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化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安化县1997-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7—2009年安化县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0种20045例,死亡178例,年均发病率158.96/10万,年均死亡率1.41/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年份之间发病率无差异(X^2=15313、P〉0.05)。其中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1.37/10万,居发病之首,血液及性接触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8.3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4.59/10万,居第3位,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年均发病率为4.59/10万,居第4位;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主要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菌痢、梅毒,其中肺结核共报告8329例,占传染病总数的39.36%,居各类传染病发病之首。结论:13年间安化县肠道传染病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液及性接触传播疾病则总体呈上升趋势并维持较高发病水平;免疫规划针对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艾滋病呈现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邳州市2004-2009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等级相关趋势检验分析方法进行传染病发病趋势分析。结果邳州市2004-2009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1 657例(全部为乙类,甲类无病例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16.97/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75.17/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1.49/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17.90/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2.39/10万,居第4位。6年来,传染病疾病谱排序不断发生变化,肺结核始终位居各种传染病构成位次之首;梅毒于2009年跃居到发病构成前5位;2006-2009年麻疹疫情出现回升;2009年出现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论 2004-2009年邳州市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有效预防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郫县2001-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1-2010年郫县无报告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共报告16种11 718例,年均发病率239.58/10万,2002年发病率最低为162.99/10万,2003-2005年逐年上升,2005年最高为352.45/10万,2006-2010年逐年下降;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病种是乙肝、肺结核、痢疾、淋病、甲肝,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2.53/10万,居首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62.26/10万,居第2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54.45/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0.35/10万,居第4位。结论 2001-2010年郫县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总体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绥中县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绥中县1997—2006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6种6280例,年均发病率为101.40/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43.88/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5.75/10万,居各类传染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2.35/10万;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6/10万。年均发病率居前3位的病种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结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绥中县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病毒性肝炎、肺结核和出血热则为重点防治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绥中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3种4251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32.66/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1/10万。平均病死率为0.24%。发病居前五位的依次为肺结核、乙肝、出血热、梅毒和戊肝,占发病总数的87.32%。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2.90/10万,居首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39.79/10万,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1.98/10万,居第3位;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7.99/10万,居第4位。结论2008--2012年传染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今后一个时期防治的重点和难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出血热、梅毒、布病是重点防制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2003-2007年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广东省2003-2007年甲乙类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广东省2003-2007年的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广东省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9种,累计报告发病1 112 117例,年均发病率为251.52/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是主要疾病类型,年均发病率为130.92/10万,呈持续上升趋势;肺结核年均发病率最高,为86.50/10万;乙型肝炎居第2位,为84.35/10万;淋病和梅毒年均发病率分别居顺位第3和第4位;艾滋病年均发病率为0.45/10万,2007年达到0.81/10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年暴发时发病率为1.77/10万.结论 甲乙类传染病依然是广东省公共卫生预防和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三都县传染病流行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都县1998--2007年传染病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998--2007年全县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4种8584例,死亡87例,丙类传染病6种697例,死亡15例,共计发病9281例,死亡102例,年均发病率为299.93/10万,年均死亡率为3.29/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为92.62/10万~166.85/10万,年均发病率为123.51/10万,居各类传染病之首;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由1998年的48.37/10万上升到2007年的98.22/10万,年均发病率为105.64/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2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为14.66/10万~78.64/10万,年均发病率为38.29/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3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由1998年的14.4/10万上升到2007年的40.69/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7/10万,居各类传染病发病第4位。结论10年间,三都县肠道传染病发病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但有小幅度下降,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楚雄州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楚雄州2006-2010年各县(市)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楚雄州2006--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7种20156例,死亡1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51.22/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1.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在54.91/10万~76.9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66.37/10万,居传染病发病之首;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在44.65/10万-79.40/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53.30/10万,居传染病发病第2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23.97/10万-43.52/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9.52/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率在1.36/10万-3.43/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2.02/10万;艾滋病和肺结核病死亡人数最多,分别占死亡总数的52.55%和35.77%;发病数居前6位的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及副伤寒、梅毒、淋病,合计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95.96%。结论近几年来,楚雄州对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已经初见成效,但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增长趋势不容忽视,艾滋病、梅毒、丙肝疫情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应根据传染病流行状况,适时调整传染病防控策略,针对性地制定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宜州市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宜州市2006~2010 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 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7 种11 137例,年均发病率为369.49/10 万,呈下降趋势;死亡100 例,年均死亡率3.33/10 万.年均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45.09/10 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78.03/10 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144.77/10 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1.26/10 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湘西州1990~2010年甲乙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0~2010年累计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2种171269例,年均发病率为325.87/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合计死亡680例,年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1.29/10万、0.40%。年均报告发病率,肠道传染病为170.03/10万,呼吸道传染病为102.85/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46.67/10万,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为5.90/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主要与痢疾、伤寒、甲肝等肠道传染病发病数减少和肺结核、乙肝、梅毒等发病数增加有关。[结论]1990~2010年湘西自治州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是当前重点防治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桂林市兴安县2008-2012年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兴安县法定传染病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兴安县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2 245例,发病率2008年最低为246.23/10万,2012年最高为1 460.09/10万;死亡34例,年均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分别为691.07/10万、1.92/10万、0.3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15种4 720例,占发病总数的38.55%,年均发病率259.90/10万;丙类传染病6种7 525例,占发病总数的61.45%,年均发病率431.17/10万。分类以肠道传染病(59.76%)为主,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22.96%)、呼吸道传染病(15.08%),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结论 2008-2012年兴安县法定传染病流行态势呈逐年上升趋势,手足口病病例数最多,从传播途径看,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是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扬州市邗江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与流行特征,为制定和完善传染病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邗江区2006~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全区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22种、8652例,年均发病率为358.44/10万,死亡6例,平均病死率为0.07%。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5061例,丙类传染病7种、3591例。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分别为272.39、295.65、342.53、472.03、425.30。年均发病率(/10万),肺结核为76.89,梅毒为53.03,病毒性肝炎为41.97,痢疾为13.34,淋病为9.65,甲型HINI流感为6.26,麻疹为5.43,手足口病为109.91;城镇为604.94,农村为320.15;0~14岁为947.19,15~34岁为194.77,35~54岁为235.46,≥55岁为365.86;男性为428.01,女性为278.08。[结论]2006~2010年邗江区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手足口病是预防控制的重点传染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汶川县法定乙类传染病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汶川县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0-2007年汶川县共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22种,共计9987例,死亡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22.26/10万,死亡率为11.30/10万,病死率为0.12%。发病率居前6位的是细菌性痢疾、甲肝、乙肝、肺结核、淋病、麻疹,分别为227.01/10万、91.46/10万、69.50/10万、64.27/10万、33.73/10万和15.22/10万。肠道传染病的年均发病率为323.85/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血源及性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04.80/10万,居第2位;呼吸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4.09/10万,居第3位;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8.58/10万,居第4位;新生儿破伤风年均发病率为0.94/10万,居第5位。结论1990-2007年汶川县年均发病率最高的是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排第2~5位的分别为血源及性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及虫媒传染病和新生儿破伤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锡市滨湖区法定传染病的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滨湖区2004~2009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9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1种10521例,年均发病率为248.72/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均发病率(/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分别为97.20、92.14、58.68;淋病、肺结核、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分别为57.70、38.76、38.65、30.09。乙型肝炎、淋病、肺结核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艾滋病、梅毒发病数近两年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近两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结论]滨湖区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处于一般水平。年发病率乙类传染病呈下降趋势,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7-2006年阳泉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阳泉市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点,为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阳泉市1997-2006年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38626例,年均发病率306.79/10万;死亡14例,年均死亡率0.11/10万;年均病死率O.036%。发病率居前五位的分别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137.48/10万,居各类传染病首位。结论阳泉市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痢疾、乙肝、肺结核、艾滋病、梅毒。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依然是痢疾、肺结核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16.
刘光明  王静 《职业与健康》2012,28(5):527-530
目的分析十堰市网络直报以来法定传染病流行现状,为今后预防控制法定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十堰市2004—2010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累计报告乙类传染病19种84 559例,死亡164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336.37/10万,死亡率为0.71/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8种39 013例,死亡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169.03/10万。与十堰市1997—2003年比,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72.24%。十堰城区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县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以农民、学生和15岁以下年龄组人群较多。实施网络直报以后,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大大提高。结论针对乙型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等重点病种,以及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和十堰城区等重点地区,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持续控制十堰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2010年),甲型H1NI流感为158.07(2009~2010年)。[结论]2006-2010年学龄人群传染病发病率,甲型HINI流感和流感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江阴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流行及变化趋势,为预防控制传染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0-2009年江阴市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江阴市累计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8种21 740例,年发病率为120.17/10万-177.49/10万,年均发病率为145.66/10万。其中,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和虫媒传染病分别发病8 398、8 182、5 057、78例,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6.63/10万、53.96/10万、34.40/10万、0.51/10万;新生儿破伤风发病14例,活产儿年均发病率为15.23/10万。发病率最高的前5种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年均发病率依次为50.77/10万、28.27/10万、25.32/10万、18.77/10万、15.48/10万。[结论]2000~2009年江阴市法定传染病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痢疾、梅毒是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