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患者,其中90例未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设为A组,30例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设为B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C组。比较三组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N)、血肌酐(Scr)、尿肌酐(Ucr)、胱抑素C(Cys C)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中PCT升高者占60.00%,PCT正常者占40.00%;其中PCT升高者2周内并发肝肾综合征25.00%,显著高于PCT正常者的1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CPR和Cys-C:B组>A组>C组,P<0.05;24h-Ccr:C组>A组>B组,P<0.05;WBC:B组与C组均高于A组,P<0.05;N:A组与C组均低于B组,P<0.05。结论降钙素原检测对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短程抗菌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于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患儿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患儿运用血清降钙素原指标检测指导治疗,对照组患儿运用常规经验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抗生素应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患儿为87.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钙素原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00 ~22.091,P<0.05);白细胞计数(WBC)值在治疗前五天时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结束时恢复至正常水平(t=11.413 ~6.059,均P<0.05);C反应蛋白(CRP)值在治疗第三天时升高,后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71 ~ 17.276,均P<0.05).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257、5.286、10.357,均P<0.05).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的动态监测有助于抗生素治疗方案的调整,并对短程抗菌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入太 《现代养生》2023,(21):1607-1609
目的 分析老年人出现心力衰竭合并肺炎症状后,根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抗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入院治疗的260例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组间性别、年龄、体重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结合病情及症状采用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结合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施行抗感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沉、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降低,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施行抗感染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二重感染发生率为3.85%,低于对照组的1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抗感染疗程、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身体、社会、生活、心理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生活质量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降钙素原于重症肺炎应用中的动态变化及其抗感染治疗有效机制。方法:课题共收集重症肺炎患者102例为客观对象,模拟随机抽签模式,数列由1~51进行分布,均分两组,51例一组纳入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51例一组纳入实验组,实施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结果:实验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短于参照组时间(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BC、Hs-CRP、PCT指标具有一致性(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WBC、Hs-CRP、PCT指标均显著低于参照组指标(P<0.05)。结论:降钙素原动态变化利于重症肺炎病情监测,以便开展合理抗感染治疗,提高临床抗感染疗效。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学工程》2018,(1):65-66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验在尿路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疑似尿路感染患者41例,行血、尿常规,中段尿细菌培养及PCT检验,分析各检查结果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41例患者中,中段尿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有12例呈阳性,29例呈阴性,尿细菌培养阳性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尿细菌培养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血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与血白细胞计数在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上不具有一致性(κ=0.042,P=0.750)。结论血清PCT是诊断细菌性尿路感染的敏感指标,在细菌性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清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降钙素原属降钙素前体,新近发现它是细菌感染的很好标志物,可作为预后判断和疗效评价的指标。本文对降钙素原的生物合成、代谢、生物学作用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的临床意义,为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早期发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医院腹膜透析中心行腹膜透析患者12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组62例、非腹膜炎组64例,同期选取健康体检人员60名为对照组,对3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检测,比较其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腹膜炎组、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CT水平和阳性率分别为(5.25±1.72)(0.68±0.16)(0.51±0.13)μg/L和88.71%、4.69%、3.33%;腹膜炎组PCT水平和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治疗后血清PCT表达水平和阳性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在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明显升高,是一项良好的对腹膜透析并发感染性腹膜炎鉴别诊断和疗效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3月期间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的39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轻症组343例,重症组56例,血清PCT累计检测例数798例,选取2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PCT并进行比较。 结果重症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血清PCT水平高于单纯COVID-19组(P<0.01);COVID-19合并细菌感染组血清PCT水平高于COVID-19伴器官功能衰竭组与单纯COVID-19组(P<0.01)。 结论当COVID-19患者出现器官功能衰竭或合并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水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连续监测血清PCT水平,在COVID-19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尹华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864-486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早期诊断重症肺炎的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搜集近两年来来我院治疗的48例重症肺炎的患者,与入院后的第1、3、5天分别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计数(WBC)检测,根据其预后情况将本组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者的PCT和WBC的检测结果。结果死亡12例,存活36例;死亡组第3、5天及死亡前PCT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病情好转时,PCT水平下降;病情恶化时PCT明显升高。第1、3天对照WBC,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第5天及死亡或者转出前的WBC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结论动态检测血清PCT的水平,还可以协助判断重症肺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骨科患者细菌感染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方法 对32例骨科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和36例未有细菌感染的患者血清进行PCT、C-反应蛋白、WBC检测,并对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相同项目检测,将感染组、未感染组和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感染组患者血清PCT、WBC水平分别高于未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经抗感染治疗后,其PCT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可作为诊断骨科患者细菌感染的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血清PCT水平变化,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托伐普坦治疗肝硬化合并腹水、低钠血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8年8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0例肝硬化合并腹水、低钠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托伐普坦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托伐普坦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服用托伐普坦片,15 mg/d;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输入托拉塞米注射液20 mg/d和(0.9%NaCl 100 ml+10%NaCl 30 ml)/d。观察2组患者体质量、尿液、腹围、血钠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第7 d,托伐普坦组血钠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2 d,托伐普坦组尿量增加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部分患者出现口渴症状。结论 托伐普坦能有效纠正肝硬化腹水患者低钠血症,增加尿量,减少腹水量,耐受性良好,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效果。方法:采用腹水超滤治疗仪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症状、体征、肝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80.3%,患腹围减小,体重下降,尿量增加,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提高。结论:腹水超滤浓缩腹腔回输治疗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托拉塞米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6年3月怀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接受治疗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患者予托拉塞米联合人血白蛋白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予托拉塞米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中腹胀缓解时间、腹水减退时间和每日尿量,以及治疗后血清Na和K浓度的差异。 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缓解时间[(3.1±1.5) d]及腹水减退时间[(4.2±1.8) 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4.5±1.3) d,(6.1±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每日平均尿量[(2 137.4±252.6) mL]多于对照组患者[(1 529.6±217.3)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比较,治疗后血清Na和K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托拉塞米和人血白蛋白联合应用治疗肝硬化腹水能够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可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以制定预防对策。方法对某院1999年1月—2006年10月住院的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3例肝硬化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43例,18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29.61%,例次感染率为37.47%。医院感染率比较:肝功能Child-Pugh分级B级、C级者较A级者高,血清蛋白值及白细胞计数低者较其正常者高,有并发症者较无并发症者高,住院时间≥2周者较<2周者高(均P<0.01)。肝硬化合并医院感染者病死率为18.88%(27/143),显著高于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肝硬化患者病死率6.18%(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发生医院感染者预后较差;其医院感染发生与肝功能情况、血清蛋白值、白细胞计数、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有关,应针对上述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肝硬化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对传统利尿药物治疗无效的肝源性难治性腹水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41例传统利尿药物治疗无效而加用托伐普坦的肝源性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托伐普坦(7.5 mg/d或15 mg/d)联合利尿剂(螺内酯40~120 mg/d和呋塞米20~60 mg/d)治疗至少1周。比较患者加用托伐普坦前后相关生化指标及尿量的变化。同时根据患者前3天的尿量变化情况调整托伐普坦用量。尿量无明显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500 mL),托伐普坦剂量均增至15 mg/d;尿量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500~1 500 mL),则维持原剂量不变;尿量明显增加者(24 h尿量增加>1 500 mL),则剂量均调整至7.5 mg/d,继续观察患者疗效至第7天。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9例起始剂量无效而增加剂量患者,仅2例尿量明显增加,腹水消退,但与剂量调整前相比尿量未见明显增加[(1 960.00±510.59)mL vs. (2 161.11±956.81)mL,P=0.452]。8例起始剂量疗效显著而减少剂量患者,仅1例出现尿量明显回落,与调整前相比尿量相对减少[(4 281.25±445.37)mL vs. (3 048.75±710.88)mL,P=0.001]。托伐普坦治疗7 d后患者尿量较治疗前明显增多[(1 484.05±612.0)mL vs. (2 508.92±887.97) mL,P<0.001]。63.41%患者腹水明显消退,68.29%患者下肢水肿减轻,50%低钠血症患者较治疗前血钠升高[(131.88±4.59)mmol/L vs. (134.68±6.30) mmol/L,P=0.03]。同时伴有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加用托伐普坦后并未出现肝损害加重。肝硬化程度Child-Pugh分级影响托伐普坦疗效。主要不良反应为口干、口渴。结论托伐普坦对传统利尿剂治疗无效的难治性腹水肝病患者有一定促排水利尿作用,同时可改善患者低钠血症。托伐普坦起始剂量无效者,即使增加药物剂量也未见疗效增加;而起始剂量显著有效者减少药物剂量后,疗效相对将降低,但尿量仍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的牙周健康状况,从而为肝硬化患者的牙周疾病提出预防建议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2016年7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口腔科就诊的30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口腔健康状况调查及牙周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在300例患者中,牙龈出血检出率为74.67%,牙石检出率为90.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和女性发生牙周炎的风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发生牙周炎的风险比女性要高;与35~44岁的肝硬化患者相比,45~59岁的肝硬化患者发生牙周炎风险增加(OR=2.263,95%CI:1.268~4.038,P=0.006)。结论 肝硬化患者牙周健康状况不佳,口腔卫生保健意识淡薄,应采取积极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在晚期肝硬化患者的治疗期间,对其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在治疗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此为后期理论研究做指导.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2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和适应性≥53分的晚期肝硬化患者5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的家庭亲密度评分<65分和适应性<53分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长期抗病毒治疗对Child-Pugh B级和C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10年1月1日就诊的3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hild-Pugh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长期抗病毒对不同分级患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所有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63.73%(246例).5年累计生存率Child-Pugh B级组患者为73.05%,C级组为56.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23,P<0.01).Child-Pugh B级组第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5.81%、91.88%、95.92%,高于C级组(87.21% 、83.77%、90.00%),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595、5.330、3.887,P<0.05);Child-Pugh B级和C级组患者第4、5年生存率分别为93.62%、92.42%和95.14% 、90.51%,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309、0.289,P>0.05).经抗病毒治疗5年生存的Child-Pugh B级、C级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活动度、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无论Child-Pugh B级或C级HBV相关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长期抗病毒治疗的生存率均能超过55.00%,B级患者优于C级患者.Child-Pugh分级较差的生存者经长期抗病毒治疗可获得与分级较轻患者相似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周方圆 《中国校医》2022,36(11):838-840
目的 分析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月本院肝硬化腹水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46)和对照组(n=46),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对比2组遵医行为(合理饮食、戒烟戒酒、遵医嘱用药、合理运动、定期复查)、干预前后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生活质量(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结果 研究组合理饮食率为95.65%(44/46)、戒烟戒酒率为91.30%(42/46)、遵医嘱用药率为95.65%(44/46)、合理运动率为91.30%(42/46)、定期复查率为100.00%(46/46),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3.91%(34/46)、69.57%(32/46)、76.09%(35/46)、63.04%(29/46)、71.74%(33/46)(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ALT为(30.68±4.13)U/L 、AST为(33.72±4.03)U/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6.26±4.59)U/L、(52.08±4.46)U/L(t=17.114,20.716,P<0.001);干预后,研究组生理功能评分为(19.56±1.78)分、心理功能评分为(19.23±1.68)分,高于较对照组的(15.56±1.39)分、(15.74±1.42)分(t=12.013、10.761,P均<0.001)。结论 医护同组责任制护理应用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可提高遵医行为,改善肝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