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问·金匮真言论>有"冬不按硚,春不鼽衄……"之说,对此诸家解说不一,众论纷云,历来是个疑点(本文<素问>原文均引自<黄帝内经素问译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版). 唐·王冰注:"按谓按摩,硚谓如硚捷者之举动手足,是所谓导引也,然扰动筋骨则阳气不藏,春阳气上升,重热熏肺,肺通于鼻,病则形之,故冬不按硚,春不鼽衄."(<黄帝内经素问>,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相似文献
2.
1问题的提出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语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也."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内经>中的"髀(骨行)大跛,易偏枯"、"皮毛虚弱急薄,著则生痿跫也"、"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上下往来不以期,候气而刺之,奈何"、"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及"匠人磨斧斤砺刀,削斫材木"等错误的断句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5.
“化不可代”,是《内经》治疗疾病的最基本的治疗思想。本文试对《内经》“化不可代”的基本含义和指导意义进行阐发。 相似文献
6.
《内经》中有关“神”的概念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内涵极易使人混乱。我们从辨清神机、神志、心神入手对神志中的五神概念以及五神的关系进行了阐释,此外还对五神与睡眠、五神与阴阳的关系做了初步的探讨,最后阐明了神志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经》时间治疗学的思想和内容。方法: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内经》时间治疗学的哲学基础、人体生理病理的时间节律与临床意义等方面进行归纳与整理,并与现代临床相结合。结果:整理出《内经》时间治疗学的系统理论。结论:《内经》时间治疗学理论对当今临床医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内经>针刺补泻相关内容从文献学角度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表明呼吸补泻、徐疾补泻和开阖补泻法是<内经>中主要的针刺补泻方法,并且这三种补泻方法常结合运用,<内经>中的迎随是所有补泻手法必须遵守的原则.掌握<内经>针刺补泻方法,有助于我们提高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邱有法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2):30-30
我国传统的针灸疗法,是针刺和艾灸两种治疗方法的合称,是通过诊断、辨证、选穴、施术而完成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所谓“施术”,就是在选定的穴位上运用针刺、艾灸等手法;在运用手法时,又必须根据病症属虚属实而施行补法或泻法。诚如《灵枢·经脉》指出:“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1针刺补泻的作用和意义补法,泛指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方法;泻法,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方法[1]。针刺补法在于顺其气,或将气向内推送,使正气有所补益[2],从而起到“补虚”的作用;针刺泻法在于逆其气…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与《伤寒论》对风邪的不同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邪是六淫中最易侵犯人体、致病最广泛的邪气.风邪的特点在<内经>与<伤寒论>中都有着非常详尽的阐述,但两书中各自理论的重点不同,对风邪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力量是神奇的,不仅用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思想和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语言来学习和掌握我们未知的东西.以中医为例,我们要学习中医,首先就要学习<内经>,通过对<内经>表述的理论的理解,即对语言的理解来学习中医. 相似文献
12.
13.
《内经》论治失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经>论述了睡眠的生理与阴阳、营卫、经络皆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其它病证的影响或营卫循行失常或脏腑损伤皆可导致失眠,失眠的治疗要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运用针刺及药物治疗,同时要注重生活和精神调摄. 相似文献
14.
《内经》开中医辨证论治之先河,包含着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90年代以来,有关《内经》疾病辨证的文献资料作以简要整理,着重从疾病辨证思想、辨证方法、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动态进行概括。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学习经典要与临床相结合,《内经》理论一直指导着中医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是指导临床的大法。今就其中有关条文在临床应用的体会略以举隅,以求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16.
《内经》经筋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经筋理论,探索经筋本质。方法:从经筋的字义、解剖学基础、病候与治疗诸方面进行分析。结论:《内经》经筋理论是在体表十二分法基础上形成的,反映了人体骨骼肌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损伤的症结所在,总结了经筋病的治疗方法;经筋本质含义是神经和肌肉。 相似文献
17.
18.
19.
“考据名物”,就是诂释、考据事物命名的原因。而《内经》的名物考据,当指用训诂的方法解释病名,以及考据相关医学称谓的演革与证异。在清代,由于朴学发达,考据工夫精深,不少学者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相当有价值的成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