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群 《现代实用医学》2003,15(3):186-187
1996~ 2 0 0 0年我院共收治先天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先心病 )伴肺动脉高压 (以下简称肺高压 )病人 5 0例 ,术后通过加强监护 ,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 5 0例 ,男 2 4例 ,女 2 6例 ,年龄 7个月~ 10岁 ,平均 4 .0 9±2 .4 4岁 ,体重 5~ 2 5kg ,平均 12 .2±4 .5kg。其中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高压2 9例 ,动脉导管未闭 (PDA)伴肺高压15例 ,房间隔缺损 (ASD)伴肺高压 3例 ,VSD和PDA伴肺高压 3例。全组病人术前均经心电图、胸片、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其中 30例经心导管和心血管…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本组236例,男108例,女128例,年龄18~56岁,平均36.8岁,其中单纯动脉导管未闭27例,肺动脉狭窄8例,房间隔缺损86例,室间隔缺损92例,法洛三联症8例,法洛四联症15例,房间隔缺损合并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8例,合并左上腔静脉12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5例,法洛四联症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心功能Ⅱ级160例,Ⅲ级65例,Ⅳ级11例,合并房颤14例,均有右房右室增大,心胸比例0.59~0.79,三尖瓣关闭不全182例,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1999年10月共施行10kg以内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59例。现将我们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ECC)管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一般情况:本组患儿男34例,女25例,年龄3d至36个月,平均(19.1±9.6)月,体重4.5~10kg,平均(8.3±1.6)kg。包括法乐氏四联症11例,室间隔缺损35例,房间隔缺损7例,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三尖瓣闭锁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大动脉转位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同时伴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1例。  体外循环方法:全组病例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  相似文献   

4.
10kg以内婴幼儿心脏停跳和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从1996年11月~1999年10月共施行10kg以内婴幼儿心脏直视手术59例,其中心脏停跳(AH)体外循环(CPB)22例,心脏不停跳(BH)CPB37例.由于婴儿年龄小,体重轻,在病理生理方面与成人有本质不同,因此CPB的管理也有所不同.现将我们CPB管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AH组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7~30个月(平均24±9.8个月),体重4.5~10kg(平均8.8±1.6kg);女性14例,年龄3~36个月(平均16.2±8.5个月),体重2.4~10kg(平均8.0±1.6kg).全组病种包括法乐氏四联症11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卵圆孔未闭1例),室间隔缺损3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右室流出道狭窄5例,房间缺损3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房间隔缺损5例,法乐氏三联症2例,心上型全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三尖瓣闭锁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大动脉转位1例,肺动脉瓣狭窄1例,同时伴动脉导管未闭及房间隔缺损1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36例体外循环下动脉导管未闭的手术治疗,主要合并畸形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鲁氏三联症、四联症、肺静脉异位引流、主动脉缩窄,2例系导管结扎手术后再通者,2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征,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术后主要并发症:高血压反应10例,低温反跳性高热14例。痊愈33例,死亡3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PA/VSD)的超声心动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PA/VSD患儿的超声心动图特点.结果:21例中PA/VSD肺血单纯由未闭的动脉导管供应者14例;中央肺动脉和大主动脉-肺侧支动脉(MAPCA)均存在者5例;无中央肺动脉,仅有MAPCA供应肺血者2例.合并畸形包括心房异构、房室连接不一致、心室大动脉连接不一致、多发室间隔缺损、右位主动脉弓、房间隔缺损、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永存左上腔静脉和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结论:PA/VSD患儿肺血来源多样化,肺动脉发育程度不一,可合并多种心内、心外畸形,超声心动图可对PA/VSD提供正确诊断、分型.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附11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成活率,回顾分析了116例婴幼儿心脏病手术治疗情况。平均年龄(17.06±5.57)个月,平均体重(8.45±1.37)kg。病种有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61例,法乐四联症12例,动脉导管未闭35例,房间隔缺损2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2例,三房心、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完全性房室管畸形及部分性房室管畸形各1例。除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外,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死亡7例,死亡率为6.03%。表明婴幼儿心肌有其特殊性,手术死亡率高,必须在手术时机、心肌保护、体外循环及术后监护诸方面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8.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结扎未闭动脉导管,采用常规的左胸切口有一定缺陷。我们自1987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36例动脉导管未闭采用正中切口处理,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插管前动脉导管结扎术19例,其中男7例,女12例;年龄6~33岁,平均16.89±8.35岁;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洛四联症2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和主动脉瓣狭窄各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经肺动脉切口动脉导管缝闭术17例,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12~33岁,平均19.06±6.72岁;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及…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20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经右心导管检查并经手术矫治,其中室间隔缺损100例、动脉导管未闭59例、房间隔缺损30例、肺动脉瓣狭窄7例、法乐氏三联症3例及部份肺静脉异位引流1例,着重讨论了右心导管检查在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手术治疗38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其中有室间隔缺损278例,房间隔缺损139例,主肺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2例。三房心2例,心内膜垫缺损5例,右室双出口5例,右室双腔心2例,主动脉瓣狭窄2例,肺动脉瓣狭窄2例,主动脉弓畸形1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高压1例,肺静脉异位引流2例,法洛四联症46例。结果:术后死亡8例(2.0%)。随访3~36个月,恢复良好,紫绀患儿均发绀消失,心功能1~11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对于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儿进行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