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灸甘草、陈皮、柴胡、升麻、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现举例3则。  相似文献   

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桓《脾胃论》,由黄芪、人参、当归、炙甘草、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等功用,主治脾胃气虚和气虚下陷所致的诸多疾病,临床运用广泛,只要辨证准确,处以该方,即可取效,现举例如下。1眩晕患者,女39岁,2001年12月5日初诊。头晕目眩半年余,近因劳累后晕眩加重,困倦嗜睡,气短懒言,食少乏力,平素月经经期延长,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血压11.0/8.0kpa。证属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方取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35g,白术15g,红参10g(另煎),陈皮8g,升麻、柴胡、炙甘草各6g,当归12g,枳实10g,水煎服…  相似文献   

3.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八味药组成,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之功,是治内伤脾胃,脾胃气虚三代表方,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等疾病,笔者临床用后所得,略举二例、共同道参考。 1 病例介绍 朱某,女,24岁,1985年4月16日因产后月余恶露淋漓不断而就诊,检查恶露量多色淡红、质稀薄、无臭味、小腹有空坠感、神倦懒言、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脉缓弱,证属气虚失摄。治宜补气摄血、拟以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黄芪15、党参、白术、炙草、升麻、当归、柴胡、白芍各10克,陈皮5、加鹿角胶、艾炭各5克,以温阳益气摄血。  相似文献   

4.
补中益气汤乃临床常用方,出自李东垣所著《脾胃论》一书,方由黄芪、人参、甘草、当归、升麻、柴胡、白术、橘皮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主治脾胃气虚而致的身热、自汗出,渴喜热饮,短气懒言,体倦肢软,舌质淡,脉洪而虚;或气虚下陷而致的脱肛、子宫下垂、久痢等病(症)。近年来,笔者根椐辨证在临床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疾病,收效颇佳,兹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身、炙甘草组成。为治疗饮食劳倦、喜怒不节,伤及脾胃而设。其有调补脾胃、益气助阳之功效,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特点。该方不仅广泛应用于内科,而在外科、妇科、儿科范围内也应用颇广。本人将此方,加减应用于临床,收到良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6.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所创,方由黄芪、人参、当归、甘草、橘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脾胃论》曰: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余于临床之中每遇诸虚劳不足之症,多喜用之,每获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李东垣《脾胃论》中补中益气汤以其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而被常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气虚下陷之证,诸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妇女崩漏等,疗效可观。近年来,笔者引申其运方机制,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慢性肝炎数例,以及其他一些常见难治性病症,收效较好,现将一些心得体会以案例形式逐一分析介绍如下,与同道共勉。  相似文献   

8.
补中益气汤由“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立。因其组方精致、配伍严谨、疗效确切、运用方便,所以几百年来,沿用至今,经久不衰。如今,仍有其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自2000年以来,悉心研究了补中益气汤的配伍特点、功效主治及其临床应用,体会颇深,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茶茶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3):446-448
补中益气汤是金元时代李东垣《脾胃论》中著名的方剂之一,它具有调补脾胃、升阳益气的功能。用于治疗劳倦内伤、气虚发热、脾虚下陷、中气不足等证奏效甚捷,为历代医家所推崇。笔者随证加味对内科多系统表现以中气不足为主的疾病进行异病同治,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吴建武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901-3902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所著《脾胃论》,是据《素问·至真要大论》",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是补气升阳,甘温除热之代表方,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晄白,脉虚软无力为证治要点,后世医家不断发挥、补充,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笔者总结自参加工作以来有记录的应用补中益气汤的经验,颇获佳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补中益气汤加减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一书,该方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的方剂。临床应用于脾胃虚弱、清阳不升所致的眼病.常能取得较好疗效,现举案三则如下。  相似文献   

12.
张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4):1159-1159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东垣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方由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有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笔者曾应用本方治疗多种疾病效果颇为满意,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补中益气汤始载于金元李东垣之《脾胃论》,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不力所致诸证,如发热、自汗、胃下垂、脱肛、阴挺、久泻、久痢等。笔者师承福建中医学院著名中医教授阮时宝,跟师临床学习二年余,在临床实践中,阮教授师其方义,结合辨证施治的原则,运用此方加减治疗多种疾病,达到异病同治的效果。兹举验案二则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之《脾胃论》阐发"脾胃为元气之本",创"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论,立"火与元气不两立"说,创补中升阳、甘温除热之大法。诸多观点独树一帜,为后来形成的脾胃学说奠定了基础。现代医者根据李东垣学术思想,临床选用健脾益气法治疗肺系疾病,健脾益肾法治疗月经疾病,应用"火与元气不两立"理论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以及应用李东垣经典方剂补中益气汤治疗胃下垂等脾胃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当归、陈皮、白术、升麻、柴胡等组成,具有益气声阳、调补脾胃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症。笔者临床中发现老年患者常见脾胃虚弱症,故常加减应用补中益气汤,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以典型病例浅谈其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6.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主治脾胃气虚所致的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嫩色淡,脉虚大及气虚下陷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或久疟等证。笔者于临床用之疗效颇佳,现举验案数则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补中益气汤方源于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及气虚下陷所致诸证.笔者于临床诊病中,抓住气虚这一常见发病病机,将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证中,收效满意,现列举其中较具代表性的3个病例浅析之.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为李东垣首创,全方以补气药黄芪、人参为主与升提药升麻、柴胡等合用,共奏益气升阳、补中健脾之功效,具有补脾健胃、益肺保肝、兴奋强壮、甘温除热等作用。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及脱肛、久泻等证属中气虚陷者。多年来笔者在肛肠科临床,运用本方对术后肛门坠胀、小便困难、大便秘结等并发症,病机为脾肺气虚,中气下陷者进行治疗,每每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由黄芪、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8味药组成,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以及气虚摄纳无力所致诸证的名方。后世以补中益气汤命名方剂约有20余首,可见于《丹溪心法》、《万病回春》、《外科正宗》、《傅青主女科》、《幼幼集成》、《喉科种福》等古籍中,大多由东垣方加减变化而成。所以,张景岳说:"补中益气汤乃东垣独得之心法"。  相似文献   

20.
“阴火”即内伤之火,其实质为脾胃亏虚,元气虚损所生之内热。“阴火”理论是李东垣提出并应用于临床阐明病机、诊治疾病、遣方用药的重要学说。其产生机制复杂,涵盖内容广泛,自古存在诸多争议,至今未有定论,临床价值尚未完全体现。补中益气汤既是东垣脾胃内伤学说的核心方,也是理解其内伤发热之“阴火”理论的关键。文章将通过探讨李东垣脾胃内伤理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剂“补中益气汤”的药物配伍特点及其理论基础,阐述李东垣脾胃观之“阴火”论的学术思想,以及“益气升阳”“甘温除热”的制方思想,浅析“阴火”理论的学术渊源,总结后世医家基于“阴火”理论的临床诊疗应用思路,以期为日后临床工作者应用“阴火”理论临床辨证论治、组方加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