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
脾系主要包括脾及与之相关联的口、唇、四肢、肌肉、胃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脾系病位特征及脾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2.
SHEN Wei-xing WU Cheng-yu WU Cheng-yan QUAN Jian-feng SHI Hue-yue ZHU Chong-tian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
肾系包括肾、膀胱、骨、髓、耳、二阴、腰府、命门、天癸、唾、齿、发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肾系病位特征及肾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3.
WU Cheng-yu DING Yi-yan WU Cheng-yan XU Zheng FU Lei LUO Wen-bin GAO Yu ZHANG Ling-ling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1)
心系主要包括心及与之相关联的血脉、面、舌、脑络、小肠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心系病位特征及心系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同时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4.
肝系主要包括肝脏及与其相关联的胆、目、筋、爪等.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肝系病位特征及肝的基础证的概念、证候(包括病位特征与病性特征),对临床常见的病位兼证与病性兼证作了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5.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探讨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的相关性.根据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结合模糊识别中的“择近原则”,利用MATLAB建立心系基础证模糊识别模型,对1741份心系病案资料进行检验,并分析模型中蕴含的隶属关系.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存在模糊映射关系;大部分隶属关系能够较好的反映心系基础证病位、病性特点,个别隶属关系还提示兼夹病位及病性.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能较好的模拟心系病位、病性特征与基础证的模糊映射关系,该思路可应用于五脏系统辨证体系中,为病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肺癌基础研究的几个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百塘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4,19(3):12-12
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大城市肺癌已占恶性肿瘤死亡的首位。以北京为例,10年间肺癌病死率快速增长,男性增长26.85%,女性增长35.96%。虽然30年来手术方法、化疗及放疗不断进步,但肺癌5年生存率仅达到13%,因而人们对肺癌的诊断及生物治疗寄予厚望。目前的研究热点很多,现将我们能有所作为的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理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病证考正、证候分布、证素组合等文献研究领域,及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基础研究领域和临床研究领域三个方面系统探讨了肺系病证候学研究进展,提出了文献研究缺乏动态性、、基础研究分析不够及临床研究标准不一等问题,并就大数据和网络生物学等方法技术应用于肺系病证候学研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46例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4组:阴血两虚、皮肤失养证(A组),气虚血瘀、肌肤脉络痹阻证(B组),阴虚血瘀、肌肤毒聚阴疡证(C组),湿热瘀阻、肌肤筋骨毒腐证(D组)。各组分别进行彩色多普勒下肢动脉血流显像检查,观测各组下肢动脉二维及彩色多普勒频谱显像情况。结果:A、B组下肢动脉病变多以内膜增厚、毛糙、小斑块形成为主,C、D组病变多以闭塞、血管弹性、血流频谱、血流速度等血流动力学改变为主。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12.
13.
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五脏系统辨证体系的研究是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以规范化原则体现证的基本特性,并反映证诊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基本特点。提出以传统辨证方法实质内容为依据,通过规范常见症状、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专家意见征询,确立五脏系统病位特征与基础证,从而揭示中医辨证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构建五脏系统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痰热证和血瘀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相关时域指标的观察分析,探讨冠心病痰热证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方法共收集经冠脉造影或既往心肌梗死等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5例,经中医辨证后,分为痰热证组20例,血瘀证组15例,并对两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结果冠心病痰热证组患者的HRV指标:24 h所有正常窦性心律NN间期的标准差(SDNN)及每5分钟NN间期均值的标准差(SDANN)均低于血瘀证组;而相邻NN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以及相邻NN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痰热证组均高于血瘀证组。但四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痰热证患者可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趋势,而血瘀症患者可能偏于迷走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影响氯磷酸二钠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离子色谱法测量原料药中氯磷酸二钠的含量,并用离子色谱法比较在酸碱、氧化、加热和强光照射处理前后原料药各组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的变化情况。总结氯磷酸二钠原料药的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电位滴定法测量均值13.563g/L,CV=9.08%;离子色谱法检测均值13.193g/L,CV=3.90%。0.1mol/L HCI处理2小时、0.1mol/LNaOH处理2小时和光照处理后离子色谱峰与供试品无差异。加热处理后,保留时间4.32min和11.03min峰值显著升高,11.42min和11.83min峰消失,且氯磷酸二钠峰峰尾有出现小峰。氧化处理后,保留时间2.57min峰值显著升高,氯磷酸二钠峰峰前出现小峰。结论离子色谱法测量稳定性强于电位滴定法,两个方法测量的均值无显著性差异。氯磷酸二钠(原料药)耐酸碱和强光,但对加热和氧化敏感。 相似文献
16.
呕吐为临床常见症状,一般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在中医诊断学上属于胃失和降而胃气上逆的病位特征表现。根据《灵枢·经脉》中呕吐见于足太阴脾经而非足阳明胃经的论述,对“呕吐在脾不在胃”的观点加以探讨;根据《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的有关论述,提出“五脏皆令呕,必当令胃呕”的理论,列述五脏致呕的病机与治法方药,总结出“呕吐不在胃,亦不离于胃”的辨治规律,揭示了中医学辨证而非辨症的核心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高血压中医证型辨析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及患者冠状动脉检查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CA)检查的高血压患者209例,采用64层螺旋CT检查,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并对比证型诊断,分析其相关性.[结果]高血压分级、血脂升高与高血压中医证型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高血压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中医证型与斑块狭窄程度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在斑块狭窄程度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这两证型中冠脉狭窄轻度与中度(P=0.004)、重度(P=0.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构成比与中医证型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准确的证型诊断可以帮助我们重视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可能存在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19.
阴虚体质与病、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虚体质为体质类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是形成诸多疾病的体质基础。在江苏地区进行中医体质分类特征临床流行病学调查,2043例中,阴虚体质181例。在阴虚体质者中,一些疾病的发病比例相对较高,提示阴虚体质具有一定发病倾向,在发病过程中会出现一定证候特征。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的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探讨艾滋病中医基本证型,为研究艾滋病中医证型规律及辨证施治奠定基础.采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我国1986~2005年涉及到艾滋病中医证型方面的文献129篇,从中医证型、辨证治疗、方药治疗(以方测证)进行研究.结论:艾滋病的基本证型依次为脾气虚、脾肾两虚、脾肺气虚、气血两虚、气阴两虚、湿热内蕴6种证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