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摘要目的评价虚拟平扫(VNC)检出脑出血(ICH)的诊断效率。材料与方法连续纳入67例ICH病人和67例无脑出血病人,行脑CT平扫和双源CT(DECT)血管成像。2名放  相似文献   

2.
成人颅脑CT低剂量平扫成像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成人颅脑低剂量CT平扫的图像质量及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110例患者被随机分组并运用64层螺旋CT机采用非螺旋扫描方式分别行330mAs、130mAs、100mAs的颅脑平扫,对相应图像进行主观评分、噪声测量和客观评价分析.结果:130mAs和100mAs组小脑和内囊评分均低于侧裂池评分;各组间各相应解剖结构评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内小脑白质噪声大于壳核和半卵圆中心噪声,随着管电流量的降低,各相应层面各解剖结构噪声随之增加(P<0.05).颅脑平扫CT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则随着管电流量的降低而减少(P<0.05),而灰质清晰度无明显变化.相对于330mAs组,130mAs组DLP减少了61%,100mAs组减少了70%.结论:130mAs颅脑平扫CT图像质量可以常规用于成人临床,患者复查可以用100mA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影像改善脑部CT平扫影像质量的能力,并与常规探测器CT的影像质量和辐射剂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的病人60例,其中男1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5.12±13.58)岁。根据能谱CT和常规CT检查将病人分为A、B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能谱CT获取的数据重建为单能谱(66 ke V)影像(A1组)和混合能谱影像(A2组);常规CT使用与能谱CT相同辐射剂量的扫描方案获取影像(B组)。测量脑灰质和脑白质的CT值和噪声,计算3组影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影像噪声、后颅窝伪影、脑灰质和白质对比显示情况进行主观评分。计量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Tukey检验。等级资料的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检验。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单能谱影像和常规影像之间的CT值的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阅片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A1组、A2组和B组的影像噪声、SNR、CNR分别为(1.87±0.38)HU、(2.14±0.46)HU和(2.25±0.49)HU,18.42±4.56、15.45±3.12和14.33±3.52,4.46±0.67、3.41±0.44和3.52±0.55。A1组的噪声、SNR和CNR均优于A2组和B组(均P0.001),A2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2组比A1组后颅窝兴趣区的CT值降低[(25.78±1.39)HU∶(29.47±1.82)HU,P0.001],A2组受伪影影响大于A1组。A1、A2和B组中主观影像质量评分分别为1(1.0,1.5)、2(2.0,2.8)和3(2.1,3.0),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良好(Kappa=0.8)。能谱CT与常规CT的有效剂量分别为1.83 m Sv和1.88 m Sv。结论与常规CT相比,能谱探测器CT单能谱66 ke V成像在脑部CT平扫中,改善了影像质量并减少了后颅窝伪影,且不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薄层螺旋CT平扫可用于血栓的检查,但是增加了辐射剂量。多层CT采集的常规层面影像可重建为薄层影像。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常规层面平扫CT影像是否可代替螺旋CT平扫用于血栓的检查。方法 5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进行5mm常规层面CT和螺旋CT平扫检查。两种检查方法所得影像均重建为4幅1.25mm层厚的薄层影像。对两种平扫CT影像分别采用半自动软件计算血栓体积和CT值。以对侧相同节段的CT值为参照计算血栓的相对密度比率(rHU)。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Bland-Altman曲线评价测量的一致性。结果层面CT和螺旋CT的平均rHU分别为1.47±0.17和1.47±0.18(P=0.542)。层面CT和螺旋CT的平均血栓体积分别为(124.25±125.65)mm3和(117.84±124.32)mm3(P=0.063)。两种方法测量血栓体积的一致性很高(ICC=0.98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血栓检查,采用由5mm层面扫描重建获得的薄层平扫CT影像可替代螺旋CT影像。  相似文献   

5.
CT平扫数据肺血管成像显示各型肺动静脉瘘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评价利用64层螺旋CT胸部平扫数据进行的肺血管成像对各型肺动静脉瘘(PAVF)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PAVF患者行64层螺旋CT胸部平扫及强化后扫描数据进行肺血管成像,将所有病灶分为单纯型、复杂型、弥漫型3型,分别行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容积遮盖(SSD)及容积再现(VR),以造影和手术结果为标准,比较平扫数据肺血管成像对各型PAVF的显示程度.结果 PAVF共计20例34个,单发12例,多发8例.利用平扫数据,3种重建方式共可检出病灶29个,单纯型18个病灶均可检出,复杂型3个,检出2个,弥漫型13个,检出9个.结论 64层螺旋CT胸部平扫数据肺血管成像对单纯型PAVF病灶检出率最高,对该型病灶有较大的诊断价值,对复杂型及弥漫型病灶可提示PAVF的相关征象.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且发病多较为突然,常常需要进行急诊检查.近年来,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与设备的普及,CT平扫对脑血管意外病变的诊断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对于发病6 h内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CT平扫的诊断率较低[1].本文收集27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影像资料,应用 CT平扫图像与平扫联合伪彩成像2种方式对同一组病例进行阅片,旨在探索一种方便快捷并能够提高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检出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CT(DS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泌尿系统常见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9例泌尿系统肿瘤患者的CT尿路成像(CTU)资料.所有患者行DSCT常规平扫、肾皮质期常规增强扫描、肾实质期双能增强扫描和排泄期常规扫描.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肾实质期虚拟平扫图像,比较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的图像质量、病灶检出率、病灶的CT值、噪声及辐射剂量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虚拟平扫图像质量评分均≥3分,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虚拟平扫图像的噪声低于常规平扫(P<0.05);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对肾癌、肾盂癌和输尿管癌的检出率相同(分别为92%,1oo%,100<),对膀胱癌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平扫(分别为95%、82%,P<0.05);虚拟平扫和常规平扫图像上病灶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虚拟平扫的总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总剂量长度乘积(DLP)均低于常规平扫(P<0.05),分别降低了29.48%、26.08%.结论 DSCT肾实质期虚拟平扫具有良好的图像质量,对病变的检出率高,并且降低了辐射剂量,有望取代常规平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平扫在附件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附件扭转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平扫图像。术前均采用多排螺旋CT平扫,薄层图像在工作站上进行冠状面重建。结果:129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其中52例(40.3%)患者出现子宫向患侧移位,83例(64.3%)患者出现囊壁偏心性增厚,44例(34.1%)患者出现高密度囊壁,104例(80.6%)患者子宫与卵巢间出现高密度厚蒂,85例(65.9%)患者厚蒂周围出现脂肪浸润,71例(55.0%)患者厚蒂内出现高密度索条征,48例(37.2%)患者厚蒂内出现“漩涡征”,22例(17.1%)患者囊壁近厚蒂处出现脐凹征,33例(25.6%)患者出现输卵管增厚水肿,17例(13.2%)患者出现卵巢增大,16例(12.4%)患者卵巢的卵泡位于卵巢外周区域,15例(11.6%)患者卵巢合并出血,64例(49.6%)患者伴有盆腔积液。结论:附件扭转的CT平扫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了解这些CT表现特点有助于对附件扭转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病人使用造影剂可能加重心血管及肾脏的损害,因而某些单位对急性胰腺炎病人只作CT 平扫。作者探讨了90例确诊的急性胰腺炎病人的 CT 平扫与早期临床诊断及分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胰腺外炎性浸润体积在无坏死的问质性胰腺炎平均值为0,部分坏死(50%以下)平均值60cm~3,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双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低场强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的诊断方法对肝脓肿炎症期患者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在我院经多重方法确诊为肝脓肿炎症期的患者15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9例、治疗组79例。给予对照组的肝脓肿炎症期患者采用双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给予治疗组肝脓肿炎症期患者采用双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低场强MRI平扫。结果使用双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的对照组79例患者中诊断准确有48例患者,误诊有31例患者,使用双排螺旋CT增强三期增强扫描与低场强MRI平扫的治疗组79例患者中诊断准确有72例患者,误诊7例患者。治疗组的准确率(91.1%)明显好于对照组的准确率(60.8%),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与低场强MRI平扫对肝脓肿炎症期患者进行诊断分析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够降低误诊率,可以广泛的应用于临床的检查中,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能谱CT碘抑制(MSI)成像作为虚拟平扫(VNC)替代真实平扫(TNC)对甲状腺结节进行评估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10月于我院行常规平扫、能谱成像模式增强扫描的72例甲状腺疾病病人影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上不同组织CT值、客观影像质量、主观影像质量评分、诊断钙化能力及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1在TNC和VNC两种影像上,甲状腺结节病灶、正常甲状腺、颈内动脉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正常甲状腺腺体外,其他部位CT值差异均不大(4 HU)。两种影像项部脂肪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噪声高于TNC影像,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均低于TNC影像(P0.05)。2TNC与VNC主观影像质量评分中位数均为4.0分,VNC的主观评分略低于TNC,两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NC检出钙化24例,VNC检出22例。TNC与VNC对钙化检出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C测得的钙化长径值较VNC大(P0.05)。4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值明显小于TNC加增强扫描(P0.05),与常规平扫加增强扫描比较,单独能谱增强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可降低48.76%。结论在甲状腺CT扫描中,VNC成像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具有替代TNC成像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能谱CT虚拟平扫(VNC)替代常规平扫(TNC)评估食管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经胃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病人46例,所有病人均行TNC及双能量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经双能后处理软件获得动脉期VNC影像。由2名观察者分析TNC和VNC影像上病灶形态学特征(管壁是否增厚、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淋巴结肿大等),并对影像质量进行评分;2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Kappa检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TNC与VNC影像的辐射剂量及其他定量评价参数。结果TNC和VNC影像上显示病灶形态学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名观察者对TNC和VNC影像质量主观评分的一致性均较好(均κ>0.75),且对2种影像的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影像上测得的食管癌病灶处管壁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NC影像上降主动脉、皮下脂肪CT值高于TNC(P<0.05),但食管癌病灶、椎体后肌肉和空气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C相比,VNC影像具有较高的SNR和较低的噪声(均P<0.05)。双能量动、静脉期扫描有效辐射剂量小于常规三期扫描(P<0.05),其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3.46±0.87)mSv。结论双源能谱CT可为食管癌病人提供与TNC影像质量相似的VNC影像,并降低了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部双能虚拟平扫图像(VUE)代替真实平扫图像(TUE)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搜集136例接受腹部双能增强CT检查的患儿,重建动、静脉期VUE(VUE-AP、VUE-VP)。比较TUE、VUE-AP、VUE-VP 3组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价以及在占位性病变显示方面的表现;分析肝脏、肾脏、竖脊肌、病灶CT值在VUE和TUE间的一致性。结果:两组VUE图像噪声低于TUE,CNR高于TUE,主观评分低于TUE但均具有诊断价值(P<0.05)。VUE各部位CT值低于TUE(P<0.05),但差异较小(差异均值<7HU),一致性可以接受。病灶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88.16% vs. 86.84% vs. 88.16%,P=0.96,χ2=0.08)。VUE在描述囊性及实性病灶的增强上准确性与TUE一致(P>0.05)。以TUE为标准,VUE表现病灶的强化特征准确率高(>92%)。腹部多期检查中VUE代替TUE后辐射剂量可降低约34.49%。结论:儿童腹部双能CT的VUE图像能够在满足影像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儿童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15.
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CT平扫诊断钝性伤脾破裂的标准。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钝性脾破裂患者(其中55例手 术,5例临床证实)的CT片及临床资料,放射科医生双盲读片分析。结果60例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经CT平扫发现脾 实质密度不均匀(包括脾实质血肿、脾包膜下血肿、脾撕裂等)、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共39例(65%),“哨兵血块 征”54例(90%),腹腔积血46例(76.7%),脾肿大34例(56.7%),脾附近软组织挫伤、骨骼骨折17例(28.3%)。结论CT 平扫诊断钝性脾破裂的直接征象是脾包膜中断或呈“葱皮”样改变,其余皆为间接征象。  相似文献   

16.
17.
CT是诊断夹层动脉瘤的准确方法。平扫CT见主动脉扩大、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非特征性表现,主动脉壁钙斑内移或在夹层的假囊内有较高密度血块较具特征,可提示诊断。主动脉壁纤维化或赘生物、动脉硬化性动脉瘤血块表面钙化等均可造成钙斑内移的假象,故不能确诊。多数夹层动脉瘤有内膜撕裂,血液可经此流入假囊内,故增强CT见两个腔和内膜瓣,即可确诊。但有时假囊被血块  相似文献   

18.
钝化肝撕裂的CT平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平扫在诊断肝脏钝伤方面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临床证实的钝性肝撕裂患者的CT片及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均有明确的外伤史,经CT平扫发现肝实质裂伤20例(83.3%),腹腔积血16例(66.7%),右侧肋骨骨折7例(29.3%).提出了"肝纹理”的概念及CT平扫诊断闭合性肝撕裂的标准.结论CT平扫是诊断肝脏钝伤撕裂的准确、快速、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袁元  黄子星  李真林  唐鹤菡  宋彬   《放射学实践》2013,(12):1191-1195
目的:比较双源CT胰腺双能量扫描虚拟平扫与真实平扫的图像质量差异。方法:67例患者行双源CT上腹部真实平扫(TNE)、动脉期和门脉期双能量扫描,通过双能量liver—VNC软件后处理分别得到动脉期和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比较真实平扫、动脉期虚拟平扫和门脉期虚拟平扫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图像主观质量评分以及辐射剂量。结果:TNE、动脉期VNE和门脉期VNE三组图像中的胰腺CT值、竖脊肌CT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图像噪声、胰腺信噪比和胰腺-竖脊肌对比噪声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动脉期VNE图像噪声最低,信噪比最高;三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均满足临床诊断,且评分TNE〉动脉期VNE〉门脉期VNE(P〈0.001);采用动脉期VNE的总有效剂量(ED)和采用门脉期VNE的总ED均低于采用TNE的总ED(P=0.001)。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胰腺虚拟平扫的图像质量接近于真实平扫,并且动脉期虚拟平扫图像质量优于门脉期,在临床胰腺三期增强扫描中可能替代真实平扫并且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SWI、CT平扫在颅脑外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颅脑外伤患者57例,很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重度损伤组,比较3组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比较颅脑外伤存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不同病变部位SWI、MRI平扫和CT平扫检出的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结果: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损伤程度的患者中,SWI检出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DAI患者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额叶白质、颞叶白质、顶叶白质、枕叶白质、胼胝体中,SWI检出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在不同病变部位中,SWI检出累及出血性病灶数目均高于MRI平扫和CT平扫(均P0.05)。结论:SWI能有效检出颅脑外伤中不同损伤程度和不同病变部位的出血性病灶累及区域数和病灶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