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0 毫秒
1.
目的 通过16排螺旋CT血管和胆管造影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进行前瞻性术前评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02年1月至2009年1月,笔者对75例经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人于术前进行了CT直接胆道造影和血管造影检查,并通过VR、MPR、MIP技术三维重建肝动脉、门静脉及胆道系统.然后根据肿瘤与肝门部重要血管及胆管的关系,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和T分期,并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进行术前评估.最后将术前评估结果 与手术探查结果 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病人均能耐受CT检查,其评估门静脉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2.9%,100%和96%,评估肝动脉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3.3%、100%和93.3%.按Bismuth-Corlette分型标准,其判断肿瘤浸润胆道范围的准确性为96%;预测肿瘤可切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7%、82.1%和90.7%.结论 术前螺旋CT血管和胆管造影对于判断肝门部胆管癌侵犯血管和胆管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助于预测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可视化技术在中央型肝肿瘤患者术前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1月28例采用3D可视化技术行术前评估的中央型肝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获取二维CT图像,导入3D可视化软件中,分别对肝脏、肝动脉系统、门静脉系统、肝静脉系统及肿瘤行图像分割和3D重建,随后进行肝脏分段及中央型肝肿瘤分型、个体化体积计算;依据3D重建结果进行手术规划,选择合理的手术路径及方式。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3D可视化模型的建立,3D技术可显示肝内各血管系统解剖、肿瘤具体部位、大小及毗邻关系,进行肝脏个体化分段及肝中叶肿瘤分型。患者全肝体积中位数为1532(1025~1864)m L,肝肿瘤体积466(45~558)m L,拟切除肝体积为595(108~806)m L。28例患者均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实际手术路径及方式与术前手术规划符合率100%。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中位数分别为700(100~2000)m L和600(0~1400)m L,输血率为71.42%(20/28),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术后无严重肝功能不全病例,住院病死率为0。结论:3D可视化技术可以计算剩余肝脏体积,并可提高中央型肝肿瘤肝切除手术前规划的准确率及帮助术中精确操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中一种足部血管交叉征象在判断第一跖背动脉分型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治疗的11例住院患者,均单侧拇指缺如,并在趾甲皮瓣术式修复拇指的术前进行了供区足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对第一跖背动脉的Gilbert分型进行判断,并在术中进行验证。结果 入组的11例患者中,根据DSA结果的后前位和侧位判断第一跖背动脉分型,其中GilbertⅠ型3例(27.3%),Ⅱa型4例(36.4%),Ⅱb型1例(9.1%),Ⅲ型共3例(27.3%)。GilbertⅠ型和Ⅱ型的足背和第一跖背动脉与足底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均在DSA时显影构成血管交叉征象。术中显露跖背动脉后所见血管情况与术前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判断的Gilbert分型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00%。本组患者术后趾甲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第一跖背动脉在血管造影显示的血管交叉征象是明确判断其Gilbert分型的重要征象,对于切取长血管蒂趾甲皮瓣术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在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期间完成的95例精准肝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经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进行三维定量分析及模拟手术设计。结果95例患者经肝脏CT影像解读分析系统重建,得到了清晰的肝脏、肿瘤和肝内脉管系统的三维图像并可任意角度旋转观看,可以显示距肿瘤2mm、5mm、10mm、20mm等不同肿瘤切缘时可能累及并需切除的主要血管及该血管支配的肝脏区域体积。全肝体积为(1776.4±998.5)cm3,拟切除肝体积为(1026.2±811.5)cm3,肿瘤体积为(589.3±496.8)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为(795.3±522.6)cm3。功能性残余肝脏体积与标准化全肝体积的比值为(58.2+25.1)%,其中无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30%,肝硬变患者其比值均〉40%。本组95例均实施精准肝脏切除手术操作,根据残余肝体积量、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手术方案,其中9例缩小了切除范围,4例扩大了切除范围,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肝脏影像解读分析系统可精确定位肝脏肿瘤,计算残余的功能性肝脏体积,明确肿瘤邻近的血管解剖关系,最终辅助设计最优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蔡卓  郭风劲  陈安民  方忠  黄晖  李兴艳 《骨科》2012,3(2):77-79,87
目的探讨血管栓塞术在骶尾部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指导临床骨肿瘤治疗方案选择。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9月对47例骶尾部骨肿瘤患者手术前行血管栓塞术,观察患者的术前临床情况、手术相关指标和肿瘤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并与对照组(选择同期165例未在术前行血管栓塞的骶尾部骨肿瘤切除术患者)结果相对比。结果术前血管栓塞治疗有效率达到100%,所有患者在接受血管栓塞治疗后并未感到明显疼痛;栓塞术中观察血管造影成像可见肿块染色程度较术前减少90%以上者达到100%;平均出血量为1 571.3 mL,平均手术时间为205.2 min。平均术后引流量为201.9 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减少。栓塞组中,肿瘤体积平均为376.2 cm3(对照组肿瘤体积为392.4 cm3),两组中肿瘤完全切除率均达100%。所有手术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骨肿瘤切除术前常规行血管栓塞治疗,能极大程度上减少肿瘤血管供血,有利于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检查在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进行18F-FDGPET/CT显像,并检测血清CEA、CA19-9。结果:68例患者中37例最终确诊复发或转移,PET/CT最终诊断灵敏度为97.3%,特异性为96.8%。血清标志物CEA、CA19-9诊断胃肠道肿瘤复发转移的敏感性62.2%,特异性87.1%。PET/CT和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8%,约登指数97.8%。结论:PET/CT诊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肿瘤标志物高;PET/CT联合患者血清CEA、CA19-9检测是诊断断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转移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出口梗阻指数(BOON)在评估前列腺增生患者膀胱出口梗阻(BOO)中的意义.方法 对临床有下尿路症状,怀疑存在因前列腺增生症(BPH)导致膀胱出口梗阻的76例患者,测定前列腺体积(经直肠),最大自由尿流率(Qmax)和平均排尿量,通过公式计算BOON=前列腺体积(cm3)-3×Qmax(ml/s)-0.2×平均排尿量(ml).同时对患者进行压力.流率测定,计算AG值和Schafer梗阻级别,与BOON对照,分析利用BOON评估膀胱出口梗阻的准确性.结果 将本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及BOON值,以AG作为因变量,同AG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整体回归方程中R=0.542(P=0.000),其中BOON值同AG值相关性最强(P=0.000).18例BOON值>-10,此时利用BOON判断BOO的敏感性为31%,特异性为100%,取BOON>-20时,敏感性为42.4%,特异性为88.2%;取BOON>-30时,敏感性为66.1%,特异性为82.4%;而取BOON>-40时,敏感性为77.9%,其特异性为64.7%.取BOON值-30作为分界点,在不明显降低特异性的同时,能够更敏感的判断BOO,BOON数值越大,利用BOON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的特异性越高.结论 通过测定前列腺体积,最大自由尿流率(Qmax)和平均排尿量计算膀胱出口梗阻指数,取BOON>-30为分界点,是预测前列腺增生症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的一种简易、无创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CT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胰腺检查,胰腺癌侵犯胰周主要血管的CT诊断标准,以期提高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MSCT检查诊断为胰腺癌的72例病人中,37例行手术治疗,13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4例剖腹探查发现不可切除,病理结果均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术中由手术者仔细探查胰周主要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干、肝动脉、肠系膜上静脉及门静脉主干)。结果肿瘤包绕血管超过管周一半作为判断胰周主要血管受侵的标准,对动脉受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13/14)和90%(72/80),对静脉为57.1%(20/35)和100%(35/35);管壁呈浸润性改变作为标准,判断动脉受侵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35.7%(5/14)和98.8%(79/80),静脉为62.9%(22/35)和100%(35/35);管腔狭窄作为标准,对动、静脉受侵判断的敏感性分别为14.3%(2/12)和65。7%(23/35),特异性均为100%。动脉被肿瘤包埋、静脉管腔闭塞,血管均为受侵。结论CT须以不同的判断标准来诊断胰周主要动、静脉受侵与否。动脉受侵的判断标准为:动脉被肿瘤包埋,或(1)肿瘤包绕动脉大于管周一半,且同时出现(2)管壁浸润或(3)管腔狭窄;而静脉受侵的判断标准为:静脉管腔闭塞,或①肿瘤包绕静脉大于管周一半,②管壁浸润,③管腔狭窄,具备三者表现之一,即判为静脉受侵。  相似文献   

9.
经腹超声检查对胃癌术前评估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经腹超声检查(transabdominalultrasonography,TAUS)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和血管生成的评估价值。方法对64例胃癌患者术前行经腹超声检查,其中37例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胃癌的彩色多谱勒血管指数(colorDopplervascularityindex,CDVI);并采用抗CD34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胃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density,MVD)。结果TAUS对胃癌T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56.0%,其中T12/3例,T228.6%,T373.1%,T450.0%;对胃癌淋巴结状况判断的总体准确率为63.3%,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7.9%和100%。TAUS对胃癌N分期的判断准确率为57.1%,其中N0100%,N116.7%,N235.3%;对胃癌远处转移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8.3%和100%。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的胃癌CDVI与血管浸润显著相关(P=0.0418),回归分析同时显示CDVI与MVD呈线性相关(r=0.5628,P<0.01)。结论TAUS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合适的股骨颈骨折分型方法,准确预测预后。方法对45例青壮年单侧股骨颈骨折采用高选择性血管造影技术(DSA),根据DSA结果进行分型:造影显示越过骨折线3~6支支持带血管影为Ⅰ型;显示1~2支血管影为Ⅱ型;没有越过骨折线血管支显影为Ⅲ型。均在C型臂X线机指导下行闭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后根据症状及影像学,如X线、CT、MRI或DSA来判断股骨头坏死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DSAⅠ型股骨头坏死率为0,骨折不愈合率为13.33%,Ⅱ型股骨头坏死率为7.14%,骨折不愈合率为7.15%,Ⅲ型股骨头坏死率为100%,骨折不愈合率为0。结论①术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和DSA显示的血管数量成负相关,与年龄成反比;②骨折不愈合的发生与年龄成正比,与DSA显示的血管数量无关联;③DSA对预测股骨颈骨折的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临床疑似胆道恶性肿瘤患者的PET/CT影像资料,均获得术后病理结果,其中12例经手术切除淋巴结或淋巴结穿刺活检对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诊断;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PET/CT对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34例中,31例为恶性病变,3例为良性病变。PET/CT诊断胆道恶性肿瘤原发灶的灵敏度100%(31/31),特异度66.67%(2/3),阳性预测值96.88%(31/32),阴性预测值100%(2/2),准确率97.06%(33/34)。胆道恶性病变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_(max))为8.42±4.27;3例胆道良性疾病SUV_(max)分别为12.90、2.00及1.90。共18枚淋巴结获得病理结果,包括转移性淋巴结13枚,良性增生5枚。PET/CT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76.92%(10/13),特异度60.00%(3/5),阳性预测值83.33%(10/12),阴性预测值50.00%(3/6),准确率72.22%(13/18)。结论 PET/CT对胆道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肝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肝肿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本组肝肿瘤患儿共23例,21例行手术切除。结果 术后病理: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11例。随访0.5~3年,死亡2例。1例肝母细胞瘤死于肿瘤复发,腹腔淋巴结广泛转移、肺转移;另1例肝血管内皮肉瘤行肝移植术,术后1年肿瘤复发,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5年复发,死亡。其余均存活。良性肿瘤术后3年生存率100%(10/10),生长发育良好;恶性肿瘤1年生存率100%,3年82%(9/11)。结论 儿童肝肿瘤多为先天性。恶性肿瘤体积大、生长快,需手术与化疗结合治疗,可以改善预后;良性肿瘤可完整切除,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卢引导经皮活检诊断肝内小的(≤3 cm)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从2000-2006年共190例病人193个肝内小病灶通过肝活检来明确病变的性质,病灶平均大小为(2.3±0.7)cm(0.6~3 cm),肝内病灶直径≤1 cm 22个,1.1~2 cm 74个,2.1~3 cm 97个,活检全部采用自动活检枪,配18G活检针,采用超声引导下徒手穿刺技术.结果 没有并发症发生,有187例(98.4%)取样足够用于诊断,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包括恶性肿瘤149例.良性肿瘤19例,非肿瘤性病变22例.诊断敏感性为98.0%,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7%,准确性为98.4%.结论 超声引导经皮活检对于诊断肝内小的病变具有相当高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3.0T MR的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在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经MR检出的28例直肠癌术后病变患者的MR影像资料.28例患者均接受T2WI序列和DWI序列检查,其中有24例接受3D—VIBE序列检查。选取13例同时期因盆腔其他病变行MR扫描而直肠无病变的病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计算T2WI中病灶或正常直肠壁与右侧臀大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L/SIM)、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髂外动脉增强达高峰后第2个序列的病变信号强度净增值与髂外动脉信号强度净增值的比值(SIL/SIA),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形态,划分良性型(平坦型和持续强化型)与恶性型(迅速强化型)。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最后诊断。结果28例患者中共检出不同性质的病灶29个,其中直肠癌复发病灶17个,良性病灶12个,包括纤维瘢痕组织4个(其中陈旧性脓肿1个),慢性炎性病灶6个,瘘管1个,脓肿1个;有1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SIL/SIM在良性组为2.84±1.52.恶性组为2.58±0.80,正常对照组为2.13±0.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P=0.211)。以(1.21×10^-3)mm^2/s为阈值,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17/17),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6.6%(28/29)(Kappa检验P=0.928),诊断一致性好;以0.28为阈值,SIL/SIA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66.7%(8/12),准确性为84.0%(21/25)(Kappa检验P=0.675),诊断一致性中等:以TIC为诊断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83.3%(10/12),准确性为92.0%(23/25)。结论T2WI技术无法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后检出的良、恶性病变:DWI技术和3D—VIBE动态增强技术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Enzyme histochemistry of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examined a series of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 including 4 adenomas, 7 hepatoblastomas, and 18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s (HCC) with enzyme histochemistry in plastic-embedded sections. Our most striking observation was that there was a distinct difference in the staining pattern for alkaline phosphatase (Alk0)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tumors. Non-neoplastic controls (normal liver, reactive lesions) and benign neoplasms showed a distinctive canalicular pattern of staining with Alk0. Malignant neoplasms, however, showed a virtual absence of Alk0 staining; 6 of 7 hepatoblastomas and 17 of 18 HCCs were practically devoid of staining, while the two positive cases showed a pattern easily discernible from normal. The sensitivity of the observed Alk0 staining pattern in detecting malignant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 was 92% and the specificity was 100%. Cytoplasmic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 was present in a minority of HCCs, but faint staining was also seen in normal liver or in adenomas. It appears that these nonmorphologic techniques may aid the surgical pathologist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neoplasms.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肾上腺肿瘤共44例,11例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CT及MRI检查,余行CT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病例均行高血压试验和24h尿肾上腺素2项检测,术后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结果18F—FDG PET/CT对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3.7%、100%,肿瘤诊断准确性为82.9%。CT分别为87.5%、96.4%和77.3%。MRI的肿瘤诊断准确性为81.8%。血浆醛固酮最高浓度在各肿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质肿瘤与其他肾上腺肿瘤相比尿去甲基肾上腺素(NMN)、尿甲氧基肾上腺素(MN)、收缩压、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3.1作为SUV临界值,得出PET/CT区分肿瘤良恶性敏感性和特异性最佳,分别为100%和96.2%。结论18F—FDGPET/CT在诊断肾上腺肿瘤良恶性上优于MRI和CT。高血压和尿NMN/MN成3倍以上升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重大。髓脂瘤、囊肿和嗜铬细胞瘤运用CT或MRI能较好诊断,非功能性和皮质肿瘤以PET/CT诊断为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涎腺肿块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涎腺肿块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资料。活检病理诊断结果如果为恶性可定为真阳性;如果为良性或未见恶性,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并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最终确定诊断。计算穿刺活检的成功率、敏感度和特异度,并比较涎腺良、恶性肿块穿刺前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结果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的56例涎腺肿块,穿刺次数1~3次。确诊良性病灶32例,恶性肿瘤23例;1例穿刺病理诊断不明确,后经切除活检确诊为B细胞淋巴瘤。穿刺成功率、敏感度、特异度和假阴性率分别为98.21%(55/56)、95.83%(23/24)、100%(32/32)、4.17%(1/24)。无严重并发症发生。56例良恶性涎腺肿块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中,肿块的边界、形态、回声均匀性、包膜完整性和血流分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彩超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具有安全、准确、并发症少的优点,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涎腺病变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5年1月129例超声检测的局灶性肝脏病变患者进行低机械指数灰阶超声造影、增强MR/CT和/或病理检查。结果低机械指数谐波超声造影对恶性病变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90.7%和93.8%。结论超声造影可较好地鉴别良恶性局灶性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将直径≤10 mm的肿瘤称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随着超声的普及,PTMC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但其对应的死亡率却变化不大。对于无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低风险PTMC患者而言,手术是否是他们的唯一选择?针对这类患者,考虑到其预后好,手术并发症影响大,国外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非手术治疗方法-积极监测(AS),这在国际上引发了大家的热议。本文通过对大家的争议点进行梳理,希望给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带来更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3.0 T MR的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容积内插屏气检查(3D-VIBE)在直肠癌术后肿瘤复发与良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10月经MR检出的28例直肠癌术后病变患者的MR影像资料,28例患者均接受T2WI序列和DWI序列检查,其中有24例接受3D-VIBE序列检查.选取13例同时期因盆腔其他病变行MR扫描而直肠无病变的病例为正常对照组.测量计算T2WI中病灶或正常直肠壁与右侧臀大肌的信号强度比值(SIL/SIM)、表观弥散系数(ADC)值、髂外动脉增强达高峰后第2个序列的病变信号强度净增值与髂外动脉信号强度净增值的比值(SIL/SIA),观察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形态,划分良性型(平坦型和持续强化型)与恶性型(迅速强化型).以手术病理结果或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最后诊断.结果 28例患者中共检出不同性质的病灶29个,其中直肠癌复发病灶17个,良性病灶12个,包括纤维瘢痕组织4个(其中陈旧性脓肿1个),慢性炎性病灶6个,瘘管1个,脓肿1个;有14个病灶经手术病理证实.SIL/SIM在良性组为2.84±1.52,恶性组为2.58±0.80,正常对照组为2.13±0.58;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20,P=0.211).以(1.21×10-3) mm2/s为阈值,ADC值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性为100%(17/17),特异性为91.7%(11/12),准确性为96.6%(28/29) (Kappa检验P=0.928),诊断一致性好;以0.28为阈值,SIL/SIA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66.7%(8/12),准确性为84.0%(21/25)(Kappa检验P=0.675),诊断一致性中等;以TIC为诊断标准,诊断的敏感性为100%(13/13),特异性为83.3%(10/12),准确性为92.0% (23/25).结论 T2WI技术无法鉴别诊断直肠癌术后检出的良、恶性病变;DWI技术和3D-VIBE动态增强技术均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