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日渐增长趋势。张智龙教授是天津市名中医,治疗不寐临证处方配伍精当,常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用调和阴阳、安神摄魂、重镇安神之药对,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2.
不寐是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临床主要用安神方药治疗,却多有症状不见好转,使医者倍感无奈。李士懋教授熟谙经典,临证发挥,以脉为辨证中心,首分虚实,治疗不寐有其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3.
总结广东省名中医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临证经验。吴教授基于"五脏相关"理论,以阴阳为纲,针对不寐"阴血不足,虚火内生"之总病机,运用酸枣安神膏方治疗,现将吴教授经验总结阐述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寐证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疾病。本文从冯明清教授多年辩证诊治不寐证的验案入手探析其对不寐证病因病机、病位病性认识及治则治疗经验。导师认为本病病因病机多由脾胃失司而致,病位病性多见脾胃虚实夹杂证候,从而在治则治疗上应本着顾护脾胃调理营卫平和的总纲。其对该病的认识和临证经验多丰富了对不寐证的治疗思路,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胡国恒教授认为不寐分为新发不寐与久病不寐。新发不寐多为实证,因肝气郁结、痰浊上扰、神不内守,进而心神失宁,神不安宅造成入睡困难、寐而时醒或多梦易扰。临证时往往强调因人而异,求病因,追病史,辨其证,从根本上调其脏腑阴阳虚实,治疗以四法为主:解郁舒心法,清热豁痰法,安神定志法,心肾并治法,临床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6.
整理并总结国医大师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有效验案。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导出不寐有效验案,主要从病机谈治法以分类对比,结合组方结构与用药特点等相关配伍,以揭示段富津教授诊治不寐的临床思路与用药法则。他以"养心安神,顾护脾胃,交通心肾"为宗旨,以阴虚火旺、肝郁化火和脾胃不和为辨证的常见证型,其宝贵经验足以为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有效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何华教授针对肝胆气郁、痰火扰心型不寐,治以疏肝解郁、清化痰热、镇心安神之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心火内盛、阴不敛阳型不寐,治以清心泻火、滋阴安神之法,以清宫汤合枳实芍药散、甘麦大枣汤加减;阴虚火旺、挟痰内扰型不寐,治以滋阴清热、化痰安神之法,以眠安汤(自拟方)治疗;瘀血内阻型不寐,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法,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困绕现代社会人们的常见疾病之一.柏正平教授在临证中善用症状截断之治法,总结不寐治疗重在调神,首先改善失眠症状,再配合多维用药法以辨证施治.自拟安神宁寐方在治疗失眠临证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通过验案介绍蒋健教授治疗郁证性不寐的临床经验和学术观点。蒋健教授认为郁证与不寐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郁证性不寐的证候表现异彩纷呈,临证时应通过发病原因、情志类表现、体质禀赋和人格特质、精神障碍类疾病认识、四诊要点及诊断性治疗进行鉴别。虽然其治疗的总原则是解郁安神,但仍需要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倪加哲  海英 《江苏中医药》2015,47(10):21-22
五脏皆令人不寐,李德新教授首辨五脏,善调脾胃论治失眠颇具特色。肝之不寐,多见心肝火旺和肝血不足之证,以加味逍遥散、柴胡疏肝散、酸枣仁汤养肝安神;心之不寐,多见痰火扰心、心脾两虚、心胆气虚之证,以黄连温胆汤、归脾汤、安神定志丸宁心安神;肺之不寐,多见肺阴不足、肺脾气虚之证,以麦门冬汤、玉屏风散润肺安神;肾之不寐,多见肝肾亏虚、脾肾两虚之证,以四物汤合左归丸、四君子汤、六味地黄丸补肾安神。李师善"调脾胃安五脏",强调"土为万物之母",治疗其他四脏不寐注意顾脾。李师用药精炼,注重病机演变,临床中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1.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得到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常将西医学的睡眠障碍归属于不寐病证范畴。不寐病症表现十分复杂,发病机制涉及多脏腑,临床辨治缠绵难愈,给患者生活及工作都带来很多不便。目前,单纯的西医治疗失眠虽有镇静安眠药,但其副作用、药物依赖性、成瘾性等问题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担忧和关注。曾斌芳教授对不寐辨治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师从之,且在曾师不寐病从脾论治的传承基础上,结合自身临证实践,提出不寐病从脏腑论治的临证理念,从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立法,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共飨同道。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验案四则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段富津教授治疗不寐的验案进行分析,以示段富津教授的临证思路和辨证方法,以期为临床上治疗不寐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陈玲  李树茂  张婷  何璇 《天津中医药》2020,37(8):877-879
栗锦迁教授根据多年临证经验,辨证论治,认为郁证性不寐的病机关键主要责之于肝,与心关系密切,涉及脾肾。在治疗大法上以调肝解郁、合和阴阳、养血安神为主,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改良为基础方,根据不同辨证分型及人群特点,配伍有特色的经方及安神药物,取得不凡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了周亚滨教授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认识及临证用药特点,初步总结周亚滨教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证经验。周教授认为本病多本虚标实证,辨证从辨虚实、辨病因、辨脉象等方面着手。益气温阳、活血化瘀通络、养心安神为主要治法。周教授对本病的诊疗思路缜密,临床收效显著,对本病的诊治经验值得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16.
顽固性失眠属中医"不寐"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常学辉教授认为顽固性失眠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年老体弱导致痰、瘀、虚结合,引发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阳不入阴,脑腑阴阳失调,神机不能守社,治疗用药以豁痰安神为主,临证辨证论治,辅以活血化瘀、重镇安神、培补肝肾,加减运用,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吴伟教授门诊治疗不寐病历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伟教授治疗不寐的用药规律。结果:纳入病例100例,处方100首,药物共计141味。处方中高频证型为心肝血虚证占42%;使用频次居前3位药物为酸枣仁(81频次)、柴胡(57频次)、首乌藤(56频次);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3,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核心组合药共12组,前3位组合为"白芍,柴胡,远志""合欢皮,首乌藤,枳实""女贞子,黑豆衣,太子参";挖掘了"白芍,柴胡,远志,郁金,旱莲草"等新处方6首。结论:吴伟教授治疗不寐多用养血、疏肝、安神、益气之品,善用酸枣仁汤合四逆散为基础方加减,随症加减安神、益气及祛痰药,体现其临证治疗不寐"滋阴养血,疏肝安神"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徐艺 《光明中医》2013,28(4):659-660
单兆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些诊治不寐的经验,跟师学习,特将其整理。不寐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一为阴虚不能纳阳,一为阳盛不得入于阴。临床辨证多见心脾两虚、肝气郁滞、痰浊内扰、瘀血内阻。治疗上单教授多辨证施治,补益心脾,养阴安神;疏肝化郁,镇静安神;化痰宁心,除烦安神;活血养血,安神定志。  相似文献   

19.
不寐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复杂,各家治疗效果不一,李妍怡教授根据多年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对“脑肠轴”研究,认为此病病机总属于阴阳不和,根抵于脾胃失调,病因多为营卫失和、邪客肠脑、津血乏源、经脉失养等,故强调在治疗不寐过程中,除加入引阳入阴药之外,还需加入和胃安神之品,以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汤”为基本方,临证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陈宝贵教授运用滋阴养神法治疗不寐临证经验的总结,对滋阴养神法治疗不寐适宜患者的病因病机、方药特点及临床验案进行疏理和分析,总结出一条治疗阴虚型不寐的有效临床治疗方法,供广大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