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黄桂  陈燕梅  车翠微  张秀娟   《妇幼护理》2022,2(15):3491-3493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多点引导在新生儿 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 2020 年行 PICC 置管的 55 例新生儿为对 照组,采用常规 PICC 置管术。选取我科 2021 年行 PICC 置管的 65 例新生儿为观察组,采用床旁超声多点引导下穿刺置管术。 比较两组的导管到位率、穿刺时间、尖端移位后定位复位成功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导管到位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少 于对照组,尖端移位后定位复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置管相关并发症(皮下血肿、机械性静脉炎)少于对 照组(P<0.05)。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床旁超声多点引导新生儿 PICC 置管的成功率高,并发症 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入法在肠外营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需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实施PICC留置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1CC置入法,对照组采用PICC盲穿置入法。结果:两组患者置管后静脉炎、感染、导管堵塞、置管天数、日均耗材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4h后穿刺点渗血发生情况、置管期间维护次数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PICC置人法能改善穿刺点渗血,从而减少维护次数,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导管尖端定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PICC置管的成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法置管。比较两组导管尖端位置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ICC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到位率观察组为96.7%、对照组为68.3%%;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67%、对照组为15.00%。结论新型静脉内心电图引导PICC置管导管尖端定位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P波变化结合超声引导下头皮钢针穿刺技术判断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3月行PICC置管的极低体重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穿刺结合心电定位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心电图P波形态变化调整PICC导管置入深度,观察穿刺及送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尖端到位精准率。结果观察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导管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电技术精准定位结合超声引导头皮针穿刺技术在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置入过程中应用,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送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风险,P波形态变化对导管尖端定位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穿刺点距肘横纹的不同距离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PICC门诊中经上臂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50例,分为对照组75例与观察组75例,对照组选择距肘横纹上3~5 cm区域内穿刺置管,观察组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进行穿刺置管,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期间手臂舒适度、外露导管有无折叠及导管移位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带管期间手臂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1),患者外露导管折叠发生率和导管移位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上臂PICC置管时穿刺点选择距肘横纹上6~8 cm区域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能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减少外露导管折叠和导管移位的发生,利于导管长期安全留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用于婴幼儿PICC头端定位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80例需PICC置管的婴幼儿,根据是否采用超声心动图定位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方法行PICC置管,固定导管后行X线摄片观察导管头端位置,并根据结果调整导管直至PICC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方法置管,并在置管过程中依据超声心动图用于导管头端定位,使导管末端达到最佳位置(导管头端均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置管结束后行X线摄片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分析比较两组的置管效果。结果 两组比较观察组置管最佳长度的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留置PICC导管期间导管异位率、并发症如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有效引导婴幼儿PICC导管头端定位,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置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在血液肿瘤患儿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例按照传统PICC置管评估无法满足穿刺要求的患儿行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置管。结果 20例患儿均获置管成功,无一例出现置管过程中并发症,20例患儿现均留置导管中,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结论 非超声引导下改良型seldinger技术穿刺法行PICC置管在传统的PICC置管基础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扩大了PICC置管适应症,提高了置管成功率,有效减少了术后出血发生率及相关导管并发症率,使更多的血液肿瘤患儿能在此项技术中受益。  相似文献   

11.
黄学良  杜小群 《妇幼护理》2024,4(7):1759-1761
目的 分析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降低新生儿 PICC 置管异位里面的作用。方法 2022 年 4 月到 2023 年 3 月我院 收治的 70 例的 PICC 置管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在结束置管后予以床旁 X 线 定位干预,研究组在置管完成后,先选择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再进行 X 线定位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置管情况、临床 指标以及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比,研究组的置管一次性到位以及成功置管率更高,且原发性导管异位率更少(P<0.05)。与 对照组比,研究组置管期间的出血量以及操作时间更少,但是留置时间更多(P<0.05)。与对照组比,研究组静脉炎、静脉血 栓、导管堵塞以及局部感染等临床并发症的整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床旁超声心动图导管尖端定位在临床新生儿中 PICC 置管,能够有效调整置管异位,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出血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PowerPICCSOLO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病人血管通路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为23例SVCS病人在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记录病人穿刺时间(从评估血管至完成导管固定)、穿刺次数、穿刺到位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病人疼痛评分。定期维护,跟踪随访,记录病人PICC留置效果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穿刺时间为(35.56±3.88)min,穿刺次数为(1.04±0.21)次,穿刺到位成功率为100%,穿刺时疼痛评分为(2.44±0.73)分。所有病人均成功留置PICC。[结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置入PowerPICCSOLO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病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对行PICC置管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导管尖端位于不同位置时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上腔静脉组PICC留置时间长,与锁骨下静脉组及颈内静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组穿刺部位渗液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锁骨下静脉组(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最适宜的位置为上腔静脉,其留置时间长、穿刺部位渗液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程心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及置管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6年2月B超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PICC置管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实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应激反应、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后7 d焦虑、抑郁、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置管依从性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PICC置管患者应激反应,提高依从性,延续置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7年3月因外周血管条件差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的新生儿28例,对其导管尖端定位与留置期间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并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结果]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穿刺成功率高、异位率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发生率。[结论]对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新生儿选择股静脉穿刺置入PICC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牛润花  张俊  于银梅  郭素红  吕晓春 《全科护理》2023,(19):2682-2684+2736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时选择区域穿刺法(zone insertion method, 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置管后5F维护原则对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进行PICC置管术及导管维护的520例住院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置管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56例(2021年1月—2021年6月)和观察组264例(2021年7月—2022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区域穿刺联合常规维护原则,观察组采用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比较两组病人PICC置管后1周、置管后4周、置管后12周、计划性拔管时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人对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置管后不同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01);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评价中服务态度、服务技能、服务质量、服务效果得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ZIM绿区穿刺置管联合5F维护原则可降低PICC留置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PICC护理专项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导管尖端定位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住院需行PICC导管置入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导管尖端位置判断上对照组于置管后通过常规X线摄片法定位;观察组操作过程中使用心脏超声进行定位,比较两组导管尖端移位及导管未达指定位置情况,比较两组置管耗时及穿刺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导管尖端移位及导管未达指定位置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P<0.05),穿刺出血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心脏超声技术用于PICC导管置管尖端位置判断,具有定位准确,缩短操作耗时,减少操作损伤等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肘横纹测量法在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置管方法将150例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患者置管长度测量采用肘横纹测量法,以穿刺侧肘横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以胸骨角为标志,折返测量至第3肋间;对照组采用传统测量法,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以胸骨角为标志,折返测量至第3肋间。比较两组患者PICC尖端位置。结果150例患者胸部正位片显示PICC导管尖端位于第6~7胸椎水平,测量结果显示两组患者PICC导管尖端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1,P>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置入PICC导管中应用肘横纹测量法,操作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9.
总结1例罕见双上腔静脉的宫颈癌患者PICC置管的尖端定位及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团队(MDT)协作下罕见的双上腔静脉患者PICC尖端位置的确认及精准定位;特殊病例档案建立及跟踪随访;PICC携管期间延续性护理(包括主观感受的询问、带管宣教、疑难问题的解答、导管位置的跟踪);PICC相关并发症(穿刺点渗液)的护理。基于静疗专科护士为主导的MDT协作及专科护理,PICC导管最终留置115d顺利完成治疗拔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电P波变化结合超声引导下头皮钢针穿刺技术判断极低体重儿PICC置管尖端定位的安全性、精准性和一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行PICC置管的极低体重患儿60例,采用超声引导下头皮针穿刺结合心电定位技术进行实时监控,根据心电图P波型态变化调整PICC导管置入深度,观察穿刺及送管一次成功率及导管尖端到位精准率。结果 60例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93.33%,送管一次成功率100%,心电P波型态变化定位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尖端位置,可行性100%,安全性100%,精准性96.66%。结论 心电技术精准定位结合超声引导头皮针穿刺技术在极低体重儿PICC导管置入过程中,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和送管成功率,降低导管异位风险,P波型态变化对导管尖端定位精准、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