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稀钡灌肠对回盲部结构及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大剂量稀钡灌肠造影病例都有完整临床资料,或经手术病理证实,或经临床保守治疗随访证实,所有病例均在结肠造影前5~10d进行过大剂量稀钡钡餐造影,并选择回盲部充盈像及加压像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大剂量稀钡灌肠造影对于回盲部结构及病变的显示明显优于大剂量钡餐造影,且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应把大剂量稀钡灌肠造影作为检查回盲部病变的常规手段。  相似文献   

2.
杨丽萍 《辽宁医学杂志》2002,16(5):266-267,F003
现将我院自 1993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胃肠道造影诊断 ,并经过病理证实的 9例肠结核病例 ,从X线诊断及病理方面对照分析如下。1 资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肠结核 9例 ,其中女 5例 ,男 4例。年龄 38岁~ 6 8岁 ,平均 5 6 4岁。在临床表现中 ,有结核中毒症状者 6例 ,腹部症状 (腹痛、腹泻 )者 5例 ,腹部能触及肿块者 4例 ,同时合并有肺结核者 6例。1.2方法 使用日本岛津 5 0 0mAX光机 ,自动条件 ,用钡餐造影和结肠双对比造影方法。其中 2例小肠结核是用钡餐造影检出的 ,结肠及回盲部结核 7例是用结肠双对比造影检出的 ,均做了病…  相似文献   

3.
克罗恩病并肠梗阻12例手术治疗的效果(摘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 2年 3月~ 1998年 3月 ,我院手术治疗克罗恩病并肠梗阻12例 ,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2例病人中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7~ 6 1岁 ,平均 48岁。不完全性肠梗阻 7例 ,完全性肠梗阻 5例。病人均有腹痛、腹胀、呕吐反复发作的病史 ,且每次发作间隔时间渐缩短 ,持续时间延长 ,症状加重。腹部 X线片示肠胀气、肠管扩张及气液平面 ,胃肠钡餐透视或钡灌肠检查显示回肠末端狭窄线样征 8例 ,完全性肠梗阻 4例 ,小肠多段狭窄 3例。手术方法 :术中切除病变肠段及近、远侧正常肠管 5~ 10 cm,用间断全层、浆肌层两层缝合作端端吻…  相似文献   

4.
我院 1995— 2 0 0 1年对 6 4例先天性巨结肠进行了Ikeda术式治疗 ,即直肠后结肠脱出 ,结肠直肠“Z”吻合术 ,术后经随访取得了良好疗效。1 资料与方法6 4例中男 5 0例 ,女 14例 ;年龄 2个月~ 8岁。全部病例术前均经钡灌肠检查 ,部分辅以直肠测压检查 ,切除的病理标本全部经病理检查证实诊断。病变范围 :短段型 7例 ,常见型4 1例 ,长段型 11例 ,全结肠型 5例。Ⅰ期根治性手术 5 4例 ,另 10例患儿因病变范围广、痉挛段长、术前灌肠不满意或因中毒性肠炎行结肠或回肠造口术。本术式中用肠吻合器的 6例 ,环钳法 5 8例 ,5例行全结肠“Z”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肠巨大结石症X线影像学特点及介入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12例经内镜及气钡双重造影确诊的胃肠结石患者,其中女7例,男5例;年龄为27~82岁。胃结石10例,结肠结石2例;单发结石11例,多发结石1例;结石直径在5~9 cm。利用自制圈套器对患者实施介入治疗。结果胃肠结石影像学检查直接征象是在胃内或肠腔内卵石状块影、纤维团状影。本组患者中,10例胃结石,8例钡餐造影检查发现并确诊,4例胃镜发现后再行钡餐造影检查明确诊断,2例巨大结肠结石,肠镜未能捡出,经气钡灌肠造影检查确诊。一次将结石粉碎9例,两次将结石粉碎3例,均取得成功。结论 X线观察下介入治疗胃肠结石,效果好、痛苦小、无创伤、费用低,患者容易接受,是胃肠结石治疗手段中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程运健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2971-2973
目的:探讨应用双腔气囊管适度加压气钡灌肠双对比造影(简称CEDC),对老年性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性(>60岁)结肠癌患者,在术前均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我们于术前应用双腔气囊管加压气钡灌肠双重造影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结肠癌致急性完全机械性肠梗阻病例。结果梗阻发生于盲肠部5例,升结肠及结肠肝曲平面18例,脾曲及降结肠。乙状结肠平面15例,根据气钡通过肠腔狭窄段并测其管径,将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程度分为轻度(肠管狭窄>80%),中度(肠管狭窄80%~90%),重度(肠管狭窄>90%),结肠癌按大体标本分为增生型、溃疡型、浸润型及混合型分别为12例、3例、8例、15例,适度加压行CEDC检查对结肠癌的范围,性质和梗阻情况等显示更为准确。结论结肠癌致急性机械性肠梗阻,应用双腔气囊管作CEDC能进一步显示结肠梗阻病变,对癌性狭窄病变段作适当分级并应用适度压力灌肠造影,可明显提高结肠癌诊断正确率,从而弥补结肠镜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196 4年 ,Overhoet首先研制出纤维结肠镜并应用于临床 ,30余年来新型内镜的不断推出 ,使结肠病变的诊断更准确可靠 ,治疗更微创化、更安全。但是对于病变狭窄明显的肠段 ,肠镜无法通过 ,常需钡剂灌肠检查才能明确病变情况 ,造成病人 2次检查。我们采用内镜下造影法 (38例 ) 1次完成检查 ,扩展了内镜检查范围 ,使内镜诊断更准确。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选自 1999- 10~ 2 0 0 3- 0 8间 ,在我院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患者 12 32例 ,其中 ,38例病变处狭窄内镜无法通过。年龄 2 8~ 74岁 ,平均 5 1岁。 38例中 ,男 2 3例 ,女 1…  相似文献   

8.
结肠的常规CT检查效果不佳 ,笔者采用结肠充水或充气造影下CT扫描 ,获得了优于结肠气钡造影的影像诊断效果。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我院自 1993年以来 ,对疑诊为结肠病变的 6 0例 ,在清洁灌肠后 ,采用低张条件下作结肠充水或充气造影CT扫描 6 0例 ,同时又作气钡灌肠X线诊断 ,并与手术病理检查相对照。 6 0例中男45例 ,女 15例 ;年龄 18~ 82岁 ,平均年龄 5 2岁。 6 0例术后病理诊断 :结肠恶性肿瘤 40例 (1例伴肠套叠 ) ,直肠平滑肌瘤、乙状结肠腺瘤、腺瘤恶性变、肠套叠、结肠旁炎症各 1例 ,结肠脂肪瘤、盲肠嗜酸性肉芽肿、结肠粘…  相似文献   

9.
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1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钡灌肠造影X线表现不典型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钡灌肠造影检查方法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结果  16例充盈像时均未见到明显的狭窄段及扩张段。 7例排钡像观察到狭窄段及扩张段 ,但狭窄段不典型 ,7例观察到相当于狭窄段处肠管略僵直的管壁。直肠壶腹部较相邻结肠窄。结论 先天性巨结肠钡灌肠造影时X线表现不典型需加照排钡像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0月至1994年10月,我们采用球囊扩张方法治疗8例小儿食管狭窄。经l~2年随访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对临床资料互.卫一般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0月~8岁(平均4.6岁)。8例中,先天性食管狭窄1例,误服腐蚀剂后食管狭窄3例,结肠代食管术后吻合D狭窄4例。1.Zlta床表现:8例均有进食困难,5例伴有呕吐。患儿术前经碘水或稀钡造影检查,了解食管狭窄部位及程度。造影显示食管最狭窄处呈细线样3例,直径0.2~0.4cm者5例。狭窄最长6on。,最短Icm。2球羹扩张方法术前禁食4h,扩张前半小时肌注阿托品0.02mg/ug,以减少日腔分泌…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肠回转不良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肠管旋转发生障碍 ,从而引起腹痛、呕吐等症状。本文对来我院诊治的 7例经手术证实为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患者进行分析 ,以提高认识。1 资料与方法患者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2个月~ 5岁 ,平均年龄 2 .4岁。有间歇呕吐、腹痛、消瘦、脱水、体重下降等症状。全部进行腹部透视、钡餐及钡灌肠检查。2 结果先天性脐膨出 1例 ,腹平片脐疝内有充气肠管影钡餐及钡灌肠 :小肠及结肠短小及回转不良。 2例中肠未旋转 ,X线 :十二指肠框未形成 ,水平段下行。十二指肠空肠交界处在右腹部。小肠大部在右腹部 ,结肠…  相似文献   

12.
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一节正常胃肠系统 X 线表现X 线检查是诊断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对确定诊断、观察疗效、外科手术和判断有无并发症均有相当价值。根据病变的位置和性质不同,可拍腹平片或作造影.胃肠系造影方法主要有食管造影、胃肠道钡餐造影、钡剂灌肠、钡气双重造影、低张造影、脏壁造影等.一、食管:食管造影后显示轮廓整齐。在右前斜位上,食管前缘自上而下有三个压迹: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左心房(图1).食管的入口和出口(相当膈裂孔和贲门处)为生理性狭窄.食管粘膜纹显示为2~5条平行的纵行细条纹状透亮影。钡剂在食管中  相似文献   

13.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几个技术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志刚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5):2024-2024
结肠气钡双重造影(以下简称气钡造影)在结肠疾病的诊断手段中是一项比较全面、细致、安全的方法,它不仅操作简便,病人易接受,副作用小,且能清晰地显示结肠黏膜微细结构变化和表浅溃疡等X线征象,在显示结肠轮廓、黏膜下及肠外病变方面优于结肠镜检。本人近年在开展该项检查技术时,在以下几方面作了一些探讨性研究,现报道如下。1肠道准备1.1方法一检查前1d进少渣食物,晚餐进流食,晚上服泻物(番泻叶和积壳各10g泡服),第2天术前灌肠1次,1h后开始检查。1.2方法二对已做好常规钡餐禁食准备的病入,术前清洁灌肠2次,其间隔时间为30min~40min,第2次…  相似文献   

14.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征。方法:40列年龄45岁以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分析。结果:40例青年人AMI占同期我院住院AMI患者的5.7%,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0(26-45岁),心电图表现前壁梗死27例(67.5%),24例(60%)得以AMI为冠心病的决算 发表现;16例(40%)既往有心肌缺血史,其中约半数病程在1个月内;4例为再次出现心肌梗死。26例(65%)有吸烟史;13例(32.5%)血脂增高;9例(22.5%)有高血压;8例(20%)_嗜酒,8例(20%)有冠心病家族史。所有病例发病均以剧烈的心前区或胸骨后疼痛为首发症 。28例(70%)AMI发病前有明显的诱因。3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7例(23.3%)冠状动脉正常,23例(76.7%)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狭窄>50%),单支病变11例(47.8%),2支病变7例(30.4%),3支病变5例(21.8%),在所有40支病变血管中,LAD占55%,RA占32%,LCX占12%,8例成功行CABG术,2例PTCA术中1例放置支架,1例失败,结论:本文表明,有部分青年人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正常,而少见弥漫病变的狭窄特征。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于 1994年~ 2 0 0 0年收治的梗阻性结肠癌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32岁~ 80岁 ,平均 5 3.4岁。全组术前经腹平片提示完全性梗阻 2 0例 ,不完全性梗阻 12例 ;术前经钡灌肠造影 2 1例 ,提示结肠占位及梗阻部位与术中所见符合。肿瘤位于右半结肠 11例 ,左半结肠 2 1例。术后病理结果 :腺癌 2 3例 ,粘液腺癌 7例 ;未分化 2例。1.2 治疗方法病人入院后行胃肠减压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抗感染治疗 ,防治低血容性休克或感染性休克。对 12例不完全梗阻予中药或植物油经胃管鼻饲 ,灌肠治疗 ,其中 7例…  相似文献   

16.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145例冠心病患者男 119例 ,年龄 2 8岁~ 78岁 ,平均 5 2 3岁 ;女 2 6例 ,年龄 4 7岁~ 74岁 ,平均 60 4岁。心绞痛 69例 ,心肌梗死 7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11例 ,陈旧心肌梗死 65例。心肌梗死和心绞痛诊断参照 1979年WHO诊断标准。1.2 方法根据冠状动脉病变受累情况分为 0支组、1支组、2支组、3支组和左主干组。冠状动脉病变以管腔狭窄≥ 5 0 %为临床有意义的病变[1] ,5 0 %~ 70 %为中度狭窄 ,75 %~ 99%为重度狭窄 ,10 0 %为闭塞。冠心病的病程指出现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至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2 结果2 .1  1…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对回盲部病变X线表现的认识 ,现将在钡餐和钡灌肠检查中发现 ,并经证实的 31例回盲部病变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和讨论。1 材料和方法本组男性 19例 ,女 12例 ,年龄 15~ 6 9岁 ,患者多以右下腹疼痛、包块、大便异常等症状就诊。 31例中钡灌肠 2 0例、钡餐 6例 ,同时作钡餐和钡灌肠者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 2 7例 ,保守治疗随访确诊4例。其中 ,回盲部癌 2 1例 ,恶性淋巴瘤 1例 ,结核5例 ,Crohn病 1例 ,阑尾周围脓肿 2例 ,阑尾粘液囊肿 1例。本组X线将癌肿误诊炎症 2例、炎症性病变诊断癌肿 1例 ,未能确定良恶性质者 1例。2 X…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数字化处理结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患者早期结肠病变和癌肿的发现价值.方法 我院从2011年1月到2013年10月选择性对193例病员,男132例,女61例,年龄11岁-82岁(平均53.2岁),有不同程度的腹部疼痛、腹胀、腹泻或间歇性腹泻、便秘、便血、黑便的患者进行数字化成像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最后检出阳性病例均以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本组经双重低张造影发现有病变者57例,占造影总数30%,经乙状结肠镜和治疗证明慢性炎症35例,占造影总数18%,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结肠癌,男性16例,占造影总数的8%,女性7例,占造影总数的4%,其中盲肠及升结肠粘液腺癌17例,占造影总数的9%,低分化癌2例,占造影总数的1%,多发性息肉恶变2例,占造影总数的1%,肺结核合并肠结核4人,年轻人多见,占造影总数的2%.结论 数字化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检查效果好,在早期病变的检出率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阑尾黏液囊肿临床及病理表现与影像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an WD  Xue HD  Qin MW  Zhao RG  Liang J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3):2354-2357
目的通过对阑尾黏液囊肿临床表现、病理基础及影像学检查的分析总结,提高对本病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北京协和医院1985年1月至2004年9月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阑尾黏液囊肿患者18例,其中男4例,女14例,男女比率1:3.5,年龄31—78岁,平均59.8岁,患者中11例行钡灌肠造影检查,其中9例行腹部CT扫描,有1例同时行CT结肠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检查。结果(1)临床表现:8例(44.4%)有右下腹疼痛症状,12例(66.7%)可触及包块。(2)影像学检查:10例钡灌肠显示盲肠末端充盈缺损,呈外压性改变,黏膜无破坏;8例CT显示右下腹囊性包块,75%可见囊壁钙化,1例结肠三维重建及仿真内窥镜可清晰显示病变在盲肠腔内外改变;1例腹膜假性黏液瘤显示腹膜腔大量分隔状黏液腹水。(3)术后病理检查:4例为单纯性黏液囊肿(22.2%),12例为黏液性囊腺瘤(66.7%),2例为黏液性囊腺癌(11.1%)。结论阑尾黏液囊肿具有4种不同的病理学基础,影像学表现有明显特异性,对临床的正确诊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改良结肠造影诊断小儿先天性巨结肠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文华  潘正航 《华夏医学》2007,20(3):469-470
目的:探讨改良结肠造影对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病的诊断价值,提高术前X线检查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我院诊断明确的先天性巨结肠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改良后结肠造影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在X线腹平片上都有肠胀气扩张等不全性低位肠梗阻表现。X线钡灌肠均可见明确的结肠痉挛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其中常见型19例,占57.6%;短段型7例,占21.2%;长段型5例,占15%;超短段型合并肛门狭窄1例,占3%;不典型巨结肠1例,占3%。结论:X线结肠造影安全、简便、有效,是目前公认的诊断先天性巨结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