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腮腺腺淋巴瘤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17例共21个病灶的MRI特点。结果17例患者中单发14例,多发3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4.5岁。21个病灶中14个位于腮腺下后极。T1WI上20个病灶为等、稍低信号,局部见更低信号,1例病灶为高信号;T2WI上13个病灶表现等、低信号,7个病灶表现稍高信号,1个病灶表现为稍低信号。增强扫描19个病灶均有不同程度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为等于或稍高于正常腮腺。结论腮腺腺淋巴瘤MRI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资料应能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刘志  何娜娜 《中外医疗》2013,(28):185-185,187
目的提高对腮腺腺淋巴瘤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腮腺腺淋巴瘤的术前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平均年龄约为52岁,12例(约66.7%)表现腮腺单侧浅叶下部单发小结节样病变,2例(约11.1%)表现为腮腺单侧浅叶2~4个病变病,4例(约22.2%)表现为双侧腮腺多个病变;MRI扫描17例病变边缘清晰,16例病变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动脉早期即呈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减弱,病变内可见小囊状未强化影。结论腮腺腺淋巴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可多发或双侧发病,边缘清晰,MRI扫描多为类圆形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影,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呈快进、快出表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提高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其中,男23例,女5例。年龄33~72岁,平均58.2岁。结果:28例中,10例为单侧腮腺单发,9例为单侧多发,6例为双侧腮腺单发,3例为双侧多发。共58个病灶,边界均清楚,平均最大径2.3 cm,其中位于腮腺后下极45个,前下极7个,其他部位6个。肿瘤多呈软组织密度或等T1、稍长T2信号,少数病变中心可出现更低密度或明显长T1、长T2信号囊变区。MRI增强检查可呈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发生于腮腺后下极的单发、单侧或双侧多发结节或肿块,边缘清楚,尤为中老年吸烟男性,应首先考虑腮腺腺淋巴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相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41例,其中男39例,女2例,年龄30~75岁,平均60.2岁。41例患者中25例行CT检查;16例行MR检查。影像学重点观察病灶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信号、强化特征、强化方式等。结果41个患者,共发现60个病灶;单侧单发51例(75.6%),单侧多发和双侧多发共10例(244%);其中位于腮腺浅叶41个病灶(68.3%)。病灶最大径0.6cm~4.6cm,平均2.5cm。60个病灶中,圆形/卵圆形45个(75%);边界清晰者58个(96.7%)。25例行CT检查共发现35个病灶,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强化者25个,其中多以大于2.5cm的病灶为多。16例行MR检查共发现25个病灶,其中,T1WI多表现为等、稍高信号,T2WI全部信号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呈轻中度强化者20个,明显强化5个。相应的病理所见:肿瘤多呈圆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包膜完整,可见多个不规则的囊腔,内含浆液或黏液样物质。光镜:肿瘤由上皮成分和淋巴样组织构成。结论年龄大于50岁的男性患者腮腺后下方出现单发或多发病灶,边界清楚,内部密度或信号不均匀,CT或MRI有中度以上的强化者,通常提示腺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卢山  许亮 《中原医刊》2011,(23):3-6
目的探讨MRI对腮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提高对腮腺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2例腮腺肿瘤的MRI影像学表现。全部行轴位T1WI及T2WI、冠状位T2WI脂肪抑制、矢状位T,WI及轴位DWI(b值取0和1000s/mm2)扫描,并经工作站自动生成ADC图。结果多形性腺瘤31例,全部单发;腺淋巴瘤19例,9例单发,10例多发,共30个病灶;恶性肿瘤12例,其中黏液表皮样癌6例,淋巴瘤3例,涎腺导管癌3例,3例淋巴瘤为多发,其余均为单发,共18个病灶。腮腺良性肿瘤发生于腮腺浅叶者多见(43/51),恶性肿瘤以深叶多见(8/18);良性肿瘤体积一般较恶性肿瘤小;良性肿瘤一般边界清楚,恶性肿瘤边界可清楚或不清;恶性肿瘤大多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0/12);腺淋巴瘤与恶性肿瘤DWI均呈高信号,信号高于多形性腺瘤,但腺淋巴瘤AI)C值(0.92×10-3mm2/s)明显低于恶性肿瘤(1.19×10-3mm2/s,P〈0.05)。结论腮腺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MRI检查能为常见腮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和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腮腺腺淋巴瘤的CT资料,包括肿瘤大小、数目、部位、形态、密度及强化程度。结果 128例患者共计216个病灶,单侧单发84例,单侧多发27例,双侧多发17例;156个(72%)病灶位于腮腺后下极。MSCT增强肿瘤直径〈2cm多呈椭圆形或梨形,边界清,密度较均匀,强化明显,超过2cm者均见囊变区,其中肿块显示张力偏低,内侧"桃尖"征,病灶内小血管进入或贴边绕行为本病特点。结论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MRI表现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48例腮腺腺淋巴瘤MS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腮腺腺淋巴瘤患者,其中42例为单发病灶,6例为多发病灶,肿块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方44/54(81.48%),其中同时累及腮腺深叶的6个;肿块边缘清楚52/54(96.30%),包膜在MRI上表现为T1WI及T2WI上环状低信号;肿块长轴与下颌骨升支平行者40/54(74.07%),48例均行MSCT及MRI平扫,15例行MSCT增强扫描,16例行MRI增强扫描,MSCT及MRI平扫呈实性或不均匀性密度(信号)肿块,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多呈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或呈斑点、裂隙状、花斑状或豹纹状相对低密度(信号)灶,肿块周围增大淋巴结18枚;临床特点是43/48(89.58%)的病人有吸烟史,48例中,男44例,女4例,50岁以上者37/48(77.08%);病理特点是肿块包膜完整,切面可见囊腔,镜下囊腔衬覆特征性嗜酸性双层上皮细胞,上皮多呈乳头状排列,间质为淋巴细胞,送检发现22枚周围淋巴结呈反应性增生。结论腮腺腺淋巴瘤患者的MSCT、MRI表现有一定特点,其与病理也有一定的对应性,体现在肿块包膜完整及内部囊变上,再密切结合中老年男性、吸烟史进行分析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内淋巴瘤的MRI影像特征,协助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脑淋巴瘤的MRI影像及病理资料。结果8例为单发病灶,其中6例位于侧脑室旁深部白质,1例位于大脑脚,1例位于顶枕三角区皮层下;7例为多发病灶,病灶多位于深部脑白质及基底核团、丘脑、脑干。病灶信号较均匀,14例呈T1WI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及FLAIR稍高信号,1例有少许出血的T1WI、T2WI均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边界清晰,边缘不规整呈尖角样或缺口样,1例脑膜增厚。结论位于脑深部或脑表面的肿块,MRI呈“脑膜瘤样”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边缘呈尖角样或缺口样时要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头颈部木村病患者的MRI表现。结果8例木村病患者中,共发现13个病灶,6例为单侧病灶,2例为双侧病灶。腮腺和(或)腮腺周边组织是最常见的好发部位,共有7例8个病灶。12个病灶边界欠清。对比临近肌肉信号,病灶在T1WI上为等、稍高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大部分病灶中等至明显强化。7个病灶中STIR与T1WI增强图像上见有管状流空信号。7例患者见相关区域淋巴结增大,常累及双侧。结论腮腺内和(或)腮腺周边组织的边界欠清、明显强化的多形性肿块并伴有相关区域淋巴结肿大为头颈部木村病的MRI特征,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可提高木村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多发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诊断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特点,并分析误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多发脑内淋巴瘤的MRI特点,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6例淋巴瘤中病灶全位于幕上4例,幕下多发1例,幕上下多发1例。其中误诊为胶质瘤或转移瘤各2例,误诊为脑炎及脱髓鞘疾病各1例。MRI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多数病灶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多发脑内原发性淋巴瘤MRI缺乏特征性,故易误诊。脑内实质性均匀强化为最常见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肿瘤形状、边界、T1WI和T2WI信号强度、均匀性、增强效果等形态学征象,总结腮腺肿瘤的MRI表现,探讨腮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24例腮腺肿瘤的MRI资料,与病理改变进行对照分析.MR平扫采用T1WI、T2WI扫描,部分同时行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腮腺肿瘤大多位于腮腺浅叶(14/24),良性肿瘤以多形性腺瘤居多(13/19),MRI表现为境界清楚、信号均匀的肿块.恶性肿瘤以粘液表皮样癌较多(4/5),MRI多显示为境界不清、信号不均匀的肿块.转移癌以鼻咽部来源多见(1/5).结论:腮腺肿瘤在MRI表现上有其各自特点,对绝大多数病例进行定性诊断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MRI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均单侧发病,3例位于右侧腮腺,2例位于左侧腮腺;3例形态规则呈类圆形,2例形态不规则;4例边界清楚,另外1例边界模糊;病变最大径约23- 51mm,平均34mm。MRI表现:平扫3例病变信号较均匀,其中2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较高信号,1例T1WI、T2WI均呈等信号;其余2例信号不均匀,1例伴钙化,1例伴出血坏死及囊变;1例病变周围可见增粗流空血管信号。增强扫描病变实质部分呈明显持续性强化,2例强化均匀,3例强化不均匀。结论 MRI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均匀/不均匀持续强化是腮腺血管外皮细胞瘤较典型的影像表现,同时MRI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腮腺间隙良性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间隙常见良性肿瘤的影像特征及其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良性肿瘤20例,包括多形性腺瘤13例、乳头状淋巴囊腺瘤3例、淋巴管瘤2例、血管瘤1例、脂肪瘤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15例,穿刺活检证实4例,典型MR特征结合病史确诊1例。结果13例多形性腺瘤中有11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深叶;9例表现为均匀等T1长T2信号.4例在T2WI上信号明显不均匀;静脉注射Gd—UIPA后3例瘤实质均匀强化,4例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3例Warthin瘤中2例发生于一侧,1例累及双侧腮腺,在T1WI上呈低信号,T2WI上信号等于或低于正常腺实质,增强后无明显强化。2例淋巴管瘤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并有多房现象。1例血管瘤信号不均质,呈明显长T1长T2信号,静1脉注射Gd—DTPA后病变往往显著异常强化。1例脂肪瘤在T1WI及T2WI上均表现为明显高信号强度。结论运用MR成像研究腮腺间隙的良性肿瘤,有利于疾病的定位,有助于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临床特征、CT及MRI图像特点。结果 15例病灶均为单发肿块,左侧7例,右侧8例;病灶最大径为3.0cm,10例位于腮腺浅叶,5例位于腮腺深叶;12例呈类圆形,3例呈椭圆形;8例病灶呈实性,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强化,7例病灶伴有囊变,其中2例有壁内结节,增强扫描壁内结节明显强化。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其影像学特征有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并探讨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已经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原发性脑淋巴瘤患者CT、MRI影像学资料特点,包括病灶数目、位置、大小等。其中28例病灶单发,10例病灶多发。全脑都有发生,33例幕上,5例幕下。病灶平均大小为(2.7×2.4×2.2)cm。38例均为B细胞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果 CT图像:断层多为圆形或者近圆形,大小一般为半径1 cm左右,边界清晰,容易分辨,对患者颅内进行平扫显示大多是高密度或等密度,其中高密度27例,进一步增强扫描结果显示,38例全部强化,34例均匀而明显强化,4例环形明显强化,;MRI图像:病灶具有清晰的边界,均匀的信号,T1W1表现为等或低信号,T2W1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时多表现为均匀,只有4例表现为不均匀强化,4例硬膜尾征。结论 CT、MRI在原发性脑淋巴瘤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较难确诊,依然需要依靠手术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谢红锋  陆健美  王小乐 《海南医学》2013,24(24):3647-3649
目的探讨低磁场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A)诊断的图像特点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8例CA患者的MRI扫描资料,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提高MRI对C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28例均为单发病灶,病灶部位主要位于幕上、幕下;MRI检查有19例T2WI表现为"桑葚状"混杂高信号,15例周围有云絮状低信号环,13例病灶内部有"爆米花"样低信号,所有病例"铁环征"显示清晰,增强扫描有少数病灶有轻度强化;MRI检出脑外病灶2例,分别位于鞍旁及颅窝,T1表现椭梭状或哑铃状长信号,明显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均有均匀强化。结论 CA的低磁场MRI图像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可借助T1W1及T2W1信号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7.
张明东  黄静  李顶夫 《海南医学》2013,24(23):3492-3493
目的探讨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病理证实的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结果病灶均为单侧。单发27例,多发1例。位于腺体内27例,腺体外1例。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5例,分叶状3例。病灶最大径1.2~5.8 cm,平均2.4 cm。平扫时病灶T1呈等或低信号25例,稍高信号3例。T2均呈等或高信号,信号均匀12例,不均匀16例。增强后病灶轻、中度强化,强化较均匀9例,不均匀16例,环形强化2例,1例未做增强扫描。结论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MRI对颌下腺多形性腺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特征,为该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9例经临床手术及病理学证实确诊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患者的CT资料,回顾性分析其CT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患者共计10个病灶,其中1例为单侧2个病灶,其余8例均为单侧单发病灶。8个病灶位于腮腺浅叶,1个病灶跨深浅叶,单侧2个病灶中1个病灶位于深叶。10个病灶中,直径小于3 cm的病灶有8个,平均直径为2 cm。9个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1个病灶呈浅分叶状,边界欠清。10个病灶中有6个为实性病灶,4个为囊实性病灶。8个病灶的实性成分在动脉期明显强化,达到峰值。静脉期其中6个病灶呈持续性强化或稍有减退。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多发于腮腺浅叶部,多单发且体积较小,边界清晰,易囊变。其内血管结构丰富,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应用双期增强扫描时,大多数呈现出"快进慢出"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木村病8例完整资料,分析其临床及影像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以中轻年男性多见,病程较长(2~30年),患者外周血检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均增高,2例行血清IgE检测增高。7例表现为无痛性皮下结节或肿块,伴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仅表现为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CT和MRI表现为:(1)单发病灶2例,多发病灶6例,位于头颈颌面区及头皮皮下结节或肿块,累及腮腺,体积增大,腮腺内可见多发结节及肿块;(2)所有病灶中较大结节、肿块边界不清,2例单发病灶较小者其中1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模糊、不清楚,病灶较小时局限于浅筋膜层下,未侵犯浅筋膜;较大病灶常挤压、浸润浅筋膜层,相邻筋膜增厚、模糊,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增高、模糊,皮肤连续;(3)结节、肿块密度、信号常较均匀,未见囊变坏死,5例增强扫描呈中度至明显强化;(4)5例伴同侧或双侧引流区多发淋巴结肿大,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未见融合趋势,增强呈均匀强化。结论木村病具有一定的影像特征性,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于该疾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