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性心动过速(VT)为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难以检测到短阵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我们对30例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ECG)中97阵室性心动过速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1 898例,检出室性心动过速者30例,共97阵。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2.
<正> 对于何类室早可能诱发室速、室颤?可否预测?国内外学者仍在探寻中,我们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出的51例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例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对DCG检出的室速的预测指标的价值。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1990年1月~1991年12月DCG800例,其中检出室速(>3次/分室早连发)51例,男35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4±8.8(22~77)岁。冠心病27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PSVT)与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均可以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但两者的危害性和治疗用药大相径庭,不适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及时和正确对WCT进行鉴别诊断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掌握常规心电图的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张毅  叶兰枫 《云南医药》1996,17(5):349-349
动态心电图监测短阵室性心动过速47例分析张毅,叶兰枫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不同学者制订的标准有所不同,本文选择标准是动态心电图(AECG)中表现为3次或3次以上室性快速心律,持续数秒钟,即恢复窦性心律。频率在100~250次/分略不规则。我们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s depointes,Tdp)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及相关因素,提高对Tdp的认识,防治Tdp的发生。方法将18例确诊为Tdp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心电图特征。结果 18例患者中Tdp发作间期体表心电图均有Q-T延长,并且伴有各种心律失常。结论 18例患者伴有心脑血管基础病变,当存在Q-T延长时,容易发生Tdp,因此,提高心室颤动阈值,稳定膜电位,使心肌复极一致,阻断折返环,缩短QT间期是防治Tdp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学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52例。并对其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2例均为窦性心律,其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657阵,其中24小时内发生1阵室速21例,2~10阵17例,10阵以上14例。结论:对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应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进行全面分析,充分认识其高危因素,并能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克宁  黄申申 《江苏医药》1995,21(4):230-231
采用信号叠加心电图(SA-ECG)检测急性心梗(AMI)伴室速(VT)、室颤(Vf)患者QRS起始部电活动异常。对40例正常人、33例AMI伴VT、Vf及49例AMI无VT者X、Y、Z复合导程的QRS起始部至其后60ms逐段分析。结果3组间起始部振幅有意义(P〈0.01)地减少出现在30、40ms处。前间壁、前壁AMI组30、40ms处振幅减少与VT、Vf有相关意义(P〈0.01),而下壁AMI则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简称特发性室速,是指发生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患者的室性心动过速。根据QRS波形态可分为右束支阻滞形IVT(左心室IVT,Idiopathic Lef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LVT)和左束支阻滞形IVT(右心室IVT,Idiopathic Right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RVT)。特发性室速患者发病年龄较轻,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动过速中的监测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5例患者共检出PVT2280阵,其中24h内发生1阵35例,2~10阵25例,10阵以上5例。每例发作1—225阵次,发作持续时间0.82~26s,每阵3~32次搏动,联律间期0.40~0.82s。本组室速发作时心室率150~160次/min42例,160~170次/min23例,170~180次/min10例。DCG显示,大部分患者合并有其他心律失常,属多源PVS45例,单源PVS30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52例、单形性室性心动过速23例。本组75例基础心律全部为窦性,其中伴有PVS52例、成对出现PVS30例、PVS呈二、三联律22例;经治疗后好转出院,全部病例在治疗期间无1例发展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死亡。结论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失代偿,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室性心律失常是高危因素;故对室性心律失常应结合临床资料,充分认识高危患者,客观评价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王云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36-137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不明原因发生的心动过速,亦称原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多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史的年轻人,运动、情绪、气候变化、神经刺激等均可诱发。本文回归性分析了2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诊治情况,旨在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与内分泌的关系及射频消融术对此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高分辨心电图鉴别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方法 :对17例室律整齐的室速和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 ,观测QRS波与P波的关系。结果 :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图上 ,17例室速中16例未见P波 ,12例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者全部见到P波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应用心电信号叠加高频滤波分析显示P波的方法有助于室律整齐的室速与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葛明  王志翔  江磊磊 《江苏医药》2001,27(12):939-939
我们对 32 0 0例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 (DCG)资料中的 38例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旨在探索其发生、临床症状及预后之间的规律 ,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对象与方法1997年 7月~ 2 0 0 1年 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 ,2 4hDCG记录 32 0 0例 ,其中室速 38例 ,男 4例 ,女 34例 ,年龄 2 8~ 79(平均 4 6± 8 7)岁。以携带式三通道存贮分析器作 2 4h记录 ,导联选择摸拟C1、C5和胸骨垂直导联 ,所得信息置于电脑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后加以人工确认。同时详细填写一切活动和症状日志卡。结果38例共 890hDCG监测到室速…  相似文献   

15.
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是一类常见的室性心律失常 ,因其持续时间短 (<3 0s) ,在常规心电图中难以测得 ,而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较为常见。笔者对 2 52 0例 2 4h动态心电图资料中 70例短阵室速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其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收集 2 0 0 0年 3月至 2 0 0 3年 3月在本科室行动态心电图检测的 2 52 0例 ,其中短阵室速 70例(2 78% )。其中男 2 8例 ,女 42例 ;年龄 7~ 78岁 ,平均51 2 4± 11 2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2 6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 ,病毒性心肌炎 5例 ,扩张性心肌病 5例 ,先心 1例 ,肺心病 3例 …  相似文献   

16.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是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性猝死(SCD)的原因之一,常规心电图检查难以测出.2003~2008年,我们对本院30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人们一提到室性心动过速,都认为是一种有致命危险的心律失常,猝死的危险性很大。但并非所有的室性心动过速都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像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儿茶酚胺反应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这类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无明确的心脏病证据,发作时QRS波呈单形性,多能自行终止,对心脏泵血功能影响不大,几乎不衍变为心室颤动,所以称为良性室性心动过速。笔者曾遇到3例良性室性动过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诊断中的意义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69例病患经先进的数字化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心动过速。由于心前区导联R波自V1-V6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S波逐渐变小,利用其波形特征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左室起源室速组(A组)与右室起源室速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心室率、QT离散度、QRS时限及QRS电轴等心电图相关参数及临床特征。结果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A组与B组患者室速发作过程中的QRS电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室速发作过程中的平均心室率、QT离散度、QRS时限及室速发作前的ST-T改变例数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平均心室率、QT离散度、QRS时限及QRS电轴均与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相关。其中,QRs电轴是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0)。结论左、右心室起源的阵发性心动过速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无相关性,但QRS电轴有利于鉴别阵发性心动过速的起源心室。  相似文献   

19.
俞彬  刘晓桥 《贵州医药》1995,19(3):143-144
最近,我所收治室性心动过速(VT)一例。其VT反复发作,由于单纯从心电图(ECG)上难与宽QRS型室上速鉴别,放行心电生理检查(EPS),明确为由折返机制引发的阵发性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现报道并讨论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女性,44岁。因阵发性心悸、气促1”年,加重1月入院。UCC;、心脏X线片及未发病时的平静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住院期间曾多次突然发作心悸、眩晕、胸闷,ECG示定QRS型心动过速(图1)。利多卡因有效。发作间歇作食道调搏未诱发心动过速。为进一步明确定QRS型心动过速机制,以确定最佳治疗方案,特行EP…  相似文献   

20.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阵发性室上速)为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一部分阵发性室上速患者在室上速被终止后心电图出现了ST—T改变及Q—T间期的改变。对此现象的报道国内甚少,有人称此为“心动过速后综合征”也有人称为“心动过速后T波症侯群”。我们收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63例,对其心电图的变化、发生机制及其受影响因素略作初步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