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索青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伴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从本院就诊者中募集75例青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参与调查。采用临床评估确定伴发的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情况,采用问卷法调查社会人口学资料,采用回归分析考察伴发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结果:28.0%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伴发酒精和安眠镇静类药物滥用,其中女性、年龄低于25岁是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青年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干预治疗,且评估和治疗物质的滥用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与创伤后成长之间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66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问卷对患者开展调查。分析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情况;比较不同特征患者量表及问卷得分;分析创伤后成长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之间关联性;比较患者出院时和出院后2个月时量表及问卷得分。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患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和创伤后成长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对生活的欣赏、精神改变、个人力量、新的可能性及与他人的关系与回避、再体验评分均为负相关(P<0.05)。出院后2个月时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得分低于出院时,创伤后成长得分高于出院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同创伤后成长存在明显相关性,创伤后成长能力越强,应激障碍症状则恢复越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陆航部队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病情况。方法:对某陆航团整群抽样,采用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第4版)所提供的创伤后应激量表及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军人版)进行调查。结果:陆航官兵的PTSD发病率为7.1%,空勤人员的发病率为9.5%,地勤人员的发病率为6.8%。应激源依次为近亲属去世、受到处分、军事行动。PTSD检查量表评分≥42者诊断符合率为71.1%。结论:陆航团PTSD的患病率远高于既往的流行病调查结果(4.86‰),因此有必要进行更大范围的调查。遭遇负性事件在PTSD的发生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灾难后心理创伤是临床心理学领域和精神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灾难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对ASD预测PTSD的文献进行了分析,回顾了ASD诊断预测PTSD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综述了ASD各种症状(分离、再体验、回避、唤起水平增高症状)对PTSD的预测作用,以及认知模式和叙事特点等因素对PTSD的预测作用。总之,作者认为,以ASD诊断和ASD各种症状预测PTSD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对2016年1~4月在成都市华西医院肾脏内科就诊的103例尿毒症患者的PTSD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进行横断面调查,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尿毒症患者PTSD-SS的平均得分为(34.29±15.31)分,其中,阳性症状者(≥50分)19例(占18.4%);病程≤2年PTSD发生率为14.5%,病程>2年PTSD发生率为24.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和医保类型是尿毒症患者PTSD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PTSD症状;对于尿毒症患者存在的PTSD危险因素,低学历和无医保患者,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5个月后青少年群体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的发生率.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平民版(PCL-C)中文版在地震发生5个月后对灾区56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 (1)以满足DSM-Ⅳ所规定的PTSD症状为标准,结果发现符合PTSD诊断的有85例,占总数的15.18%;(2)受灾青少年中表现最多的PTSD症状为"再体验"症状群中的"想起此事,内心就非常痛苦"和"高警觉"症状群中的"容易被突然的声音或动作吓得心惊肉跳",出现概率分别为50.71%和51.43%;(3)在PCL总分及3个因子得分上的性别主效应不显著(P>0.05),性别与年级的交互效应也不显著(P>0.05),但年级的主效应显著(P<0.05).事后检验显示9年级[总分(40.24±10.37)分,再体验(12.48± 3.84)分,回避(15.30±4.93)分,过度唤起(12.46±3.83)分]学生得分上均高于7年级[总分(36.12± 13.41)分,再体验(11.42±4.70)分,回避(13.63±5.75)分,过度唤起(11.07±4.38)分]和8年级[总分(34.29±11.59)分,再体验(10.72±4.00)分,回避(12.95±4.98)分,过度唤起(10.62±4.13)分],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4)满足"再体验""回避""高警觉"部分诊断标准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287人、166人、218和51.25%、29.64%、38.93%.以PCL 50分为划界分确定的人数为84人,占15%.结论 PTSD的发生率为15.18%,符合"再体验"诊断标准的人数和比例最大,超过50%.  相似文献   

7.
救援官兵地震1周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测试.以PCL-C、SCL-90部分因子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指标,用t检验、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1.43±0.57)分]、EPQ中内外向[(12.50±3.79)分]、SCSQ中积极应对[(2.05±0.71)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军常模(P<0.01或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EPQ中神经质、SCSQ中消极应对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PTSD组情绪更不稳定、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PCL-C总分与SCL-90中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分及EPQ中神经质因子和消极应对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中内外向因子、积极应对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有神经质、内向性的个体及低年资、低文化程度的救援军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心理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即个体再度体验创伤,并伴有情绪的易激惹和回避行为。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治疗主要采用心理干预,如暴露治疗、焦虑管理训练、认知行为治疗、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研究发现这些技术可以一定程度地预防疾病、缓解症状、减少疾病、阻止迁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2013年1月~2014年12月210例有创机械通气脱机(除外全麻后脱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脱机后1个月均由心理医学科专科医师依据美国精神病疾病诊断准则手册Ⅳ(DSM-Ⅳ)标准,以PTSD症状检查量表(PCL-17)为测量工具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根据是否患PTSD分为PTSD组和非PTSD组,采用字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这一人群中发生PTSD的危险因素。结果最终176例患者完成了试验,PTSD组37例(21.02%)和非PTSD组139例(78.98%)。对于PTSD的发生率,年龄>45岁者高于18~45岁(26.47%比13.51%),女性高于男性(31.15%比15.65%),既往有精神疾病患者高于无精神疾患者(92.59%比8.05%,),机械通气时间>21 d者高于≤21 d者(30.14%比14.56%),机械通气期间未给予有效镇静镇痛治疗者高于给予有效镇静镇痛治疗者(31.03%比16.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在文化程度、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5岁(OR=2.304,95%CI:1.037~5.120)、女性(OR=2.438,95%CI:1.164~5.106)、既往有精神疾患(OR=142.708,95%CI:30.095~676.720)、机械通气时间>21 d(OR=2.531,95%CI:1.206~5.312)及机械通气期间未行有效镇静镇痛(OR=0.426,95%CI:0.203~0.896)是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患PTSD的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大于45岁、女性、既往有精神疾患、机械通气时间大于21 d、机械通气期间未行有效镇静镇痛等因素是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后患PTS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1.
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于6月20日赴四川什邡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为期20天的儿童心理干预,亲身感受到经历地震灾害后的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应激反应。纵观国内外有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此类儿童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必然会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有的到成年期甚至终生伴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及时诊断并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赴川进行心理干预的体验对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其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2.
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及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作为一种心理应激源与身心健康的关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本文作者在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师专业委员会的组织下,赴四川什邡妇幼保健院进行了为期20d的儿童心理干预.亲身感受到经历地震灾害后的儿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创伤心理应激反应。纵观国内外有关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此类儿童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与治疗,必然会导致长远的负面影响,有的到成年期甚至终生伴有一系列的心理障碍。因此,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儿童及时诊断并实施心理咨询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身赴川进行心理干预的体验对地震后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及其治疗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3.
赵会景  刘学芳  侯金玲 《中外医疗》2013,(24):166+168-166,168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的PTSD症状的原因以及有关因素。方法以医院为单位,采取不记名的问卷方式,采取集中发放当场回收的方式进行资料的收集。调查问卷包括护士一般信息问卷、手术室创伤事件问卷、PTSD症状清单等。结果在人口学资料方面,不同年龄组、不同护龄组之间的护士PTSD症状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室创伤事件对护士精神的影响方面,创伤越重护士PTSD分数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是PTSD发生的高危人群。护理管理者应该对其身心健康进行重视,改善手术室的环境,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自身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对抗创伤所留下的不良刺激。  相似文献   

14.
杨国丽 《大家健康》2017,(12):14-15
目的:对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期间该院ICU病房收诊并治愈的45例患者,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大多数为女性,病程≥3个月,与学历水平有关,同时存在睡眠障碍.结论:对ICU患者在治疗期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极为显著的,性别、病程、学历、较差的睡眠质量与创伤后应激障碍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故此对影响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因素有所了解是必要的,继而推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强化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推进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of symptoms of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 among adolescence from Wenchuan earthquake region. Methods Five hundred and sixt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urvived from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were investigated with civilian version of the PTSD checklist (PCL-C). Results Firstl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PTSD of the DSM-Ⅳ, there were 85 persons met the criterion, about 15.18% of the entire, no difference between boys and girls(P>0.05) ;secondly, the most occurred symptoms were "emotional reactivity to trauma cues" (50.71%) and "exaggerated startle response" (51.43%) from re-experi-ence and hyper-arousal,respectively;thirdly,the two-way ANOVA revealed that there were no main effects of gen-der and gender × grades on scores of PCL(P>0.05), but the grades difference were significant(P<0.05). Post hoe tests revealed the scores of grade 9 [total 40.24±10.37, re-experience 12.48±3.84, avoidance 15.30±4.93, hyper-arousal 12.46±3.83 ] higher than that of grade 7 [total 36.12±13.41, re-experience 11.42±4.70, avoid-ante 13.63±5.75, hyper-arousal 11.07±4.38 ] and grade 8 [total 34.29±11.59, re-experience 10.72±4.00, avoidance 12.95±4.98, hyper-arousai 10.62±4.13] with statistie significant (P<0.05) ;finally, the numbers and rates of partial PTSD were "re-experience" 287 (51.25 % ),"avoidance" 166 (29.64%), "hyper-arousal" 218 (38.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re are 15.18% of the current sample met the standards of PTSD of the DSM-Ⅳ. The most partial PTSD symptom was "re-experience" with a rate of 51.25%.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SARS相关3类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使用自拟应激源-认知情况问卷、事件影响量表(IES-R)、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尊量表(SE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作为工具,对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及疫区公众进行调查。结果 1.SARS患者、一线医务人员、疫区公众PTSD症状检出率分别是:55.1%、25.8%、31.18%;SARS患者PTSD症状的检出率最高(P〈0.01)。2.3类人群PTSD的发生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与特征的不同;消极应对方式是SARS患者、公众的危险因素,自尊是SARS患者和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社会支持是一线医务人员的保护因素。3.相比2003年9月的第一次调查,2004年9月第二次调查IES—R条目严重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 1.在SARS事件应激暴露强度不同的各人群中均产生了PTSD症状,SARS患者的PTSD症状检出率最高。2.组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应激源强度,不同人群产生PTSD的影响因素不完全相同。3.随着时间改变PTSD症状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7.
18.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早期症状、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记忆的变化。方法:采用韦氏记忆量表评价20例PTSD患者(PTSD组)、20例经历创伤但未发生PTSD者(非PTSD组)和20例没有经历重大创伤事件的正常对照(对照组)的记忆特征。结果:首次测量,PTSD组与对照组在经历、图片记忆、视觉再认、联想记忆、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和背数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SD组与非PTSD组触觉记忆、背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PTSD组在经历、联想记忆、触觉记忆、理解记忆及背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5 d后再次测量,与第1次测量比较,图片记忆、视觉再生、联想记忆、理解记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TSD患者在记忆、再学习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害。  相似文献   

20.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综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预测因素,以便能在创伤性事件后早期发现PTSD高危人群&#65377;分析结果表明,PTSD的预测因素主要包括创伤性事件&#65380;早期症状&#65380;遗传因素&#65380;生物学因素及心理社会因素等&#65377;预测PTSD的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