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绞股蓝皂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以了解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肾切除加STZ注射法改良复制糖尿病肾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绞股蓝皂苷高、中、低浓度及人参皂苷Rb1对照组),观察糖尿病肾病模型大鼠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变化、肾脏中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变化均优于模型组,同时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较模型组明显下调,其中中剂量组与人参皂苷Rb1对照组的作用相接近。结论:绞股蓝皂苷可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GFβ1高表达,减少肾小球系膜区ECM的积聚有关。  相似文献   

2.
唐丽琴  吕飞  刘圣  张善堂  卢今 《中成药》2012,34(4):613-616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分泌TGF-β1的影响.方法 分离培养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用MTT法检测系膜细胞的增殖能力,ELISA法测定系膜细胞分泌的TGF-β1,放射免疫法测定系膜细胞产生cAMP水平.结果 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为系膜细胞.小檗碱(15、30、60、120 μmol/L)能有效的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的增殖和TGF-β1的分泌,并显著升高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的cAMP水平.结论 升高糖尿病肾病大鼠系膜细胞cAMP水平可能是小檗碱发挥抑制系膜细胞过度增殖和分泌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TGF-β与糖尿病肾病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近年来,有关糖尿病肾病研究最多的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所起的作用,因为它不仅能抑制细胞增生,更重要的是它能促进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并抑制其降解,而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正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因此,目前认为TGF-β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干预TGF-β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祛痰通络汤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模型大鼠肾组织转化 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 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贝那普利组(1 mg/kg·d-1)、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3g/kg·d-1)、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4.5 g/kg·d-1)、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6g/kg·d-1),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每日均在同一时间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各组分别干预8周,采用免疫组化、RT-PCR方法分别检测各组肾组织TGF-β1蛋白和基因水平.结果 肾组织TGF-β1蛋白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1.55±0.12)、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 1.54±0.16)、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1.49±0.17)、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1.39±0.25),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79±0.22),(P均<0.05);肾组织TGF-β1 mRNA的表达分别为贝那普利组(0.35±0.07)、祛痰通络汤低剂量组(0.39±0.03)、祛痰通络汤中剂量组(0.35±0.06)、祛痰通络汤高剂量组(0.32±0.07),均低于模型对照组(0.65±0.09),(P均<0.05).结论 祛痰通络汤下调TGF-β1在肾组织的表达,可能是祛痰通络汤治疗DN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通络益肾方对高糖培养下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调控系统MMP-9/TIMP-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培养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高糖培养组(高糖组)、通络益肾方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对照组,用大鼠含药血清给药,分别给予相应处理48 h后,采用四甲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TGF-β1、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明显(P<0.01),上清液中TGF-β1和TIMP-1水平显著增加,MMP-9水平减少(均P<0.01);通络益肾方高、中、低剂量均能明显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P<0.01或P<0.05),下调TGF-β1和TIMP-1表达,上调MMP-9表达(P<0.05或P<0.01),尤以高剂量组效果最佳,呈剂量依赖性;西药对照组上述指标表达水平和中药中剂量组相当(P>0.05)。结论通络益肾方可能通过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下调TGF-β1、促进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而拮抗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发挥其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与血浆TGF-β1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T2D)及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45例患者血浆TGF-β1水平,同时检测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UACR),并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 T2D、DN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更加明显(P0.05),且与患者蛋白尿水平呈正相关(r=0.644,P=0.003);脾肾阳虚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最高,其次是阴阳两虚患者,明显高于肝肾阴虚与气阴两虚患者,而脾肾阳虚患者与阴阳两虚患者(P=0.310)、气阴两虚与肝肾阴虚患者(P=0.530)未见显著性差异;血浆TGF-β1在浊毒证患者中水平最高,水饮证患者次之,血瘀证及湿热证患者紧随其后,但二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浊毒证、水饮证及血瘀证患者均显著高于无兼证、肝阳上亢及燥热证患者(P0.05);无兼证患者血浆TGF-β1水平最低,与燥热证、肝阳上亢患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TGF-β1水平与DN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其变化规律符合DN中医证型演变,可考虑将TGF-β1作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茶多酚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干预后,检查系膜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用原位杂交法测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ox-LDL与系膜细胞共同孵育后细胞内TC含量、TGF-β1mRNA表达与细胞对照比较,均明显增高;茶多酚干预后系膜细胞中TC含量下降,TGF-β1mRNA的表达下降。结论:茶多酚可抑制系膜细胞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和TGF-β1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消糖益肾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伴微量蛋白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卡托普利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消糖益肾方(由黄连、当归、丹参、黄芪、生地黄、枸杞子等组成)治疗。对治疗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能降低早期糖尿病患者血清TGF-β1水平,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肾功能、血脂、血清TGF-β1等指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消糖益肾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可显著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血清TGF-β1,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在我国,随着DM发病率的提高,DN已成为终末期肾病(ESRD)的第二大原因,而在欧美则为首位原因。目前DN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在糖代谢紊乱、肾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作用下,随着炎症的长期发展,引起肾脏肾小球血管的一系列改变而引发DN[1]。而在此炎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芪丹益肾降糖胶囊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TGF-β1、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模型组(M)、芪丹益肾胶囊高剂量组(H)、芪丹益肾胶囊低剂量组(L)、金匮肾气丸组(J),每组10只.用单侧肾脏切除+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H、L组分别给芪丹益肾胶囊6g干粉/kg、 3g干粉/kg,(分别相当于临床成人剂量的15倍、7.5倍);J组给予金匮肾气丸2.3g/kg;M组和SO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2、4、6、8周分别用代谢笼收集24小时尿,用于尿蛋白(urinary protein,Upro)测定.于实验的第8周测定血清中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断头处死动物,无菌操作取左肾,10%甲醛溶液固定,用于病理形态学检查和TGF-β1、VEGF的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4小时尿蛋白各时段M组明显高于SO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着病情的进展,经用药干预,虽第2、4周各治疗组与M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在第6、8周各治疗组均低于M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L组和J组均高于H组(P<0.05或P<0.01);各治疗组与M组比较,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H组与J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各组大鼠肾脏组织皆有TGF-β1、VEGF的表达,与M组比较,各治疗组TGF-β1、VEGF表达减弱(P<0.01或P<0.05).与H组比较,J组TGF-β1、VEGF表达均明显增强(P<0.01或P<0.05).结论:芪丹益肾降糖胶囊能显著降低DN大鼠24小时尿蛋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尿素氮,降低肾组织TGF-β1和VEGF的表达,减轻肾组织的病理损害,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陈健  史伟  宋丹 《河南中医》2012,32(8):1101-1103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最重要的促纤维化因子之一。近年发现TGF-β1的表达在IgAN中显著增高,与IgAN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中医辨证分型等密切相关。通过TGF-β1基因在IgA肾病中医证型差异表达及中医药对IgA肾病的TGF-β1抑制表达方面研究,为治疗提供另一有效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唐丽琴  吕飞  刘圣  张善堂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4):3494-3497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病变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链脲佐菌素(STZ)复制DN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小檗碱低、中、高剂量治疗组(50,100,200mg·kg-1 ·d-1)、消渴丸治疗组( XKW,0.8g·kg-1·d-1),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FBG)、肾重/体重比(KW/BW)、尿素氮(BUN)、肌酐(Cr)及尿蛋白(Upro);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Ⅳ型胶原(Ⅳ-C)蛋白的表达.结果:ig给药,小檗碱可降低大鼠FBG,KW/BW,BUN,Cr及Upro水平,降低肾小球系膜细胞TGF-与Ⅳ-C蛋白的表达.结论:小檗碱对DN大鼠肾微循环病变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肾组织TGF-β1与Ⅳ-C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建立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的方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1对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小梁细胞外胶原的合成增强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取传三代的小梁细胞用加入不同浓度TGF-β1培养后用MTT法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用氯胺T法比色测定hyproline(HYP)含量.结果:MTT法显示小梁细胞光密度值不同,控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氯胺T法示各组培养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不同,控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牛眼小梁细胞培养成功,成活率80%~100%,TGF-β1明显抑制牛眼小梁细胞的生长,加强小梁细胞合成胶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EDN)患者的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机制。方法:将50例EDN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气养阴活血方)26例,对照组(六味地黄丸)24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尿转化生长因子(UTGF-131)、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β2-微球蛋白(U132-MG)、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结果:两组UTGF-β1均有降低(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P〈0.05;两组UAER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对EDN老年患者肾脏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EDN患者TGF-[B1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干预TGF-β/Smad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已成为一个热点,中医药在糖尿病肾病中干预TGF-β/Smad通路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向人们展现了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丹参对糖尿病肾病大鼠MMP-2,TIMP-1,TGF-β1和IV-C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参对MMP-2,TIMP-1,TGF-β1和IV-C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表达的调节及其与糖尿病肾脏病变的关系.方法 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只.用高糖高脂饲料刺激、加小剂量STZ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于第16周末处死大鼠,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中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MP-2,TIMP-1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血糖、尿蛋白及肾功能等.结果 对照组、观察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1,TIMP-1和IV-C的表达显著减少(P<0.05),MMP-2的表达显著增高(P<0.05),MMP-2,TIMP-1mRNA的表达与组化结果一致.同时,MMP-2及IV-C表达的改变分别与尿蛋白排泄率升高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肾组织中的MMP-2,TIMP-1,TGF-β1和IV-C的表达改变与糖尿病肾脏病变有关,丹参通过影响上述指标的变化对DN的治疗产生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内皮素-1(ET-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并观察肾脏病理形态学变化,以探讨其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益肾汤大剂量组、益肾汤小剂量组、洛汀新组,每组10只。对照组行左肾摘除假手术,其余4组摘除左肾。1周后,各组大鼠每天灌胃给药,益肾汤大剂量组灌胃1.0 g/mL;益肾汤小剂量组灌胃0.5 g/mL;洛汀新组0.33 mg/mL。对照组和模型组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分别在第4、8周检测24h尿微量白蛋白,心脏采血检测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HE染色肾组织送病理科评价病变程度;免疫组化法测定ET-1及TGF-β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各组大鼠BUN、SCr及24 h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4周末时,模型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洛汀新组与益肾汤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8周末时,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洛汀新组与益肾汤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益肾汤大、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肾组织病理改变:肾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减轻,肾小囊腔轻度狭窄,治疗8周后益肾汤组较同期模型组减轻,肾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减少。3各组大鼠肾组织TGF-β1和ET-1表达比较:4周时模型组TGF-β1、ET-1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8周时模型组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益肾汤大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益肾汤大剂量组表达减少;益肾汤小剂量组、洛汀新组表达水平均高于益肾汤大剂量组(P0.01),益肾汤小剂量组与洛汀新组无差异(P0.05)。结论:益肾汤可通过减少TGF-β1和ET-1在DN模型组肾组织中的表达,减轻DN大鼠的肾脏组织损伤,提示益肾汤发挥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部分的是通过调节TGF-β1和ET-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川芎嗪(TMP)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转化生长因子-β3(TGF-β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分别为模型组,正常手术组,贝那普利(Lotensin)组,川芎嗪高、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和模型组外,其余各组按组别分别予贝那普利1、7mg/(kg&#183;d)、川芎嗪150,50mg/(kg&#183;d)灌胃,共12周。实验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测定尿微量蛋白排泄(UAER);治疗12周,测定各纽大鼠血清FPG,BUN,Scr,免疫组化检测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UAER进行性升高,FPG,BUN,Scr明显升高(P〈0.01;P〈0.05),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增加(P〈0.01)。川芎嗪高剂量组大鼠UAER明显降低,FPG,BUN,Scr下降,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明显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能下调DN大鼠肾小管间质TGF-β3表达,缓解肾小管间质损害,从而达到对DN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毒乃清颗粒对模型大鼠肾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 采用改良法对大鼠进行5/6肾切除以及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肾病(DN)肾功能不全模型,设立健 康组、假手术组、病理组、尿毒清组、毒乃清治疗组进行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干预后各组大鼠肾脏TGF- β1表达情况(计算机图像半定量分析)。结果 病理组大鼠肾脏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健康组及假手术组,而毒 乃清治疗组TGF-β1在肾脏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病理组与尿毒清组,其染色面积与积分光密度均较病理组小 (P<0.01),与尿毒清组比较均更低(P<0.05)。结论 TGF-β1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毒乃清颗粒能够降低TGF- β1在DN大鼠肾脏中的表达,可能是毒乃清治疗DN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0.
对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与发展机制,虽然现代医学迄今的研究已涉及许多方面,如蛋白质非酶糖基化、肾小球血液动力学的改变、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的作用等,但每一种单一的机制都不能解释DN发生发展的全貌。在中医中药方面,虽然临床和实验研究显示出一些中药方剂或有效成分具有潜在防治DN的作用,但因对中药防治DN的机制缺乏深入的研究,使中医药在防治DN方面难以得到推广应用。由于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成分复杂,其药效是多靶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目前的研究多试图从单一的作用途径来阐述中药的作用机制,这种研究思路既不符合中药的作用特点,也难以突出中医药的优势。因而,对于中医药防治DN作用机制的研究,如何选择切入点便成为关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DN存在肾小球系膜细胞(MC)的表型转化,表现为肾小球系膜细胞肥大、胚胎期标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异常表达、细胞外基质(ECM)大量分泌等。MC的表型转化可能是肾小球ECM逐渐堆积,最终造成肾小球硬化的细胞学基础。MC表型转化的调控是诸多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中药对MC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可能是阐明中药防治DN的切入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