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珠心算练习对小学生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为珠心算训练开发儿童潜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和基本认知能力测验方法 对40名珠心算练习儿童和40名未练习儿童被试进行个别测验.结果 练习组在智商、智力百分等级、类同比较[(109.75±14.20)分,(0.6560±0.2069)分,(9.80±1.89)分]等项目上明显高于未练习组[(98.52±17.60)分,(0.4879±0.2532)分,(8.48±2.2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存在性别差异;练习组心算效率(0.67±0.21)分非常显著(P<0.001)的高于未练习组(0.47±0.17)分、工作记忆广度(6.25±2.01)分和无意义图形再认(13.50±4.30)分与未练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珠心算练习确实能够促进儿童工作记忆、计算能力、图形辨别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展,特别是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珠心算练习的学生对数字的记忆和识别能力迁移到对图形的记忆和识别能力上,练习珠心算形成的能力具有迁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学生被试对熟知同学人格特征社会认知的正确性,及其性别上的差异.方法 采用中文版"大五"人格量表,让84名大学生自己和熟知者在该量表上对其人格特征进行评定.统计分析自己评定与熟知者评定之间的相关性,并对双方评定数据进行相关样本的t检验分析.结果 女大学生在外倾性、开放性人格维度上,对熟知者评定与熟知者自己评定之间相关显著(r=0.564,P<0.01;r=0.508,P<0.01);在神经质、外倾性和认真性维度上,女大学生对熟知者的评定[分别为(21.20±3.95)分,(27.33±5.36)分,(30.76±5.18)分]与熟知者自己评定[分别为(24.76±5.01)分,(25.42±5.53)分,(28.51±4.85)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4.254, P<0.01;t=2.519,P<0.05;t=2.384,P<0.05);男大学生只在外倾性维度上,对熟知者评定与熟知者自己评定之间相关显著(r=0.404,P<0.05);在外倾性和认真性维度上,男大学生对熟知者的评定[分别为(28.28±5.21)分,(30.79±5.37)分]与熟知者自己评定[分别为(25.90±5.10)分,(28.18±5.81)分]之间差异有显著性(t=2.646 P<0.05;t=2.315,P<0.05).结论 大学生对熟知同学人格认知的准确性,有不同维度和性别上的差异性;并且大学生存在从社会期许和对同学有利的方向去评价熟知同学人格特征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癔症(HyS)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与患者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HyS组30例,正常对照(NC)组66例,入组时按要求填写防御方式问卷(DSQ)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 HyS患者投射、退缩和躯体化防御机制分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分别为(3.64±1.45)分,(5.63±2.29)分,(5.33±2.36)分,(4.74±1.27)分]均高于NC组[分别为(2.61±1.09)分,(4.33±2.02)分,(3.86±1.60)分,(3.98±0.91)分],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解除、理想化、假性利他、同一化防御机制分和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压抑、幽默防御机制分、成熟防御因子分和掩饰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EPQ结果:HyS患者精神质标准分、神经质标准分和掩饰标准分显著高于NC组(P<0.01)].内-外倾因子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相关分析结果:HyS患者组成熟型防御因子分与EPQ的SP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HyS患者使用不成熟和中间型防御机制的倾向明显,较少使用成熟防御机制;后者与患者不良的个性特征尤其是精神质个性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抑郁症伴人格障碍者与不伴人格障碍者病情缓解期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差异.方法 对72例缓解期抑郁症患者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和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评估,根据PDQ-4测查结果将被试分为人格障碍组(20例)和无人格障碍组(31例),分析2组间功能失调性认知的差异.结果 人格障碍组中DAS总分和脆弱性、吸引与排斥、完美化、强制性、寻求赞许、依赖性、自主性因子分[分别为(142.40±20.68)分,(16.55±3.76)分,(16.35±5.45)分,(18.35±4.15)分,(17.90±3.55)分,(18.85±5.72)分,(18.25±4.82)分,(20.75±5.54)分],均高于无人格障碍组[分别为(113.61±19.08)分,(13.71±2.88)分,(12.45±2.87)分,(12.55±3.60)分,(13.90±3.72)分,(14.68±3.51)分,(14.16±4.12)分,(15.81±4.7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缓解期抑郁症患者的功能失调性认知与人格特点有关,伴有人格障碍者其功能失调性认知较不伴人格障碍者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倾向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方法 以分层按比例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39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大学生网络成瘾类型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评定.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学习压力、受惩罚及其他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同时网络游戏成瘾高倾向组在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及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方面[分别为(9.36±2.53)分,(19.95±3.48)分,(7.30±1.02)分],低于低倾向组[分别为(10.62±2.44)分,(22.85±3.46)分,(7.92±1.5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所有指标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同时网络人际关系成瘾高倾向组在客观社会支持及主观社会支持方面[分别为(8.38±3.57)分,(18.69±3.25)分],低于低倾向组[分别为(10.66±2.14)分,(23.12±3.1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网络信息成瘾高、低倾向组在生活事件的丧失和其他因子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网络信息成瘾高倾向组在主观社会支持方面[(21.75±3.33)分],低于低倾向组[(22.87±2.98)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不同类型网络成瘾倾向在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探究性眼球运动轨迹异常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5名住院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名正常老年人进行眼动检查、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成套注意测验.结果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眼球活动的凝视点数(NEF)、反应性探索分(RSS)[分别为(26.88±4.79)分,(3.80±1.87)分],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41±3.90)分,(5.00±2.10)分],差异具有显著性(t值分别为2.99和2.19,P<0.01和P<0.05).成套注意测验和WCST中的多个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2组的NEF与注意测验中的节律测验得分、计算测验得分和WCST的正确应答数旱正相关(r=0.25~0.40),与WCST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负相关(r=-0.33,P<0.05).2组的RSS与WCST的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呈负相关(r=-0.33,P<0.05),与WCST的正确应答数呈正相关(r=0.41,P<0.01).结论 额叶功能障碍,注意缺陷和执行功能受损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眼球活动异常的神经心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军事人员选拔人格测验中将说谎量表 (L Scale)单列为访谈标准的意义和必要性. 方法: 用微机对17472名被试同时进行连续加法、语词辨析测验及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测验. 结果: L量表分与被试连续加法成绩和语词成绩均成负相关(r=-0.73, -0.32),其有统计学意义;L量表分与F量表分成负相关(r=-0.336),与K量表分成正相关(r=0.686),与Q量表分未见显著相关;L量表与最终访谈结果间未见明显相关(r=0.062). 结论: 在军事人员选拔中,L量表与智力和人格测验均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与最终访谈结果关系不大,可不作为单独的访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的创造力倾向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临床访谈法结合问卷调查法对网络游戏成瘾住院患者(包括70例高中生和65例初中生)和70例在校高中生进行研究,研究工具包括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和威廉斯创造倾向量表,并对住院高中生组进行了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和16项人格因素问卷调查.结果 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创造倾向总分及冒险性、好奇心、想象力和挑战性各因子分[分别是(109.60±11.12)分,(23.77±2.97)分,(31.51±4.29)分,(26.06±3.57)分,(28.26±2.87)分]均低于初中生组[分别是(111.35±12.00)分,(24.14±3.20)分,( 32.25±4.26)分,(26.35±4.25)分,(28.62±2.79)分],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组与在校高中生组[总分(121.27±7.68)分,冒险性(26.17±2.30)分,好奇心(35.80±3.11),想象力(29.66±3.28),挑战性(29.64±2.34)]相比创造倾向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外向型人格以及家庭环境中的知识文化性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0.32和0.56),并且均对创造倾向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网络游戏成瘾可能影响了高中生创造力的发展.外向型人格特征以及崇尚知识文化的家庭环境有利于网络游戏成瘾住院高中生创造倾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维、汉族抑郁症临床特征及其有关变量上的差异.方法 了解一般情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对维族97例、汉族129例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维族组发病年龄、总病程[分别为(31.35±10.69)岁,(40.06±54.37)月]小于汉族组[分别为(34.94±12.09)岁,(60.15±73.65)月],差异有显著性(P<0.05).临床HAMD测试维族组睡眠障碍因子分、体质量减轻因子分、认识障碍因子分[分别为(3.84±1.12)分,(0.55±0.99)分,(0.61±0.60)分]高于汉族组[分别为(3.34±1.56)分,(0.29±0.79)分,(0.40±0.43)分],维族组绝望感因子分[(1.15±1.02)分]低于汉族组[(1.54±0.99)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SCL-90测试,维族组躯体化症状因子分[(2.52±0.85)分]较汉族组[(2.14±0.84)分]更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MMPI测试2组有8个量表T分同时高于70分,6个量表T分同时低于70分.结论 民族文化对抑郁症发病规律、临床特征有影响,对抑郁症人格特征影响很小,不同民族抑郁症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综合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心理干预与单纯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以抛币法随机分成2组,其中一组(A组,n=40)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另一组(B组,n=40)给予认知治疗,治疗8周.在入组前、治疗8周末分别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2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结果 治疗8周后,A组记忆商、智商、持续操作错误数和随机操作错误数[分别为(110.52±18.03)分,(110.78±15.42)分,(15.48±9.82)分,(17.46±13.28)分],高于B组[分别为(96.64±18.26)分,(102.23±13.4)分,(20.35±11.47)分,(24.92±13.71)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认知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而综合心理干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士兵人格问卷的综合分数,及其对分裂型人格倾向的预测性,提高测验的应用性.方法 使用中国士兵人格问卷对22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461名正常对照进行测试.将其中14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90名正常对照,用于综合分数(Combined Score, CS)的提取和计算,另外82名精神分裂症患者与171名正常对照,用于综合分数分裂型人格倾向预测性的验证.结果 应用主成分分析得到综合分数(CS)计算方程,确定综合分数CS的划界分数为150.应用综合分数预测分裂型人格倾向人格,与原有划界方法相比,尽管预测淘汰符合率在同一水平,损失率略有增大,但预测合格符合率(85.28%)、淘汰率(70.73%)和总预测合格符合率(77.87%)均明显高于原有划界标准(76.38%、42.68%、73.91%).结论 综合分数能较好地从正常人群中鉴别出具有分裂型人格倾向者,优于原有划界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初中生冲动性人格的发展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1),对409名初中学生进行测评,分别评估他们的冲动性人格和父母教养方式.结果 男生和女生在注意冲动性上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6±3.60)分,(19.63±3.07)分,P<0.01].初一与初三年级在注意及运动冲动性得分有显著性差异[(20.58±3.47)分,(19.63±3.46)分,P<0.05;(20.31±4.37)分,(21.75±4.00)分,P<0.01].父母情感温暖、理解与注意、缺少计划及冲动性总分负相关(r=-0.23~-0.33,P<0.01).父母拒绝、否认与冲动性人格各因子和总分正相关(r=0.23~0.33,P<0.01).父母惩罚、严厉与运动和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2~0.26,P<0.01).父母过分干涉、保护与运动冲动性正相关(r=0.23~0.34,P<0.01).母亲惩罚、严厉与注意冲动性正相关(r=0.22,P<0.01).父亲过分保护和母亲过分干涉、保护与冲动性总分正相关(r=0.23;0.25,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母教养方式对注意、运动、缺少计划冲动性及冲动性总分的解释分别为12%、14%、15%和19%.结论 初中生的冲动性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有关,父母教养方式对冲动性人格的形成具有预测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of Changsha, and to explore its relationship with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Methods 409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Egna M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 ( EMBU ) and Barratt Impulsivity Scale ( BIS-11 ). Results Male and female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ention impulsiveness scores((20.56 ±3.60) vs ( 19.63 ±3.07) , P< 0.01). Grade 7 and Grade 9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ttention and motor impulsiveness scores((20. 58 ± 3.47)vs (19.63 ±3.46) , P<0.05;(20. 31 ±4.37)vs (21.75 ±4.00) , P< 0.01). Parental warmth and understanding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ention , non-planning and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 r= - 0. 23 ~ -0.33, P<0.01). Parental refusal and rej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and factors of BIS-11 ( r = 0. 23 ~0. 33 , P<0. 01 ) . Parental punishment and rig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or and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r = 0.22 -0.26, P<0.01). Parental over-interference and overprot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motor impulsiveness ( r = 0. 23 ~0. 34, P<0. 01). Mother's punishment and rigo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ttention impulsiveness( r = 0.22, P<0. 01 ). Father' s overprotection and Mother' s over-interference and overprotec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otal scores of impulsiveness ( r = 0. 23 ;0. 25 , P < 0. 01) .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factors and total of BIS-11 explained by patterns rearing were 12% ,14% ,15% and 19% . Conclusion Rearing patterns can severely impact the development of impulsive personality. Impulsive personality is positively predicted by parental rearing patterns.  相似文献   

13.
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前后述情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短期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变化及治疗后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量表(TAS)中文版、Beck抑郁自评量表(BDI),对8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后(新型抗抑郁剂3周以上)进行评定,并与9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比较.结果 (1)治疗前抑郁症组TAS与B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抑郁组TAS因子I、II及总分均高于轻、中度抑郁组(P<0.05);中度抑郁组仅TAS因子II得分高于轻度抑郁组(P<0.05).(2)治疗后抑郁症患者TAS总分[(52.73±9.41)分]、因子I[(17.88±5.61)分]、因子II[(13.08±3.42)分]、BDI总分[(8.74±7.27)分]较治疗前均降低[分别为 (58.45±10.17)分、(21.56±5.45)分、(16.64±3.35)分、(23.86±9.27)分;P<0.01].治疗后抑郁症组TAS因子I[(17.88±5.61)分]、因子III[(21.78±4.01)分]、总分[(52.73±9.41)分]仍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0±4.26)分、(19.09±3.03)分、(48.04±8.79)分;P<0.01].(3)治疗后抑郁总分、服务满意度、治疗信心、对疾病的了解依次进入TAS总分的回归方程.结论 抑郁症存在明显的述情障碍,抑郁总分等是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短期治疗可降低述情障碍的严重程度.述情障碍可能既是一种人格特质,又是对抑郁的一种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目前有网络成瘾倾向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人格特质,探讨影响网络成瘾倾向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和早期干预网络成瘾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台湾陈淑惠编制的中文网络成瘾问卷修订版(CIAS-R)、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某大学904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根据CIAS-R量表判断标准,其中27人(3.7%)被定义为网络成瘾倾向高的学生,称为高危险组,其他则为对照组.男生在CIAS-R量表上的得分[(35.3±9.7)分比女生(31.4±7.0)分]要高,并且差异有显著性(x2=74.649;P<0.01);高危险组在SAS、SDS、SCL-90上的得分[(47.4±9.8)分,(48.4±12.1)分,(184.8±72.5)分]与对照组得分[(40.1±6.7)分,(42.5±9.9)分,(133.0±34.2)分]差异有显著性(x2=-3.881,P<0.01;x2=-2.471,P<0.05;x2=-3.850,P<0.01);CIAS-R量表与其他几个量表的相关系数均差异有显著性;影响CIAS-R量表得分的主要因素是SAS总分(t=3.699,P<0.01)、SDS总分(t=2.356,P<0.05)、强迫因子(t=2.023,P<0.05)、焦虑因子(t=2.046,P<0.05)和敌对因子(t=2.669,P<0.01),回归系数分别为0.181,-0.113,0.196,-0.187,0.161.结论 男生比女生更容易有网络成瘾倾向;高危险组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症状,焦虑、抑郁、心理健康状况的所有因子症状均比对照组严重;大学生网络成瘾倾向受到众多心理健康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共情能力及其与执行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际指针量表(IRI-C)对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试,与69名正常对照者比较,同时作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和空间n-back测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IRI-C总分[(46.8±10.0)分,(51.5±9.7)分,(P<0.01)]及观点采择[(9.5±4.2)分,(12.2±3.9)分,(P<0.01]、想象力[(12.5±4.2)分,(15.5±3.8)分,(P<0.01]、共情性关心[(15.9±4.2)分,(17.3±3.4)分,(P<0.05]均显著较低,而个人痛苦[(8.8±5.1)分,(6.5±3.7)分,(P<0.01]则显著较高.WCST、Stroop测验和空间n-back测验各项评分,2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IRI-C总分与WCST卡片分类测验的总应答数(r=-0.293)、错误应答数(r=-0.253)和非持续性错误数(r=-0.272)呈负相关(均P<0.05),共情关心分与WCST总应答数(r=-0.326,P<0.01)、错误应答数(r=-0.300,P<0.01)、持续性应答数(r=-0.294,P<0.01)和持续性错误数(r=-0.287,P<0.05)呈负相关,而与概念化水平数呈正相关(r=0.279,P<0.05);IRI-C的幻想力分与Stroop测验的B项(r=-0.299)和C项(r=-0.322)反应时存在负相关(均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广泛共情和执行功能障碍,情感共情水平与执行功能存在某种关联,提示执行功能障碍可能构成患者共情缺陷的病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海军特训人员与舰员在个性和身心健康方面的差异.方法 运用卡特尔十六种人格特质量表(16PF)、症状自评量表(SCL-90)、疲劳量表(FS-14)和自编的意志品质量表对90名海军特训人员和82名舰员进行心理测量与调查.结果 海军特训人员在意志的果断性品质[(5.50±4.68)分]和意志品质总分[(20.32±16.50)分]上得分比舰员[(3.58±4.16)分,(14.54±13.30)分]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舰员在16PF的紧张性特质[(7.06±1.59)分]上得分比海军特训人员[(6.40±2.01)分]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海军特训人员在16PF的稳定性特质[(5.72±1.75)分]、自律性特质[(5.80±1.70)分]比舰员[(5.00±1.80)分,(5.01±1.58)分]得分更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0.01,);海军特训人员在16PF的心理健康因素[(21.49±5.41)分]等因素上得分比舰员(19.00±4.29)要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要更加关注舰员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塑造自己良好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来该院就诊的200例慢性腰肌劳损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既往腰部疾病史确诊)应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入组后均对两组患者实施中医推拿治疗,在推拿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VS81.0%;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36.9±4.1VS37.2±3.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5.3±1.1VS5.1±1.4)、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43.1±5.9VS42.8±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ODI评分(15.1±2.6VS26.9±3.1)、VAS评分(1.9±0.5VS3.2±0.9)均较常规组患者低,SF-36评分(66.9±3.1VS57.2±3.6)较常规组患者高,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肌劳损,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腰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基底节缺血性卒中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底节缺血性卒中导致的认知功能损害特点.方法 基底节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46例为观察组,所有病例均符1995年10月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研讨会通过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对照组为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人46例.认知评价采用一般问卷、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的词汇及数字符号测试、韦氏记忆量表、工作记忆课题及威斯康星卡片等,共收集了20项认知功能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连线作业A[(54.04±5.66)分]、执行完成分类数[(3.56±0.12)分]、执行错误应答数[(16.17±0.58)分]、执行非持续性错误数[(10.17±0.58)分]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67,5.03,9.45,9.5;P<0.01),而词汇测试{(54.21±2.73)分]、经历[(4.52±0.12)分]、定向[(4.65±0.11)分]、视觉再认[(8.34±0.62)分]、图片回忆[(8.13±0.43)分]、视觉再生[(6.957±0.48)分]、触觉记忆[(61.06±9.09)分]、联想学习[(7.39±0.51)分]、顺背[(6.17±0.31)分]、倒背[(3.13±0.14)分]和连线作业B[(122.39±8.28)分]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左右侧基底节缺血性卒中的认知指标显示:在数字符号、定向、执行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非持续性错误数6个项目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卒中体积与认知功能相关分析:两侧基底节缺血性卒中体积与完成分类数呈正相关(r>0,P<0.05),与顺背与倒背呈负相关(r=-0.857,-0.811;P=0.014,0.027);左侧基底节缺血性卒中体积与词汇测试、经历、视觉再认呈负相关(r=-0.764,-0.907,-0.747;P=0.027,0.002,0.033);右侧基底节缺血性卒中体积与词汇测试、数字符号、视觉再生、执行完成分类数呈负相关(r=-0.747,-0.770,-0.798;P=0.033,0.026,0.011).结论 基底节缺血性卒中可以引起言语智能、执行功能及记忆等认知功能改变,两侧基底节在操作智能、长时记忆及执行功能方面发挥作用不同,基底节卒中体积越大,认知功能损害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