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声门癌T_(1a)放疗(14例)与激光手术(15例)后的发声功能并作比较,采用嗄声的听觉心理评定、喉动态镜、发声持续时间、平均呼气流量、音域、声强、发声效率等为判定指标。两者对比结果如下:(1)激光手术,特别是除去声带组织较大者,比放疗者更易出现轻或中等度的粗厉漏气性嗄声,发声效率亦差。(2)激光手术者声带振动的振幅小或为零度,粘膜波  相似文献   

2.
喉癌的治疗一为维持生命,二为保存喉的发声和吞燕功能。全喉摘除术易造成病人肉体,精神及经济的负担。放疗虽好但疗程长,常并发粘膜炎及咽喉痛,且少数人发生放疗后组织坏死而作全喉摘除。为克服以上缺点,著者试用激光治疗。自1980年6月至1984年3月对48例喉鳞癌中的声门上癌T_12例,T_2例;声门癌T_17例,T_25例,T_31例,共17例用激光治疗。治疗后不满3个月的2例未计入本报告。治疗方法:用CO_2激光在喉直达镜下行显微手术,使光束射在肿瘤或沿肿瘤周围的健康组织上发挥其蒸发作用。激光输出量10~15W,一次照射200ms。照射前者作病理检查。病例分三组,第一组单用激光治疗,有声门癌T_(1a)4例,T_(1b)1例。除去声带的肿物,有的深达其下方的肌层。第二组先用激光照射缩小肿瘤后行放疗。计声门上癌T_(1a)2例,声门癌T_(1a)2例,本  相似文献   

3.
作者们报道了57例垂直前侧位半喉切除患者,其中男性56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岁。T_125例,T_227例,T_35例。本术式的适应症为:(1)T_2声门癌:解剖学限制在①对侧声带的前1 3;②喉室中部;③声门下扩展在后部至5mm;④声门下扩展在前部至10mm;⑤全部一侧甲状软骨或越过中线1cm和到达但不超出同侧环状软骨之上半部。(2)T_3声门癌:其解剖限制如上述且大部分病例因甲杓韧带受侵犯而声带固定。(3)T_1声门癌,特别是在放疗失败、拒绝放疗和年青(40岁以下)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作者经治声门癌70例:Ⅰ期44例,Ⅱ期26例。Ⅰ期长期随访40例:放疗20例,手术20例,手术20例中16例系CO_2激光切除。其适应症原则是局限于膜性真声带而未侵犯前联合者。但向前连合扩展的仍可考虑。扩展到杓状软骨声带突或声带肌者则不适应。手术于全麻下进行,采用内腔镜及手术显微镜,病灶向声带突延伸者尚采用呼吸暂停技术。用环钳将病灶部位向内侧方拉紧,距离灶边缘2mm切开达声带肌平面,切除声带肌深1~2mm。标本四界进行活检,病理报告阳性者加用放疗。放疗组采用钴60或直线加速器,总量6600~7000cGy。放疗组随访41.4个月,15例单纯照射,5例CO_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CO2激光声带切除术治疗T1声门型喉癌是否应常规切除甲杓肌.方法:回顾性分析内镜CO2激光治疗T1声门型喉癌5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其中Tis 7例,T1a 47例,T1b3例;声带切除术Ⅰ、Ⅱ型9例,Ⅲ、Ⅳ、Ⅴ型48例.将48例包括甲杓肌的声带切除标本病理切片进行重新阅片.生存率的计算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随访4~119个月(平均41.5个月),死亡4例,失访8例,5年生存率89.1%,5年疾病别生存率96.3%,5年无瘤生存率78.1%.局部复发10例(17.5%),颈部转移1例,甲杓肌受侵5例(8.8%).挽救手术包括:喉部分切除术6例,喉全切除术3例,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喉全切除术及颈淋巴结清扫术1例.术后放疗2例.喉保存率93.0%(53/57).结论:T1声门癌可侵及甲杓肌,内镜CO2激光声带切除治疗T1声门癌时,甲杓肌的切除应根据术前和术中肿瘤的范围和侵润深度,分别实施不同类型的切除.正确判断肿瘤的范围和甲杓肌受侵深度有助于减少术后局部复发和提高发声质量.  相似文献   

6.
肿瘤恶性程度与其增殖类型有一定关系,转移癌增殖的特点是在周围结缔组织或癌肿基质内存在小的肿瘤复合体发生转移,可称为“副胚层瘤转移”,或“副胚层瘤播散”。常认为这是肿瘤复发的原因。作者观察了158例手术患者的肿瘤形态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其中声门上癌114例,声带癌32例,声门下癌6例,喉咽癌6例。分类属T_1No者10例,T_2No者22例,T_3No者62例,T_4No者24例,T_(2~4)N_(1~2)者40例。术前放疗者51例,术后放疗者98例,单纯手术者6例,单纯放疗者3例。随诊6~19年。对158例肿瘤实质及其周围组织的连续切片进行镜检,结果发现118  相似文献   

7.
早期声门癌保守的喉切除术后局部复发仍是一问题,大组病例报道复发率T_1为2~17%,T_2为4~24%。本文对早期声门癌行垂直部分喉切除者肿瘤部位与局部复发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便术前更准确的估价和选择手术方法。共416例,年龄24~90岁。均未行颈廓清、放疗、化疗。经喉裂开声带切除术。(包括甲状软骨内侧软骨膜)168例,扩大的声带切除术包括前联合、杓状软骨声突或喉室底、或双侧声带。半喉切除术248例,行标准的额侧或额前半喉切除术。结果,65例局部复发(15.7%),补救治疗局部复发控制者55例(84.6%),总的局部  相似文献   

8.
激光对早期喉癌及癌前病变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支撑喉镜下激光治疗早期声门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病理诊断并经术后评理证实的9例早期声门癌(T1N0M0)及17例癌前病变于全麻支撑喉镜显微镜下行三种类型激光声带切除或部分切除术。结果:经平均12个月随访,2例喉角化症分别于术后3个月、5个月复发而重行激光手术,其余病例无复发征象,近期疗效满意。行激光I型声带术者,术后1月创面新粘膜修复覆盖,约2-3月后发声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Ⅱ-Ⅲ型者,术后2月创面新粘膜修复覆盖,术后6月术区有声带样粘膜隆起代替,发声功能明显优于既往传统术式,无并发症出现。结论:对早期声门癌及癌前病变应用支撑喉镜显微镜下激光声带手术是行之有效的微创伤性手术,既达到了根治肿瘤的目的,又明显提高了术后发声质量。  相似文献   

9.
早期声门癌属地,典型者为一侧声带中份的局限小癌肿,但可波及前连合或双声带,却未侵及声门F区、喉室、室带,且声带动度正常。其处理方法仍有争论,曾采用单纯放疗、经内窥镜行声带切除及经喉裂开术行声带切除术等。为探讨两种声带切除术径路处理早期声门癌的指征和疗效,对95例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本组不包括典型额侧或垂直半喉切除、局部病变切除和放疗后复发病例,术前均未有放疗史。计男88,女7,平均67岁(27.<~84.5)。原位癌12例,侵袭性癌83例(I级13例,I级59例,三级10例,N级1例)。3《例经内镜切除声带病变(23例用显微…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声门下癌并不常见,约占喉癌的1~8%,声门癌伴有声门下扩展的发生率约占11~22%。声门下癌早期常不出现声嘶,且症状出现前肿瘤早已从声门下区扩展到邻近区域,半数可经弹力圆锥纤维扩展,侵害甲杓肌导致声带固定,出现气急和喘鸣。病理证实喉肌系统和软骨及其周围均受侵犯,并经环甲膜向喉外扩散和气管旁淋巴结转移。作者对1965~1979年15年间的原来分期为T_1N_0-M_0的571例声带鳞癌经根治性放射治疗后复发者再行手术切除的喉器官切片进行研究,计有9例声门下原发性鳞癌误认为T_1声门癌,均为男性,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7岁。临床表现为声嘶,症状持续6周至16个月,间接喉镜和直接喉镜检查显示肿瘤起自声带,未扩展至喉上或喉下。声带活动正常。 7例系在放疗后8个月内癌肿复发,2例分别于27个月及48个月后复发,均未扪及颈部淋巴结;直接喉镜  相似文献   

11.
十年前,串门癌(Tla)大多采用放疗,因其治疗后的发音质量比手术切除肿瘤较好。放疗的缺点是肿瘤复发率较手术者高。自从1972年Strong和Jako首次使用CO2激光治疗喉癌以来,这一技术得到广泛接受。该文旨在估价和对比T;加瘤经常规声带切除术及激光声带切除术后6月的声带功能。53例患者,男性sl例,女性2例,经组织学确诊为TI。声门鳞状细胞癌,26例(平均年龄64.0岁)经常规开放入路声带切除术,27例(平均年龄60.4岁)经显微内窥镜下激光声带切除术,无1例附加放疗,两组中均一半患者术后行言语矫正。常规声带切除术后25.5±31.0…  相似文献   

12.
治疗早期声门癌在内窥镜下激光声带切除对于局部控制肿瘤、生存和发声功能的保留都有意义,本文阐述了13例早期声门癌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岁,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个月,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声带缺损(左侧4例,右侧8例,双侧1例),接受带状肌修复喉成形术。局麻或全麻下在声带切除侧甲状软骨板上方做颈部水平切口,分离带状肌暴露甲状软骨,分离甲状软骨板内侧粘膜,断开甲舌膜和环甲膜,分离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在旁开中线5mm处纵行断开甲状软骨板,将肌瓣移位至甲状软骨板内侧与声门旁软组织之间,甲状软骨板断开处对位缝…  相似文献   

13.
治疗早期声门癌在内窥镜下激光声带切除对于局部控制肿瘤、生存和发声功能的保留都有意义,本文阐述了13例早期声门癌患者,全部为男性,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9岁,术后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4个月,激光声带切除术后声带缺损(左侧4例,右侧8例,双侧1例),接受带状肌修复喉成形术。局麻或全麻下在声带切除侧甲状软骨板上方做颈部水平切口,分离带状肌暴露甲状软骨,分离甲状软骨板内侧粘膜,断开甲舌膜和环甲膜,分离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在旁开中线5mm处纵行断开甲状软骨板,将肌瓣移位至甲状软骨板内侧与声门旁软组织之间,甲状软骨板断开处对位缝合。  相似文献   

14.
声门癌的组织病理学研究—附62例连续切片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癌的发病特点,生长方式及向外扩展特点,声带固定的意义,术式选择与肿瘤复发率生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62例中,T_1 37例,T_2 9例,T_3 16例。仅1例为T_3N_1M_0,均为喉鳞癌。手术方法:喉全切除术16例,喉垂直部分切除术25例,声带切除术21例,N_1者行同侧颈廓清术。单纯声带切除标本采用石蜡包埋技术,其余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进行连续切片观察。结果:声门癌的生长方式与病理分期有一定关系。临床TNM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符率为27.4%,估计过低是对喉骨架侵犯估计不足,过高是对肿瘤周围炎性浸润误为肿瘤范围。Reinke's层、弹力圆锥、声门旁间隙、喉室、甲状软骨都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前联合受侵应考虑喉骨架可能受侵。术后局部复发率为12.8%,复发时间为3个月~8年,复发病例中以T_2为多。颈淋巴结转移率为4.8%,术后3年生存率98.4%,5年生存率95.2%。结论:声门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低,术后复发率低,生存率高。同侧上下扩展多见,晚期才向对侧扩展。前联合腱是肿瘤向对侧声带、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侵犯的通道。声门癌侵及前联合者应考虑喉骨架可能受侵。声带固定不是喉部分切除禁忌证,而是扩大手术范围的指征。  相似文献   

15.
报道1989年9月~1992年9月间在弗吉尼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耳鼻喉一头颈外科接受近全喉切除术的11例患者的治疗体会。本组病例选择标准:1。朱波及构间隙或对侧构状软骨声突的人或早期T。声带鳞癌,2.Ta声门上鳞癌伴一侧声带固定而不宜行水平上半喉切除者;3.T;、T3的梨状窝鳞癌34.放疗失败的早潮声带癌但不宜行垂直半喉切除术或类似1情况者;5.大范围的下咽癌,为防止误烟,喉虽未受肿瘤侵犯仍需切除者。除2例外所有病人均接受了55Gy的术后放疗。9例(82%)术后平均53月发声成功。其中3例采用Blom-Singsr可谓式气管倭间发声,无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CO2激光声带切除治疗T1声门癌时阴性声带切除的发生率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海军总医院2000-01-2010-02内镜CO2激光治疗的57例T1声门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资料.采取术前钳取活检和术中冷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结果:声带切除Ⅰ型5例、Ⅱ型4例、Ⅲ型41例、Ⅳ型3例和Ⅴa型4例.术后标本阴性6例.阴性声带切除发生率为10.5%.结论:CO2激光声带切除时,应在保证切缘安全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声带组织的切除.  相似文献   

17.
关于喉癌的近年文献报告,已重视声带运动是否有障碍或已固定。据1962年的美国分类法(AJC),两声带有肿瘤,运动正常;声带1侧或两侧有肿瘤,运动已消失者,均划分为T_2,Ⅱ期病变。1969年Holinger等建议将上述两组病人分开,因声带运动正常者,放疗及保守性手术的效果较佳。于是在1973年对美国分类法作了修改,即肿瘤侵及两侧声带,其运动正常者,划为T_(1B);声带癌扩展至声门下或声门上,声带运动正常或有障碍者,划为T_2,Ⅱ期,肿瘤已有声带固定者;划为T_3,Ⅲ期。从预后的观点出发,这种分类法较适合,因声带固定显示肿瘤已有较深部的浸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声门癌T3病变在喉大部切除后重建喉支架的手术方法。方法:36例声门癌T3病变,在喉大部切除后施行改良会厌喉成形术;1一侧甲状软骨全乇除、会厌软骨侧向下移取代;2对侧甲状软骨部分保留,肌筋膜瓣或肌甲状软骨膜瓣修复声带;3会厌前侧缘与甲状软骨前缘对合成锐角前连合,后侧缘与对侧杓部形成后连合,会厌上缘与对侧声带形成新声门。结果:33例拨管,30例发声清晰、宏亮且易懂,3例发声低沉沙哑。3年和5  相似文献   

19.
声门下区癌     
声门下区似圆筒形,其下边亦即环状软骨的下缘,其上界为声带游离缘下5毫米处的假想圆圈。在591例声门及声门下癌中,仅5例(1%)原发于声门下区,132例(22%)为声门癌有声门下扩展。原发性声门癌有声门下扩展者,65%为Ⅱ期;35%为Ⅲ期。多经手术治疗,上述Ⅱ期病变及一些Ⅲ期病变,经半喉切除术,效果较满意。Ⅱ、Ⅲ期病变侵入声门下区大干10毫米者,其预后显著变差。T_3病变有声带固定及扩展至声门下者,其存活率亦将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主观及客观评估分析早期声门型喉癌患者喉内镜下CO2激光治疗后嗓音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接受CO2激光手术治疗的112例声门型喉癌(Tis15例、T1a53例、T1b15例、T229例)患者的术后疗效及嗓音恢复情况,于术后6个月对103例局部无复发及4例复发后行二次激光手术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嗓音障碍指数(voice handicap index,VHI)评估表自我评分及嗓音客观评估,包括:嗓音声学分析、电声门图、最长发声时间测试;其中85名患者完成VHI问卷调查。选择50例健康男性作为正常对照组。全部病例于术后6个月进行频闪喉镜检查。声带切除方式按2000年欧洲喉科学会制定分类方案划分为5型,对比组间差异,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依照Kaplan-Meier方法计算5年整体生存率为90.24%。声带上皮下切除组、声韧带下切除组与对照组嗓音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HI得分均显示正常或轻度嗓音障碍。而经肌肉声带切除组、声带完全切除组及扩大声带切除组与对照组嗓音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1.8%的患者VHI分值处于中至重度嗓音障碍。结论CO2激光外科治疗早期声门型喉癌疗效确切,可较好保全喉发声功能。其中声带上皮下切除(Ⅰ型)及声韧带下切除(Ⅱ型)术后可恢复近乎正常的嗓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