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昆明同仁医院心外科自2010年9月至2012年8月对57例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患者,经术前充分准备,采用右心导管检查结合血气分析等评估手术指证,行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的心脏矫形术较无肺动脉高压者危险性大,因此做好术前诊断、病例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十分重要。现就我院资料较全的12例患者治疗的情况做简要的总结。临床资料一、术前情况: 本组男性5例,女性7例,年龄9~20岁,平均14.5岁。房间隔缺损一例,室间隔缺损7例,动脉导管未闭4例。心功能Ⅱ级4例,Ⅲ级8例。主要症状:12例均有呼吸困  相似文献   

4.
杨劲松  聂磊  刘一骐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17(16):2018-2020,2023
目的总结6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在体外循环下,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结论综合评价病情,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围术期处理及手术技术的进步是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8年4月共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42例,围术期综合降肺高压.术中加强心肺保护,术后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应用前列腺素E1降肺动脉高压.结果 早期死亡4例(9.5%),其中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低心排1例,肺大泡破裂呼吸衰竭2例.随访38例,肺动脉压均降至中度以下.结论 术前注重筛选患者,围术期加强心肺保护,合理使用肺动脉扩张药,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崔玉晶  陈立晶  金明月 《吉林医学》2011,32(25):5322-5325
<正>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心脏病较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发生在心脏病发展的各个阶段,是影响外科治疗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肺动脉高压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取得很大进展。现将其作一综述。1肺动脉高压的定义及分级1.1定义:王辰等综述了国外英文医学文献中有关肺动脉高  相似文献   

7.
本组男14例、女6例。年龄7~36岁。ASD+PAH14例,PDA+PAH4例。其中中、轻度PAH14例,重度PAH6例。本组病人术前均有心悸气短,反复呼吸道感染,1例右心功能不全,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双向分流。1 术后护理动脉压监测:术后一般采用桡动脉穿刺连续测压24~48小时,平均动脉压应维持在11.0kpa以上,同时采用袖带测压器测压每小时一次,与桡动脉压比较核对,如动脉压不稳定,视其原因使用升压剂、扩管剂或适量输血,补充血容量。术后72小时要持续心电图监护。部分病人可出现一时性心律紊乱,其原因为手  相似文献   

8.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  谭益  唐胜军  张俭荣  唐烽 《重庆医学》2008,37(4):372-372,37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0年8月~2007年8月收治6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5例,房间隔缺损(ASD)16例,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5例,VSD合并ASD 7例,VSD合并ASD和PDA 5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2例。60例患儿行手术治疗,其中55例行常规心脏畸形矫治手术,VSD采用间断缝合涤纶补片修补,5例室间隔水平双向分流平衡的患者进行了单向活瓣VSD修补术。结果行手术治疗的60例中共死亡1例。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45~135h〔(52±6)h〕,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7~176h〔(81±36)h〕。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1例气胸,2例肺部感染,处理后好转。随访56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气促症状明显减轻,超声心动图提示1例心脏补片处有少量分流,其余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适时的手术时机,正确的手术方法,良好的体外循环管理及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回顾117例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总结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的改进及围术期处理.结果 存活116例,死亡1例.提示术前经治疗和吸氧状态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9 Kpa(67.5 mmHg)为手术禁忌;9 Kpa~11 Kpa之间(67.5~82.5 mmHg)可施术,但有一定风险;超过11 Kpa(82.5 mmHg)则可安全施行手术.结论 某些伴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早期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先心病患者并不是绝对手术禁忌症,经过特殊的围术期综合治疗及改进的手术技术,大多数患者是可以通过手术得到救治的,而且远期疗效满意,更长时间的远期疗效,还在临床随访观察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行降肺动脉压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C HD合并 PA H患者34例,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波生坦治疗,观察患者行降动脉压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心功能检测和6 min步行距离试验(6 MWD)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肺血管阻力(PVR)、股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肺循环/体循环血流量比值(Qp/Qs)和右心输出量(CO)分别为(218.30±91.25)dyn · s-1· cm -5、(95.16±7.84)%、(1.10±0.27)和(5.20±1.36)L/min ,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右心室直径(RV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三尖瓣返流速度(VP)、三尖瓣跨瓣压差(PGTV)、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和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6 MWD步行距离分别为(378.09±40.12)、(423.07±35.32)m ,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合并PAH患者行波生坦治疗安全有效,能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和6 M W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的处理经验,探讨此类患者手术指征、手术时机,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62例18岁及以上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关资料,归纳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通过门诊及电话随访2~40月)时的肺动脉压力、心脏大小、心功能等指标,统计患者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情况,同时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组(微创手术组、常规手术组),比较两种手术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肺动脉压力、左房大小、左室舒张末期直径与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患者术后早期死亡4例,死亡率6.5%;肺部感染22例(35.5%),低心排综合征4例(6.5%),低氧血症4例(6.5%),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1.6%)。随访期间,失访7例,无随访死亡病例,患者肺动脉压力控制满意,心功能均为Ⅱ级及以上,手术效果良好。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的效果满意,微创手术与常规手术治疗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伴肺动脉高压(肺高压)病人的呼吸道护理.方法 对65例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针对性的应用前列腺素E1,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充分镇静,保持有效供氧,加强肺高压监护和呼吸道护理.结果 65例患者术后肺动脉压力控制理想,术后无1例死亡.监护期间曾出现肺高压危象2例,经对症处理后,2例患者均成功撤离呼吸机.结论 先心病伴肺高压患者通过在围手术期加强肺高压及呼吸道护理,保证有效供氧,可以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杜玉明  刘红 《安徽医学》2012,33(3):332-33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在肺心病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43例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肺功能以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FVC、FEV1以及P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较前减小(P0.05),平均肺动脉压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右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长于治疗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并减轻患者肺动脉压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Adrenomedullin (ADM )isanovelhypotensivepeptidethatwasisolatedfromhumanphenochromo cytoma.IthasbeendemonstratedthatADMlevelswereincreasedinmanydiseasessuchascongestiveheartfailure (CHD ) ,hypertension ,renalfailure ,andsoon[1] .ADM ,endothelin 1(ET 1)andnitricoxide (NO )aresecretedfromendothelialcellsandtheyallplayanimportantroleinthepulmonarycir culationbyendocrine ,paracrineandantocrine .InthisstudyweobservedthechangesofplasmaADM ,ET 1andNOlevelsinCHDassociatedwithPHinordertostudy…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麻醉处理。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小儿63例,年龄3月~3岁,ASAⅢ~Ⅳ级。大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全身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和(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体外循环中至手术结束维持PEEP 2~5 mmHg,以减少肺水。维持PCO2在30~35 mmHg,CVP在7~15 mmHg。开放主动脉前10 min开始静脉泵入多巴胺5~10μg/(kg.min)、硝普钠0.5~2.0μg/(kg.min)和米力农0.5~1.0μg/(kg.min)。其中,在术前肺动脉压〉45mmHg的患儿中,多巴胺的给药途径为经左房导管泵入。结果所有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均稳定,开放升主动脉后,58例心脏自动复跳,4例心内1~2 J除颤1次,1例除颤2次后复跳。所有患儿均顺利停体外循环辅助。术前彩超提示有8例右向左或双向分流的患儿在术后2 d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导管,其余患儿均在术后1 d拔除气管导管。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首先应保证合理的容量负荷,体外循环转机前保持一定的体循环压力以减少右向左分流,体外循环后通过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肺动脉压并维持体循环阻力,以使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文介绍了围术期的治疗方法,讨论术中肺保护、一氧化氮(NO)及巯甲丙脯酸等对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病例的治疗作用,介绍缺损修补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1999年8月~2004年3月对18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伴双向分流的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评价术中肺保护及一氧化氮(NO)、巯甲丙脯酸等药物的治疗作用。结果:经过治疗,全组无1例死亡,术后远期较好。结论:重视术中肺保护、一氧化氮及相关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