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病例-对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室内空气污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国际儿童哮喘研究(ISAAC)统一调查方案,在北京市顺义区25所小学生普查的基础上,筛选6~10岁儿童哮喘阳性病例403例,对照806例,进行病例-对照调查.结果 被动吸烟和家庭燃煤取暖、烹调等可增加儿童哮喘的危险性.母亲怀孕期家中有1、2~3和3人以上亲属在母亲面前吸烟,则儿童哮喘的危险性可分别增加10%、20%和2.3倍(OR 1.1,95% CI:0.8~1.5;OR 1.2,95% CI:0.9~1.6;OR 3.3,95% CI:1.9~5.9);孩子出生后家中有1、2 ~3和3人以上在孩子面前吸烟可分别增加儿童哮喘危险性30%、40%和1.6倍(OR 1.3,95% CI:1.0~1.8;OR 1.4,95% CI:1.1~2.0;OR 2.6,95% CI:1.5~4.4);家庭燃煤取暖和烹调可增加儿童哮喘危险性50%和60%(OR 1.5,95% CI:1.1~1.9;OR 1.6,95% CI:0.8~2.8);在厨房烹调时,偶尔使用或不使用排风扇,可增加危险性40%和60%(OR 1.4,95% CI:09~2.1.OR 1.6.95% CI:1.2~2.1).结论 被动吸烟和家庭燃煤取暖烹调均是增加儿童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开展COPD的一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按年龄±3岁进行1:1配比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435例来源于2003年1月-2006年4月某市级医院的COPD患者及其对照者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802,95%CI:1.385--2.346)、药物过敏史(OR=4.346,95%CI:2.838~6.657)、吸烟(OR=2.857,95%CI:2.145~3.807)、吸烟年限〉10a(OR=2.719。95%CI:2.041~3.621)、日吸烟量〉10支(OR=2.250,95%CI:1.601~3.161)、开始吸烟年龄≤20岁(0R=1.909,95%CI:1.140。3.198)、吸烟指数大于300年支(OR=2.241,95%CI:1.645-3.054)和高血糖(OR=2.469,95%CI:1.772~3.441)为COPD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1.595,95%CI:1.124~2.264)、药物过敏史(OR=4.029,95%(CI:2.411~6.735)、吸烟(OR:2.635,95%CI:1.844~3.764)和高血糖(OR=2.390,95%CI:1.632-3.502)为COPD的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药物过敏史、吸烟和高血糖为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区儿童哮喘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1:1配对的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300对病例和对照儿童,并分析有关的暴露因素。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17个因素与儿童哮喘有关联,包括父亲呼吸系统疾病史、母亲呼吸系统疾病史、家庭收入情况、特应性体质、急性呼吸道感染史、食肉习惯、海产品摄入量、是否有泡沫制品、是否装修过、厨房排烟方式、排烟效果、是否饲养宠物、家族哮喘病史、家族过敏性鼻炎史、父母食物过敏史、父母粉尘过敏史、首次发病后是否经过系统治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7个因素进入主效应模型,其中父亲有呼吸系统疾病史(OR=3.771,95%CI:1.533~9.278)、家庭低收入(OR=I.503,95%CI:1.258~1.795)、特应性体质(OR=3.788,95%CI:2.368~6.058)、喜食肥肉(OR=2.042,95%CI:1.481~2.815)、家族哮喘病史(OR=I.710,95%CI:0.988~2.958)、家族过敏性鼻炎史(OR=I.991,95%CI:1.234~3.211)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饲养宠物(OR=0.443,95%CI:0.265~0.739)是保护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327,0.407,1.332,0.714,0.536,0.689,-0.814。结论儿童哮喘是遗传和环境双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复杂疾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DNA损伤结合蛋白2基因(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等位基因(nt23314 C〉G)多态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建立环境-遗传因素的肺癌发病风险模型。[方法]运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湖北省各地区医院经病理诊断确诊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16例为病例组,社区人群448人为对照组,以Taqman探针基因分型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后退法筛选肺癌相关危险因素并计算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社区对照人群中DDB2基因的C和G两种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66.6%和33.4%。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与携带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等位基因的野生型纯合子CC基因型者相比,携带CG或GG基因型的研究对象患肺癌危险度为OR=1.634(95%CI:1.104~2.420);年长者(〉60岁)发生肺癌的危险度为OR=1.641(95%CI:1.110~2.426);一级亲属家族有肿瘤史的危险度为OR=2.972(95%CI:1.452~6.084);轻度和重度吸烟者分别为OR=1.649(95%CI:0.962~2.826)、OR=6.351(95%CI:3.978~10.139);饮酒为OR=1.559(95%CI:1.034~2.349);体育锻炼为OR=O.568(95%CI:0.383~0.844)。以上各因素的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11.27%、13.34%、7.16%、9.67%、44.90%、8.71%和-11.67%。Logistic回归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86(95%CI:0.748-0.823)。[结论]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肺癌发病中起作用:一级亲属肿瘤家族史、DDB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3781620 CG或GG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有关;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饮酒和缺乏锻炼)可增加肺癌的危险性。该模型对肺癌发病风险的评估能力中等。  相似文献   

5.
GSTM1基因多态及膳食因素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l)基因多态性及膳食因素与广州地区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58例,对照62例,制定统一的调查表进行调查,用PCR检测GSTM1基因多态性。结果 GSTM1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危险性关系无显著性差异(OR1.73,95%CI0.84~3.58);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胡萝卜摄入频率与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呈负相关(OR0.24,95%CI0.10~0.58),而用动物油脂炒菜与肺癌的发生呈正相关(OR5.34,95%CI1.13~20.16)。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校正吸烟等非膳食烹调因素后,胡萝卜摄入频率(OR0.18,95%C10.05~0.65)仍与肺癌发生负相关;不常吃胡萝卜联合GSTM1缺失发生肺癌的危险性显著增加(OR6.30,95%CI1.88~21.05)。结论 GSTM1基因单独作用时与肺癌关系不明显;用动物油脂炒菜显著增加肺癌发生的危险性。常摄入胡萝卜可显著降低肺癌发生危险性。GSTM1基因多态性与胡萝卜摄入间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估计云南省某市矿区锡矿工人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3-6月在云南省某市的5个矿区开展以矿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796名矿工。采用标准化问卷匿名收集研究对象的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等信息,并采集7ml静脉血和15ml尿检测4种性病和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矿工中共检出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0.7%(12/1760),其他性病阳性率分别为梅毒1.8%(31/1760),2型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type-2,HSV-2)9.6%(169/1760),淋球菌0.8%(14/1773),沙眼衣原体4.8%(85/1773),除HIV外的其他性病总患病率为14.9%(264/1776)。HIV感染和吸毒(调整OR=17.8;95%CI:4.0—78.8)、12个月内嫖娼次数(调整OR=8.7,95%CI:1.9—39.0)、文身(调整OR=6.6;95%CI:1.8—24.0)、手术(调整OR:6.0;95%CI:1.6—22.5)、共用牙刷(调整OR=5.6;95%CI:1.0—31.3)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性病感染和民族(调整OR=2.0;95%CI:1.5—2.7)、年龄(调整OR=1.7;95%CI.1.0—2.9)、吸毒(调整OR=2.3;95%CI:1.0~5.2)、和配偶住一起(调整OR=1.4;95%CI:1.1—1.9)及嫖娼(调整OR=1.9;95%CI:1.4—2.6)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4.1%(49/1201),有性经历的矿工中自我报告嫖娼的比例为21.6%(339/1569)。结论 该地区矿工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较高,性病、艾滋病知识匮乏,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多种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应加强该人群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及其和烟酒嗜好相互作用与胃癌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在上消化道癌高发区江苏省淮安市进行病例对照研究(胃癌患者107例,对照人群200名)。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研究对象的MTHFR基因型。结果 (1)胃癌组中MTHFR变异基因型拥有者的比例7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x^2=4.15,P=0.0416)。MTHFR变异基因型拥有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显著升高(OR=1.78,95%,CI:0.99-3.22;性别和年龄调整OR=1.89,95%CI:1.08-3.32)。(3)在MTHFR变异基因型拥有者中,伴有吸烟习惯者发生胃癌的OR为7.72%(95%CI:2.23-26.79),伴有经常饮酒习惯者发生胃癌的OR为3.08%(9T%CI:1.30-7.23)。与不吸烟,不经常饮酒的野生型纯合子MTHFR基因型拥有者相比,伴有吸烟的经常饮酒习惯的MTHFR变异基因型拥有者发生胃癌的OR为13.96%(95%CI:2.76-70.46)。结论 MTHFR C677T变异基因型与胃癌的易感性有关;吸烟和饮酒与MTHFR变异基因型在胃癌发生中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贲门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郑宗立  蔡琳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45-1347
目的:探讨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深入进行病因学研究提供线索。方法:对福州市6所医院2000年和2001年4月至7月的住院病人603例进行多组病例对照研究。贲门癌组为病理、手术和胃镜确诊的贲门癌191例,非贲门部胃癌190例,健康对照组为与肿瘤病例同期住院的骨科、泌尿外科的非肿瘤病人222例。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床边询问,对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贲门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一一级亲属患肿瘤(OR=4.286 95%CI:2.431-7.554)、进食速度快(OR=2.028 95% CI:1.142-2.912)、三餐不按时吃(OR=1.909 95% CI:1.396-2.610)、饮用井水(OR=1.741 95%CI:1.042-2.910)每日吸烟量多(OR=1.347 95%CI:0.989-1.835)。主要保护 因素有:常吃新鲜水果(OR=0.645 95%CI:0.439-0.945)、使用冰箱年数长(OR=0.731 95%CI:0.536-0.997)、化程度高(OR=0.468 95%CI:0.276-0.74)。结论: 贲门癌与非贲门部胃癌可能有不同的危险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2000-2003年住院病人胃癌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住院胃癌病人饮食习惯、疾病史、不良嗜好等因素与胃癌危险性的关系。方法收集黑龙江省肿瘤医院2000--2003年经病理诊断的胃癌病人,共209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吸烟、饮酒增加胃癌危险性。胃慢性疾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嗜成与胃癌关系密切。情绪较差、性情急躁胃癌危险增加250%(OR=3.50,95%CI=1.95-6.24)。近年精神压抑可增加胃癌危险466%(OR=5.66,95%CI=3.68-8.94)。多食用葱、蒜类食品可降低胃癌危险性48.9%。结论胃慢性疾病史、不良饮食习惯及某些精神神经因素,肿瘤家族史等与胃癌有明显关系。多食用葱蒜类食品对胃癌的发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l:1配对病例一对照研究方法,对201例0-6岁腹股沟疝患儿与对照儿童的父母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所收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计算OR值及0R值的95%CI。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儿童便秘史(OR=3.520,95%CI:1.238。10.015)、啼哭不安史(OR:6.532.95%CI:2.651~16.091)、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腌制品摄入史(彻=2.529,95%CI:1.271.5.031)及贫血史(DR:6.809,95%CI:2.530~18.322)、儿童腹股沟疝家族史(OR=11.250,95%CI:4.766~26.553)与儿童腹股沟疝的发病存在显著联系。结论儿童便秘史、儿童啼哭不安史、腹股沟疝家族史、母亲孕前1个月和孕期前3个月贫血史及腌制品摄人史是儿童腹股沟疝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男性不育症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4对病例和对照1:1配比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长期大量吸烟(OR=3.45,95% CI:1.95-6.10)、婚外性生活史(OR=7.29,95%CI:2.54-20.89)、高温大棚蔬菜种植(OR=6.73,95%CI:1.91-23.69)、苯类化学品接触(OR=20.53,95%CI:4.67-90.25),解脲支原体感染(OR=5.55,95%CI:2.8-13.533)与男性不育症有关联,为其危险因素,结论:男性不育症是由多种因素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其预防应从整治环境污染,加强职业防护,提高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工作生活习惯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2.
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病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肺癌易感性标记物CYP1A1及GSTM1基因多态以及吸烟等其他环境暴露因素与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原发性肺癌病例91例以及非肺部疾患的住院病例(对照)91例,所有的研究对象均采静脉血进行DNA抽提,并用PCR方法检测CYP1A1以及GSTM1基因多态,同时调查研究对象吸烟等其他环境暴露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无论是单因素分析还是多因素分析均未显示出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病的关联。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化程度的OR为0.63(95%CI:0.45~0.86),吸烟量的OR为1.56(95%CI:1.14~2.14),无抽油烟机的OR为3.77(95%CI:1.48~9.56),食用动物油的OR为1.67(95%CI:1.25~2.24),常吃胡萝卜的OR为0.47(95%CI:0.22~0.98),饮酒的OR为6.58(95%CI:1.53~28.30),家族肺癌史的OR为3.75(95%CI:1.64~8.58)。结论 CYP1A1和GSTM1基因多态与肺癌发病无明显的关联,吸烟、饮酒、食用动物油、家族肺癌吏以及无抽油烟机是肺癌的危险因素,而高化程度和常吃胡萝卜与降低肺癌风险有关。  相似文献   

13.
温州市麻疹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调查疫情上升原因。[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对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2004年~2005年3月8日.温州市市辖区≤14岁人群发病率最高(513/10万)。病例中≤7岁流动儿童占60%,而人群中仅占3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流动人口估计发病率为8.2/万(95%CI:6.0~10),常住人12估计发病率为1.2/万(95%CI:0.0~2.5)。医院暴露OR=9.5(95%CI:5.1~18);有接触史OR=7.9(95%CI:3.2~20);疫苗接种率病例组12%,对照组45%,疫苗效力85%(95%CI=69%~93%)。[结论]麻疹接种率低、院内感染的存在、大量的流动人口是造成本次疫情传播主要因素。建议应急接种。控制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转硫酶基因多态性M1(GSTM1)、T1(GSTT1)及烟酒嗜好与胃癌易感性的关系,并对GST基因多态性GSTT1、GSTM1与烟酒暴露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和PCR技术,检测121例原发性胃癌患者和相应对照的GSTM1和GSTT1基因型,结合研究对象的烟酒嗜好,应用SAS统计分析系统,分析GSTM1和GSTT1基因型及烟酒暴露与胃癌发病的关系,并对基因-基因,基因-烟酒暴露在胃癌发生中的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GSTM1(-)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占44.63%和33.88%,分布无显著性差异(χ^2=2.6436,P〉0.05),GSTT1(-)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52.89%和44.63名,分布也无显著性差异(χ^2=1.1650,P〉0.05)。吸烟者比非吸烟者发生胃癌的危险高(OR=2.538,95%CI:1.336~4.823);饮酒者比非饮酒者发生胃癌的危险高(OR=2.097,95%CI:1.025~4.291)。同时携带GSTM1(-)和GSTT1(-)基因型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GSTM1(+)和GSTT1(+)基因型携带者(OR=2.097,95%CI:1.025~4.291);同时有烟酒嗜好的个体发生胃癌的危险性高于无烟酒嗜好者(OR=2.330,95%CI:1.211~4.482)。携带GSTM1(-)和GSTT1(-)且有烟酒嗜好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显著高于携带GSTM1(+)和GSTT1(+)的无烟酒嗜好者(OR=3.600,95%CI:1.025~12.650)。[结论]吸烟、饮酒与胃癌易感性增加有关,GSTM1和GSTT1基因型及烟酒嗜好在胃癌发生中存在一定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不同地区吸毒人群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吸毒者梅毒感染状况,为艾滋病、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简单抽样或滚雪球法,在广西南宁、新疆喀什和广东东莞抽取995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抽血,收集人口学及性行为特征,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广西南宁、新疆喀什和广东东莞吸毒者的梅毒感染率分别为17.5%、10.4%和9.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广西南宁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8.50;95%CI:2.51~28.78;P=0.001);新疆喀什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7.44;95%CI:1.40~39.57;P〈0.05)、有配偶(OR2.51;95%CI:1.05~6.00;P〈0.05)、低教育程度(OR3.06;95%CI:1.12~8.39;P〈0.05);广东东莞吸毒者梅毒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女性(OR4.52;95%CI:1.81~11.28;P=0.001)、有配偶(OR3.96;95%CJ:1.71~9.17;P=0.001)、低收入(OR3.12;95%CI:1.41~6.89;P〈0.01)、注射吸毒(OR2.81;95%CI:1.09~7.24;P〈0.05)。结论目前我国艾滋病传播以性传播为主,吸毒人群高危性行为是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高危人群实施预防干预措施应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基因多态性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47例吸烟COPD患者和120名吸烟非COPD正常对照。调查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史、职业粉尘接触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测定肺通气功能和支气管舒张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法比较MMP-9(-1562C/T)、MMP-1(-16071G/2G)、MMP-12(-82A/G)、MMP-12(-357Asn/Ser)基因多态性在COPD组和吸烟非COPD对照组的差异。结果MMP-12基因型Asn/Asn和CT/AsnAsn可增加患COPD的危险性。OR值分别为2361(95%CI:1.369~4.017)和2.433(95%CI:1.159~5.342);CC/1G1G/SerSer对COPD患病有保护作用。OR值为0.457(95%CI:0.231~0.911)。结论CT和AsnAsn两基因型同时存在,可增加COPD的易感性,CC、GG和SerSer三基因型同时存在对患COPD有防护作用;多基因联合作用对多基因遗传病发病的影响比单个易感基因的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3年6月五年间3489例住院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回顾性研究分析。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糖尿病患者组(501例)与非糖尿病患者组(2988例)。对这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及危险因素的构成比例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单变量分析显示,糖尿病疾病与房室传导受阻(P〈0.01)、心颤(P=0.01)等因素有关。通过多变量分析显示,心律失常同以下因素相对独立:冠心病(OR即相对危险度比值比:1.47;95%CI即可信区间:1.07~1.96;P=0.01)、胃炎(OR:0.59;95%CI:0.35~0.94;P=0.04)、甲状腺功能衰退症状(OR=3.11;95%CI:1.58-5.99;P〈0.01)、自身免疫疾病(OR=3.01;95%CI:1.31-6.81;P〈0.01)、高血压(OR=2.48;95%CI:1.98~3.18;P〈0.01)、年龄≥60(OR:1.57;95%CI:0.24~1.99;P〈0.01)、血糖增加(OR:2.21;95%CI:2.03~2.29;P〈0.01)。结论糖尿病与心颤、房室传导受阻有一定关系。而对于非糖尿病患者,他们出现心律失常症状主要与冠心病、胃炎、甲状腺功能降低症状、自身免疫疾病、高血压、高龄等合并症有关。而糖尿病患者组出现心律失常的患者相对年龄较轻,且与血糖增加等新陈代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辉  王蓓  沈惠  顾红英  汪宁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1):1302-1303
目的研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影响因素。方法按1:1配对原则,分别选取74例社区对照和63例医院对照进行多重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母乳喂养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OR=0.147,95%CI=0.028~0.764)、住房的面积大(OR=0.22.95%CI:0.09~0.54)感染轮状病毒的危险性较小;但12个月后更长时间的母乳喂养(OR=3.278,95%CI:1.554~6.931)、母亲年龄较小(OR=41.89,95%CI:2.56~68.6;OR=12.77,95%CI:1.58~103)、老人看护(OR=11.39,95%CI:2~65.31)、经常抱孩子外出(OR=2.676,95%CI:1.042~6.821)会增加轮状病毒腹泻的感染率。结论母乳喂养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婴儿轮状病毒腹泻的发生,但喂养时间不宜过长;与外界环境接触机会增多。可能是导致轮状病毒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家族史与儿童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取两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宝鸡市区1029名0~14岁儿童进行哮喘危险因素调查,利用χ2检验分析过敏性家族史与儿童哮喘的关系。结果按照性别分层,男童中一级亲属哮喘史(OR=17.83,95%CI:2.36~134.77)、一级亲属其他过敏史(OR=1.92,95%CI:1.06~3.49)、二级亲属哮喘史(OR=4.18,95%CI:1.55~11.29)、二级亲属其他过敏史(OR=3.87,95%CI:1.27~11.79)均与儿童哮喘相关;女童中一级亲属哮喘史(OR=4.58,95%CI:1.28~16.02)、二级亲属哮喘史(OR=3.87,95%CI:1.41~10.66)与儿童哮喘相关;根据合并ORM-H,一级亲属哮喘史(ORM-H =7.94,95%CI:2.77~22.73)、一级亲属其他过敏史(ORM-H =1.80,95%CI:1.14~2.84)、二级亲属哮喘史(ORM-H =4.03,95%CI:1.98~8.19)、二级亲属其他过敏史(ORM-H =2.36,95%CI:1.11~5.00)也均与儿童哮喘相关。结论过敏性疾病家族史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应尽量避免其他哮喘危险因素,以降低儿童哮喘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因Lys469Glu和A,.g241Gty位点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对北京某郊区40所小学中的25所进行整群抽样,以1—5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调查问卷。从这些学生中抽取293例病例和668例对照为研究样本,再以问卷调查环境影响因素。采集口腔黏膜细胞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ICAM-1基因多态性,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基因型与儿童哮喘患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ICAM-1Lys469Glu位点变异基因型(AG或GG)和杂合基因型AG均明显降低患哮喘的危险性(P〈0.05),OR值均为0.73。病例组变异的G等位基因频率为28.5%,对照组为33.0%,两者比较,P=0.058。在有被动吸烟的样本人群中,携带AG或GG基因型的个体患哮喘的危险性是携带州基因型的个体的0.73倍(95%CI为0.52~1.02,P=0.066)o在烧煤做饭和家中有较多老鼠时,携带AG或GG基因型的人发生哮喘的危险性也明显降低(P〈0.05),OR值分别为0.57(95%a:0.33~0.97)和0.65(95%CI:0.46~0.93)。未发现ICAM-1基因Arg241Gly多态性与儿童哮喘患病的关联。[结论]ICAM-1 Lys469Glu的变异可能与儿童哮喘易感性有关联,并且降低患哮喘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