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面临的社会心理因素、生物危害因素、物理危害因素、生理危害因素、化学危害因素等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采取完善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等措施,从而避免了各种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2.
王娟 《中医临床研究》2011,3(6):121-122
手术室中存在大量危害工作人员的因素,应对其采取防护措施,本文对其危害因素及防护措施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医院的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多种职业危险因素,手术室的护理工作者处于多种有害因子之中。因此,手术室护士必须具备一定自我防护意识。笔者现从6个方面阐述一下手术室职业危害的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现状,分析发生职业危害的相关因素并讨论相对应的防护措施。从基层医院手术室的实际工作出发,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落实(或建议)规范化的防护措施。提高基层医院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减少和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工作中的职业危害因素,通过健康防护减少对手术室护士的伤害。方法:对职业危害因素进行调查并进行防护宣教。结果:手术室的危害因素众多,防护意识较差。结论:对手术室护士进行健康防护知识教育,使其减少伤害。  相似文献   

6.
王绍珍  王娟 《光明中医》2008,23(10):1619-1620
目的:研究医院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手术室工作的环境特点,结合文献资料.将物理、医学、心理、生物因素对手术室护士造成的身心伤害进行研究.结果:手术室护士职业存在高度危险性.结论:只有通过加强手术室职业防护意识,做到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才能避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护士由于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使其在工作中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这些因素时刻威胁着她们的身心健康。结合我院实际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安全的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使她们的身心健康得以保证。  相似文献   

8.
孙艳  张晓雯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5):114-115
目的: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害的分析,使手术室护理人员能有效的得到防护。方法:找出职业暴露中的危险因素,提出应对防护措施。结果:对手术室工作中常见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应对防护能力得以提高,减少了职业暴露造成的危害。结论:重视和有效的职业防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了解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危险的相关因素及防护措施,探讨预防减少职业危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可归纳为感染因素、仪器因素、化学性因素、心理性因素、工作环境因素及生活不规律,合理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是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方法:针对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引起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自身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危害的严重性,加强自身保护措施.结论:手术室护士通过加强防护知识和技巧的学习,建立了完善的防护措施,规范操作,减少甚至避免了职业危害,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2.
葛翠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46-147
目的:提高传统手术室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方法:通过对危害因素的列举,认识自我防护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可行的自我防护措施。结果:认识危害因素并做到自我防护。结论: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能够做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手术室的各种危害,保证手术室护士的自身安全。方法:采取必要措施,对手术室化学、物理、感染、心理等危害,进行有效的防护。结论:通过加强规范操作,提高手术室护士的护理技术水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将手术室危害降到最低,保持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手术室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是医院的高危易感染科室。手术室护士必然要面对一定的职业危害,如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化学有害物质的污染及意外伤害等。如果能对常见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进行防护。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防护措施,认识与加强防护减少感染的重要性,可大大减少手术室护士的感染。不断加强培训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规范的要求认真防护,就能减少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手术室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从5所三甲医院中选取188名在职手术室护士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所有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比较所有手术室护士的问卷调查结果,从而了解手术室职业防护现状及影响因素。结果:手术室护士发生职业损伤的概率比较高,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认知得分与护士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有无HBV抗体、有无血液体液溅到眼睛的情况、有无针刺伤史等均有一定的关系。手术室护士学历越高、年龄越长、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以往职业伤史的得分越高,则护士的职业危害意识及职业危害防护措施行为得分越高。结论:学历、职称的高低对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有一定影响,医院应该重点培训低职称、低学历的手术室护士,同时对所有护士进行定期培训,增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6.
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属于一个高风险的科室,护理人员更是第一线工作者.手术室护理人员常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之中,严重威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现代医院手术室的设备逐渐现代化,高新技术的应用、新的化学药物的不断推新应用,在护理操作的过程中若不注意个人自我防护,容易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工作繁重,节奏紧张,生活缺乏规律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压力,法律知识的贫乏、缺少自我保护意识不但造成自我伤害,同时也伤害了患者的利益,因此应充分认识到各种危害因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我从意外损伤、电离辐射及手术激光、消毒灭菌剂、麻醉气体、手术烟雾、护士生理及心理疲劳方面综述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并针对其提出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消毒供应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寻找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从化学性、生物性、物理性和心理性等几个方面分析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结果: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可以降低消毒供应室护士职业的危害程度。结论:消毒供应室护士要保持高度的防范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提高自身心理素质,是减少或避免各种职业危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师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通过对妇产科医师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职业危险因素提出积极的防护措施,降低妇产科医师的职业危害。结果:妇产科医师职业危害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通过掌握三个应知、三个规范和三个处理,加强个人的防护意识和综合预防措施。结论:针对妇产科医师物理性、化学性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妇产科职业危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的工作环境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护士长期处在受身心危害、理化污染和生物感染等环境中,采用了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等一系列预防措施。结果:手术室护士自身保护意识增强,减少了职业危害,促进了身心健康。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是预防的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型材料和高科技医疗方法的引入,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不断增多,为保证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文章分析了危害因素,并探讨了相应防护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