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选用无心脏疾患成人尸体20具和足月产正常新生儿尸体42具,对心内注射有关的应用解剖内容进行了观察和测量。结果表明:若预定注入右心室时,穿刺点应选在左侧第四、五肋间隙贴胸骨左缘处,进针深度成人约3.0cm,新生儿约1.3cm。穿入机率成人为80~95%,新生儿可达97.5%。若预定注入左心室时,穿刺点应选在左侧第五肋间隙距胸骨左缘2.0~2.5cm 处,紧贴下位肋上缘进针,深度成人约4.5cm,新生儿约1.4cm.刺入机率成人为80%,新生儿在88%以上。  相似文献   

2.
胸廓内动脉的解剖及超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胸廓内动脉(Internal Thoracic Artery,ITA)又称乳房内动脉,因其解剖位置恒定、生物学特征良好及移植后具有长期通畅性等特点,作为移植血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乳房再造术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移植修复胸壁缺损的首选受区吻合血管。  相似文献   

3.
胸廓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有关的解剖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冠状动脉旁路术,在40具成年尸体上对胸廓内动脉及冠状动脉进行观测。在第四肋间隙,胸廓内动脉外径平均2.3mm,与冠状动脉对角支(2.3mm)、边缘支(2.1mm)、左室后支(2.0mm)、后降支(2.(?)mm)等较为接近。胸廓内动脉自起点至第五肋上缘平均长度为18.6cm,用作游离移植足以桥接升主动脉与任何冠状动脉。用起点原位的胸廓内动脉其有效长度适用于心前、侧壁的冠状动脉搭桥,但不适于与膈面一些血管如右冠状动脉远侧部或后降支搭桥。阐述和讨论了胸廓内动脉与冠状动脉搭桥的各种术式及其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超声图像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超声图像的边缘提取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超声频率的提高加大了噪声的影响,增加了血管壁内外膜边缘提取的难度。本文从预处理、检测模型以及算法实现三方面,回顾了近几年血管壁边缘提取的发展情况和研究动态,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将胃网膜右动脉应用于冠状动脉旁路术提供依据。方法:观测了38具成人尸体的胃网膜后动脉和胸廓内动脉,并对其中30例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及体视学计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玻璃体腔内注射小剂量曲安奈德治疗年龄相关性渗出性黄斑病变和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通过眼底血管造影确诊99例具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年龄相关性渗出性黄斑病变患者,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4mg,监测患者注射后眼压变化情况。结果有31%的患者的眼压比原来基础眼压升高(≥5mmHg)。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导致眼压升高,接受这种方法的治疗的患者,应充分告知眼压升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与胸廓内动脉共干起自主动脉弓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解剖一具成年女性标本时,发现其左胸廓内动脉与左椎动脉起始变异,现报道如下(图1)。从主动脉弓凸侧缘分别发出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左椎动脉起始部外径约为4.0 m m;从左椎动脉前壁距主动脉弓凸侧缘约6.0 m m处发出左胸廓内动脉,其起始部外径约为3.0 m m。在左椎动脉穿入颈椎横突孔前约20.0 m m处,从其右侧壁上发出一交通支斜向右上方连于左颈总动脉的后壁上,交通支全长约12.0 m m,外径为2.0 m m。右侧胸廓内动脉、右侧椎动脉起始均未见异常。据中国人资料统计,此类变异较少见。了解此类变异对临床心血管造影和…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支架的技术与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支架是一种治疗闭塞性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器件,被植入到血管狭窄处,起到支撑和扩张血管的作用。由于支架使用过程接触到血管内壁,生物相容性是这类植入性医疗器件疗效的重要性能。我们简述了血管内支架的工艺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其制备技术对生物相容性的影响,探索防止支架植入后血管内再狭窄的工艺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用分子量20 000的高纯度聚乙二醇制成浅蓝色可溶性血管内支架,用于辅助小血管的缝合。在24例家兔股动脉缝合实验中,缝合一根小血管的时间为5~7分钟。缝合完毕后,支架在血流中10~15分钟(平均12分钟)内完全溶解,即时通畅率100%,起到理想的力学支撑作用,提高了缝合质量和速度,从根本上避免了错缝到对侧血管壁的可能性。对于缝合小血管操作不够熟练的医生更有益处。这种新型血管内支架制作工艺成熟,很容易转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超声(IVUS)图像冠状动脉血管壁的边缘提取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用于自动提取IVUS序列图像冠状动脉血管壁内、外膜边缘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活动轮廓模型以及本研究所定义的边缘对比度特征量,利用Hopfield神经网络并结合模拟退火算法自动提取IVUS序列图像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内、外膜边缘。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方法易于实现,而且准确性和可靠性较高,对IVUS序列图像处理的可重复性和鲁棒性较好,是一种较好的全局最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寒战、发热3个月于2002年10月5日入院.患者在无明显诱因下先出现寒战,0.5 h后全身发热,体温最高达40.4℃,1.5 h后体温降至正常,反复发作,每天2~3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国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3种基因型(DD、ID、和I型)与高血压病合并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33例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患者,55例高血压病无心脑血管合并症患者,以及62例正常人的ACE基因型。结果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组DD基因型频率0.394和D等位基因频率0.606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29和0.387(P<0.01),以及高血压无心脏血管合并症组的0.128和0.400(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型可能是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血管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血管支架植入治疗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血管成形术方法 ,但是支架内再狭窄仍然是制约其应用的一个主要的问题 ,据统计 ,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在 6个月后的再狭窄率仍然高达 2 0~ 30 % ,成为制约支架临床应用的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本研究综述了血管支架内再狭窄机理以及再狭窄发生过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金属支架涂层以及高分子血管支架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主——髂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是介入治疗最有效的区域之一。经皮血管内成形术(PTA)是治疗主——髂动脉病变最成功的方法之一,它使大量下肢缺血跛行的患者,避免了手术之苦。本文就其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出血包括血管直接损伤造成的大量失血和继发于凝血病的大量微血管弥漫性出血(d issem inated intravascu lar co-agu lation,D IC)。前者通常由外科手术予以处理,而后者由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还可引起其它脏器的功能障碍,处理起来较为棘手[1]。因此,即或是有经验的创伤救治小组,对严重创伤出血的救治仍然是困难的,约1/3的创伤病人死于不同原因的失血。创伤病人救治的成功率取决于创伤后早期对出血的控制程度和D IC后是否采取了措施来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以预防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创伤后危重病人发生D IC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血管介入手术在治疗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例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导丝碎裂、刺破血管及穿透周围脏器、局部血栓机化包裹导丝并血管闭塞1例,植入性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粘连血管及心脏瓣膜1例,导丝脱入血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伴血管狭窄、局部血栓机化包裹导丝1例。经静脉采用钳夹、圈套、绞缠、拖拽、套取等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观察异物取出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例患者的异物取出率为100%,其中完全取出2例,部分取出1例(残留约5%)。出现血管损伤1例,其余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异物取出率高,效果显著,可作为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取出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股四头肌腱旁血管与肌腱内乏血管区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四头肌腱旁血管与肌腱内乏血管区的内在联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0具新鲜成人标本一次性经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分离出股四头肌及其肌腱,连同髌骨、髌韧带与周围结蒂组织及皮肤完整取下拍摄X线片并层次解剖。将血管造影图像引入电脑,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Scion image for windows”进行分析。结果:股四头肌腱旁可见3个明显的血管弓,由这些血管弓自外周向肌腱内供血。因此,肌腱周边的血液供应远较中心区丰富。股四头肌腱的Ⅱ区为乏血管区,此区动脉分布密度的平均灰度像素值仅为(90.0±19.3)pixels。结论:股四头肌腱的血供主要来源于周边的3个血管弓,肌腱内乏血管区恰与临床上股四头肌腱撕裂的常见部位一致;对股四头肌腱旁及肌腱内血管规律的了解,有助于避免手术时损伤过多的肌腱中心血供来源,以促使肌腱尽快恢复及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肝内血管分布有3个组成系统:即穿过肝门的血管系(包括肝门静脉和肝动脉)与肝静脉系。血管系的3种血管管径大小相差很大,采用常规的灌注方法,肝静脉、肝门静脉管道铸型过密,而肝固有动脉铸型过细,制作出的铸型标本往往是只能观察肝脏外形及轮廓,而内部血管分布不清楚。在借鉴过去的铸型的经验基础上,我们对肝内血管铸型的制作进行了一些摸索与改进。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为婴幼儿肌内注射最佳部位的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20具婴幼儿尸体标本和4套幼儿断层标本的臀区、股外侧区和三角肌区的血管神经走行和毗邻关系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各区皮肤、浅筋膜和肌的厚度.结果:臀区外上部的皮肤和浅筋膜厚(0.86±0.23)cm,肌厚(1.65±0.30)cm;股外侧区中部皮肤、浅筋膜厚(0.64±0.28)cm,肌厚(1.29±0.18)cm;三角肌区中部皮肤、浅筋膜厚(0.65±0.11)cm,肌厚(0.74±0.12)cm.以上各部肌质较厚,无重要血管神经.结论:从安全角度考虑,婴幼儿肌内注射以股外侧区中部作为首选部位为宜,次选臀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