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6例(12眼)Stargardt病者,眼底表现为黄斑变性伴有散在于黄斑区的黄色斑点(8眼);黄斑萎缩无黄色斑点(2眼)。极轻微的黄斑变性伴视网膜黄色斑点(2眼)。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和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对Stargardt病的电生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明适应与暗适应视网膜电流图b波振幅中度异常,4眼正常,且平均值正常。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全部低于正常。视觉电生理结果显示,主要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光感受复合体。图形视网膜电流图可反映黄斑功能,为本病提供了敏感、客观,和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2.
眼底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变性10例报告茶雪平杨淑芬眼底黄色斑点症合并黄斑变性(又名Stargarolt氏病)为原发性黄斑部变性的一种临床类型,多认为是营养衰竭性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我院自1989年以来遇到1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0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眼外伤患者行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1例单眼外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流图(ERG)和视觉诱发电位(VEP)联合检测,比较外伤眼与正常眼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外伤眼P-EVPP100波幅和F-EVPP100波幅均较正常眼增加(P〈0.05),P-EVP潜伏期均较正常眼明显延长(P〈0.05),外伤眼F-ERGa、b波幅均较正常眼明显增大(P〈0.05)。结论:眼外伤患者行视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两年来在我院诊治的病人视神经病变 4 1例 63眼、黄斑病变 4 7例 76眼行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 P- VEP)检测 ,并进行比较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检测对象 :视神经病变组 :急性视神经炎 3 2例 5 0眼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9例 13眼 ,共计 4 1例 63眼。黄斑病变组 :老年黄斑变性 2 5列 4 2眼 ,中浆病 2 2例 3 4眼 ,共计 4 7例 76眼。正常对照组 :4 2例 84眼 ,排除屈光间质、视神经、视网膜等病变 ,视力在 1.0以上正常眼的 P- VEP主要参数为正常对照组。1.2 检测方法 :采用美国 Nom ad L E多功能电生理记录仪及黑白…  相似文献   

5.
黄斑是眼视网膜重要的部位,正常的黄斑使我们可以看清精细东西,如看书报、看电视等。当黄斑功能不正常时,我们看东西中心就会模糊或有黑影,甚至变形。黄斑变性可使远近视力都受影响,使我们不能看书或看电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形觉剥夺性弱视眼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及各分区视网膜厚度特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就诊的单眼先天性上睑下垂导致的剥夺性弱视患者30例,术前行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患儿行上睑下垂矫正术后并行弱视综合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OCT检查,分析弱视眼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弱视眼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65.06±11.12)μm,对照组的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56.31±8.46)μm,弱视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治疗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为(157.35±9.61)μm,弱视眼治疗后较治疗前视网膜厚度下降,弱视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部内、外环的上方、下方、鼻侧、颞侧的视网膜厚度与正常眼及弱视眼治疗后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先天性上睑下垂引起的形觉剥夺性弱视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较正常眼厚,弱视眼治疗后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近视眼患者发生的视网膜脱离进行临床分析,讨论有关近视性网膜脱离的临床规律,给予临床提供相应预防措施。方法近视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共144只眼,分别统计分析此类患者的年龄、裂孔数量、形态、位置分布、视网膜变性等情况。结果在近4年间132例发生视网膜脱离患者中,近视性视网膜脱离144只眼(60.25%),其中50岁以上者93只眼(64.58%),屈光度在-6.00D以上79只眼(54.86%),多见于高度近视的中老年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裂孔特征来看,圆孔90个(55.21%),马蹄形裂孔46个(28.22%),黄斑裂孔15个(9.20%),巨大裂孔5个(3.07%),锯齿缘截离7个(4.29%),圆孔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163个裂孔,其中发生在颞上象限最多,共69个(42.33%),鼻下最少,仅9个(5.52%)。高度近视RD患者易发生黄斑裂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3只眼存在变性区(78.47%),格子样变性76只眼(52.78%),高度近视RD患者多存在视网膜变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近视性视网膜脱离常见于高度近视及中老年人;单孔、圆孔发生率高,视网膜裂孔最常见于颞侧上方区域。高度近视易发生视网膜变性及黄斑区裂孔。近视眼患者若无症状,眼底存在视网膜变性部位的应加强定期随访,若存在闪光感等症状,应及时散瞳彻底检查眼底,避免延误治疗从而发生视网膜脱离损伤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眼底病变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就诊于本科的60例眼底病患者(72眼),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5例(30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10例(17眼),视网膜中央静网阻塞11例(14眼),老年性黄斑变性8例(11眼),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用一个月。结果治疗后平均视力0.53,出凝血时间较用药前缩短,用药后视网膜、黄斑部出血部分吸收、消退;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眼底病变疗效好,用药安全,是值得推广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新生儿数字化广域眼底成像系统,对该院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并对筛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及探讨。结果 6 700例(13 400眼)新生儿完成了视网膜病变筛查,男3 494例(52.15%),女3 206例(47.85%)。筛查正常4 730例(10 266眼),占总例数70.60%;筛查异常1 970例(3 134眼),占总例数29.40%。筛查异常者主要病变类型为视网膜出血(1 636例/2 588眼)、家族性渗出性视网膜病变(64例/114眼)、白色斑点(103例/106眼)、视网膜白色渗出(82例/102眼)、黑色斑点(97例/98眼)、视网膜色素异常(47例/54眼),其他病变类型(50例/72眼)。结论 出生3天内的新生儿视网膜病变筛查非常必要,对减少和避免新生儿视力障碍和眼部残疾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斑明目颗粒对N-甲基-N-亚硝脲(MNU)诱导视网膜变性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生后43 d的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黄斑明目颗粒组。黄斑明目颗粒组以黄斑明目颗粒溶解后灌胃,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以等量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连续7 d。于生后50 d,黄斑明目颗粒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MNU 40 mg.kg-1,正常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MNU处理后12,24,48,72 h各组大鼠视网膜电图中a波及b波的变化,并于MNU处理后72 h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电图(ERG)a波及b波的振幅差异无显著性的意义,模型对照组在MNU处理后ERG a波及b波的振幅均呈持续性、进行性下降,黄斑明目颗粒可明显抑制ERG a波及b波振幅的降低。通过视网膜透视电子显微镜的组织学观察显示,黄斑明目颗粒组的病理组织学损害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黄斑明目颗粒对MNU诱导的视网膜变性大鼠有保护作用,是治疗视网膜变性疾病的有效中药复方制剂。  相似文献   

11.
正老年黄斑变性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致盲性眼底病。黄斑本身不是病,而是一个正常的眼睛结构,因富含叶黄素呈现出黄色而命名为黄斑。黄斑位于视网膜中央,是视力最敏感区,负责视觉和色觉的视锥细胞就分布于此。因此,任何累及黄斑的病变都会引起中心视力的明显下降、视物色暗、变形等。老年黄斑变性为黄斑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  相似文献   

12.
近视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眼屈光状态。但是有一种近视却威胁着我们的视力,那就是高度近视,或称病理性近视。它的屈光度数一般大于600度(-6.00D),眼轴长于26毫米,可以引起眼球结构的病理改变和多种并发症,如后巩膜葡萄肿、玻璃体变性、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甚至最终导致失明!  相似文献   

13.
刘虎  袁孝如 《江苏医药》1997,23(9):624-625
对30例眼球钝挫伤患者进行视网膜电流图(Patternelectroretinograms,PERG)及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evokedpotentials,PVEP)联合检测、结果发现伤眼PERG的a、b波振幅降低,PVEP的P100波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以同一个体伤眼、健眼的有关数据作配对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PERG、PVEP联合检测能全面、客观评价网膜及视觉通路功能。视觉电生理检查技术在眼球钝挫伤中应用有利于伤情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4.
殷志武  丁艳红 《中国药业》2014,(23):112-113
目的探讨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医院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视网膜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等眼底病300例患者(390眼),给予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1.5 mg治疗,每月注射1次,共注射2-3次。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视力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349眼(89.49%)视力明显提高,平均提高2行以上,患者的眼压正常,各项指标均明显好转;26眼(6.67%)治疗前后视力稳定,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但眼底情况好转,没有眼压升高等症状;15眼(3.85%)视力有所下降,有并发症出现,对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结论玻璃体注射贝伐单抗治疗眼底病,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黄斑和视网膜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且能有效促进玻璃体和视网膜下出血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运用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评价弱视患者的局部视网膜功能。方法:采用103个六边形刺激图形,记录30例弱视患者mERG的b波振幅密度值在六环的表现。结果:47只弱视眼mERG在1环和2环b波振幅分轻、中、重不同程度下降,三维(3D)图显示中央局部视网膜功能降低,其中14只眼的3D图表现中心峰偏位现象。结论:多焦ERG是一种评价局部视网膜功能的新技术,对弱视的诊断和分类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霍晶 《河北医药》2004,26(2):133-134
目的 探讨视觉电生理检查在眼挫伤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6月至2003年5月无屈光问质障碍的眼挫伤患者49例54眼,全部做了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流图(ERG),视诱发电位(VEP)。结果 用其他临床检查方法无法解释的视力下降,其眼前节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者,视觉电生理检查均有异常。结论 视觉电生理对眼挫伤患者的视功能检测,临床治疗,随诊观察和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周玲 《河北医药》2000,22(11):807-808
目的 探讨电生理检测对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发病第1周、第2~3周,对40例GBS患者进行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GBS的NCV异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速度减慢,波幅降低。发病第1周、第2~3周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分别为38%、85%;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分别为15%、38%。结论 电生理检测对GBS的诊断、预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定量视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现代静态定量视野检测技术,对中医药治疗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54例患者106只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静态定量视野的平均敏感度(MS)在RP眼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治疗后敏感度获一程度回升,且以中心30°视野区内的变化为显著;(2)各型RP眼的MS治疗后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善,在脾肾阳虚型和常染色体业性遗传型RP具有统计学意义,(3)提出静态定量视野基础上的动态视野分析方法,发现各型RP眼的平  相似文献   

19.
曹菊 《国外药讯》2007,(6):19-19
美国公司Targegen已启动多靶点激酶抑制剂TG100801(Ⅰ)的Ⅰ期临床试验,该药物可能用于治疗黄斑变性及其他眼科疾病。(Ⅰ)可选择性阻断一组激酶,其中涉及到以下三个在黄斑变性中起重要作用的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介导的视网膜渗出、血管生成及炎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9只眼)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病因。结果19只患眼中,眼底检查显示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18只眼,色素上皮紊乱14只眼;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透见荧光点15只眼,扩散型荧光渗漏3只眼,色素上皮脱离荧光5只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显示19只眼黄斑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其中5只眼伴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8只眼可见玻璃体后界膜。结论老年性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多数由于玻璃体急速后脱离而引起,也有可能是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渗出型的早期表现,或由于视网膜外屏障损坏而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