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道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原发性恶性肿瘤(以下简称多原癌)已有较多报告,但在临床上与癌复发或转移不易鉴别,因此常致误诊,影响治疗。我科近年来经治肠道多原癌5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46岁。1972年7月因腹痛、腹泻5~7次/日、右下腹包块2个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病理诊断为升结肠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术后恢复顺利,逐年随访。77年1月又出现大便次数增多,伴下腹隐痛。至8月份左上腹扪及直径4cm大包块,质硬,尚活动;钡灌肠检查见降结肠有8cm长环状狭窄,充盈缺损,诊断为降结肠癌。9月8日手术,见降结肠有4×4cm大肿瘤,已浸润至浆膜,肠系膜淋巴结不肿大,其它部位未见肿瘤。切除肿瘤段结肠。行横结肠、乙状结肠吻合。病理诊断为降结肠腺癌(Ⅱ级),未见淋巴结转移。术后用5—Fu化疗,总量5g。痊愈出院,参加全日工作。随访至今,未见复发。例2 男,51岁。80年8月开始感下腹隐痛。10月25日因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距回肠末端50cm处小肠套叠,经手法复位后见套叠头部为一肿瘤,遂检查小肠全程。自屈氏韧带以下50cm至距回肠末端27cm处有大小不等肿瘤25个,直径在0.5~4.5cm之间,多呈浸润生长和结节样向肠腔内突出。肿瘤间肠管正常。小肠系膜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明显肿大。姑息性切除肿瘤较密集处肠管4段,共长1.2m。术后用环磷酰胺化疗。病理报告:小肠多发性网织细胞肉瘤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出院后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罗浩军  程勇 《临床外科杂志》2008,16(12):819-819
患者,女性,46岁,1998年5月4日因"便血、便次增多2个月"入我院.查体左下腹扪及条索状包块,压痛,无反跳痛.CT及纤结镜检均提示乙状结肠癌.入院第5天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检:乙状结肠腺癌(中分化)浸及浆膜,淋巴结未见转移(0/1).术后以NP方案化疗5疗程,后未随访.2008年3月11日因"大便习惯改变伴腹痛4个月"再次入我院.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 ,5 9岁。确诊为胃贲门癌放弃治疗 2年后因进行性吞咽困难、腹痛、纳差、黑便、消瘦 1个月入院。查体 :消耗体质。上腹正中压痛 ,未扪及包块 ,肝脾未触及 ,腹水征阴性。粪便潜血阳性。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未见肺、肝、淋巴结及腹腔转移。行剖腹探查术 ,术中见癌灶位于贲门小弯侧后壁约 3 5cm× 4 0cm ,穿透浆膜但无局部浸润。小弯侧淋巴结肿大 ,最大者直径 1 0cm ,其余部位及脏器无转移。行近端胃大部切除、食管端端吻合、幽门成形术。病理报告 :贲门小弯侧溃疡型低分化腺癌 ,侵润全肌层 ,穿透浆膜 ,上下切端未见癌。胃小弯侧淋巴结 2…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9岁.因"间断右上腹痛1个月"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正常.肿瘤标志物AFP、CA-199、CEA均正常.肝胆胰CT平扫+三期增强:胆囊底可见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4 cm ×2.5 cm,病变表面凹凸不平,局部与胆囊壁分界不清,部分突出胆囊轮廓之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强化减低,病灶与局部组织分界清楚(图1,2).肝实质内与局部组织分界清楚.肝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肝内胆管未见扩张.患者入院4d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见胆囊底部游离缘肿物,内生型,胆囊周围无明显侵犯,镜下探查肝及腹腔重要脏器未见转移结节,肝十二指肠韧带周围未见肿大淋巴结.完整切除胆囊见肿物大小约2.0 cm ×1.5 cm,未侵及胆囊床,送快速病理学检查为:恶性肿瘤,倾向神经内分泌癌,切缘未见癌细胞.家属拒绝根治性手术,仅行胆囊切除术.病理学检查:胆囊神经内分泌癌(小细胞型,中-高度恶性)伴坏死.侵及浆膜下结缔组织,脉管内可见肿瘤浸润,神经未见肿瘤浸润(图3).免疫组化:CD56+、CK+、CgA+、Syn+(图4).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80岁,因左下腹疼痛20余日,门诊以乙状结肠癌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35年前患腰椎骨结核并行手术治疗。肺功能检查提示有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结肠镜检查发现距肛缘25 cm半环状不规则肿物,呈结节状改变,黏膜光滑,质硬,肠腔狭窄,提示乙状结肠癌。取活检病理提示黏膜上皮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临床诊断:乙状结肠癌。决定行腹腔镜手术,病人采用硬脊联合麻醉,仰卧位,常规脐下戳孔,建立气腹,气腹压力为10mm Hg(1 mm Hg=0.133 kPa),术中常规探查腹腔,见肝脏表面无隆起及结节,盆腔无转移灶,乙状结肠见1 cm×2 cm肿物,浆膜面正…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0岁,68 kg,175 cm.2010年9月6日因"贲门癌"在山西省肿瘤医院普外二科行胃癌根治(D2+)全胃切除,Roux-en-Y吻合术.患者于2010年9月26日痊愈出院.术后病理:胃腺癌Ⅲ级,溃疡型,5 cm×5 cm×1.5 cm,浸润胃壁全层达浆膜外,累及食管下段,可见脉管内癌栓及神经侵犯,送检上下切缘未见癌细胞.淋巴结:小弯侧16/17,大弯侧0/3,肝十二指肠韧带1/4.送检网膜组织未见癌细胞.  相似文献   

7.
患者,65岁.发现左阴囊皮肤肿块2个月,左腹股沟肿块1周于2010年1月11日入院.查体:左阴囊根部皮肤见直径1.5 cm红色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1枚肿大淋巴结,3 cm×2 cm×2 cm大小,质硬,固定,无压痛.CT检查示左腹股沟区域淋巴结肿大,PET-CT示左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癌,未发现原发灶.腹股沟淋巴结活检报告转移性癌;左阴囊肿块活检报告阴囊恶性肿瘤.行阴囊肿块扩大切除加左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并切除左睾丸.手术顺利,术后出现淋巴漏,2周后好转.病理报告:阴囊皮肤Merkel细胞癌,肿瘤切缘阴性,左腹股沟淋巴结融合肿大,有癌转移;左睾丸精索未见癌转移.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53岁,因"发现右乳肿块二周"入院.查体:右乳中上可触及约4 cm×3 cm大小,质硬,边界不清,可推动无压痛肿块.右侧腋下可触及约3 cm×3 cm大小皮肤稍隆起,质韧,无桔皮征.钼靶:右乳外上象限可见大小约2.5 cm×3.0 cm肿块影,附近见散在点状钙化影.右乳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可见成团异型瘤细胞,考虑为乳腺癌.于全麻下行右乳癌改良根治术+右腋副乳腺切除术.术中见副乳腺质韧,与右腋皮肤相临,与右乳腺中间相隔有大量脂肪组织,与右乳无关联.术后病理: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图1),右副乳腺导管内癌(图2);胸肌间淋巴结转移(1/2),右腋窝淋巴结转移(3/16),胸小肌覆盖组淋巴结转移(5/8).术后诊断:右侧乳腺癌合并副乳腺癌.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性,76岁,2010年7月24日因"结肠癌"于我院治疗,查胃镜示:胃窦部溃疡;病理:黏膜慢性炎伴肠化生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当时怀疑为恶性,因病人有脑梗死,且患有冠心病并植入支架,考虑胃肠同时手术风险较大,故于2010年8月2日在全身麻醉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诊断:乙状结肠盘状型腺癌Ⅱ级,肿瘤大小3.5cm×3cm×1.3cm,浸润肠壁全层,脉管及神经未见癌浸润.标本上、下切缘及另送切缘均未见癌浸润.肿瘤周围淋巴结均未见癌转移(01/9).近瘤及远瘤息肉状物分别为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肿瘤组织免疫组化结果:ERCC1(-),MLH1(-),MSH2(-),PTEN(-),Survivin(-),TIMP(-),COX-2灶性,nm23(-).术后化疗6个疗程,方案为:奥沙利铂(乐沙定)200mg(dt)+卡培他滨(希罗达)2片,2次/d口服(d1~d14).并嘱病人随访,复查胃镜.2011年10月19日复查胃镜示:胃窦巨大隆起性病变;病理:胃窦黏膜慢性活动性炎,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小区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遂入院治疗,查腹部CT提示:胃窦部占位性病变,与2010年7月27日CT片比较未见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患者 男 ,73岁。 196 4年因升结肠中段癌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约 4cm× 5cm大小 ,无转移 ,病理结果 :结肠腺癌 ,未侵及浆膜层 ,无淋巴结转移。1991年发现横结肠中段肿瘤 ,术中见肿瘤约 3cm× 4cm大小 ,亦无局部及远处转移 ,行横结肠大部分切除术 ,病理结果 :结肠腺癌 ,未侵及浆膜 ,无淋巴结转移。 2 0 0 0年 10月因大便不规律 ,偶见粘液血便 ,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乙状结肠、横结肠近脾曲处肿瘤 ,合并有乙状结肠息肉 ,行第 3次手术 ,术中见乙状结肠中段肿瘤约 4cm× 5cm大小 ,结肠脾曲近回横结肠原吻合口6 0c…  相似文献   

11.
阑尾类癌七例报道——附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阑尾类癌的病理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80年~2005年间收治的7例和同期国内文献报告的37例共44例阑尾类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阑尾类癌发生在尖端者31例,中段者9例,根部者4例;肿瘤直径<1cm者35例,1~2cm者7例,>2cm者2例;肿瘤浸润黏膜下层者38例,肌层者2例,浆膜层者4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者3例,无转移者41例.组织学观察绝大多数表现为典型类癌.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15年,未见肿瘤转移、复发.结论 阑尾类癌绝大多数发生在尖端,体积小,局限于黏膜下层,表现为良性类癌,单纯阑尾切除术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肿瘤直径>2cm、浸润浆膜或有转移者应视为恶性,应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3岁.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7年,反复上腹痛伴恶心、呕吐5年,再发1个月"入院.7年前患者因"壶腹部占位"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式消化道重建(捆绑式胰肠吻合).病理诊断:壶腹部乳头状腺癌,大小约2 cm×1 cm × 1 cm,浸润十二指肠全层,胆总管壁内亦见癌组织浸润,胰周淋巴结可见癌转移,十二指肠、胆总管及胰腺切缘阴性.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日收治1例乙状结肠癌患者,发现结肠异位:右位乙状结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完全位于腹膜后,十分罕见。患者男性,53岁,因“大便带血2月余”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腹平,无压痛,未及包块,直肠指检(-)。B超示:胆囊结石,腹腔淋巴结无肿大。钡剂灌肠示:乙状结肠在腹腔右侧与直肠及降结肠相连,未见器质性、占位性病变(见图1)。结肠镜提示:距肛缘40~50cm结肠黏膜结节状高低不平,表面糜烂。病理活检诊断:黏液细胞癌。于2005年5月13日行胆囊切除+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与直肠连接的乙状结肠位于右侧腹腔…  相似文献   

14.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63岁。于2008年11月于外院体检发现右下肺占位,胸部X线片示右下肺一4 cm×5 cm致密团块,考虑右下肺癌,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右下肺低分化鳞癌,伴坏死,支气管残端未见肿瘤,肺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汇总区淋巴结未见癌转移,隆突下淋巴结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52岁.因右上腹胀不适20d,加重10d入院.体格检查: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MRI:胆囊区可见不规则异常信号灶,与邻近肝左内叶及肝右前叶界限不清,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强化后边缘强化明显,内可见无强化区;胆囊癌并侵及肝脏(图1).CA19-9,CEA均阴性.诊断:胆囊癌,肝脏转移癌.手术见胆囊底部5cm×4cm×3 cm质硬肿块,侵及肝脏左内叶及部分右前叶,将胆囊及受侵肝脏一并切除,未发现腹腔肿大淋巴结,行肝门部淋巴结清扫.病理学检查:切除肝肿块12cm×11cm×7.5 cm,切面灰黄灰红,中央见大部分坏死区域,胆囊底部见1个灰白色肿物,5cm×4cm×4cm大.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72岁.因排便习惯改变及黏液血便4个月住院.排便由每日1次变为2~6次,每次量少,无水样泻.直肠指检距肛门4 cm处可及肿块,突入肠腔,质地较硬,表面呈菜花样,活动度差,有触痛,未完全阻塞肠管;电子肠镜距肛门5 cm处见马蹄状肿块,表面高低不平,质脆易出血,拟诊直肠癌,病理活检考虑直肠间质瘤可能.CT示直肠前壁5.2 cm×3.2 cm大小软组织肿块,向腔内生长,呈分叶状,肠腔狭窄,肿块与前列腺分界不清.入院诊断:直肠癌,间质瘤可能.术中探查发现距肛门4 cm处肠管肿块约5 cm×4 cm×4 cm大小,肠腔梗阻,质较硬,边界尚清,未浸及周围组织,活动度可;距肛门20 cm处另一肿块约2 cm×2 cm×3 cm大小,呈缩窄型梗阻,浸及浆膜层,近端肠管扩张水肿,肠系膜未及肿大淋巴结.行Miles术,术后病理报告直肠恶性间质瘤,免疫组化CD34(+),CD117(+),乙状结肠溃疡型腺癌,浸润全层,肠系膜淋巴结26枚均阴性.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58岁.主因"发现胆囊占位性病变3个月"入院.腹部B超:胆囊壁不厚,胆囊内可见一大小约3.6 cm×3.2cm的等回声团,内部可探及少许低速静脉血流;提示胆囊实性占位病变.腹部增强CT:胆囊占位性病变,胆汁淤积,考虑胆囊癌可能性大;左肾术后缺如.患者4年前曾因左肾透明细胞癌于我院行经腹根治性切除术.入院后经常规准备,行开腹探查,术中见胆囊大小正常,游离面未见浆膜受累,肝脏及腹腔未及转移.行胆囊切除术,肝脏面之胆囊浆肌层亦未及肿瘤浸润.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胆囊息肉样肿物内见大量大型宽胞质细胞增生,胞质空亮或弱嗜酸,局部呈腺样排列,偶见核分裂象,伴大片坏死.考虑为分化较好的透明细胞癌.后行肝脏部分切除及肝门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8.
患者,67岁.因阴茎异常勃起2个月于2008年1月29日入院.患者曾因直肠中分化腺癌于2006年3月行直肠癌Mile手术.病理诊断:直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癌,癌径6 cm,癌组织侵及肠壁全层,两切断净,分送肠管未见癌浸润,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查体: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茎呈持续勃起状态,阴茎头皮肤有破溃,无包皮肿瘤,双睾丸、附睾、精索未触及异常.病理检查:阴茎长20 cm,直径4 cm,阴茎头皮肤表面见3处破溃,直径1 cm,阴茎切面中部灰红色、质地软,边缘灰白色,质地细.  相似文献   

19.
患者,67岁.因阴茎异常勃起2个月于2008年1月29日入院.患者曾因直肠中分化腺癌于2006年3月行直肠癌Mile手术.病理诊断:直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癌,癌径6 cm,癌组织侵及肠壁全层,两切断净,分送肠管未见癌浸润,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查体: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茎呈持续勃起状态,阴茎头皮肤有破溃,无包皮肿瘤,双睾丸、附睾、精索未触及异常.病理检查:阴茎长20 cm,直径4 cm,阴茎头皮肤表面见3处破溃,直径1 cm,阴茎切面中部灰红色、质地软,边缘灰白色,质地细.  相似文献   

20.
患者,67岁.因阴茎异常勃起2个月于2008年1月29日入院.患者曾因直肠中分化腺癌于2006年3月行直肠癌Mile手术.病理诊断:直肠隆起型中分化腺癌,癌径6 cm,癌组织侵及肠壁全层,两切断净,分送肠管未见癌浸润,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查体:外生殖器发育正常,阴茎呈持续勃起状态,阴茎头皮肤有破溃,无包皮肿瘤,双睾丸、附睾、精索未触及异常.病理检查:阴茎长20 cm,直径4 cm,阴茎头皮肤表面见3处破溃,直径1 cm,阴茎切面中部灰红色、质地软,边缘灰白色,质地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