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心肺联合移植术麻醉处理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肺联合移植术麻醉处理一例卿恩明刘进赵砚丽焦才容俊芳陈伯銮作者单位:100029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医院〔卿恩明(现调北京安贞医院)、刘进〕;河北省人民医院(赵砚丽、焦才、容俊芳、陈伯銮)1994年9月1日我们成功地对1例心肺联... 相似文献
3.
4.
我院于 1999年 9月 2 7日为 1例先天性心脏病、室缺、艾森曼格氏综合征的患者施行了同种异体心肺联合移植术 ,手术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 ,2 3岁 ,体重5 0kg。活动性心慌、气喘 2 0余年 ,发绀10余年。心导管检查为右向左分流 ,重度肺动脉高压 (阻力性 ) ,压力为 10 5 / 6 7mmHg。供者为男性 ,2 4岁 ,脑死亡者 ,心肺正常。供、受者ABO血型相同 ,检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正常。2 .麻醉方法 :术前 1d了解患者思想 ,做心理护理。术前 30min清洁口腔、鼻腔 ,肌注吗啡 8mg、东莨菪碱0 .15mg。入室后建立 2… 相似文献
5.
6.
胰肾联合移植一例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43岁 ,糖尿病史 2 2年 ,长期联合口服降糖药及肌注胰岛素治疗。2个月前出现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并行血液透析治疗至术前 2 4h。BP2 3/12kPa,HR95次 /分 ,RR2 2次 /分 ;ECG、X线摄胸片示正常 ,血肌酐 92 4 0 μmol/L ,血尿素氮 2 2 4mmol/L ,血钾 5 11mmol/L ,血钠 143 3mmol/L ,血氯 10 5mmol/L ,血糖6 99mmol/L。患者血型为O型。PRA(群体反应抗体 ) :HLAI抗体 (- ) ,HLAⅡ抗体 :弱阳性。诊断 :(1)糖尿病Ⅰ型 ;(2 )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入室后监测ECG、BP、S…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外已有心肺联合移植后存活时间超过25年的报道,我院于2007年1月施行心肺联合移植1例,现随访6年余,是国内存活时间较长的病例之一,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患者为女性,14岁,身高为164 cm,体质量为50 kg.原发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重度肺动脉高压和艾森曼格综合征,心功能为Ⅳ级.患者活动后气促10年,加重伴紫绀4年.静息时动脉血血氧饱和度为0.83,心前区隆起,第二心音亢进.口唇与甲床紫绀,并出现杵状指.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膜周部缺损,缺损横截面直径为14 mm,以右向左分流为主,跨室间隔压力阶差为14mm Hg(1 mm Hg=0.133 kPa);动脉导管未闭,分流束宽度为3mm,呈双向分流,主动脉与肺动脉跨动脉导管压力阶差为8 mm Hg;肺动脉收缩压约为91 mm Hg.心导管检查提示,在吸氧状态下,肺动脉收缩压为98 mm Hg,肺毛细血管锲压为3mmHg,肺小血管阻力达12.3 Wood单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8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和2例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术前依据患者心肺功能及全身状况,给予强心、利尿、营养心肌等治疗.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气管插管控制呼吸,在心肺转流下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或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根据血流动力学监测选用合适剂量的多巴胺、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均平稳,术后17~25 h拔除气管导管,无早期死亡.结论 术前重视对心肺功能的调整,术中维护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术后正确处理右心功能不全和低心排是心脏移植手术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关键.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38岁,56kg。6年前因肝细胞癌行肝右前叶切除,1996年5月B超及CT检查提示:中等量腹水,肝内广泛、多发性实质病变并门静脉栓塞形成,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余其它检查均(-)。5月17日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腹腔多器官联合移植术。麻醉用N_2O/O_2、安氟醚吸入,间断静注阿曲库铵维持肌松,并T_(10~11)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复合液加强麻醉。用Ohmeda麻醉机行机械呼吸,维持ETCO_2 5%。置入Swan—Ganz导管及右股静脉插管 相似文献
10.
2004年7月,我院为一例短肠综合征患者成功施行部分小肠移植,现将本例的手术麻醉处理报道如下。患者为男性,50岁,体重55 kg。2003年5月因肠系膜血管栓塞并发肠坏死行小肠切除术(残余回肠约20cm)。小肠移植前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100 mg、阿托品0.5 mg,术中开放上肢静脉通路,行颈内静脉、桡动脉置管。全身麻醉诱导用药:咪达唑仑5 mg,丙泊酚40 mg,罗库溴铵50 mg,芬太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分析1例心肺联合移植受者术后10年随访情况及国内心肺联合移植现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3年12月完成的1例心肺联合移植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女性,43岁,原发病为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供者男性,28岁。供、受者ABO血型相合,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5个位点错配。供者心、肺分别以uw液、HTK液灌洗保存。心脏移植采用双腔静脉吻合法,肺移植气管吻合采用3-0聚丙烯缝合线连续缝合外加自体组织包裹。采用达利珠单抗+环孢素+吗替麦考酚酯+糖皮质激素四联免疫抑制方案,术后9个月将环孢素替换为他克莫司,术后8年撤除糖皮质激素。门诊随访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及胸部CT。同时,检索199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心肺联合移植相关文献,对数据进行归类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受者生存率。结果截至2014年5月,该受者已存活10年3个月,生活质量良好。心功能恢复至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I~Ⅱ级,术后9年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射血分数65%。氧合指标稳定,血气分析指标良好。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术后5周及3.5年发生肺部感染治愈。1992年至2013年,国内26家医疗单位共完成心肺联合移植44例,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伴艾森曼格综合征为主。44例受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9.4%,36.7%,30.6%。主要死亡原因为感染和移植物功能衰竭。结论心肺联合移植的远期疗效与供者心肺组织块的妥善保存、良好的手术技术,以及术后平衡抗排斥反应与抗感染治疗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目的 总结心肺联合移植的体会.方法 2006年3月23日对1例患有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的27岁女性患者施行了心肺联合移植术.术后对患者进行了长期密切监护,采用达利珠单抗进行免疫诱导,以他克莫司(后转换为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糖皮质激素预防排斥反应,并严密监测和控制感染.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发生严重感染和急性排斥反应,术后109 d痊愈出院.术后1年7个月时,患者自行停用所有免疫抑制剂,2周后出现发热和活动后气促症状,行心脏彩色B型超声波、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等检查,未发现排斥反应的特异性改变,肺功能检查显示第1秒最大呼气量为0.54,根据患者症状仍高度怀疑移植肺发生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 d,然后以泼尼松持续治疗1个月,维持血环孢素A浓度为0.1664~0.3328 μmol/L(0.2~0.4 mg/L),霉酚酸酯用量由0.5 g/d调整到1 g/d,同时行抗感染治疗,2周后患者症状消失.术后2年时,行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未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综合征.术后2年5个月时,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检测心功能正常.至2009年5月,患者已存活3年余.结论 重视供、受者的HLA配型,合理有效的预防排斥反应方案和感染的有效控制是心肺联合移植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17.
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术的心肺供体强调彻底的肺动脉灌注,麻醉处理和术中监测与其他严重心脏病的手术大致相同,但更强调麻醉选择,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麻醉药,同时应根据去神经心脏的特点选用心血管药物。 相似文献
18.
19.
1968年Cooly报告首例心肺移植(HLT),自从应用了环孢菌素(Cyclosporine)后,1982年Reite报道HLT后长期存活的病例。1983年Cooper成功地为肺纤维化的病人进行了单肺移植(SLT)。HLT的成功为各种肺实质和肺血管疾病提供用肺移植治疗的可能性。肺实质病变严重而心脏正常的病人应避免不必要的心脏置换。不过,双肺移植(DLT)的病人如果保留心脏,则气管吻合口常因缺血而愈合困难。因为气管 相似文献
20.
胰肾联合移植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肾联合移植是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选方法。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手术的特殊,麻醉处理也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胰肾移植的麻醉进展,讨论胰肾联合移植的术前准备和评估,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术中胰肾功能的保护和呼吸循环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