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经的产生以肾为根本,多数医家从肾论治卵巢早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角色的转变,妇女社会压力越来越大,现代研究表明,卵巢早衰与情志关系密切,但古代医家及现代医家对之论述不多。《傅青主女科》从"郁"论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气郁为病",首创"柔肝解郁法",提出了解郁重在养血育阴、益气健脾的新见解,对于治疗卵巢早衰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心绞痛是现在最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古今医家多从心论治,亦有从肝、肾、脾脏腑虚实论治者,少有从肺论治。近年来有医家提出此病不能囿于从心论治,从肺论治亦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经过多年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中医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心肺同属上焦,肺主气,心主血,在论治冠心病心绞痛时,中医从肺论治,即调摄肺气以加强其主治节、朝百脉之力,助心气以行血脉。通过整理近年来诸位医家从肺论治冠心病心绞痛之文献及临床研究进展,对肺与心的生理联系、病理联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中医疗法等方面的认识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3.
范瑛  宋坪 《环球中医药》2012,5(9):681-683
通过临床观察实践,古今中医医家对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整理中医古代典籍及现代文献,重新梳理各代医家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论述.从古代中医学风寒湿论到火热论,再到近现代建立血热、血燥、血瘀三大证型,以及近年学者根据银屑病的发病时间、皮损表现、伴随症状等,以新的视角对银屑病病因病机进行了探索,提出的从"玄府"论治、从"毒"论治、从"虚"论治等新观点,为银屑病的临床中医辨证施治提供了丰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孙莉  韩琦  刘寅  项颗 《吉林中医药》2020,40(3):312-314
历代医家将眩晕病的病因责之于风、火、痰、虚、瘀及外感六淫等,并将其不断发展、完善,逐步形成了从风论治、从痰论治、从火论治等多种学术流派。尽管中医古籍中尚未明确记载眩晕病从神论治理论,但诸医家在遣方用药中已有所体现。围绕眩晕病"病位在心脑、从神论治"的新假说进行挖掘和整理,进一步阐述眩晕病的病机和治法,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近5年有关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中医治法进行整理。总括而言,近代医家主要从湿浊瘀血以及脾肾两脏入手治疗本病,同时亦有医家提出不少新的治法,包括从"郁"、"气血水"、"厥阴"论治等。  相似文献   

6.
眩晕一症,始见于《黄帝内经》,古代医家对眩晕病的认识有不同的侧重点。陈崇羔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无痰不作眩"以及"无虚不作眩"的基础上,提出"无瘀不作眩"的理论,组方用药注重从肝论治、从痰论治、从虚论治、从瘀论治四举并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消渴病(糖尿病)患者与日俱增,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大有可为。本病的根本病机是痰湿困脾,根本致病因素是"痰",历代医家提出"从脾论治""从痰论治"是大法,现代证明运用健脾化湿类中药治疗消渴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医圣张仲景首提"心悸"以及辨证论治之法之方,为后世垂范。现代医家基于经典、结合临床,拓展了心悸的论治方法,现归纳总结当代部分名老中医对心悸的认识及特色经验,包括从虚实论治、脏腑相关论治以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论治。  相似文献   

9.
《陕西中医》2016,(12):1640-1642
口糜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为治疗难题。本文追溯中医经典关于此病的本源性论述,参照历代医家学说和当代学者的研究,分析《素问》提出的"移热"的病机理论以及"上为口糜"的病势理论。以此为基础,探索从热、从温论治口糜的理法方药,提出口糜从膀胱实热、肝肾虚火、心肾不交以及病势上出而论治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从肝脾失调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法,查阅系统研究古代医家对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痹证"历节"痛风"等从肝脾失调论治文献。[结果]历代医家对肝脾失调与RA关系的论述较为散在、粗略,作为"从肝脾失调来论治类风湿"的依据还不够充分。[结论]"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RA发病的重要基础也影响疾病的变化、转归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11.
心脾相关理论是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有医家基于此理论探索"从脾论治"他脏疾病的诊疗思路。本文以"从脾论治"心系疾病为例,对其理论基础、应用现状和对现代临床的启发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12.
人之寤寐,是机体正常精神活动的基础保障。倘若人体长期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则会导致患者精神恍惚、注意力下降,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和健康。然而现在失眠已经成为临床上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关于其病因病机,从古代医家的"脾胃不和说"、"营卫失调说"、"有邪、无邪说"到现代医家的"从肝论治"、"从瘀论治"、"从痰论治"等,各家各有其所说。本文试从仲景六经辨证角度,简要分析了失眠的病机及其相关治疗。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北京中医药》2006,25(2):86-87
阳痿(ED),明·张景岳之前常称之为"阴痿"、"筋痿"、"阴器不用"、"不用"、"不起"等,是男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一种病证,指阴茎不能勃起、勃起不坚或坚而不持久,以致不能性交者.宋代之前医家多从肾论治,如<诸病源候论>论述ED病因病机,"肾开窍于阴,若劳伤于肾,肾虚不能荣于阴器,故痿弱也.诊其脉,瞥瞥如羹上肥者,阳气微;连连如蜘蛛丝者,阴气衰.阴阳衰微,风邪入于肾经,故阴不起,或引小腹痛也."而自宋以来,随着对ED认识的深入,许多医家又提出了从肝、从阳明、从郁、从心脾等论治.而在当今的ED群中,需治疗的以中青年居多,此类患者多伴有情志方面的症状表现,常诊断为功能性ED.因此,多数医家不再拘泥于补肾阳之法,而从肝郁论治ED,临床收效颇丰[1].  相似文献   

14.
阮玉珊  廖月红 《新中医》2008,40(2):120-121
<内经>脏象学说中五脏与五官相联系的观点认为, "肾开窍于耳",人体经络中的手、足少阳经与耳关系最密切.因此,历代医家治疗"耳聋"多从肾、肝两脏人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家认为,耳与肺有密切联系,临床上从肺论治耳病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故笔者仅就近年来"耳病从肺论治"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为后世阳痿从肾论治奠定了基础,阳痿“肾虚说”成为历代论治阳痿的主流;金明时代医家多从肝论治阳痿;清代陈士铎从心论治阳痿,韩善徵偏重于养阴治疗,后世医家或辨证论治,或专方专药因病施治,或从脏腑着眼,或从病因病机入手.针对现代临床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确定现代人阳痿的病机与常见证候...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的病机主要从肺、胃、肾三脏考虑,但单纯从"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临床医治2型糖尿病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医家冲破传统"三消"观念,提出肝郁脾虚也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机的新论点,从而为医治2型糖尿病开辟了不同的治疗方案。本文从理论基础、中医药疗法等方面针对2型糖尿病从肝脾论治的研究概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黄帝内经》中的名言,肇启了后世"调理脾胃治疗失眠"的大法。虽然"胃不和则卧不安"一语的原来出处不单是指失眠,但与书中其他对脾胃在睡眠机制的作用的论述相符合,因而引申为论治睡眠障碍的重要法则。历代医家在完善、丰富和发扬这一治法方面有许多论述。文章试从《黄帝内经》论述睡眠与脾胃的关系、后世医家对调理脾胃法治疗失眠的发展两方面进行探讨。并将后世医家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自发病机制的角度梳理为脾胃气虚导致失眠,胃气上逆营卫不和致失眠,饮食积聚、气机不畅致失眠,胃中痰、热(火)内扰致不眠几方面,从而对临床从脾胃论治失眠起进一步的明晰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陕西中医》2017,(9):1268-1269
口糜是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目前为治疗难题。本文追溯中医经典关于此病的本源性论述,参照历代医家学说和当代学者的研究,分析《素问》提出的"鬲肠不便"的病位、病机、病势诸理论。以此为基础,探索从鬲痹而不通利的病机病势、从肠府的病位论治的理法方药,提出口糜从肠府气虚、隔痹不便、客热伏留而论治的证治思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阐发《金匮》论治眩晕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方法:基于文献学研究方法,对《金匮》中有关眩晕之论述、后世医家在眩晕诊治中对《金匮》之继承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金匮》多从"痰""虚"两方面对眩晕的诊治进行认识。后世医家对《金匮》论治眩晕在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及方药运用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继承与发展。结论:《金匮》对后世医家论治眩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胃炎痞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代医家对痞证的认识、痞证的病因病机、治疗用药规律及常用方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痞证发生机制主要为脾虚气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用药主要以调理气机为主,从脏腑论治,需注意升降;从虚实论治,需注意"灵通";从寒热论治,要注意反佐;从湿论治,需注重风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