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并发症、死亡率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0年施行的102例PD的手术并发症、死亡率和生存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组织学诊断包括:壶腹周围癌48例、胰头癌43例、胰头慢性炎症4例、胃癌和结肠癌胰腺转移各2例、十二指肠腺瘤、胰头部囊腺瘤和胰岛细胞瘤各1例。近15年胰头癌切除率增加。总手术死亡率9.9%。死因包括胰瘘3例和上消化道出血2例,术中大出血、术后腹腔内继发出血、呼吸衰竭、腹腔内感染和脑出血各1例。恶性肿瘤1~5年存活率分别为57%、38%、27%、19%和8%。结论出血和胰瘘是导致PD术后死亡的主要并发症。胰肠和胆肠吻合口的腔内引流是预防胆瘘和胰瘘的有效方法。为了增加肿瘤切除率,当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也无法排除胰头肿大和梗阻性黄疸是肿瘤引起时,即使未获得病理学的支持,也应施行PD。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1年间连续实行的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的并发症及死亡率。总结其经验与教训。结果 本组46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12例(26.1%),其中胰瘘5例。住院期死亡率2.2%。采用胰管空肠黏膜对合吻合及胆管空肠器件吻合,进行胰肠、胆肠重建的18例无1例术后并发胰瘘、胆瘘,也无手术死亡。结论 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在于外科手术操作术式及积极的围术期处理。胰管空肠黏膜对合吻合及胆管空肠器件吻合技术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胰肠、胆肠重建是降低术后胰瘘、胆瘘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戴拥军  宋剑  朱俊青 《河北医药》2001,23(12):911-91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加强对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减少误诊率与病死率。方法:对1984年3月-2000年3月本院治疗21例胰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术前误诊11例(54.4%),手术方法根据术中探查决定,治愈18例,死亡3例(14.3%),治愈病人随访3个月-16年,恢复良好。结论:胰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困难,术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均较高,根据损伤的类型,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术后全面治疗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5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适应证,手术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并发症及合理性选择术式。方法:经典胰十二指肠切除(PD)46例,肝、胰十二指肠切除(HLPD)5例,扩大胰十二指肠并PV/SMV切除7例,胰十二指肠并横结肠切除1例。消化道重建Child法(PE)32例,胰胃吻合(PG)27例。结果:临床治愈55例,死亡4例,并发胰瘘3例,出血3例,腹腔内感染2例,肝肾衰竭1例,切口裂开6例。随访55例,中位生存期<1年18.1%,1年40%,2年16.3%,3年14.5%,3年14.5%,5年10.9%,结论:扩大范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结合本单位医疗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是可以开展的一种术式,消化道重建方法PG优于PE。合理的术式选择,规范的手术操作,严格的专业训练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中位生存期的重要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用胰腺被膜切开减压加胰床多管引流术式,治疗早期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有肯定效果,可明显降低术后死亡率;对术中已出现全胰广泛坏死的晚期病人,本术式无明显效果。强调及时确诊,早期手术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急性穿孔的临床特点,以指导临床诊治和提高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5例胃癌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曾有4例患者误诊,术后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和40.0%,1年生存率为80.0%,3年生存率为60.0%。结论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强调个性化原则,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组对比研究联合手术、术中、术后区域性化疗及中药辅助治疗胰头癌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1年~2011年手术及综合治疗105例胰头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A组Whipple手术或不完全D2切除、术中后区域化疗及术后中药治疗。B组Whipple手术或不完全D2切除、术中后区域化疗,C组Whipple手术或不完全D2切除。结果 A、B、C3组间,A组与B组之间,B组与C组之间比较1年术后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方法检验后结果,A、B、C组间,A组与B组之间比较,B组与C组之间比较,患者术后3、5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建联合治疗团队采用根治性手术,术中后区域性化疗及术后中药治疗能明显提高1、3、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对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疗效及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某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108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姑息性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复发率以及肿瘤根除率,同时比较两组术后1年、2年及3年生存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随访显示,研究组术后2年和3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年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肿瘤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胰头癌伴壶腹周围癌患者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虽延长了手术时间,提高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但肿瘤根治效果更好,减少术后复发可能,可明显提高远期生存率,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胰胃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到目前为止,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还原剂是治疗壶腹周围肿瘤最有效的方法,该手术在腹部外科领域具有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切除范围广,消化道重建复杂,对病人正常生理状况影响大,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随着近年来手术水平及围手术期处理的提高,手术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仍较高。鉴于此.许多医生毁力于改进胰与消化道的重建方法。近年的献报告显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采用胰胃吻合术(pancreaticogastrostomy PG),术后某些并发症发生率要低于传统的胰肠吻合术(Panereagicojejunostomy PJ)。  相似文献   

10.
黎国屏  张民英 《河北医药》1989,11(5):263-26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腹部手术,手术死亡率较高,一般在15~20%左右。特别是胰头癌的手术切除率仅15~25%,其5年生存率也只为4%。我院从1975~1988年共收治壶腹周围癌和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1例,现将手术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院1983年1月~1996年12月共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4例,其中Vater壶腹癌1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2例、胆总管下段癌2例、胰头癌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后消化道重建采用Child’s法18例、胰胃吻合法26例。手术死亡率前者167%(3/18)、后者无手术死亡率。实践证明,胰胃吻合法操作相对简单、安全,能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预防胰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关系到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胰头癌外科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3例,对45例未能手术切除者均行姑息性内引流术。采用1年生存率评价两种术式的疗效。结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1年生存率33.8%,姑息性内引流术后1年生存率为11.1%,两组1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者生存质量有所改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能显著提高胰头癌的治疗效果及1年生存率,对不能根治切除伴有梗阻症状的患者,应争取行姑息性内引流术,以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33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经验与教训。方法 对1961年7月~2003年7月收治的胰头及壶腹部肿瘤施行的335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近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6.4%(122/335),手术死亡率为6.3%(21/335)。以1986年和1999年为界将PD手术患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对照,结果显示:手术并发症从第一阶段(1986年以前)的45.3%(34/75)降至第二阶段(1986年1月~1999年12月)的33.7%(56/166),及第三阶段(2000年1月~2003年7月)的34%(32/94);手术死亡率从第一阶段为14.7%(11/75)下降至第二阶段的4.2%(7/166),及第三阶段的3.2%(3/94)。结论消化道和腹腔出血、胰瘘、多器官功能衰竭是PD患死亡的主要原因。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和熟练的外科操作技术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癌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02例肺癌患者外科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统计其手术切除率、围手术期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率、1年及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切除率95%,围手术期死亡率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1年生存率83.1%,5年生存率29.5%。结论外科手术是肺癌的首要治疗措施,根据术前评估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提高肺癌手术切除率及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ctomy,PD)后胰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7年2月-2006年10月完成的108例PD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胰瘘发生率为13.9%,胰瘘组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高于无胰瘘组(66.7%vs.20.4%,P=0.001;33.3%vs 7.5%,P=0.012),十二指肠肿瘤及手术时间长是胰瘘发生的高危因素,而胰管引流、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是胰瘘的保护因素.结论 胰瘘仍是目前PD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PD集中于有经验的外科医师进行,采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胰管引流、术后预防性应用奥曲肽可减少胰瘘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占消化道肿瘤的8%~10%,一旦确诊,约有12%~15%的病例可行手术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仅0~2%,90%以上患者多在确诊后一年左右死亡,平均生存期<6个月。因此,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程进展快,根治手术机会相对小,预后极差的消化系肿瘤。因此,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非手术治疗是当前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选择性胰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临床经验,以图进一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对1990年1月-2002年10月间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切除386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出现早期并发症37例(为9.58%),围术期死亡7例(死亡率为并发症的18.91%,为手术的1.81%),结论:术前的认真准备和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术中麻醉和手术操作以及术后的处理是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环节,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贲门癌全胃切除近远期结果,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对58例贲门癌全胃切除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生存率、术后复发形式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切除率90%,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4%。无手术死亡率,5年生存率仅18.8%,考虑本组病例较晚期所致,术后复发的主要形式是腹腔或颈部淋巴结转移或血行转移。结论: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彻底的淋巴结清扫,对T4患者行腹腔内化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壶腹周围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治疗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141例壶腹周围癌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本组壶腹周围癌术前诊断符合率高于90%,胰十二指肠切除46例,切除率32.6%,胆瘘、胰瘘5例。住院死亡率13%。结论 为了提高壶腹周围癌的疗效,应重视早期诊断,加强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提高手术组人员的技能,能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胃癌患者中,进行保留脾胰同时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溪市本钢总医院收治的需要进行胃癌手术的患者76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使用脾胰联合切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使用保留脾胰,但是清除脾门以及脾动脉干淋巴结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每组3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生存率。结果进行保留脾胰,但是清除脾门以及脾动脉干淋巴结手术的胃癌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术后5、10年之间,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以及生存率上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对于胃癌手术患者,使用清除脾门和脾动脉干淋巴结,同时保留脾胰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疾病治疗效果以及术后生存率,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的概率,因此具有临床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