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四物汤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方法:培养Wistar乳鼠星形胶质细胞,用抗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单克隆抗体确认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冻融液TF活性检测采用一期血浆复钙时间法。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PS使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明显增加(591±33 mU/ml vs 382±25 mU/ml,n=12,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r=0.993);四物汤能明显地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39±1.2 mU/ml vs 591±33mU/ml,n=12,P<0.01)。结论:LPS促进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而四物汤能抑制LPS诱导星形胶质细胞表达TF。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TF)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Wistar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细胞促凝活性(PCA)的检测采用一期凝固法;细胞TF抗原测定采用ELISA法。结果AngⅡ(10^-9~10^-7M)可剂量依赖性诱导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PCA、TF抗原的增加,并有明显的时效关系。洛沙坦(losartan)浓度在10^-6~10^-5M可不同程度地阻断AngⅡ的作用。结论AngⅡ可诱导新生大鼠脑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因子的表达,该作用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灵芝合剂对实验性血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观察灵芝合剂是否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具有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灵芝合剂组体外和体内形成的血栓重量长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和缩短,提示灵芝合剂对家兔实验性血栓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源性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作用于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AC)时,NO产生和释放的变化,以及选择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oxide synthase,iNOS)抑制剂S-甲基异硫脲(S—methylisothiourea,SMT)对其的影响。方法运用Griess重氮化反应法检测NO代谢产物NO^2-/NO^3-来反映正常组、LPS(10ug/mL)诱导后及加入SMT(1umol/mL)的LPS诱导后NO的活性。结果LPS作用后,AC合成和分泌NO增加,呈时间依赖性,且在24h增加最明显;SMT能明显抑制LPS诱导AC的NO过分泌(P〈0.001)。结论在体外培养的AC,LPS可诱导NO的合成和释放增加,该过程主要是通过激活iNOS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CUR)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组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MNC的分离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细胞促凝活性的检测采用一期凝固法。结果 LPS可以剂量依赖性地诱导MNC组织因子的表达(20.1±5.1mU/10~6 cells vs 7.3±2.3 mU/10~6cells,P<0.01),CUR可以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细胞冻融液组织因子活性(14.6±3.6 mu/10~6 cells vs 24.5±6.4 mU/10~6cells,P<0.01)。且CUR提前60 min加入MNC,其抑制作用最强。AngⅡ(10~(-7)M)可加强LPS诱导MNC细胞冻融液TF活性(50.7±12.3 mU/10~6ceHs,vs 24.1±7.2 mU/10~6cells,P<0.01),CUR对该作用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姜黄素可显著抑制LPS以及Ang Ⅱ+LPS诱导的MNC组织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对星形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1~2 d的C57乳鼠,取大脑皮层制备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传代3次,检测星形胶质细胞纯度,IL‐4刺激后,用Q‐PCR来检测多种炎症因子的释放。结果原代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高达95%,用IL‐4刺激后,抗炎因子A RG1、CD206、TGFβ、IFNβ、IL‐10表达升高,促炎因子 TNFα、IL‐6表达降低。结论 IL‐4对星形胶质细胞抗炎因子的分泌有促进作用,对促炎因子的分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肌肽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AS)炎症因子释放的影响,初步阐明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在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的情况下,对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和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纯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分为有血清培养和无血清培养组,根据CNTF剂量不同,每组再分别分为0、2、20、200ng/ml 4个亚组(共8个亚组)。每个亚组分别在6、12和24h取材,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在各细胞周期时相中的百分比。结果CNTF使无血清培养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上升,而使有血清培养组的星形胶质细胞处于G0/G1期的细胞百分比下降。结论无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进入活化状态,但不刺激其增殖;有血清培养时CNTF可以协助血清中的丝裂原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脂多糖(lipopolysaccride,LPS)i4激,模拟革兰阴性菌感染,观察体外培养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泌某些促炎性细胞因子及负性调控分子的变化,为进一步了解脑部炎症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调节机制提供更丰富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改良McCarthy法体外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进行培养,抗GFAP抗体荧光鉴定纯度后,用10ng/mlLPS刺激24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Westernblotting检测SOCS-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3,SOCS-3)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LPS刺激24h后,星形胶质细胞中SOCS-3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LPS刺激能有效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促炎性细胞因子;SOCS-3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密切相关,是调控星形胶质细胞适度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的重要负反馈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刺伤对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影响。方法用腹腔注射速眠新和氯胺酮联合麻醉,微型钻钻孔造模,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仪,观察刺伤后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及其胶质酸性蛋白表达的变化,并与未刺伤组作对照分析。结果 GFAP阳性细胞在二组星形胶质细胞中均有分布;刺伤组星形胶质细胞的密度比未刺伤组增加(P〈0.05),GFAP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值(OD值),刺伤组高于未刺伤组(P〈0.01)。结论刺伤星形胶质细胞后可以引起其数量及其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是星形胶质细胞对刺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磊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3):1541-1542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胶原酶定位注射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然后给予G-CSF腹腔注射连续5d,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的星形胶质细胞。结果:G-CSF治疗组大鼠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结论:G-CSF可增强脑出血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可能参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脑出血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凝血酶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vW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表达组织因子的影响。方法 :传代培养的新生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取上清液测vWF、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细胞冻融液测组织因子的活性。结果 :①与对照相比凝血酶能明显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 ( 1 2 .8± 2 .43,P <0 .0 0 1 )和释放vWF( 1 8.43± 3.2 0 ,P <0 .0 0 1 ) ,川芎嗪则抑制组织因子表达 ( 0 .52± 0 .1 3,P <0 .0 0 1 )抑制vWF释放 ( 1 3.3± 5.6,P <0 .0 1 ) ;②与对照相比 ( 2 .64± 0 .93) ,凝血酶明显抑制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 0 .81± 0 .52 ,P <0 .0 0 1 ) ,但川芎嗪无明显作用 ,也不能抑制凝血酶的效应。结论 :川芎嗪可以抑制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和释放vWF。  相似文献   

13.
赪桐根的化学成分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系统预试法对赪桐根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预试验,初步探索赪桐根的化学成分类型。[方法]采用化学反应鉴别方法,对赪桐根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液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类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赪桐根可能含有蛋白质、糖、鞣质、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香豆素与内酯、植物甾醇、三萜类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赪桐根含有多种成分,为赪桐根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肉桂酸(CINN)对TNF-α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表达组织因子(TF)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内皮细胞培养采用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一期凝固法测总的细胞促凝活性(PCA):TFmRNA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NF-κB的变化;Western-blod方法检测胞浆中I-κB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TNF-α(1000u/ml)引起ECV304的PCA增加(P<0.01),但可以被TF单抗阻断,其阻滞作用随TF单抗的增加而增加(P<0.05),由此证明血管内皮细胞的PCA来自于TF。在给予TNF-α之前30min用不同浓度的CINN预处理ECV304细胞,可以明显抑制TNF-α(1000u/ml)刺激内皮细胞表达TF的作用,具有显著的量效关系(r=-0.953,P<0.05)。在500μg/ml时,CINN有轻度抑制TF基础表达的效应;但以CINN预处理ECV304,可使TNF-α刺激TF的活性下降90%(P<0.001);CINN也可显著降低受刺激的ECV304TFmRNA表达。(2)Western-blot发现TNF-α作用45min胞浆中I-κB减少最明显,CINN预处理后,I-κB的减少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TNFα作用1h可引起内皮细胞NF-κB从胞浆移入核内,CINN可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CINN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对TNFα诱导的TF表达,它是通过影响NF-κB的活化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体外扩增小鼠组织因子基因cDNA序列,构建小鼠组织因子重组原核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方法 根据基因库提供的基因序列设计克隆扩增小鼠组织因子cDNA基因序列的引物,利用原位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小鼠组织因子cDNA基因,通过内切酶酶切和T7酶连接,将小鼠组织因子cDNA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QE30多克隆位点中.筛选的重组质粒经酶切和DNA序列测定证实正确后,转染感受态大肠杆菌,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并通过10%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印迹法进行鉴定.结果 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扩增的小鼠组织因子cDNA序列相对分子量大小和预期值相一致,重组质粒酶切结果和预期值相符,DNA序列测定显示质粒的目的基因阅读框架准确无误.用IPTG诱导可以有效诱导重组蛋白质在大肠杆菌中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与预期值相一致.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组织因子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了有效表达,为将组织因子应用于治疗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IL-6对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及TF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L-6对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组织因子(TF)的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胰酶消化HUVECs并进行传代培养,用第二、三代细胞进行试验。测定IL-6(0.5ng/mL)处理前后细胞活性,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内TFmRNA水平。结果72h内,IL-6对HUVECs的活性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作用HUVECs6h即诱导TFmRNA表达,12h达到高峰,以后表达减弱,72h不能检测到mRNA;对照组TF mRNA不表达或表达极弱。结论IL-6(0.5ng/mL)对HUVECs的活性不造成直接的影响,同时在24-48h内IL-6(0.5ng/mL)可诱导HUVECs TF表达,这可能与IL-6作为前炎症因子诱导急性炎症反应时相的血液循环障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狭窄处内皮细胞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表达规律。方法将45只SD大鼠(重量320±18.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颈动脉狭窄组,狭窄组又分为0.25、0.5、1、2、4、8、16、24 h,8个时相,套扎法建立左颈总动脉狭窄模型,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血流仪在体测定切应力及血流量。术后不同时相点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检测TF的mRNA和蛋白表达。应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内膜平均灰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内皮细胞TF的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微弱;狭窄15 min后,内皮细胞胞浆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TF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合成,4 h达到峰值,与邻近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管狭窄后,切应力能够早期诱导动脉狭窄处内皮细胞TF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蕊  李玲  温丙昭  钟笛  马依彤  彭鹏 《血栓与止血学》2009,15(5):203-206,210
目的了解单核细胞(Mo)组织因子(TF)表达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发作期间的变化,并观察它们是否存在差异。方法(1)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了20例AMI,20例AIS患者及61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Mo TFmRNA的表达;(2)采用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AMI和46例AIS患者血浆TF活性和TF抗原的水平,并与84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比较。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MoTFmR—NA表达在AMI及AIS组明显增高。(2)与对照组相比,血浆TF活性在AMI组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TF抗原显著增加;血浆TF活性及抗原在AIS组明显增加。(3)血浆TF抗原与Mo TFmRNA表达明显相关。结论(1)外周血MoTFmRNA在急性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呈高表达。(2)AMI和AIS均有组织因子途径的启动,其中TFAg显著增高是其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