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笔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过程中,掺入荧光信号引物能量的转移,对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核酸(HBVDNA)进行定量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仪器:AG9600KhermalSkakjon(美国产)。AG9600AmpljsensorMjnjlyzer(美国产)。1.2主要试剂:不对称扩增引物,引物15’-KGCKCGKGKKACAGGCGGGGK-3’,引物25’-GAGGCAKAGCAGCAGGAKGAAGAG-3’。信号扩增引物:5’-KCGCKGGAAGKGKCKGCGGCGK-3’,HBVDNA标准购至美国BjokronjcsCorporakjondNKP由解放军302医院提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本地区PCR检测HBV—DNA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佩对半)和谷丙转氨酶检测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者乙肝免疫学检测,用PCR方法检测HBV—DNA,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大三阳组标本,HBV—DNA阳性率达到97.7%,与文献报道有些出入[1];小三阳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69.4%,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2];HBsAg(+)、HBeAg(+)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90.6%;HBsAg(+)、HBcAb(+)组标本,HBv—DNA阳性率为71.4%;HB—sag(-)、HBeAg(-),HBV—DNA阳性率为4.5%,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3]。HBV—DNA阳性患者中,转氨酶异常者占65.5%,HBV—DNA阴性患者中,谷丙转氨酶异常者占26.1%。结论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在临床上对乙型肝炎基因诊断,特别是进行抗病毒治疗和治疗监测方面均优于HBV血清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Bs Ag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将10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HBe Ag阳性组57例和HBe Ag阴性组45例,测定2组血清AST、ALT、HBs Ag及HBV DNA水平,分析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2组HBs Ag、ALT、AST、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HBs Ag水平患者的HBV DNA水平不同(P0.05);HBe Ag阳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796,P0.01),HBe Ag阴性组HBs Ag水平与HBV DNA水平不存在相关性(r=0.289,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 Ag与血清HBV DNA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体位对产妇剖宫产术仰卧位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发生.方法:选择18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平卧位和左倾25-30度的仰卧位两组,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结果:平卧位组低血压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倾25-30度的仰卧位组,且程度更重,持续时间更长,体位会对产妇剖宫产术仰卧位综合征血流动力学造成影响,麻醉后左倾25-30度的仰卧位可以有效防止仰卧位综合征发生.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基层医院在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568例HBV患者血清标本和4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VM测定及HBV-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结果 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185例,HBV-DNA检出率97.29%(180/185),拷贝均数为7.42×107copies/mL;2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274例,HBV-DNA检出率51.82%(142/274),拷贝均数为3.84×106copies/mL;3组HBsAg、HBeAg阳性24例,HBV-DNA检出率100%(24/24),拷贝均数为6.23×107copies/mL;4组HBsAg、抗HBc阳性43例,HBV-DNA检出率34.88%(15/43),拷贝均数为2.38×105copies/mL;5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8例,HBV-DNA检出率为11.11%(2/18),拷贝均数为4.25×103copies/mL;6组抗HBs、抗HBc阳性15例,HBV-DNA检出率6.66%(1/15),拷贝均数为2.31×103 copies/mL;7组抗HBc阳性9例,HBV-DNA检出率11.11%(1/9),拷贝均数为1.56×103copies/mL;8组为正常人血清,HBVM全阴,HBV-DNA检出率0(0/40),拷贝均数小于103copies/mL。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类型,与运用FQ-PCR技术动态检测HBV-DNA含量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这对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乳腺疾病患者血清钙含量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增生及纤维腺瘤、乳腺癌患者血清钙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偶氮胂法检测乳腺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血清中的钙值。结果轻度乳腺增生患者血清钙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度及重度乳腺增生、纤维腺瘤患者血清钙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0.05),不同期别的乳腺癌患者,其血清钙含量随期别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结论血清钙降低可能导致或促进乳腺癌的发生,血清钙含量测定在乳腺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莪术油通过hTert作为下游靶基因对乳腺癌MCF-7细胞端粒酶活性及DNA损伤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以300μg/mL莪术油处理MCF-7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活性,绘制生长曲线,筛选最佳药物处理时间。于加药后48 h,实时定量RT-PCR检测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表达水平、TRAP Assay检测端粒酶活性变化;收集加药前以及加药后24,48,72 h细胞,采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反应相关53BP1蛋白水平。结果莪术油处理的MCF-7细胞24 h后增殖活力开始降低,至48 h生长明显减缓,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加药后48 h,hTert表达水平降低为对照细胞的2.43倍(2-△△Ct),TRAP Assay结果显示端粒酶活性降低为对照细胞的2.27倍,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莪术油处理的细胞53BP1蛋白磷酸化水平自转染24 h后开始升高,至48 h左右达到高峰,至72 h时仍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莪术油可以hTert作为下游靶分子,通过调控端粒酶活性及DNA损伤反应,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扶正消积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对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均予卡培他滨加长春瑞滨方案化疗,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扶正消积方。2组患者均于完成2个周期后4周观察近期疗效、生活质量、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结果:(1)近期疗效方面:有效率(RR),治疗组为50.0%,对照组为41.7%,2组比较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疾病控制率(DCR)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58.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生活质量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7.5%和5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肿瘤标志物方面:2组CEA、CA 125、CA 15-3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三者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扶正消积方联合化疗能提高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增强疗效,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106例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和同期就诊的216例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青年女性乳腺癌的误诊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P〈0.05);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分期以Ⅱ~Ⅲ期为多见,青年女性乳腺癌则以Ⅳ期为主;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ER、PR阴性率明显低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Cerb B-2阳性率明显高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青年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3年、5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青年女性乳腺癌患者相对于中老年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误诊率高、进展快、侵袭性强、预后差等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提高青年女性乳腺癌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的发展,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健康教育在患者疾病康复过程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健康教育即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的与疾病有关的医学和护理知识的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使患者了解增进健康的知识,改变其健康行为和问题,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我科于2005年开始对100名癌症患者实旌健康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溴甲酚紫与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效果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和评价溴甲酚紫 (BCP)法和溴甲酚绿 (BCG)法测定血清白蛋白 (ALB)的效果。方法 用BCP法和BCG法同时测定混合血清ALB ,进行重复性、回收率、干扰试验、线性范围、方法对比试验等。结果 用BCP法测定血清ALB ,批内试验S =0 .465,CCV =1.18% ;批间测定S =1.162 ,CCV =2 .91% ;平均回收率为 99.3 % ;线性范围 5.0~ 85.0g/L ;BCG法测定ALB ,批内试验S =1.0 2 3 ,CCV =2 .15% ;批间测定S =2 .63 5,CCV =5.66% ;平均回收率为94.7% ;线性范围 5.0~ 59.5g/L。BCP和BCG两种方法测定血清ALB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且呈正相关 (r =+ 0 .93 6)。结论 BCP法测定血清ALB较BCG法测定的重复性较好 ,回收率高 ,线性范围稍宽 ,抗干扰性强  相似文献   

13.
从冲任、天癸、宗气等方面论述气滞血瘀型乳腺癌的病因、病机及辨治。其临床表现为在乳房肿块出现前便长期存在胸闷胸痛、腹部隐痛、不欲饮水,乳房肿块日久不增大也无甚疼痛,却在围绝经期迅速进展,乳腺癌术后表现出患侧上肢肿胀难消、术口渗血渗液难以愈合。认为其发病因素主要与任脉水液停滞水湿、湿阻脉道,冲任胞宫气血盈泄失司兼之宗气不降,产后乳络不通共致血瘀气滞,天癸将竭加剧任脉水湿停滞、血瘀胸乳等因素密切相关。临证以行气利水化瘀为要,用增骨益髓汤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乳腺癌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化疗骨髓抑制,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医古代医籍和近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梳理气郁血虚与乳腺癌发病的相关性,论证了气郁血虚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因素。从整体观出发深入探讨了肝脾两脏失调与气郁血虚之间的关系,肝脾两脏相互依赖共同调节人体气和血的平衡,称之为"肝木疏脾土""脾土营肝木",而肝脾失和导致的气血失调则是乳腺癌发病的重要病机。通过对营卫功能与作用的梳理,并结合乳腺癌的基本病机论证了调和营卫是调节人体气血紊乱的重要方法,并且提出了调气养血治法在防治乳腺癌方面的重要地位,而丹栀逍遥散正体现这一治法。因此,结合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提出使用丹栀逍遥散治疗乳腺癌,为临床上科学、合理的防治乳腺癌提供了理论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5.
血液高粘滞状态可促使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并加以防治可大大减少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我院对300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同时进行全血粘度和甲襞微循环检测,从中发现了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16.
芬太尼透皮剂(多瑞吉)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在肿瘤患者控制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我科于2001年6月始用于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到2003年6月,共计98例,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发现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不多,现将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芬太尼透皮剂(多瑞吉)为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型强效阿片类镇痛药物,在肿瘤患者控制疼痛、改善睡眠、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疗效。我科于2001年6月始用于晚期癌痛病人的治疗,到2003年6月,共计98例,在取得满意疗效的同时,发现该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不多,现将观察到的不良反应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赵岩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30-131
目的:目前国内外时已失去手术机会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首选疗法是肝动脉化疗栓塞,但其副作用是会发生严重的消化道症状及发热症状,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栓塞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收治的9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化疗栓塞后执行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4周后研究组肝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研究组临床症状及卡氏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癌化疗栓塞后肝功能的恢复,可改善躯体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老年乳腺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资料,并选择同期青年乳腺癌患者33例作对照。结果老年组术后并发症的总例次为65例占66%,较同期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率高(P<0.05);老年组中术前有共存病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手术前无共存病患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乳腺癌术后最主要的并发症仍然是皮瓣坏死、上肢功能受限、皮下积液等。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术中处理、正确的术后治疗是老年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人为什么会“上火”?为什么有时人们治疗“上火”效果不佳?近日,由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抗生素”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的中医治疗“上火”课题研究取得了进展——提出“三级靶向”理论,破解人体“上火”之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