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究常规CT以及HRCT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差异,分析HRCT的特异性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核酸检测阳性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37例,先采用常规CT进行扫描,其中将肺部有渗出病变为CT阳性组,肺部无渗出病变患者为CT阴性组2例。然后针对CT阳性患者对病灶多平面重建和最大密度投影重建得出所有病灶HRCT图像。参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放射学诊断》1,推荐将CT影像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和转归期,对不同期的HRCT及常规胸部CT的影像表现分别比较分析,找出影像表现差异。结果HRCT及常规CT影像学均表现为单侧肺或者双侧肺中外带肺野或胸膜下磨玻璃样病灶,分析常规CT及HRCT所有病灶中,病灶分布情况如下右肺上叶17例,右肺中叶18例,右肺下叶23例,左肺上叶19例,左肺下叶19例,其中双下肺分布25例(占71.4%),背侧分布26例(占74.3%)。形态特征磨玻璃,部分性或全实性,细网格、铺路石征,结节伴晕征,长轴与胸膜平行,空气支气管征,病灶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增粗血管”征象。其中磨玻璃影、“细网格、铺路石”征象、结节伴晕征、“增粗血管”征象虽然在常规CT中可以显示,但HRCT通过薄层及三维重建能够清晰的显示出这种征象,其P值分别为0.006、0.008、0.042、0.035(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较常规CT扫描更能精确的显示出NCP的影像学细微特征,HRCT检查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确诊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人临床特点及胸部高分辨CT(HRCT)影像特征,提高放射科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4例确诊COVID-19病人的病史、临床症状及影像特点。男15例,女9例,年龄17~74岁。所有病例均行胸部HRCT检查,并由2位影像科高年资医师对其影像征象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4例COVID病人中18例有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2例有呼吸道以外症状,无症状者4例。白细胞计数增高6例(25%)、正常6例(25%)、减少12例(50%);淋巴细胞计数增高5例(21%)、减少19例(79%);中性粒细胞增高10例(42%)、正常9例(37%)、减少5例(21%);全部病人均有C反应蛋白升高(100%)。胸部HRCT表现以两肺外带及胸膜下弥漫性分布磨玻璃影(GGO)为主,可出现肺间质改变、支气管空气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铺路石征及“白肺”改变,少数病例有淋巴结肿大及少量胸腔积液。结论COVID-19病人胸部HRCT具有一定特征表现,结合临床呼吸道感染症状及流行病史,可以发挥临床早期诊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确立一套防控措施,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启动应急预案,在隔离病房放置一台移动DR摄影机,给COVID-19患者进行胸部X线摄影,来初步评估治疗效果;指定专用CT检查室,关闭通风系统,划分三区(清洁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广州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及首诊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0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确诊的91例COVID-19患者,其中男39例、女52例,中位年龄50(33, 62)岁,分析9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HRCT特点。结果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70例,咳嗽57例,以干咳为主(39例)。首次HRCT有24例COVID-19患者呈阴性表现,67例HRCT有异常病灶,主要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65例、病灶内合并血管束增粗64例、病灶邻近胸膜增厚50例、间质间隔增厚47例、斑片影42例。所有患者均未见肿大淋巴结。病灶分布:双肺弥漫分布的2例,多发57例,单肺叶出现8例;病灶主要分布于胸膜下46例,肺下叶分布为著39例,上叶为著7例,在肺内无明显分布特征的有13例。结论 广州地区COVID-19早期影像主要表现为多发磨玻璃影,以胸膜下及下肺野多见,多有肺间质间隔的增厚,广州地区COVID- 19轻型及普通型患者比例较高,部分确诊患者首次HRCT呈阴性表现,对于HRCT呈阴性的患者,应及时复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肺功能成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患者肺部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0年1月至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临床治愈出院的COVID-19患者。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肺功能检查及CT肺功能成像检查。使用Philips IntelliSpace Portal图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方法 对54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胸部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病灶呈磨玻璃样密度影38例(70.37%),网格状阴影16例(29.63%),实变10例(18.52%),纤维索条灶15例(27.78%),支气管壁增厚伴支扩11例(20.37...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初诊临床特征及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20日至28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经临床及核酸检测确诊的141例COVID-19患者,男77例,女64例,中位年龄49(9, 87)岁。分析141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以及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 141例COVID-19患者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降低38例(26.95%)、淋巴细胞比率降低71例(50.35%)。141例COVID-19患者中发热(>37.5 ℃) 139例(98.58%)、咳嗽106例(75.18%)、头痛11例(7.80%)、咳痰41例(29.08%)、胸闷93例(65.96%)、呼吸道以外症状主要有腹泻等4例(2.84%)。141例COVID-19患者HRCT均有异常,52例(36.88%)胸部HRCT图像表现为磨玻璃影(GGO)和斑片影,以胸膜下分布为主;23例(16.31%)GGO合并局灶实变影;27例(19.15%)小片状模糊影;20例(14.18%)大片状实变影;48例(34.04%)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和血管穿行征;5例(3.55%)有空气支气管征象;7例(4.96%)小结节影;5例(3.55%)纤维化、网格影或条索影;7例(4.96%)双侧胸腔积液,4例(2.84%)纵隔或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 COVID-19的临床特征及HRCT影像表现多样,在COVID-19特定的流行病学背景下,应及时开展胸部HRCT扫描,对疾病做出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确诊的103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平扫图像和临床资料,根据COVID-19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58例)、重型(36例)和危重型(9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表现。CT特征参数包括病灶分布、位置、大小、形态、边缘、数目、密度、肺炎病灶占整肺百分比和肺外表现。不同临床分型的CT特征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年龄、从发病到CT检查时间及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百分比之间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正态分布)或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非正态分布)。结果 临床表现方面,危重型COVID-19患者更常见于老年男性,中位年龄65岁。58例普通型COVID-19患者有49例(84%)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重型(25/36, 69%)及危重型(6/9, 67%)COVID-19患者的咳嗽发生率高于普通型(20/58, 34%)。所有危重型患者存在呼吸困难。CT表现中,普通型COVID-19表现为双肺(41/58, 71%)、多发(40/58, 69%)、磨玻璃(31/58, 52%)或混合型(25/58, 43%)、斑片(56/58, 97%)灶;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均表现为双肺病灶,重型COVID-19以多发(34/36, 96%)、斑片(33/36, 92%)、混合密度灶(26/36, 72%)为主;9例危重型COVID-19病灶均为大于3 cm的多发混合密度病灶。肺炎病灶占整肺体积的百分比:普通型(12.5%±6.1%)明显低于重型(25.9%±10.7%)及危重型(47.2%±19.2%) COVID-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重型COVID-19也显著低于危重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2)。结论 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的CT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胸部CT表现具有特征性,不仅能早期诊断,还能对其临床病程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HRCT定量评价不同级别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4~7级支气管径线,并分析其与肺功能参数间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COPD患者分别进行胸部HRCT扫描及肺功能检查。以多平面重组方式重组右肺上叶尖段支气管,测量其4~7级支气管壁横截面的气道壁各参数,并与肺功能结果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的气道壁各径线与肺功能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壁面积占支气管断面总面积的百分比(WA%)与用力呼气第1秒量(FEV1)呈负性相关(r=-0.416~-0.614,P<0.001),与用力肺活量(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33,P<0.001),与25%最大呼气流量(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5,P<0.001)。壁厚度与外直径的比率(TDR)与FEV1呈负性相关(r=-0.048~-0.593,P<0.001),与FVC呈负性相关(r=-0.304~-0.526,P<0.001),与MEF 25%呈负性相关(r=-0.269~-0.361,P<0.001)。结论 HRCT所测量的COPD气道壁径线,尤其WA%和TDR与肺功能有较好的负性相关性。HRCT能显示COPD患者4~7级支气管的解剖细节且所得气道定量参数与肺功能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的高分辨CT表现及临床意义。结果26例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病变HRCT表现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界面征、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等征象,经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后,部分病例磨玻璃影明显吸收,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闻质增厚有所减轻,但蜂窝状影、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无改变。结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状影、支气管血管束周围间质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胸膜下间质增厚、以及界面征等征象可能为可逆改变,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肺小叶变形、蜂窝状影为不可逆改变。结缔组织病合并肺间质改变的高分辨cT表现对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3 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a)鼓室、鼓窦内团块状、片状软组织影;b)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中包括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破坏扩大以及听小骨破坏移位.结论 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能做出准确诊断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成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8例患者均行平扫及MSCTA检查诊断为烟雾病,分析其临床及MSCT特点。结果 CT平扫示脑出血11例,脑梗塞及软化灶5例,2例正常。MSCTA及其后处理技术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Wills环血管近侧端以及迂曲、扩张的脑底部异常侧支血管影。结论 MSCTA方便、快捷、经济,图像清晰,在烟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18F-FDG PET及高分辨率CT(HRCT)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18例,其中病理检查确诊17例为BAC,1例经抗炎治疗后病灶消失.测量病灶标准化摄取值(SUV),分析病灶的影像学征象,比较单纯18F-FDG PET、HRCT及二者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多层螺旋CT机对96例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其中良性结节18例、炎性结节28例、恶性结节50例.以perfusion 3软件测定结节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渗透表面积乘积(PS)以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采用灌注参数及曲线形态来评价结节的良恶性.结果 BF、BV在炎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炎性结节均大于良性结节.MTT在三组结节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PS在恶性结节与良性结节之间、以及良性与炎性结节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恶性结节与炎性结节均高于良性结节,三组不同性质结节之间的TDC曲线形态也不同.结论 CT灌注成像能够较准确的判断肺结节的性质,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肠系膜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对43例怀疑肠系膜缺血患者行MSCT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和门静脉期扫描,采用容积成像(VR)、多平面重组(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进行动脉和门脉成像,评价并分析异常的MSCT征象。结果:肠系膜上动脉栓塞7例,管腔内血栓影,肠管扩张积气、积液;肠壁无强化,5例肠壁变薄,2例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36例,肠管扩张积气、积液33例;肠壁水肿增厚伴密度改变(面包圈征)25例;肠系膜血管增粗,脂肪渗出(缆绳征)17例;肠系膜血管走行异常(漩涡征)9例;肠系膜静脉管腔内充盈缺损36例,管壁强化(靶征)27例。结论:MSCT扫描与三维重组技术相结合能准确诊断肠系膜缺血并明确其缺血程度、范围,是一种有效的、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无症状非吸烟者呼气相高分辨率CT(HRCT)空气潴留情况,探讨年龄对呼气相CT空气潴留的影响以及空气潴留与肺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对经严格选择的63名无症状非吸烟者进行肺吸气末与呼气末HRCT扫描,其中32名进行肺功能测试。将所有受试者按年龄分为5组,对呼气相HRCT上空气潴留进行定量分析并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所有受试者吸气相HRCT均未见异常,呼气相HRCT空气潴留总的出现率为39.7%(25/63),其中Ⅰ型22.2%(14/63),Ⅱ型17.5%(11/63),各组均未出现Ⅲ型空气潴留。以小叶型空气潴留为主者16例,以肺段型为主者9例,未出现肺叶型。空气潴留组与无空气潴留组之间的用力肺活量(FVC)和1s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平均值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FEV1/FVC更是与空气潴留的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r=-0.529,P〈0.05)。结论无症状非吸烟者呼气相HRCT出现的空气潴留约40%.年龄为其形成原因之一。空气潴留的面积分级与FEV1/FVC呈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双源 CT 软件对肺栓塞(PE)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疑似肺动脉栓塞66名患者行双源CT 双能量肺动脉扫描,数据经后处理得到肺动脉血管图(CTPA)、肺灌注图(PBV)、Lung vessles 图,对每一例正常者肺部任意一部位的 CTPA 图像及 Lung vessles 图肺动脉一致性分析后作 Kappa 系数检验。计算对用 CTPA、Lung PBV 软件、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软件4种方法诊断 PE 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并算出各自的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统计对用 CTPA、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软件3种方法检测不同部位肺动脉血栓诊断率并用χ2检验或精确概率法检验。结果:每一例正常者(共32例)肺部任意一部位的 CTPA 图像及 Lung vessles图肺动脉一致性好,Kappa 值为0.71,P <0.05。CTPA、Lung PBV 软件、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软件4种方法诊断 PE 患者时 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软件诊断灵敏度最高为100%,但存在假阳性,阳性预测值(PPV)分别为94.4%、97.1%,CTPA 特异度最高为100%,Lung PBV 软件及 Lung Vessles 软件特异度低分别为53.8%,84.6%。在诊断不同部位 PE 时,CTPA、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软件3种方法在检测主肺动脉数值完全一致,在叶肺动脉、段肺动脉血栓诊断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检测亚段以下肺动脉血栓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 <0.05),总体对肺动脉血栓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P <0.05)。结论:双源 CT 双能量扫描 Lung Vessles 软件显示肺动脉与 CTPA 显示肺动脉一致性好;Lung Vessles 软件、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软件综合起来诊断 PE 患者灵敏度最高为100%,CTPA 特异度最高为100%,Lung PBV 软件及 Lung Vessles 软件诊断 PE患者特异度低分别为53.8%,84.6%;软件 Lung PBV 及 Lung Vessles 联合应用有重要临床价值能提高亚段以下肺动脉血栓及总的肺动脉血栓诊断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对肺栓塞的诊断效果及治疗后复查的价值。方法:对32例肺动脉栓塞的患者采用64层CT行CTP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及容积重建处理。患者复查采用相同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结果:32例患者中15例有下肢静脉栓塞、4例有恶性肿瘤、3例有近期手术病史,2例有近期外伤史。CTPA对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及叶、段、亚段动脉显示良好,32例患者中显示受累肺动脉221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血管内充盈缺损,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实变、肺野少血征、胸腔积液等。肺栓塞治疗后复查有24例患者1月内肺动脉栓子消失或明显吸收缩小(占75%);6例患者吸收不明显(占18.7%);2例死亡。结论:64层CT能清楚地显示肺栓塞的形态、部位及其它间接征象,并能有效监测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