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萍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65-966,99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精神科病房的应用以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实验组,一个普通病区为对照组。2011年1~9月,实验组应用新制定的服务标准,并改变护理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服务标准及护理模式对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调查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赢得医疗市场的重要保证,也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消除疾病痛苦,恢复患者身心健康,满足患者需要的新的服务理念。患者满意度提高,护患关系和谐,护理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一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为实验组,一个普通病区作为对照组。2012年4月-2013年2月,实验组应用科室新制定的服务标准并改变相应的护理模式,对照组依然采用传统的服务标准及护理模式对住院患者实施护理。结果对两组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患者满意度、家属及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真正做到“一切为患者”着想的人性化服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医养结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方法:收集院内收治的处于"医"或"养"状态的老年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入院后,对照组患者予以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予以常规安全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接受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的护理服务,对比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情况、满意度调查评价以及安全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护理评价得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5);试验组PDCA循环管理模式后服务态度、业务水平、病区管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护理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危重患者、分级护理、病区管理、护理安全"认可度较高;且院内服务满意度各指标显著较高(P<0.05).同时,试验组安全事件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开展优质护理,为医养结合护理患者提供优质、安全、满意的护理服务,能够持续改进患者满意度以及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对护士实施分层级绩效考核,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优质护理服务的长效机制。方法:选择我院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5个病区作实验组,5个病区在推行分层级绩效考核前的护理综合目标考核结果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对护士实施分层级使用,分别设计各层级绩效考核量表、岗位系数和层级系数以及岗位考核标准和评价标准,成立绩效考核小组,全科医护人员参与考评。结果:实验组的护理综合目标管理考核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护理服务、危重症护理、护理安全、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分层级绩效考核明显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优质护理服务前(2010年4月~2011年4月)和优质护理服务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18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仅进行一般产科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下进行护理干预,为期2周,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焦虑抑郁情绪、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实验组患者焦虑抑郁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改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田建淑  杨晶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133-13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的建设,介绍我院VIP内科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的做法。方法按照卫生部、厅的部署和我院的安排,结合VIP内科实际,逐步、稳妥地实施护理管理模式、排班模式,夯实基础护理,加强健康宣教及病情观察,简化护理文书等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工作。结果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与之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患者的陪护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围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手术室护理配合工作设为标准路径,并随机选择2个手术病区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的为实验组,未实施护理路径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各为40人。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评分、医生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护理路径护理,使患者接受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手术患者满意度及手术医生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普通病区的应用效果。方法:在儿科普通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结果: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儿科普通病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护士对专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9.
周永静  赵靖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1):1404-1405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优化护理模式,强化基础护理,加强健康指导,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等。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基础护理、病区管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四项护理质量质控得分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精神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可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泌尿外科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并进行相关评价.方法 :选取我院80例泌尿外科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为实验组患者同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临床效果,以及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护患纠纷情况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并发症情况、护患纠纷等方面的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泌尿外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高,可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管理模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同时选取2019年1月-2021年8月于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工作的15名护士,研究期间护士无变动。观察组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士的工作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隙管理模式实施后,护士的基础护理、消毒隔离、重症护理、护理文书书写、病区管理以及急救物品管理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护士的工作质量,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精神科封闭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后一年内收治的病人为观察对象,通过改变护理管理模式,按优质护理服务标准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选取我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前一年内收治的病人,病人是给予传统护理服务标准实施护理干预.通过查找交班报告,护理记录及病区意外事件登记资料.结果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开展后护理安全事件发生率由开展前的4.28%下降至1.35%.结论 在精神科封闭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降低精神科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3月-2009年12月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3月-2010年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护理质量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对胃癌手术患者开展优质护理的方法,观察其对提高患者主观满意度等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62例胃癌手术患者分为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30例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之后,发放护理部设计的护理质量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对护理技术、护士服务态度、基础护理、病区环境四个方面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胃癌手术患者开展优质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主观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患者住院日数.  相似文献   

15.
郭书慧 《大家健康》2015,(5):166-167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在门诊分诊中是否实施优质护理作为分组依据,对来我院就诊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享受到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40例,在门诊分诊过程中接受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护理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就诊期间投诉率以及风险事故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健康宣教、护理态度以及护理环境)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门诊分诊中,有助于帮助患者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缓解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可在临床加以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贯彻落实尧都区卫生局“2012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的精神,我院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试点工作.方法:选择心血管内科、骨科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和排班模式,落实基础护理,创新护理服务,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定期检查.结果:示范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患者满意度、护理质量、护理安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大于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服毒自杀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服毒自杀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合实验组,每组34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及满意度的影响。结果:对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及满意度,而对照组患者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且实验组和对照组两者间的治愈率及满意度的差异显著(P0.01)。结论:对服毒自杀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6月至2014年3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结果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及患者家属对护理工组的满意度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高护理技能水平和质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善护士的服务态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在门诊优质护理活动中,门诊内科分预诊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将各种优质服务项目落到细微处,从点滴做起,更好地满足了门诊病人的需求,有效的促进了护理深入开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方法 将2010年4月-2010年12月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对照组,将2011年3月-2011年12月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的护理质量评分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作为实验组.分析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我科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分经t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科护理质量和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评分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提高医生对护士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加强基层医院护理管理,有效提高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在基层医院推行“5S”管理模式。方法 2006年,本院在产科实施“5S”管理,制定“5S”护理服务模式的目标及相关考核标准,儿科未实施“5S”管理及制定相关标准,对2个病区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考核评分,并制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全年本院产科病区1005例住院患者及儿科病区769例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产科病区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均较儿科高p〈0.05,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少,事情繁多,且环境嘈杂狭小,甚至于脏乱,而优质的医疗环境可使人产生并保持良好的愉悦心境,推行“5S”管理模式能使护理质量和护士综合素质及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