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基于传染病个案信息的实时-在线的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分析2007~2011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情况,了解和掌握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的覆盖情况,为传染病控制措施的定点实施提供参考。方法导出2007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传染病网络直报平台《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的全疆县(区)传染病报告质量的数据,导入Excel 2007进行统计分析,计算直报率、网络报告率、报告单位类型构成等,并与全国的部分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11年,全疆直报率的变化并不明显,均未超过85%;网络报告率稳中有升,均在80%以上,与全国相比新疆的网络报告率要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全疆综合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医院、卫生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卡所占比例最大,三类机构5年分别合计均超过了80%,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报卡比例逐年上升,乡镇卫生院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卡比例逐年下降。结论 2007~2011年,新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覆盖情况总体呈逐渐改善的趋势,但各地州的发展并不均衡;全疆传染病网络直报质量近年虽有大幅度提高,但与全国相比仍有差距,提示我们在研究和提高报告质量的工作中,重点应放在医院和卫生院,应针对它们的特点及各地州网络直报覆盖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证全疆网络直报质量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安庆市血吸虫病病例网络直报情况,分析上报病例的分布特点。 方法 收集 2014 ~2018 年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中安庆市报告病例和血吸虫病年报表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4~ 2018 年传染病信息系统共上报安庆市终审病例5 535 例。 网报质量总体较好,但还存在部分信息填报不全、病例漏报情况。 终审病例中男性2 923例,女性 2 612 例;年龄主要集中在 40 ~ 65 岁,占 77. 85% (4 309 /5 535);职业以农民为主。 2014 ~ 2018 年临床诊断病例数分别为 22、5 488、10、3、4 例,仅有 2014、2015、2018三年报告慢性确诊病例。 网络直报慢性病例数最多地方是宿松县和大观区。 全部终审病例中慢性临床诊断病例5 527例、慢性确诊病例 8 例。 慢性临床诊断病例血防机构上报5 464例,非血防机构上报 63 例;慢性确诊病例血防机构上报 2 例,非血防机构上报 6 例。 结论 2014 ~ 2018 年血吸虫病例报告全为慢性血吸虫病病例,且主要为慢性临床诊断病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较好,但存在漏报的问题,需进一步注重网络直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5~2008年安徽省12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螺情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对各监测点钉螺孳生环境与可疑环境进行调查,并运用GPS定位仪对查螺航迹、螺点和钉螺面积进行测定,比较4年各项螺情指标.结果 近4年有10个监测点,25个环境查出116 hm2阳性螺面积,占实有钉螺面积的11.2% 各监测点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升降幅度不一.结论 应用GPS提高了螺情统计指标的精确性,各监测点螺情依然严重,应加强控制钉螺措施,提高药物灭螺质量.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1996~2003年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统计全省疫区1996-2003年各项疫情指标,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2003年,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53.9%和59.6%;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波幅1.8/10万~5.0/10万;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钉螺面积净增8.10km^2。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5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操作手册》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开展监测点调查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人群粪检阳性率为1.19%,牛与羊的粪检阳性率分别为11.3%和6.1%;活螺密度1.4155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35只/0.11m~2。结论农业生产仍是血吸虫病感染的主要方式,而有效控制易感地带阳性螺密度和流行区家畜血吸虫病是当前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此外,需要进一步关注晚期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7年安徽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调查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居民与家畜的感染率分别为0.45%和3.27%,活螺密度0.81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07只/0.11m2,各项疫情指标较前两年有所下降。结论监测点人群感染率呈现持续下降,但三类监测村家畜感染状况有所回升,因此仍要重视控制家畜感染和控制螺情,防止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当前血吸虫病流行状况 ,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以流行村为单位 ,统计全省疫区1996~ 2 0 0 3年各项疫情指标 ,结合各年度疫情专题调查材料 ,分析全省血吸虫病流行态势和流行特点 ,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1996~ 2 0 0 3年 ,全省人群与耕牛感染率下降 5 3 .9%和 5 9.6% ;疫区人群年均急感发病率呈波动状态 ,波幅 1.8/ 10万~ 5 .0 / 10万 ;全省螺情仍呈上升态势 ,钉螺面积净增 8.10km2 。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主要表现为 :以青少年成批急性感染为主的突发疫情 ,钉螺面积扩大与螺密度增加 ,未控制流行区人畜重复感染严重 ,内陆流行乡村疫情回升等。因此 ,做好区域性防治规划 ,控制人群的感染与发病 ,加强钉螺的监测与控制措施 ,是当前全省血吸虫病防治策略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并分析2017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状况与近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年以来,特别是2017年的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截至2017年底,全省共有9个市、50个县(市、区)流行血吸虫病,其中23个达到传播控制标准、17个达到传播阻断标准、10个达到消除标准。2017年,全省共血检179. 1万人,发现阳性18 836人,共粪检17. 4万人,发现1例阳性,为输入性病例;全省现有病人数为6 398人,其中推算慢性病人767例、晚期血吸虫病5 631例和急性血吸虫病0例,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 09%;全省流行村牛存栏26 127头,共血检836头,粪检15 667头,未发现病牛。全省共调查钉螺83 031. 8 hm^2,查出钉螺面积21 397. 0 hm^2,其中新发现钉螺161. 8 hm^2、复现钉螺67. 7 h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新查出1个有螺无病的流行村;累计药物灭螺面积10 766. 0 hm^2,消灭钉螺面积239. 9 hm^2,年底尚有钉螺面积26 521. 0 hm^2。2017年,全省51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病情监测未发现病人、病畜,钉螺监测显示有螺框出现率11. 0%,活螺平均密度0. 39只/0. 11 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7年,全省人群和牛的平均感染率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并分别下降了89. 2%和100%,有螺面积在2. 65~3. 10亿m^2间徘徊波动并有小幅下降,已连续5年未发现急性血吸虫病例和感染性钉螺。结论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一步下降,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为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乃至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仍需要加大防治及监测工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9.
2001~2005年安徽省急性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了解安徽省近年来急性血吸虫病发生和流行规律。方法收集全省2001~2005年急性血吸虫病个案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VisualFoxpro6.0和Excel200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省共发生1033例急性血吸虫病病例、19起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男性病例是女性的5.4倍,男性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戏水和捕鱼捞虾,女性病例的主要感染方式为游泳戏水、洗刷生活用品和农业生产;所发生病例中学生和农民占比例较高,学生以游泳戏水为主要感染方式,农民以捕鱼捞虾、农业生产为主要感染方式;在湖沼地区感染的病例数稍多于内陆地区,湖沼地区以江滩为主要感染环境,内陆地区以沟渠和河流为主要感染环境;病例分布于14个未控县和9个出现疫情回升的传播控制县和1个传播阻断县;6~8月为接触疫水感染高峰;7~9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平均约40.81±14.28d,最短11d,最长97d,大多数病例在30d以后发病;19起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均发生于2001~2003年,并多集中于8月份,共有157人,主要是学生、民工和农民,感染方式主要为游泳戏水和捕鱼捞虾。结论安徽省为全国急性血吸虫病流行较重的地区,但成批急性血吸虫感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初步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湖北省血吸虫病疫情报表网络直报系统。方法使用C++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对血吸虫病疫情报表实现ASP.NET形式的网络管理系统。结果系统可完成各种疫情数据录入、汇总、贮存、查询,并可输出各级疫情报表、个案卡、花名册及统计图表,实现规范打印等功能。结论实现网络直报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可节约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制订"十三五"血吸虫病防治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4年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信息资料、疫情监测资料,分析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结果安徽省钉螺面积自2004年以来呈波动上升趋势,至2011年达到最高近3.1亿m2;自2012年起钉螺面积开始下降,2012年钉螺面积较2011年下降了10.55%,2014年钉螺面积降低到近10年来最低水平。2004-2008年全省钉螺密度处于波动状态,2008年以后全省钉螺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1年起钉螺平均密度均1只/0.1 m2。2004-2011年全省钉螺感染率呈现波动徘徊状态,2012年钉螺感染率迅速下降,2013、2014年连续2年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004-2014年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各年份急性血吸虫感染人数均在50例以下,且病例呈散在分布,2013、2014年全省无急性血吸虫感染发生。2004-2011年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均1%,2012年快速下降至0.55%,2014年家畜感染率首次低于同期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11年以后,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进程加速,2012-2014年全省血吸虫病传播控制达标县(市、区)数分别为4、9、14个,乡(镇)数分别为33、76个和32个。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巩固成果乃至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任务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2015-2018年安徽省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为全省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2014年版)》要求,2015年在安徽省设立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2015-2018年对人群和家畜血吸虫感染情况以及螺情等进行监测。结果 2015-2018年,安徽省51个国家血吸虫病监测点累计开展本地居民和流动人群血吸虫病血清学筛查89 638人·次和42 609人·次,各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1.41%~3.69%和0.84%~2.13%;分别在2015年发现病原学检测阳性5例和1例,职业为农民和渔民。累计调查各类家畜6 405头·次,未发现血吸虫感染阳性家畜。累计开展钉螺调查12 661 hm^2,各年钉螺分布面积为2 461.27~2 628.96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375 7~0.433 0只/0.1 m^2,未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结论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局部地区传播风险依然存在;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血吸虫病监测体系建设,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今后本省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策略。方法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查螺,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用压碎法检查钉螺感染情况。以土埋结合药物方法灭螺。血清学方法结合尼龙绢集卵孵化法对居民、流动人群及家畜进行查病,阳性人、畜用吡喹酮治疗。建立血吸虫病防治年报表,进行数据汇总分析。结果4年全省开展查螺累计1774个乡、17590个村,共投工61.19万工,查螺面积2.96亿m2,查出有螺面积403.18hm2,累计解剖钉螺35.21万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累计查病742346人,查出血清学阳性者12359人,阳性率1.67%。累计粪检11756人,发现输入性血吸虫病人113例,未查出本地粪检阳性病人。结论浙江省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防治成果巩固,但残存钉螺面积居高不下,输人性血吸虫病人数呈上升趋势。因此,应实施以查灭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安徽省2006年国家级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点调查结果,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参考。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开展监测工作,统计与分析各项调查指标。结果全省12个监测点人群感染率为0.95%,牛的粪检阳性率11.2%,活螺密度1.64只/0.11m2,阳性螺密度0.0026只/0.11m2。结论大多数监测点人群感染率较2005年明显下降,但控制家畜感染与控制螺情仍是当前防治工作难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2004~2007年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评价综合治理成效,为制定防控达标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和《云南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统计分析各项监测指标。结果疫情监测各项指标明显下降。2007年与2004年相比,急性血吸虫病人发病数下降94.74%,未发生暴发疫情,血吸虫病人得到治疗;校正后人群感染率下降86.72%;家畜粪检阳性率下降62.18%;钉螺面积由4316.4hm2压缩至2747.9hm2,阳性螺点数由771个减少至197个,阳性螺密度下降76.92%。结论通过4年来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治理措施,全省血吸虫病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2020年洪涝灾害期间安徽省血吸虫病高风险地区疫情,以采取高效措施快速处置和消除血吸虫感染风险.方法 在安徽省境内长江上、中、下游的池州、铜陵和马鞍山市选择四处受洪涝灾害影响严重的血吸虫病高风险环境,采用智能哨鼠血吸虫疫水检测仪和仿生皮膜水面尾蚴快速检测技术(每处环境投放哨鼠约20只,仿生皮膜40张),进行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态势,评估防控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方法 2005-2014年选择云南省4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市)、2015-2016年选择全省全部1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每个县(市、区)再选择1个疫情较重的村作为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监测点按照全国统一的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本地人群、流动人群和家畜病情监测,以及野粪和螺情等调查。结果 2005-2016年,云南省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本地人群血检阳性率为8.40%~25.4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血检阳性者以30~60岁和农民职业人群为主;粪检阳性率为0~6.59%,人群血吸虫校正感染率为0~1.67%。流动人群血检阳性率为0~25.00%,未发现粪检阳性者。家畜血吸虫感染率为0~10.29%,主要感染畜种为黄牛、水牛、狗、马属动物和猪。共调查各类野粪1 642份,未发现血吸虫阳性野粪。共查出有螺面积753.97 hm2,活螺密度0.013 9~0.631 5只/0.1 m2,共发现血吸虫感染性钉螺64只。监测期间监测点有螺环境的灭螺覆盖率达100%,化疗血吸虫病人161例、病畜269头(只)。结论 云南省血吸虫病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总体呈平稳低发态势。但今后仍应继续加强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控和监测工作,以期尽早达到阻断和消除血吸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目的 了解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疫情现状。 方法 方法 按照 《血吸虫病防治地区达标考核评估方案》 确定的抽样调查方法, 在安徽省27个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 (市、 区) 各抽取3个疫情相对较重的乡 (镇), 每个乡(镇) 抽取1个疫情相对较重的流行村作为调查现场。调查常住人口和散养家畜病情, 以及近3年查出钉螺且人畜活动频繁环境的钉螺感染情况。同时, 查阅各县 (市、 区) 近年来感染性钉螺调查结果和当地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疫情资料。 结 结果 果 现场共抽查81个乡 (镇) 81个村。累计血清学检查34 293人, 阳性1 086人, 平均阳性率为3.17% (0.65%~9.58%);累计粪检1 068人, 平均阳性率为0.37% (0~4.0%), 推算人群平均感染率为0.01%。累计调查家畜3 057头 (只), 其中牛 438头, 羊2 550只, 其他家畜69只, 均未查到阳性。累计调查钉螺60 944框, 捕获活螺11 261只, 解剖全部活螺均未发现感染性钉螺。27个县 (市、 区) 均在调查前2年以上未查出感染性钉螺, 平均未查出感染性钉螺年限为2.9年 (2~6年); 均已2年以上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 平均未发生急性血吸虫病年限为4.9年 (2~9年)。 结论 结论 安徽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地区人畜病情较低, 已查不出感染性钉螺。  相似文献   

19.
2005年江苏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掌握血吸虫病疫情动态、了解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影响因素。方法按《全国血吸虫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全省8个国家级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病情及相关因素等的调查。结果有4个监测点发现了粪检阳性者,人群校正感染率为0.24%;分别有7个点和4个点查到钉螺与感染性钉螺;有1个点查出阳性家畜,其中牛和羊的感染率分别为6.25%和2.11%。结论监测结果基本反映了江苏省血吸虫病流行较重地区的疫情。感染性钉螺分布与病人分布高度一致。在多数地区家畜已不是主要的血吸虫病传染源,但在局部疫区仍起着重要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