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患者采用MR和CT的鉴别诊断,进一步确定两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肝硬化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有20例,小肝癌患者有42例。62例患者均进行MR检查及CT检查。比较两者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的检查准确率,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MR检查出18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90.0%,CT检查出14例肝硬化再生结节,准确率为60.0%,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的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MR检查出41例小肝癌,其准确率为97.6%,CT检查出34例小肝癌,准确率为81.1%,MR检查的准确率明显高于CT检查(P0.05)。结论MR与CT在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上均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MR的诊断准确率更高,为临床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以及小肝癌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成像鉴别肝硬化结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志春  陈燕萍  张雪林 《肝脏》2003,8(4):57-58
肝硬化是以肝脏纤维组织慢性、弥漫性增生为特点而导致肝脏结构改变和肝细胞结节由良性再生结节 (RN)到发育不良性结节 (DN)以至肝细胞癌 (HCC)的一系列发展过程[1,2 ] 。肝硬化是引起肝细胞癌的重要原因 ,约 90 %的肝癌病人合并肝硬化 ,5年生存率不到 5 % [3 ] 。如何从肝硬化病人中有效地发现小肝癌及其与RN、DN的鉴别 ,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肝硬化病人的影像检查方法常用B超、CT ,但磁共振成像 (MRI)是评价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其优点是对肝损害显示的高对比分辨率、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并且没有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MR和CT检测诊断肝硬化患者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观察组行MR检查,对照组行CT检查,比较2组的病灶检查结果、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观察组经MR检查后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病灶个数分别为29个、48个,对照组经CT检查再生结节和小肝癌的病灶数分别为24个、40个,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95.06%,对照组为79.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MR检查来诊断肝硬化患者的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较CT检测准确率更高,降低临床漏诊率,可使患者早期发现并采取治疗。  相似文献   

4.
5.
王开乐  金贤德  王甄  张欣  周杰 《肝脏》2021,26(8):861-865
目的 探讨多模态影像定量参数在肝硬化背景下小肝癌(SHCC)及增生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80例肝硬化合并病灶性占位患者,根据病理诊断分为肝硬化小肝癌46例(SHCC组)与肝硬化增生结节组34例(结节组),对SHCC组及结节组进行术前CT、超声造影(CEUS)及MRI检查,观察两类病灶影像特征,并行定量参数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3.0 T MRI检查在肝硬化再生性结节(RN)、异型增生性结节(DN)和小肝癌(SHCC)诊断和鉴别诊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69例RN、DN及SHCC患者的3.0 T MRI平扫及容积采集技术(LAVA)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特点。结果 RN主要表现为T2WI低信号,动态增强方式呈"缓慢上升型";DN主要表现为T2WI高、低信号,信号较均匀结节的动态方式以"速升缓降型"为主,可有"结中结"(特征表现);SHCC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动态增强方式为"速升速降型"。结论肝硬化结节及小肝癌在3.0 T MRI上各有较为典型的表现,临床可据此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对其他强化类型的肝脏病灶应结合肿瘤血管的扭曲增粗及包膜等表现排除SHCC。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细胞性肝癌(HCC)与肝硬化再生结节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肝硬化背景的58个局灶性病变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观察其动脉相、门脉相和实质相的动态造影变化,对不同性质病变的造影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并与穿刺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肝细胞性肝癌患者中92.86%(13/14)的病灶具有造影剂的快进快出及85.71%(12/14)的病灶具有动脉相均匀性或非均匀性充填整个肿块的特点,超声造影剂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快进快出即动脉相快速增强,门脉相和实质相快速消退。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与肝细胞性肝癌肝脏内局灶性异常回声的检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肝硬化增生性结节(DN)与小肝癌(sHCC)的价值。方法 2016年12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伴肝内结节病变患者71例,以细针穿刺或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为金标准诊断。所有患者接受多模态MRI检查,比较动态增强(DCE-MRI)扫描参数,记录纯扩散系数(D值)、伪扩散系数(D*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变化。结果 在71例患者中,经病理学检查诊断sHCC者45例(63.4%),DN者26例(36.6%);sHCC病灶ADC值、D值和D*值分别为(0.81±0.19)×10-3mm2/s、(0.91±0.21)×10-3mm2/s和(46.26±10.13)×10-3mm2/s,显著小于DN病灶【分别为(1.34±0.33)×10-3mm2/s、(1.22±0.24)×10-3mm2/s和(80.69±13.24...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造影检查肝硬化背景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方法 45例肝硬化患者经增强CT/MRI检查提示肝内局灶性结节共计68个,全部病灶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其中小肝癌45个,肝硬化结节(非小肝癌)23个。分别行常规超声造影检查及虚拟导航超声造影检查,计算2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等指标。结果常规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依次为60.0%、69.5%和63.2%,虚拟导航超声造影依次为86.6%、78.3%和83.8%。虚拟导航超声造影诊断小肝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高于常规超声造影(P均<0.05)。结论虚拟导航超声造影可检出常规超声造影不易检出的肝硬化结节背景下小肝癌,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纹理分析鉴别诊断肝硬化不典型强化小肝癌(sHCC)和增生结节(DNs)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前MRI动态增强不典型强化、手术标本病理学证实的单发肝硬化结节(≤2 cm)患者59例的资料,其中不典型强化sHCC 37例,DNs 22例。分析病灶的DWI信号特征,测量病灶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病灶与肝实质ADC比值。采用MaZda软件手工勾画感兴趣区,提取病灶DWI的纹理参数,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三者联合的方法选择30个最佳纹理参数集合。使用原始数据分析、主要成分分析、线性判别分析和非线性判别分析进行纹理分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sHCC与DNs组间ADC值、ADC比值的差异,计数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ROC曲线分析评估诊断效能。结果DWI高信号鉴别不典型强化sHCC与DN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94.6%(35/37)、68.2%(15/22)及84.7%(50/59)。不典型强化sHCC的ADC比值显著低于DNs,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99,P=0.002);诊断不典型强化s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73.0%(27/37)、72.7%(16/22)及72.9%(43/59)。DWI纹理分析诊断不典型强化s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为94.6%(35/37)、95.5%(21/22)及94.9%(56/59)。DWI纹理分析的诊断效能(AUC=0.94)显著高于DWI高信号(AUC=0.81)及ADC比值(AUC=0.72)。结论基于DWI的纹理分析可以鉴别肝硬化背景下不典型强化的小肝癌和增生结节,其效能优于定性及定量DWI。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行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的37例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资料,共有41个经病理证实的结节纳入研究。其中肝硬化结节癌变25个,异型增生结节16个。患者均接受常规核磁共振扫描(包括T1和T2平扫增强)和磁敏感加权成像。比较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和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以及分析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铁沉积的诊断情况。结果:常规核磁共振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为86.36%(19/22),特异性为68.42%(13/19),阳性结果预测值为73.08%(19/25);而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肝硬化结节癌变的敏感性为95.65%(22/23),特异性为83.33%(15/18),阳性结果预测值为88.00%(22/25);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肝硬化铁沉积的敏感性为83.78%(31/37),特异性为100%(2/2),阳性结果检出率93.94%(31/33)。结论:与传统的核磁共振T1、T2检测相比,SWI对检测肝硬化结节癌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其对肝脏铁沉积的检出率也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结节样变与 HBV 变异的关系以及 HBV 变异在慢性肝硬化、肝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诊断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4例,其中不典型结节样增生病例43例,单纯肝硬化患者41例,肝癌患者20例。采用荧光探针实时定量 PCR 试剂盒提取 HBV 基因组,选取 PCR 强阳性产物用 Sanger 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对 HBV 前 C 区变异基因 G1896A ,BCP 区 G1764A、A1762T 位点在全自动核苷酸分析仪上测序,测序结果与 Gene Bank 中 pADR 标准株序列作对比分析。结果结节性增生组、单纯肝硬化组、肝癌组患者 HBV 前 C Gl896A 变异检出率分别是52.3%、40.1%和3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7,P =0.05);结节性增生组 BCP A l762T 变异率68.4%,与单纯硬化组3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与肝癌组 G1764A 变异检出率分别是73.0%,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411)。单纯肝硬化组、结节性增生组 BCP 基因变异(+)组,HBV DNA 载量2.18×107、1.2×106高于基因变异(-)组1.18×104、2.95×10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451,P =0.0412);结节性增生组、肝癌组 BCP 基因变异(+)组HBeAg 定量750.00 IU/mL,1300.00 IU/mL 高于基因变异(-)组416.13 IU/mL,927.60 IU/mL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0.0451,P =0.0073)。结论前 C 区变异与乙肝肝硬化结节样变临床进展为肝癌无关,而 BCP 区变异与乙肝结节样变临床进展为肝癌有关。  相似文献   

13.
肝硬化肝内可出现从再生结节(RN)到肝细胞癌(HCC)多种与肝硬化密切相关的结节与肿块性病变,这些病变的检出与定性一直是临床与影像学的难题。近年来肝脏高场与超高场MR技术发展很快,能获得精细解剖细节的图像,多序列技术可显示多种组织的特征,容积采集系列动态成像有助于推测病变的血供特点,加上特异性对比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郭凤玲 《肝脏》2014,(10):730-732
目的:了解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患者96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从而评价小肝癌的增强变化,并与动态增强 MRI 以及动态增强CT 进行对比。结果超声造影下的小肝癌表现出动脉期增强,静脉期降低,以增强期或者低增强为标准,最终诊断的正确率为85.4%(82/96),进一步结合延迟期肝癌的低增强的指标,诊断的正确率达到94.8%(91/96),假阳性率为5.2%(5/96)。结论超声造影在诊断早期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方面有着较为理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MRI平扫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平扫15例T1W1呈稍低信号,1例呈低信号;T2WI16例均呈稍高信号,14例可见中心斑痕;动态增强16例动脉期均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及稍高信号,中心斑痕延迟强化。结论MRI平扫及动态增强对其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鹏  王巍巍  蔡剑鸣  董景辉 《肝脏》2023,(3):293-295
目的 分析不同观察者之间小肝癌(<3 cm)肝脏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LI-RADS(2018版)]主要征象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2年10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小肝癌手术切除且于术前1周至1个月内行MR动态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193例,判断病灶是否表现出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根据病灶大小进行分类对比两名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结果 193例患者中,两名观察者判断病灶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的kappa值介于0~0.747,且随着病灶的增大,观察者之间的一致性逐渐增高。结论 2018版LI-RADS主要征象观察者之间一致性与病灶大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作为一种现代影像设备不仅可用于疾病诊断,而且能参与疾病治疗.随着外加静磁场的增加,高场强MR成像系统的优势日渐发挥,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对于肝癌的诊断与治疗,高场强MR仪既能提供优质的形态图像,又能提供病变功能及代谢方面的信息,还可用于治疗过程及反应的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和增强螺旋CT(contrastenhanced helical computed tomography,C E C T)观察肝硬化背景下结节样小病灶(3 cm)造影增强模式的差异,比较CEUS和CECT 2种检查方法对肝内小结节病变的诊断效果.方法:对88名肝硬化患者合并105个肝脏小结节病灶(3 cm)进行Sono Vue CEUS和C E C T检查,并以穿刺活检结果或病理结果为对照,评估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05个肝内小结节病灶中,经病理证实有54个小肝癌(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HCC),其中高分化25个,中低分化29个;51个良性结节,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36个,增生不良结节10个(2个为高度增生不良结节),局灶性炎症灶3个,血管瘤1个,局灶性结节增生1个.CEUS诊断出SHCC 50个,良性结节49个;CECT诊断出SHCC 46个,良性结节49个.有6个结节被CEUS与C E C T同时误诊,包括4个S H C C,1个高度增生不良结节和1个局灶性炎症灶.CEUS和CECT的敏感性(P=0.221)、特异性(P=1.000)和准确性(P=0.43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EUS和CECT对肝硬化相关局灶性小结节性质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二者均可作为肝硬化患者合并小结节病变的有效筛选手段,能明显提高检出率.C E U S实时动态的特点,可以完整、动态地观察整个增强时相表现,为客观评价病变性质提供了更准确的依据,但对位置较深的病灶显影效果欠佳,需注意结合其他检查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指标多技术手段联合分析多结节肝癌细胞克隆来源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4例多结节肝癌共116个结节肝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AFP蛋白在各癌结节中的表达,银染PCR.SSCP技术结合基因测序检测P53 exon7、Bcl-10基因在结节间的表达差异,PCR结合直接测序检测mtDNA D-Loop区的序列在各癌结节中的异同情况,分析多结节肝癌各癌结节的克隆起源是否相同.结果:44例多结节性肝癌经5项指标检测,联合判断为MO者22例,IM者22例.HBeAg、肿瘤分布、肝硬化、门静脉及镜下癌栓、主瘤的Edmondson病理分级等在MO组与IM组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MO组无瘤生存时间明显长于IM组的无瘤生存时间(20.7±4.5 mo vs 6.3±1.3 mo,P<0.05):MO组生存时间明显长于IM组的生存时间(29.1±4.4 mo vs 10.1±1.5 mo.P<0.01).IM/MO是无瘤生存时间和生存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联合检测多结节肝癌组织中P53、AFP蛋白,P53 exon7、Bcl-10基因及线粒体DNAD-Loop 区序列在各癌结节间的表达差异,有助于鉴别其细胞克隆来源;多中心性来源多结节肝癌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评估射波刀治疗小肝癌早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7年9月至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临床诊断为小肝癌并进行射波刀治疗的23例患者(24个病灶)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于射波刀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12个月行肝脏M RI平扫及DWI扫描,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12个月同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