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了解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内鼠类、家畜家禽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情况,为疾病防治工作和研究鼠疫疫源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内,选择以村庄为中心,向外依次为农田、草原的同心圆样地,分别采集鼠类、家畜家禽粪便、舌根、咽拭子及肠道内容物等样品,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离、培养、鉴定、生物血清分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测定。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 2009-2012年共检验各类样品3837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17株,总检出率为0.44%。2011年检出的1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13株源自猪粪,3株来自鼠肠;1株O∶3血清型,生物3型,携带ail、yst A、rfb C毒力基因的致病性菌株检自猪粪。结论阿鲁科尔沁旗绍根地区的猪、鼠体内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猪是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携带者。进一步调查分析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在该地区人和宿主动物间的分布规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于1997-201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分离得到28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PCR法分析其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耐热肠毒素A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yadA)、毒力活化因子基因(vir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9株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阳性,ystB为阴性的占97.6%( 204/209);O∶8血清型和未开展血清分型的菌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11株O∶5血清型有9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将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型,根据染色体DNA的Not Ⅰ酶切图谱,将29株O∶3血清型分成12个PFGE带型,包含5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2种。180株O∶9血清型菌株分成13个PFGE带型,包含10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4种,各自是从同一地区猪与家鼠、猪与犬、猪与野兔分离。结论 宁夏地区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致病性,O∶3逐步成为如今的优势血清型;O∶5、O∶8与血清未分型的菌株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20年—2021年温州市畜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现状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20年—2021年温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畜肉样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性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56份样本共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1株,检出率为8.71%。分离菌株血清型以O:5型为主,生物型以1A型为主。检出1株4/O:3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其余菌型菌株仅携带ystB或不携带任何毒力基因。分离株对头孢西丁、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为32.26%,多重耐药株有4株,占12.90%。31株分离株经PFGE分型,共获得31种带型。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温州市畜肉中的潜在污染源,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多重耐药株,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天津蓟县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菌株分布情况.方法 于2006年6月用常规方法从腹泻病患者、家畜的粪便样本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物化学鉴定、血清分型、相关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从腹泻病患者和猪粪便中分离到的5株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均为O:3血清型.全部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radA、virF),其中4株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属于同一带型(K6GN11C30021).另有1株带型为KGGN11C30026.结论 该县从腹泻病患者与宿主动物中分离到的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4株属于同一个克隆系,初步推断猪为当地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感染人群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用于该型菌株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选克隆株,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3株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经鉴定的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菌株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株分型鉴定时,能准确鉴定出其中的24株O∶9血清型菌株,与用日本进口分型血清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筛选获得的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鉴定,具有很好的型特异性,避免了过去免疫血清制备中繁琐的抗原交叉吸收试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登封市屠宰场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带菌率、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分布等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屠宰场生猪扁桃体及回盲部内容物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从196份生猪咽拭子中分离出10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54.59%;从196份生猪肛拭子中分离出3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18.37%。检出菌血清型为O∶3,生物型为3型,Ⅰ型(ail+、ystA+、ystB-、yadA+、virF+)占93.71%(134/143),Ⅱ型(ail+、ystA+、ystB-、yadA-、virF-)占6.29%(9/143)。结论 登封市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致病性菌株为主,今后应加强该菌的进一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密市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动物带菌情况。方法 2006-2010年采集家畜家禽粪便、冷冻食品共2 097份,4℃冷增菌后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病原菌分离培养并作生化鉴定,将可疑菌株做进一步的血清学鉴定和生物分型及毒力检测。结果 2 097份标本中分离出13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总的检出率为6.25%,其中O∶3(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rbfc+)和O∶9血清型的检出率分别为0.76%和1.52%。108株仅携带ystB基因(82.44%);26株不携带任何基因(19.85%)。13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布在3个生物型,其中生物1A型占74.80%;生物3型占1.52%;生物4型占0.76%。结论本地区存在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有感染人和动物及引起食源性型疾病的可能,因此必须加大该菌的监测力度,以预防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感染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高邮地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宿主动物分布、菌株分型和毒力相关基因携带状况。方法 对2021年在高邮市采集的腹泻患者粪便、各类畜禽粪便、苍蝇活体和屠宰场生猪组织等样本进行初筛,对阳性菌株开展生化鉴定、血清及生物分型和毒力相关基因荧光PCR鉴定。结果 从1 010份各类样本中累计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26株,总检出率为2.57%。其中猪粪检出率最高(10.39%),其次为腹泻患者粪便(1.75%)和苍蝇样本(1.67%),不同类型样本的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0,P<0.05)。分离菌株的血清型:O:5型12株(46.15%),O:3型6株(23.08%);生物型:3型20株(76.92%),2型4株(15.38%);毒力基因结果显示,19.23%的阳性菌株(5/26)携带ail、ystA、yadA、virF基因,3.85%的阳性菌株(1/26)携带ail、ystA基因。结论 高邮地区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流行分布,致病性及非致病性菌株同时存在,生物3型/血清O:3型为主要致病型别,猪是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致病性菌株最主要的带菌宿主。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杂交瘤技术筛选出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用于该型菌株的鉴定.方法采用ELISA方法筛选克隆株,并用玻片凝集法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鉴定.结果筛选到3株能分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泌的抗体与经鉴定的18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菌株呈阳性反应,而与其他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及常见肠道致病菌无交叉凝集反应;应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野生株分型鉴定时,能准确鉴定出其中的24株O:9血清型菌株,与用日本进口分型血清鉴定、PCR毒力基因检测结果相同.结论筛选获得的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用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O:9血清型鉴定,具有很好的型特异性,避免了过去免疫血清制备中繁琐的抗原交叉吸收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赤峰市松山区境内鼠类,家畜家禽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鼠类、家畜家禽的粪便、脏器等样品,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血清分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 2011~2012年共检验各类样品412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41株,皆来自猪咽拭子。2011年总检出率为16.02%,猪咽拭子的检出率高达28.28%。4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携带了ail,ystA,yadA,virF,rfbc基因的3/O:3生物血清型菌株占95.12%;4/O:4生物血清型菌株占2.32%;其他占2.32%。结论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猪咽部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猪是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携带者。  相似文献   

11.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中世纪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阴性)、东方型(甘油酵解阴性,阿拉伯糖酵解阳性,硝酸盐还原阳性)和田鼠型(甘油酵解阳性,阿拉伯糖酵解阴性,硝酸盐还原阴性).前三种生物型与人类历史3次鼠疫大流行相对应,最后一种生物型对人不致病,但能造成田鼠鼠疫并在其自然疫源地内流行.目前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4种鼠疫菌生物型.  相似文献   

12.
鼠疫菌生物型是鼠疫菌起源进化遗传性状最稳定的生物学标准, 是鼠疫起源进化普系的“活化石”, 也是该菌起源进化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依据其对甘油和阿拉伯糖的酵解和还原硝酸盐的能力, 鼠疫菌可分为4种生物型, 即古典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中世纪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东方型(甘油酵解阴性, 阿拉伯糖酵解阳性, 硝酸盐还原阳性)和田鼠型(甘油酵解阳性, 阿拉伯糖酵解阴性, 硝酸盐还原阴性).前三种生物型与人类历史3次鼠疫大流行相对应, 最后一种生物型对人不致病, 但能造成田鼠鼠疫并在其自然疫源地内流行.目前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有4种鼠疫菌生物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方法对分离自甘肃省鼠疫疫源地的58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差异区段(different regions,DFR)方法对分离自甘肃省鼠疫疫源地的58株鼠疫菌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其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根据鼠疫菌对某些抑菌剂的抵抗力和酶底物显色的方法研制一种鼠疫菌显色培养基,并对其进行检测效果评价,方法 以耶尔森菌选择性培养基(CIN琼脂)为基础添加促进鼠疫菌生长的营养成分以及不同浓度抑菌剂,制备4种鼠疫菌显色培养基,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出最佳鼠疫菌显色培养基.结果 经单因素筛选出的1%胆盐显色培养基对常见致病...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鼠疫耶尔森菌Pgm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从我国不同类型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进行色素沉着因子 (Pgm )表型的分析。方法 用氯化血红素培养基或刚果红培养基培养鼠疫菌 ,对不同颜色的菌落进行计数 ,计算鼠疫菌Pgm的阳性率。 结果 我国 10个疫源地的 16个生态型和新发现的四川青海田鼠型 ,除昆仑山A、B型外 ,其他各型的菌株均含有Pgm+ 菌 ,以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率为高 ,Pgm+ 菌株 >90 %。结论 青海田鼠型、锡林郭勒高原型、北天山东段型、北天山西段A型、北天山西段B型菌株的Pgm+ 表型稳定。  相似文献   

18.
19.
云南省存在家、野鼠两型鼠疫疫源地.已有研究证实,两型鼠疫菌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1],对人群的危险度也不尽相同.进一步探究二者间的差异,为制定合理的防治策略提供更多依据.蛋白质组分析是一种以双向电泳和飞行质谱鉴定为核心技术的方法,具有高通量、重复性好以及较敏感等优点.在鼠疫菌的蛋白质组分析中,有针对鼠疫菌Ⅲ型分泌系统低钙反应抗原[2,3]、鼠疫菌毒力相关蛋白[4,5]、外膜蛋白和内膜蛋白[6,7],以及针对不同生长条件下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分析[8].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云南家、野鼠两型鼠疫菌的比较蛋白质组分析,寻找二者之间的差异蛋白及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测定2002~2003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分离的27株鼠疫菌,得到其生化特性的本底资料。方法采用液体汤管法和固体试管法(斜面或高层)实验测定27株鼠疫菌对糖醇的酵解能力和生化反应。结果(1)27株鼠疫菌对甘油、L-阿胶糖等多种糖酵解,产酸不产气;不发酵麦芽糖、鼠李糖,72h内对密二糖不酵解,5d以后有8株菌的部分糖管呈迟缓发酵。(2)生化反应:27株鼠疫菌在还原KNO3、硝化反应、V—P试验、尿素试验、靛基质试验呈阴性.不液化明胶,在无蛋白胨酸性琼脂培基上不生长,不能利用枸橼酸盐;甲基红反应阳性,均能轻微产生H2S。结论被试的27株鼠疫菌按中国鼠疫菌生态型分型标准属于B群鄂尔多斯高原型。主要生化特征稳定,与疫源地过去分离的鼠疫菌株生化特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