预防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注射组优良率高于静脉注射组(P<0.05);两组患者注射给药后脉搏氧饱和度及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注射组不良反应较静脉注射组少.结论 地佐辛硬膜外和静脉注射均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但硬膜外注射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地佐辛与芬太尼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硬膜外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即地佐辛组、芬太尼组,每组各45例。硬膜外效果确切夹皮肤不痛开始手术,两组均在切皮后分别立即静注地佐辛0.1mg/kg,芬太尼1μg/kg。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切皮时、切开腹膜、探查牵拉阑尾时、手术结束时监测记录的SBP、DBP、HR和SpO:的变化,并对内脏牵拉反应患者自觉状况进行评估。结果切开牵拉腹膜时、探查牵拉阑尾时,地佐辛和芬太尼组患者SBP、DBP、HR等血流动力学无显著变化,呕吐评分芬太尼组大于地佐辛组,镇静评分地佐辛组大于芬太尼组。结论地佐辛用于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系数大。  相似文献   

4.
地佐辛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殷欣  邓林  汤伟 《中国医药》2011,6(10):1212-1213
目的 观察地佐辛在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硬膜外麻醉下拟行阑尾切除术患者80例,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硬膜外阻滞效果确切后开始手术,研究组于切开腹膜时先静脉注射地佐辛0.1mg/kg,然后持续泵注地佐辛1.5~2 μg/(kg·nin)至关腹,对照组于切开腹膜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分别于手术前、切皮时、切开腹膜时、牵拉阑尾时、手术结束时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并对内脏牵拉反应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切开腹膜、牵拉阑尾时,研究组患者SBP、DBP、心率无明显改变,与手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SBP、DBP、心率[切开腹膜时与牵拉阑尾时分别为(125±15)、(101±12)mm Hg,(97±12)次/min;( 150±14)、(99±13)mm Hg,(95±13)次/min]较术前[分别为(135 ±13)、(84±12) mm Hg,(80±12)次/min]明显增高,研究组分别为[(134±14)、(85±12)mm Hg,(84±13)次/min;( 132±13)、(84±14)mm Hg,(82±12)次/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术中发生0、Ⅱ、Ⅱ、Ⅲ级阑尾牵拉反应分别为29、6、3、0例,分别占72.5%、15.0%、7.5%、0%;对照组分别为0、3、14、21例,分别占0%、7.5%、35.0%、52.5%。2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预防硬膜外阻滞下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探讨氯胺酮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用硬膜外腔阻滞对小儿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组,B组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用硬膜外腔阻滞组,观察两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术后根据患儿的吞咽反射,肢体活动以及应答反应观察麻醉苏醒的情况,并记录氯胺酮及异丙酚的总用量。结果B组患儿出现吞咽、出现手动、有应答反应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静脉复合全身麻醉并用硬膜外腔阻滞可减少氯胺酮和异丙酚的用量,缩短麻醉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和常规氯胺酮复合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14岁以下进行阑尾切除术的患儿按麻醉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氯胺酮辅助硬膜外组(A组)和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组(B组),观察麻醉前后血压(SBP、DBP)、心率(HR)、呼吸频率(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程度以及术后清醒时间,术中及术后躁动、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不同时点5项指标均相近,但B组清醒早。结论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硬膜外麻醉用于小儿阑尾切除术效果满意,呼吸循环更稳定,术后清醒快,其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氯胺酮辅助硬膜外麻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佐辛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急诊拟于麦氏点切口行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地佐辛5mg组(D1组)、地佐辛10mg组(D2组)和地佐辛15mg组(D3组),每组25例。麻醉平面固定后三组患者分别经静脉推注地佐辛5mg、10mg、15mg。记录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10min(T1)、牵拉阑尾时(T2)的MAP、HR及SpO2;记录患者对牵拉阑尾的反应;观察术中相关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SpO2〈90%)、恶心、呕吐、嗜睡、头晕等。结果三组患者用药后都有预防阑尾牵拉反应的效果,与D1组比较,D3组牵拉反应的发生率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后10min,D3组SpO2下降明显,与D1组及D2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3组3组有11例嗜睡,7例发生呼吸抑制,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地佐辛对硬膜外麻醉下实施阑尾切除术时的牵拉反应的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剂量为10mg时不良反应最小,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8.
布托非诺用于防治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荣  唐岩峰  郭献阳 《海峡药学》2009,21(6):145-147
目的观察布托非诺对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患者75例。随机分为硬膜外组(E组)、静脉组(V组)和静脉联合硬膜外组(EV组),记录患者用药前(T0)、用药后5min(T1)、牵拉阑尾时(T2)的MAP、HR及SpCh;患者牵拉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和结论布托非诺通过3种给药方式均可防治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宋的牵拉反应.尤其静脉联合硬膜外注射时不良反应的发生最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的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A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进腹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术中必要时追加氯胺酮0.25~0.5mg/kg;B组60例于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5mg/kg、哌替啶1mg/kg、异丙嗪0.5mg/kg。观察术前及术中收缩压(S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术中牵拉反应。结果 A组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7%高于B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氯胺酮抑制硬膜外麻醉内脏牵拉反应疗效显著,对呼吸、循环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对椎管内麻醉下阑尾切除手术内脏牵拉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阑尾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20例,观察各组牵拉反应情况及用药后HR、SpO2、MA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呼吸循环功能稳定,抑制牵拉反应有效率K组95%,F组80%,K组明显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咪唑安定能安全有效地预防椎管内麻醉下内脏牵拉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淑梅  赵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07-2308
目的探讨氯胺酮对椎管内麻醉寒战的预防。方法对6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患者60例,随机分成氯胺酮组30例、对照组30例,麻醉穿刺成功后,患者取平卧时氯胺酮组硬膜外注入0.5mg/kg(加0.9%氯化钠溶液稀释成5m1)氯胺酮,对照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ml。观察记录患者术中寒战的发生情况,并持续监测呼吸循环变化情况。结果氯胺酮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呼吸循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0.5mg/kg氯胺酮可较好地预防患者麻醉后的寒战发生。  相似文献   

12.
姜世良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105-106
目的:观察不同硬膜外穿刺间隙在阑尾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月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施行的阑尾切除术300例,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高穿刺间隙组180例,一组为对照组120例。结果:高间隙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都能做到切皮时无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间隙组的肌松满意度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高间隙组的牵拉反应例数、追加局麻药例数、氟芬合剂用药例数、麻黄碱用药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高硬膜外麻醉的穿刺间隙后,不仅可有效地抑制阑尾切除术牵拉反应,且有良好的肌松作用。这一点对阑尾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的手术的麻醉非常必要。如果把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穿刺间隙提高到T10~11或T11~12,能够整体提高阑尾切除术的硬膜外麻醉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针刺疗法预防阑尾切除术对牵拉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阻滞下行阑尾切除术时,即使阻滞完善,常由于牵拉而造成恶心、呕吐等牵拉反应,严重时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通常用辅助药,而有的辅助药又会增加不良反应。本文在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加用了针刺疗法,观察其对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姜瑞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4,(16):2515-2517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行剖宫产术产妇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2%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麻醉,观察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式评分法评价镇痛效果,记录分娩各阶段的VAS评分,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的Apgar评分,记录利多卡因用量及术中牵拉反应比例。结果观察组的感觉阻滞完善时间、达到高阻滞平面时间、全程局麻药用量、下肢阻滞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12、耶、T4、T5的VAS评分分别为(0.64±0.33)分比(2.58±1.11)分、(0.61±0.31)分比(3.69±1.53)分、(0.224±0.08)分比(3.22±1.65)分、(0.11±0.06)分比(2.35±1.2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2=30.303,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牵拉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27%比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651,P〈0.01)。结论利多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具有起效快、镇痛强、持续时间长、安全性好、可控性佳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在硬膜外麻醉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行阑尾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 ~Ⅱ级,随机分成两组,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MF组,n =25)和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DF组,n=25)。两组均为T12~L1硬膜外穿刺,麻醉平面T6-L3,观察两组患者术中牵拉反应、镇静程度及不良反应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术中两组中MF组更好地抑制术中的牵拉反应;手术开始后5、15、30 min三个不同时间点两组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MF组明显低于DF组;MF组患者术中遗忘率高于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下阑尾切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氟哌利多联合芬太尼,有良好的术中遗忘、镇静及抗牵拉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异丙酚与哌氟合剂在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中的效果。方法:100例择期硬膜外阻滞下的胃肠、肝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一组术中使用异丙酚(P组);另一组术中使用哌氟合剂(D组)。两组穿刺位置均在T9-10。结果:异丙酚组对控制上腹部内脏牵拉反应总有效率为96.00%,哌氟组为76.00%。各组患者术中、术后呼吸循环均趋于稳定。结论:异丙酚在防治硬膜外阻滞下内脏牵拉反应较哌氟合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手术时镇静和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效果,并观察其对循环及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行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硬膜外腔阻滞麻醉,平面形成后,于切皮前5min静脉注射辅助药物:A组:首剂静脉注射(1—2min内)舒芬太尼0.1μg/kg十咪达唑仑0,02mg/kg,随后微量泵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咪达唑仑0.04mg·kg^-1·h^-1,于手术关闭腹腔时停药。B组:哌替啶1mg/kg+氟哌利多0.05mg/kg单次缓慢静脉滴注。观察并记录两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及Ramsay镇静程度和内脏牵拉反应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Ramsay镇静分级:A组达Ⅱ、Ⅲ、Ⅳ级分别为3例、8例、9例,与B组的4例、13例、3例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P〈0.05);A组内脏牵拉反应(0~Ⅲ级)分别为9例、9例、1例、1例,与B组的4例、5例、7例、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01,P〈0.01)。结论舒芬太尼、咪达唑仑辅助硬膜外腔阻滞麻醉用于胆囊切除术中,可明显改善镇静程度,防治内脏牵拉反应,对呼吸循环干扰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炎性反应的作用。方法选择ASA级Ⅰ~Ⅱ在联合腰硬麻醉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mg(用注射用水2ml稀释),对照组静脉注射用水2ml。于L2-3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调节阻滞平面到T6节段,术中静脉注射哌替啶、氟哌利多和安定维持镇静。于手术前1小时和术后1天抽取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并测定血中C反应蛋白(CRP)浓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l天的白细胞计数和CRP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在术后1天,白细胞计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5.4±3.7)比(7.6±3.2)(P〈0.05)CRP浓度观察组也明显低于对照组(6.4±3.7)比(9.6±4.1)(P〈0.05)。结论麻醉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可减轻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利多卡因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与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小儿阑尾切除术46例,ASA I或II级,随机分为2组,AS组:采用小剂量氯胺酮(1 mg/kg)丙泊酚复合全麻辅以1%利多卡因3~5 ml切口下腹膜表面麻醉26例;A组:采用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全麻20例。观察2种麻醉方法的生命体征的改变,手术时患儿的反应以及患儿全麻苏醒情况。结果AS组与A组比较,AS组具有较好的生命体征稳定性,腹膜松弛明显,牵拉反应小,苏醒快,恶心呕吐反应少。结论小剂量氯胺酮丙泊酚全麻和利多卡因腹膜表面麻醉在小儿阑尾切除术中应用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满意的切口下的腹膜松弛,能有效地抑制探查牵拉阑尾时内脏牵拉反应和鼓肠屏气反应,使得呼吸循环趋于稳定,降低术后切口皮肤疼痛及切口下腹膜缝合后产生的张力性刺激牵拉痛与不适,患儿苏醒快。  相似文献   

20.
硬膜外阻滞用于阑尾切除术即使阻滞上界达到T4,部分病人术中仍有牵拉不适,常需静脉辅助药物,本文旨在硬膜外阻滞局麻液中加入芬太尼,观察其对阑尾牵拉反应的影响作一尝试。1资料与方法本组病例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5-54岁。ASAⅠ-Ⅱ级,无心血管、高血压病史。术前30min肌注阿托品0.5mg。随机法为芬太尼组和盐水组,每组各40例。芬太尼组用2%利多卡因10ml+芬太尼2ml;盐水组用2%利多卡因+0.9ml生理盐水2ml均加1/20万肾上腺素。选T12-L1椎间隙穿刺,向头侧置管3.0cm.给予配制局麻药液4ml试验量5min后.各级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