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36例超声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超声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本文结合36例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超声诊断资料,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是指子宫内膜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以往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和“外在”或主要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后者为异位内膜仅侵入部分肌壁,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分界(可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腺肌病多见于30~50岁的经产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统计所有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不孕时间、病理类型、不孕类型、术后性激素药物辅助治疗、合并子宫腺肌病,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2年内,9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中妊娠55例,妊娠率为59.14%;未妊娠38例,未妊娠率40.86%;经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不孕时间、不孕类型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年龄大、不孕时间长、原发性不孕症及合并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经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疗效的影响因素,临床需制定针对性干预方案,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中青年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其病因学研究的深人,有不少学者认为,子宫腺肌病与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其在病因、流行病学、症状及治疗方面均有特殊性,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经典的治疗为手术子宫切除。子宫腺肌病由于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常常误诊,为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再手术前较难确诊。本文对术后经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的7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分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即腺肌病)及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因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声像图缺乏典型特征,尤其是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相近似,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提高诊断水平,我们对12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术...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按其异位的部位,可分为子宫腺肌病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和其他部位子宫内膜异位)。近几年来国内外文献均提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我院1990年1月~1999年9月共行子宫切除术2 535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病181例,其中有166例术前误诊,误诊率91.7%。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子宫腺肌病系指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亦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本文对36例子宫腺肌病的超声诊断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子宫内膜异位症超声诊断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率,我们对38例临床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术前行B超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8例患者中,子宫腺肌病4例,占11%;子宫腺肌瘤、子宫肌瘤13例,占34%;子宫内膜异位卵巢巧克力囊肿13例,占34%;子宫内膜异位...  相似文献   

9.
子宫肌腺病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它以痛经、经期延长及经量增多为主要症状,该病在临床及超声表现上与子宫肌瘤有很多相似之处,故易发生误诊。为提高子宫肌腺病的超声诊断符合率,现将我院四年来经超声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子宫肌腺病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P16、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P16、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质(PRB)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中表达的状况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和25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病变组织中P16、PRB的表达,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为对照.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标本中P16的核阳性表达率为16%,PRB核阳性表达率为32%.子宫腺肌病标本中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36%;PRB不表达.在10例正常妇女的子宫内膜标本中P16不表达,PRB的核阳性表达率为80%.结论:(1)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肿瘤形成过程,具有恶性转化的潜力;(2)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1.
当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时,称之为子宫腺肌病[1],以往曾将其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发现它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在组织发生学等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因此被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腺肌病在基层医院临床术前诊断中常常误诊为子宫肌瘤。为提高子宫腺肌病临床术前诊断率,我们将其与子宫肌瘤从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1资料与方法选择1995年1月一1998年12月我院子宫切除术后标本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22例为腺肌病组。随机抽取同期于它切除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22例(不包括腺肌病合并子宫肌瘤及内膜异位症患者)为…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高,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妇料疾病。激素类药物及中药等治疗本病虽能取得较好疗效,但对子宫腺肌病及大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往往无效。且有治疗期长、停药后复发以及激素类药物治疗的副作用等缺点。因此,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手术仍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措施,其理由是:①在直视下手术,可清楚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kiss-1表达差异。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kiss—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5%、35%、52.5%,kiss-1蛋白在异位症及腺肌症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1)。结论kiss-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低表达可能与侵袭、转移相关,检测kiss-1蛋白有助于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米非司酮是孕激素受体拮抗剂,通过与孕激素受体结合在受体水平与孕激素相互竞争而发挥其抗孕激素作用。米非司酮对子宫内膜有抗增殖作用,减少内膜的血管生成,使子宫血流下降,内膜螺旋动脉萎缩,内膜变薄。从受体水平,米非司酮降低正常的和异位的内膜ER和PR的表达。国内外米非司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已有多年历史。2003年6月至2005年12月,我们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20例,观察近期疗效及安全性,以探讨这种治疗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朱定  方小玲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6):1161-1163
子宫腺肌病首次由Frank命名,临床上大多数患者有明显的渐进性痛经,月经紊乱及不孕等症状。国外学者将其描述为“子宫内膜对子宫肌层的良性浸润,产生弥散性子宫长大,显微镜下呈现为肥大增生的子宫肌层环绕着异位、非恶性的内膜样腺体和问质”,曾被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由于发现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发病机制、组织发生学以及对孕激素的敏感性有诸多不同之处,已将其划分为一种独立的子宫疾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宫颈子宫内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病的分子机制。方法对2000年10月-2002年11月行子宫内膜电切手术的21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术后随访。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手术前后子宫内膜组织中VEGF及其受体KDR表达和MVD的变化。10例腺肌病患者的手术中子宫内膜为术前实验组;7例腺肌病患者于TCRE术后6-18个月取内膜为术后实验组;8例正常子宫内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腺肌病之子宫内膜其VEGF、KDR的表达及MVD明显降低,与术前子宫内膜的表达相比差异有显著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手术后6个月行再次电切的腺肌病内膜间质微血管较为密集,管径比较小;VEGF及KDR表达也较强,腺体染色较深。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手术对腺肌病子宫内膜的VEGF、KDR的表达及MVD呈下降调节;TCRE术后子宫内膜VEGF的表达和MVD下降可能与手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过氧化酶(strepavidin-peroxidase,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5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组织、10例子宫腺肌病、23例子宫肌瘤在位内膜中微血管,通过计算机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与比较.结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MVD为(160±53)条/平方毫米,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MVD(172±61)条/平方毫米,均显著高于子宫肌瘤在位子宫内膜的(129±45)条/平方毫米,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P<0.01),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的分泌期与增殖期MV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Ⅱ期与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MVD均存在血管增生,但两者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中的MVD表达增高,并且与子宫腺肌病在位内膜的MVD无差异,提示MVD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及CA125的测定,对临床上的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方法的选择和评估。方法: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的患者45例,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41例,并临床排除两者并发的患者,术前测定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及CA125。结果: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5水平为100.21±20.56u/ml,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80.46±10·12u/mL;子宫腺肌病组阳性率为64·44%,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阳性率为39·02%,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子宫腺肌病组阳性例数32例,敏感性为71·11%,特异性为83·2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组阳性例数25例,敏感性为60·79%,特异性为79·11%。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中CA125的测定对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均有很好的特异性,但不同部位的敏感性有明显区别;血清中抗子宫内膜抗体的测定对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无区别。两者联合测定对不同部位的病灶检测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特别在单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上,大大提高了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在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A125的水平,部分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复测。结果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CA125水平[(69.5±32.0)IU/mL和(52.3±8.4)IU/mL]较子宫肌瘤组[(38.2±27.1)IU/mL]、卵巢囊肿组[(29.8±21.0)IU/mL]及健康对照组[(26.0±8.1)IU/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CA)125在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子宫肌腺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CA125的水平,部分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后复测。结果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血清CA125水平[(69.5±32.0)IU/mL和(52.3±8.4)IU/mL]较子宫肌瘤组[(38.2±27.1)IU/mL]、卵巢囊肿组[(29.8±21.0)IU/mL]及健康对照组[(26.0±8.1)IU/mL]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腺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治疗后血清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结合患者体征及影像学检查,血清CA125可作为子宫肌腺症与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囊肿鉴别诊断以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