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新生期移植耐受机制,探讨免疫系统发育程度、嵌合体在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或GFP-C57BL/6)小鼠与雌性BALB/c小鼠杂交获得F1(或GFP-F1)小鼠,不同剂量F1或GFP-F1小鼠脾脏细胞(辐照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静脉注射到新生24h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6周后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检测小鼠耐受程度,流式细胞分析小鼠外周血细胞嵌合程度.结果 具有增殖活性的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新生C57BL/6小鼠嵌合体和针对F1小鼠皮肤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辐照处理的F1小鼠脾脏细胞不能诱导嵌合体,也没有耐受产生;长期耐受小鼠的嵌合程度明显大于慢性排斥小鼠的嵌合程度(分别为6.48%±4.02%和1.57%±0.8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供体细胞剂量高则诱导小鼠的耐受程度高,3×107剂量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80%的小鼠长期耐受,0.7×107剂量诱导仅使移植物生存时间轻度延长.结论 新生期移植耐受依赖嵌合体的形成,嵌合体使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克隆清除.  相似文献   

2.
探讨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方法对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的促进作用。第 0天 ,C5 7BL/ 6 (H 2 b,B6 )小鼠尾静脉注入 2× 10 8BALB/c (H 2 d,B/c )来源的骨髓细胞 ,同时腹腔注射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5 0 0 μg ;第 6天进行皮肤移植 ;在不同的时间对B6小鼠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等耐受状态进行检测 ,并进行MLR的IL 2逆转实验、过继转移实验和嵌合状态分析以初步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显示 ,经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的B6小鼠的供体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 5 0 4d ,显著长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耐受B6小鼠在DTH和MLR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 (P <0 0 0 1)。IL 2逆转实验结果表明克隆无能参与了移植耐受的形成。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均显示耐受B6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嵌合体检查结果表明在耐受B6小鼠的胸腺和脾脏中均形成了混合嵌合体 ,在皮肤移植后第 15、 30和 70天时脾脏内供体来源嵌合体水平依次为 15 86 % ,10 5 7%和 1 77% ,胸腺中依次为 8 19% ,5 72 %和 1 87% ,嵌合体水平随时间而下降。这些表明 ,抗TCRαβ单抗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可以在异基因成年小?  相似文献   

3.
同种移植的成功导致了器官需求增加,人供体器官的严重短缺使器官移植作为终末期器官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措施受到限制。异种移植包括移植细胞、组织和器官,在不同的物种间已作为一种潜在的方法运用于临床,以克服人体材料的极端短缺。猪作为一种供体源的主要障碍在于存在着异种移植排斥反应,包括超急性排斥反应、延迟性排斥反应、T细胞排斥反应,和其他的生物学障碍如分子不相容性。目前对异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研究较多,形成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运用转染人延迟加速因子的转基因猪心脏移植到灵长类动物实验,说明异种移植超急性排斥反应已能克服,但实验动物数周后死于急性血管排斥反应,说明在超急性排斥反应克服以后,细胞型排斥反应将是异种移植的主要障碍。本文着重综述细胞型排斥反应的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后环磷酰胺”方法的基础上输注供体脾细胞或去除T细胞的供体脾细胞,然后进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并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脾细胞输注后供体皮肤存活明显延长,而去除T细胞后皮肤存活不能被延长。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和嵌合体的形成等机制都参与了耐受形成。结论: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和宿主中克隆不应答的发生、抑制细胞的产生或活化及嵌合体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经门静脉给予受体LEW大鼠3×10~8个DA大鼠供体脾细胞,2d后腹腔注射80mg/kg的环磷酰胺,第4天由舌静脉输注1×10~8骨髓细胞。2周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通过过继性转移实验,MLR、CTL活性测定及嵌合体分析,探讨耐受机制。结果表明,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进一步延长;该耐受状态可被过继性转移;MLR、CTL活性表明,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被特异性抑制;嵌合体水平提高。结论:异基因骨髓细胞输注可加深由脾细胞和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心脏移植耐受,该耐受与嵌合体水平、抑制细胞的存在有关。输注骨髓细胞对于改善、维持耐受状态,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供体抗原特异性T细胞疫苗诱导肝移植免疫耐受的作用及其机理,同时对肝移植"自动耐受"机制进行探讨。方法:以CBA小鼠作为受体,以B6小鼠作为供体,建立小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备T细胞疫苗:用B6小鼠的脾细胞免疫CBA小鼠,取CBA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加以灭活,制备成T细胞疫苗(TCV)备用;实验分为3组:组1:单纯移植组,以CBA小鼠作为受体,以B6小鼠作为供体,做原位肝移植。组2:用Flt3-L治疗的B6小鼠作为供体,以CBA小鼠作为受体,做原位肝移植。组3:用Flt3-L治疗的B6小鼠作为供体,以TCV免疫过的CBA小鼠作为受体,进行原位肝移植。组间比较移植物存活时间(MST);测定肝移植小鼠血清中的IL-10、IL-4和IFN-γ水平;组内比较移植前后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分离移植物浸润细胞(GICs)组间比较GICs凋亡率。结果:Flt3-L诱导了同种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应用TCV于移植前和移植后可以显著抑制Flt3-L诱导的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在没有Flt3-L刺激作用的情况下移植排斥反应非常轻微。肝移植小鼠血清中的IL-10、IL-4和IFN-γ水平检测发现,Flt3-L治疗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10、IL-4水平降低;TCV免疫组IL-10、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下降;单纯移植自动耐受组与TCV免疫组变化趋势一致。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显示:在单纯移植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不明显,CPM为3 318±1 190;在Flt3-L治疗组,效应细胞增殖显著增强,CPM为9 790±1 369,在TCV免疫组,TCV免疫加Flt3-L治疗,淋巴细胞增殖效应被显著抑制,CPM为4 017±880。分离肝脏移植物内浸润细胞凋亡,TCV免疫组引起TIL凋亡率为(54.20±3.12)%,有效抑制了TIL引起的免疫排斥反应,诱导了免疫耐受。而在Flt3-L治疗组,TIL凋亡率为(3.34±2.49)%。结论:小鼠同种肝移植存在"自动耐受"现象;这种"自动耐受"现象的免疫平衡可以被Flt3-L打破,从而诱发急性排斥反应。针对排斥效应T细胞的特异性T细胞疫苗可以显著抑制Flt3-L诱导的同种肝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大鼠-小鼠骨髓移植模型,探讨反向骨髓移植诱导特异性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首先诱导形成嵌合体S大鼠,再将此嵌合体大鼠的骨髓反向移植给Balb/c小鼠,监测存活率,GVHD发病率,做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脾细胞增殖及TNF-α、INF-γ与IL-4产量,监测移植后小鼠嵌合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小鼠观察期间出现严重GVHD表现,反向移植组小鼠仅出现轻度GVHD,生存期明显延长,TNF-α与INF-γ产量明显降低,而IL-4升高,移植后嵌合率较稳定,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有受者嵌合体的骨髓移植可以减轻急性GVHD,诱导出较长时间存在的异种造血嵌合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细胞 +环磷酰胺 (cyclophosphamide ,CP)”系统联合抗H 2 b 单克隆抗体、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诱导移植耐受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第 0天 ,经尾静脉给C5 7BL/ 6 (H 2 b,B6 )小鼠注入 10 8BALB/c(H 2 d,B/c)来源的脾细胞 ,第 2天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2 0 0mg/kg ,第 3、5天 ,分别经尾静脉注入抗H 2 b 单抗 ,剂量为 40 0 μg/ 0 .5ml,第 8天进行皮肤移植。皮肤移植后 1周 (第 15天 ) ,输入 2× 10 7供体BALB/c来源的骨髓细胞。观察皮肤移植物存活时间 ,并于第 30天对耐受B6小鼠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ixedlymphocytereaction ,MLR) ,迟发型超敏反应 (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DTH)等确定耐受的状态。并通过过继转移实验、嵌合体检查及脾细胞中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情况 ,进一步探讨耐受形成的机制。结果 采用此诱导方案 ,B6小鼠对BALB/c小鼠的皮肤移植物长期存活。耐受可以被过继转移 ;耐受小鼠胸腺内的嵌合程度与耐受的维持密切相关 ;TH1型细胞因子在耐受小鼠中明显降低 ,而TH2型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结论 “细胞 +CP”系统联合H 2 b 单克隆抗体、供体骨髓细胞输注能够诱导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耐受机制与胸腺嵌合体的存在密切相关。克隆无能 (aner gy)、抑制细胞和TH1/TH2偏移在耐受中也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显示在免疫抑制剂的作用下,同种脾脏细胞移植可诱导免疫耐受,使移植物长期存活。另有研究还显示异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延长移植肝存活时间。目的:观察输注与受体同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脾组织移植对诱导大鼠肝移植后免疫耐受的作用。方法:将受体Lewis大鼠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急性排斥组行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环孢素A组行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后灌胃给予环孢素A;干细胞组行DA-Lewis大鼠原位肝移植,同期输注异体Lewis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脾组织移植组在干细胞移植组的基础上同期移植DA大鼠脾组织。观察各组生存期,肝功能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嵌合体的形成情况及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其他各组相比,脾组织移植组大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术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明显升高(P0.05),30d后受体脾脏中供体阳性细胞明显升高(P0.05)。肝脏病理显示,环孢素A组和干细胞组移植肝仅呈急性轻度排斥反应,急性排斥组呈急性重度排斥反应,脾组织移植组未见明显排斥反应。说明大鼠肝脏、脾组织移植后输注同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减轻移植肝的排斥作用,甚至诱导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0.
研究胸腺内耐受诱导对心脏移植存活的影响。方法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A组单做心脏移植,B组于HT前作皮肤移植致敏 ,C组在皮肤移植及HT前作供体脾细胞脾内免疫耐受诱导。结果致敏 模型能使移植排斥终点时间显著缩短,C组供心存时间显著延长并伴相应的细胞免疫排斥指标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异种移植是解决供体移植器官缺乏的较好途径之一 ,但移植后的超急性、急性以及后续的各种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目前关于异种移植排斥反应机制和种间耐受的研究非常活跃 ,本文从组织相容性抗原 (MHC )的抗原特性、T细胞发育识别及NK细胞效应等几方面对MHC在异种移植中作用的进展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大鼠移植肝组织内和外周血白细胞介素15(IL-15)的表达水平及脾组织内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活性变化,探讨供肝NK细胞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机制。方法:Lewis大鼠为肝移植供体,BN大鼠为受体,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应用[60Co]射线照射清除供体免疫细胞和经门静脉回输供肝NK细胞等技术,实验设立3组。A组: 急性排斥组;B组: 单纯[60Co]照射排斥组;C组: [60Co]照射+供肝NK细胞门静脉回输排斥组。移植术后第1、3、7天收集受鼠外周血清,ELISA法检测IL-15分泌水平,同时切取移植肝行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移植肝组织IL-15蛋白的表达,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MSA)检测受鼠脾组织NF-κB表达活性。另外每组各设亚组观察移植后大鼠自然生存时间。结果:B组术后大鼠自然存活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程度较A、C组严重;术后第3、7天,3组受鼠外周血IL-15水平均较第1天时显著升高;移植术后第3、7天,B组大鼠血清IL-15 浓度均显著高于A、C组;术后第3、7天,移植肝组织中B组IL-15表达也显著高于A、C组,受鼠脾组织中B组NF-κB表达活性亦显著高于A、C组。结论:IL-15可能作为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和移植物的预后估计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供肝NK细胞可能通过下调NF-κB的表达活性来调节IL-15的水平,进而减轻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药物对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BALB/c(H-2d)小鼠皮肤移植于C57BL/6(H-2b,B6)小鼠,同时经尾静脉给B6小鼠注射BALB/c小鼠骨髓细胞和腺病毒AdCTLA4-FasL,B6小鼠接受皮肤移植术后4周内每天注射环孢素A(CsA)或霉酚酸酯(MMF)或这两种药物同时注射;然后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受体外周血Vβ11^+的T细胞的水平和供体来源细胞的嵌合水平,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了解对供体抗原的耐受状态.结果 在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模型中,短期运用免疫抑制药物均促进早期供体骨髓细胞植入,但注射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在皮肤移植后140 d时混合嵌合降低到很低水平,且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中供体皮肤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用MMF的受体小鼠(P<0.05);皮肤移植后21 d时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Vβ11^+的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用MMF的受体小鼠(P<0.05);皮肤移植后150 d时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脾细胞未显示对同种抗原特异性耐受.结论 CsA或含CsA的免疫抑制方案对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早期外周供体特异性T细胞删除减少有关;而MMF与该嵌合耐受方案兼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骨髓细胞于SCID鼠体内,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介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方法:实验鼠分成3组:A组为猪骨髓细胞移植组,B组为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C组为猪骨髓细胞+人胎胸腺+肝脏组织移植组;在移植后每3周,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猪和人嵌合体的水平,直至20周;通过混和淋巴细胞反应确定人T细胞的功能及对猪异种抗原的耐受情况。 结果:猪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人组织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均超过20周;在移植人胎组织20周时,T细胞的数量为0.7×106/L,在外周血细胞中所占的百分比为0.14%±0.01%;人嵌合体在所有实验鼠(包括共移植猪骨髓细胞的实验鼠)中持续时间亦超过20周。结论: 通过共移植人胎胸腺、胎肝组织及猪造血干细胞于SCID鼠体内,可以建立猪-人-鼠嵌合体模型,并能诱导人T细胞对猪异种抗原的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克隆清除与调节性T细胞在小鼠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雌性BALB/c小鼠与雄性C57BL/6小鼠杂交一代获得F1小鼠,不同剂量的F1小鼠脾脏细胞经眶静脉输注给新生24 h 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成年后移植F1小鼠来源的皮肤,建立不同耐受程度的小鼠移植耐受模型;耐受小鼠脾脏细胞经CFSE标记后注射到F1小鼠体内,分析耐受小鼠来源的T细胞在体内对F1抗原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过继转移实验分析CD4+Foxp3+调节性T细胞在移植耐受和移植排斥过程中的表达。结果:C57BL/6小鼠在新生期输注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移植耐受,耐受程度与输注的脾脏细胞剂量有关,3×107个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C57BL/76小鼠长期皮肤移植耐受,1×107个细胞诱导可使移植皮肤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但在50 d内完全排斥;体内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证明,长期耐受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被完全克隆清除,但低剂量组小鼠体内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反应性T细胞;流式细胞分析发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小鼠体内的CD4+Foxp3+调节性T细胞表达与初始小鼠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过继转移给耐受小鼠,移植耐受的皮肤发生排斥反应,小鼠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表达升高。结论:小鼠的移植耐受程度与小鼠体内的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的克隆清除程度有关,与CD4+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没有直接关系;调节细胞在移植排斥过程中表达升高,可能作为一种反馈机制参与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同种异体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中 ,探讨TLSFJM对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F344大鼠作为心脏移植受体 ,以LOU/CN大鼠作为心脏移植供体 ,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受体大鼠分为 3组 ,于移植前后分别施以RPMI16 4 0、CsA或TLSFJM。每天观察移植心脏跳动情况 ,并于停跳当天或之前解剖观察。分别取供体大鼠脾细胞作为刺激细胞 ,取受体大鼠脾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进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 TLSFJM可明显延长大鼠异位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 :RPMI16 4 0对照组移植心脏的存活期全部为 6d ,TLSFJM治疗组最长均可存活 2 7d ,高剂量 (15mg/kg·d)CsA治疗组存活期超过 2 7d。TLSFJM治疗组大鼠脾细胞增殖的cpm值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TLSFJM具有良好的抗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作用。TLSFJM对同种异体抗原诱导T细胞增殖的明显抑制 ,可能是其发挥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给移植受体输供体血能延长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动物实验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成功地诱导了移植耐受。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诱导克隆无能;改变T细胞亚群;提供MHC抗原;否决细胞清除受者体内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供体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形成嵌合体。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有可能成为诱导移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诱导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胸腺内注射异基因抗原在建立特异性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自供体C57BL/6小鼠脾细胞中提取的H-2抗原,注入受体Balb/c小鼠胸腺内,1w后移植供体C57BL/6小鼠皮肤及无关供体C3H小鼠皮肤.观察皮肤存活时间,同时做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lymphocyteculture,MLC)、细胞介导的淋巴细胞毒(cellmediatelymphocytotoxic,CML)、迟发型超敏反应(delayedtapehypersensitivity,DTH)的检测.结果实验组移植皮肤平均存活时间(mediansurvivaltimes,MST)>70d,对照组MST为12.6±1.69d,移植C3H皮肤的无关供体组MST为13.4±1.42d.耐受小鼠淋巴细胞对供体淋巴细胞刺激的反应性减弱,而对无关供体淋巴细胞的刺激呈正常反应,耐受小鼠对供体靶细胞的CML作用、DTH反应特异性降低.显示出胸腺内注射抗原诱导耐受的特异性.结论胸腺注射异基因H-2抗原可以诱导特异性皮肤移植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实施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并联合术后输注供体骨髓细胞 ,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异基因DA大鼠的心脏移植给受体LEW大鼠 ,同时经门静脉输注供体DA的脾细胞 (SC ,3× 10 8)、CTLA 4Ig腺病毒 [( 1~ 5 )× 10 9PFU ml],第 4天由舌静脉输注DA的骨髓细胞 (BMC ,3× 10 8)。观察、记录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对皮肤移植的受体作同样处理 ,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情况。通过MLR、IL 2逆转实验及嵌合体的测定 ,探讨耐受机理 ,并检测了CTLA 4Ig的体内表达、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单用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 ,或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联合单独的供体脾细胞或骨髓细胞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但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脾细胞、CTLA 4Ig腺病毒和骨髓细胞(SC Ad BMC)处理组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超过其它各耐受诱导组 ,并且能够诱导皮肤耐受。RT PCR实验证明 ,在受体内不同的组织CTLA 4Ig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下降。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 ,耐受大鼠体内未发现这两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现象。MLR证明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供体特异性降低 ,IL 2逆转实验、嵌合体检测表明 ,该耐受可能与  相似文献   

20.
给移植受体输供体血能延长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动物实验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成功地诱导了移植耐受。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诱导克隆无能;改变T细胞亚群;提供MHC抗原;否决细胞清除受者体内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供体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形成嵌合体。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有可能成为诱导移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