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肝病15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感染杂志》2002,2(1):48-49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方法对148例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和130例消化性溃疡及慢性胃炎做对照组进行HP检测。结果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组HP感染率58.10%,对照组HP感染率50.00%,P<0.0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治疗非静脉性上消化道出血时,不能忽视对HP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感染状况以及与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关联。方法:肝硬化患者406例,采用ELISA法检测HBV—M及抗HCV,PCR法查HBV—DNA和HCV—RNA,金标法查Hp—cagA。14↑C尿素呼气试验采用HTY1001HP测试仪,如≥0.1dpm/molCo2判定为有Hp活动性感染;血氨采用比色法。胃镜下取胃窦及胃体黏膜组织2块,行HP的组织学涂片检查。选117例HP感染的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给予枸缘酸铋钾、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进行根除治疗。对照组53例用乳果糖治疗。用PCR法对肝组织进行HpDNA扩增分析。结果:Hp在慢性肝病中的感染率(47.2%)明显高于对照组(24.7%,P〈0.01)。Hp阳性组中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6.4%(4/11例),对照组为60.0%(6/10例),对照组肝性脑病的发生率高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进行Hp根除治疗后,治疗组血氨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Hp阳性组出血率为40.2%(47/117例),阴性组出血率为13.7%(18/131例),两组出血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Hp阳性率60.5%(26/43例)高于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Hp阳性率53.8%(35/65例)。肝源性溃疡组Hp的感染率为60.9%(39/64例)与非肝源性溃疡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1/23例患者肝组织中扩增出Hp的16SrRNA基因。结论:慢性肝病肝硬化患者中Hp阳性率明显增高;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Hp感染有关,慢性肝病患者肝组织存在Hp感染。慢性肝病并有Hp感染的患者根除治疗对预防和治疗慢性肝病及其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肝硬化病情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掌生  刘永霞 《医学文选》2001,20(2):136-138
目的: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p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已经基础和临床研究取得共识。本文观察15 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 (portalhypatrensivegadtrepthy ,PHG )患者的内镜形态 ,并进行病理学检果和H .Pylori检测 ,以探讨PHG和H .Pylori两者的关系。1 临床资料1997~ 2 0 0 1年门、急诊和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 15 8例 ,全部经临床证实 ,少数患者行肝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男 132例 ,女 2 6例 ,年龄 2 1~ 6 7岁 ,平均 49.3岁。随机取同期经临床和胃镜检查诊…  相似文献   

6.
7.
8.
氨中毒学说是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中心法则。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在胃中分解尿素产生氨,理论上可引起肝硬化患者的血氨升高,从而可能成为肝性脑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假设做了大量研究,结果尚不肯定。  相似文献   

9.
门脉高压性胃病也幽门螺杆菌(Hp)感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顾掌生  刘永霞 《微创医学》2001,20(2):136-138
目的 评价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137例合并高氨血症的肝硬化失代偿患者的Hb感染情况及血氨浓度进行观察,并探讨二者与肝硬化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结果 137例中51例Hp阳性,阳性者平均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阴性者,Hp阳性组肝性脑病和肝性溃疡的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二组之间Child-pugh分级、上消化道出血、腹水及食管或/和胃底静脉曲张的发生率无差异;合并肝性溃疡、肝性脑病及上消化道出血者血氨浓度均各自高于无上述合并症者,Hp感染与否与肝性脑病的程度无关。结论 Hp感染可使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增高;诱发肝性脑病的发生;在肝性溃疡的形成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黄金华  陆建荣 《浙江医学》2004,26(3):197-198
幽门螺杆菌(Hp)是消化道感染率最高的细菌,大量研究证明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发生率高,其发病机制异于一般人群的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笔者通过PHG患者Hp感染率分析以了解其Hp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中HP感染与血氨浓度的关系。方法 :对 6 8例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其中HP感染阳性 4 3例 ,阴性 2 5例 ) ,确诊次日空腹检查静脉血氨浓度。对 4 3例HP感染阳性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2 2例 ,给予根除HP治疗 ,对照组 2 1例 ,仅给予一般保肝药 ,于根除治疗结束后 1周复查静脉血氨浓度。结果 :HP感染阳性患者血氨浓度明显高于HP感染阴性患者 (P <0 .0 1) ;观察组根除治疗后血氨浓度明显低于治疗前 ,差异显著 (P <0 .0 1) ;观察组血氨浓度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中 ,HP感染可能是引起血氨浓度升高原因之一 ,根除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5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HG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30.4%,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47.7%(P0.05);HP在轻型PHG组的阳性率是38.2%,略高于重型PHG组的2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的恶化,HP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PHG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PHG不能为HP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内环境;HP感染与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不必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对PHG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处理措施;肝功能与PHG及出血并发症的显著相关性提示一切有损于肝功能的因素均需给予重视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细菌学的研究,长期来是一个被忽视的领域。1983年Marshau和Warren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对这一领域重要的突破。此后不久即在国际消化病学界引起了巨大轰动,它的发现对消化病学、特别是胃十二指肠病学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现在已经清楚它是许多慢性胃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发生发展中一个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和65例非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同时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和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Hp抗体来判断Hp感染情况,所有患儿均行电子胃镜检查。结果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和非上消化道出血患儿组的Hp阳性率分别为59.18%、18.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上消化道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将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评分,在48h内行急诊胃镜检查并记录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诊断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并做病理查幽门螺杆菌、14C-尿素呼吸试验等检查。结果:118例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食管静脉出血54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肝性溃疡15例。门脉高压性胃病49例按Tanoue分级标准,第3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占87.5%,而第2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仅占12.5%,第1级组Child-pugh肝功能分级属C级者为0,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门脉高压性胃病分类有关(P<0.001或P<0.05)。门脉高压性胃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67.3%,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探讨其对于预防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方法:从75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随机选取34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观察治疗后一年内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以及发生肝性脑病和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与对照组相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次数有差异(P<0.05),而发生肝性脑病的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试验开始和观察期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血氨、肝功能状况、胃镜检查结果方面无差异。结论:幽门螺杆菌根治对于预防肝性脑病无作用,对于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评价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方法:采用唾液测定幽门螺杆菌抗原技术(HPS)与^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同时测试的方法,选取有上消化道症状来消化科门诊初诊的患者、经证实有胃Hp感染且根除治疗后4周复查的患者及无任何消化道症状的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上述三组入选对象均有较高HP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8.57%、79.83%和76.74%,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P〉0.05),^14C—UBT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51.79%、34.45%、23.26%,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初诊患者高于抗Hp治疗后患者和健康志愿者,(,=8_32,X2=9.18,P〈0.05);在^14C—UBT阳性患者中HPS阳性检出率,三组患者分别为82.76%、90.24%、90.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腔中有较高的Hp检出率,胃Hp感染患者中大多存在13腔Hp感染。Hp根除治疗对杀灭胃内Hp有一定疗效,对口腔Hp感染几乎无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性胃病与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5 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为观察组 ,全部患者均有食管静脉曲张 ;另选 5 0例无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肝硬化病为对照组。检测HP前 2个月均停用各种抗生素及H2 受体阻滞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2组均行尿素酶实验和14 C呼吸实验。结果  2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分别为 36 %和 38%。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与非门脉高压性胃病的HP感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