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负荷运动与运动营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冯琰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59-3559
  相似文献   

2.
尿液分析在竞技体育中的应用很普遍,主要是监控负荷强度,评定功能水平,检测训练方法及运动员是否患有泌尿系疾病,本将尿分析与竞技运动,全民健身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衰老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德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0):3042-3043
  相似文献   

4.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陆晓  陈旗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5):134-135
背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但两者是不是有高度的相关性,既往的研究没有定论。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设计:病例分析。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对象:选择2002-08/200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6岁。 方法:采用简易V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②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结果:3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177;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177;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77;10.29。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177;25.94。②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 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5.
6.
平板运动试验676例阳性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马莉  林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5):2248-2248
目的 明确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意义及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 1996年2月-2002年1月,1074例虱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男性645例,女性429例,年龄29-72岁,TET表现阳性676例,阴性398例,行运动级别和时间比较及运动后ST段下移导联比较。结果 (1)A,B组的心脏耐受力较C组差。(2)A组冠心病较B组重。(3)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较右冠状动脉多。结论 平板运动试验是很有价值的心脏无创性检查项目。但须结合冠脉造影,患性别,年龄,胸痛症状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肢体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结果干预后12周,干预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患者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早期肢体运动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方法:3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60.75&;#177;12.84)岁。其中脑出血16例,脑梗死10例,脑梗死伴出血4例。平均病程(5.4&;#177;9.6)个月。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30例患者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177;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177;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77;10.29。30例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177;25.94。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O.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l。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9.
背景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一定程度上涉及到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但两者是不是有高度的相关性,既往的研究没有定论.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设计病例分析.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对象选择2002-08/2003-06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39~76岁.方法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方法评定患者运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主要观察指标①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②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的相关性.结果3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①全身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40.96±32.04,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21.78±22.87,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均为18.43±10.29.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平均为39.46±25.94.②全身总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5,其中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2,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61.结论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上、下肢运动能力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几乎相等.  相似文献   

10.
补液对负荷运动后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在高温、高温的环境中运动所导致的脱水现象分析,探讨运动后再成水化物形成及运动后脱水状态的恢复。补液对人体热应激的适应,提高运动能力以及饮料的成分对运动过程中汗液、尿液排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灸联合平板运动治疗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轻、中度外周动脉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平板运动组(20例)及艾灸联合平板运动组(20例)。在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进行平板运动及艾灸联合平板运动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行小腿经皮氧分压、运动平板测试、6min步行试验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结果:干预12周后,平板运动组和艾灸联合平板运动组患者经皮氧分压基线、平板测试诱发跛行疼痛发作及最大跛行疼痛的时间,6min步行距离及行走受损问卷评估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且艾灸联合平板运动组的患者在改善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均优于平板运动组(P0.01)。结论:平板运动及艾灸联合平板运动均可以明显改善外周动脉疾病患者下肢运动功能,且艾灸联合平板运动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补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莉  张晓晖 《现代康复》2001,5(10):126-127
多年来,人们一直在尝试采用各种营养措施来满足维持高水平运动能力的需要,糖类乃是最早被人们认识和使用的能量补充物质。然而过去的报道大多是关于耐力性补糖效果的研究,而对补糖与大强度运动的关系报道较少。本就近年来运动医学领域补糖与短时间、大强度、间歇性运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运动训练中, Sauders曾指出,肌酸激酶 (CK)是肌肉应激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机能评定。然而 CK同工程酶受应激影响下变化特点是什么,报道尚少。本文旨在以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不同负荷,调整恢复时总 CK、 CK- MM、 CK- MB的变化特点,及运动能力与酶活性变化的关系,为训练调控、运动能力评估提供最具实用价值的手段和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 省田径运动员 46人,年龄 14~ 21岁 3男 14人,女 32人。实验前向教练员和运动员说明目的、要求及负荷方式、强度、量等事宜,取得他们的主动配合。不同负荷后取血:受试者…  相似文献   

14.
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潮平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560-3560
  相似文献   

15.
营养干预对运动过程中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永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9):2923-2924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配合太极拳对帕金森病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太极拳进行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2组UP-DRS量表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运动疗法结合太极拳对帕金森病患者的平衡能力、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意义及运动能力的评估。方法1996年2月~2002年1月,1074例患者行平板运动试验。其中男性645例,女性429例,年龄29~72岁,TET表现阳性676例,阴性398例,行运动级别和时间比较及运动后ST段下移导联比较。结果(1)A、B组的心脏耐受力较C组差。(2)A组冠心病较B组重。(3)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较右冠状动脉多。结论平板运动试验是很有价值的心脏无创性检查项目。但须结合冠脉造影,患者性别、年龄、胸痛症状等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HKD、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及万方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21年7月期间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报道;并采用RevMan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有患者507例), 均为中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发现, 针刺运动疗法在改善脑卒中患者Fugl-Meyer量表(FMA)总分[MD=9.13, 95%CI(6.73, 11.54), P<0.001]、上肢FMA评分[MD=5.22, 95%CI(2.82, 7.61), P<0.001]及下肢FMA评分方面[MD=3.70, 95%CI(1.97, 4.83), P<0.001]均显著优于传统针刺联合运动训练。关于针刺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各研究间存在显著异质性(P=0.002, I2=87%);经敏感性分析并剔除异质性文献后, 发现...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为了了解脑卒中患者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自然演变过程,为脑卒中患者早期的治疗与康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本研究对150例未经正视,系统康复干预的脑卒中患者分别于病后5-6周后6月时进行了运动功能和ADL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