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例行平扫,38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对CT定位定性准确度进行计算,对本组患者的MS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①4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良性肿瘤18例,恶性肿瘤28例。其中间叶组织来源31例,12例良性,19例恶性;神经组织来源13例,5例良性,8例恶性;生殖细胞来源1例,良性;不明来源1例,恶性。②MSCT准确定位38例,定位准确率82.6%;定性正确29例,正确率63.0%。结论:将MSCT应用于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鉴别诊断,能够准确地定位及定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4):116-118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50例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患者应用螺旋CT的定性、定位诊断准确率。结果(1)病理诊断:良性20例,恶性30例,主要类型来源:间叶组织来源(n=28)、神经组织来源(n=14)、淋巴组织来源(n=5)、生殖细胞来源(n=3);(2)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平滑肌瘤、脂肪瘤、淋巴组织瘤、脊神经鞘细胞瘤、神经节细胞瘤、副神经节细胞瘤、淋巴瘤、生殖细胞瘤、粒细胞瘤等类型,经CT扫查,除生殖细胞瘤边界不清楚外,其他类型肿瘤边界均清楚;平滑肌瘤、脂肪瘤及脊神经鞘细胞瘤均分别有1例为量变,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钙化/骨化例数分别为2例、1例及2例,平滑肌瘤、脂肪瘤及淋巴组织瘤坏死例数分别为4例、3例及2例;(3)50例患者中,螺旋CT定位准确例数为41例,定位准确率为82.00%(41/50);定性准确例数为32例,定性准确率为64.00%(32/50)。结论螺旋CT在原发性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在对疾病的定性与定位诊断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黄子荣 《重庆医学》2012,41(1):77-79
目的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探讨螺旋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临床手术、经皮穿刺病理检查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螺旋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检查结果探讨各类肿瘤影像学特点。其中5例平扫,22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27例中来源于间叶组织14例,12例为恶性;神经组织3例,1例为恶性;生殖细胞源性肿瘤8例,1例为恶性;淋巴组织2例均为恶性。CT定位正确24例(88.9%),定性正确17例(62.96%)。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较好的定位判断,并能在定性上显示和解释部分肿瘤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腹膜后肿瘤和肿瘤样病变CT表现,探讨CT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的价值和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良性25例、恶性20例.良性病变CT显示密度均匀,轮廓光滑,边界清晰;恶性病变CT显示混杂密度,瘤体大而不规则.CT定位诊断正确率87%,良、恶性诊断准确率78%,组织类型诊断率49%.结论 CT对腹膜后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对肿瘤定位诊断准确,对良恶性鉴别有帮助,但对病理组织类型诊断有限度.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特征性CT表现。方法对31例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进行分析。结果良性20例,恶性11例。其中定位正确28例,定性正确23例。后腹膜肿瘤的基本CT表现为密度不均的软组织肿块与邻近脏器的受压移位和受侵。结论 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有较高的价值,对定性诊断有较大的帮助,对病理组织学类型估计有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结果CT对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为83.3%,对良恶性判断的准确率为77.8%,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7.8%.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可靠,对良恶性预测具有帮助,对病理类型估计能提供线索,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胃间质瘤多层螺旋CT表现及其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胃间质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活检病理证实的46例胃间质瘤的螺旋CT资料,总结良恶性胃间质瘤的CT表现以及与其他胃部肿瘤的鉴别诊断。结果:46例胃间质瘤位于胃底14例,胃体28例,胃窦4例。良性13例,交界性15例,恶性18例。螺旋CT扫描初诊检出肿瘤46例,检出率和定位准确率均达100%;诊断准确率80.4%(37/46),判断良恶性准确率为63.0%(29/46)。恶性间质瘤的主要征象为:肿瘤不规则形,边缘不清,直径>5cm,密度不均(坏死灶明显、不均匀强化)、肿瘤侵犯胃周结构及出现转移灶,其中胃周侵犯及远处转移是恶性间质瘤的特异性征像。结论:螺旋CT检查在胃间质瘤定位、定性、分期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沈东 《中国医疗前沿》2011,(19):85-85,7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7例资料完整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MSCT平扫加三期强化扫描的影像资料。结果肿瘤术前MSCT检出率100%(27/27);术前定位准确率92.59%(25/27);术前良、恶性判断准确率85.15%(23/27);术前病理组织类型判断准确率为29.63%(8/27);能清晰提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大血管及输尿管之间的关系。结论 MSCT能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CT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全部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25例均经工作站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10例行三维重建(3D)。结果神经组织源性肿瘤13例,间叶组织源性肿瘤6例,胚胎残余组织源性肿瘤3例,其它类型肿瘤3例。CT定位诊断正确率为80%(20/25),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76%(19/25)。结论 CT检查对原发性腹膜后良性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特别是区分良恶性病变方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诊断要点,以提高对原发腹膜后恶性肿瘤的认识,评价CT在明确腹膜后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腹膜后恶性肿瘤的CT图像,观察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及强化程度,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腹膜后肿瘤的CT特点。结果 126例中,21例CT定位与手术部位相符合,其定位的准确性为80.8%(21/26);11例CT定性结果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完全相符,准确性为42.3%(11/26)。2脂肪肉瘤9例,平滑肌肉瘤1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胃肠外恶性间质瘤1例,尤文氏肉瘤1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节神经母细胞瘤1例,恶性神经内分泌瘤1例,混合生殖细胞肿瘤1例,卵黄囊瘤1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1例,精原细胞瘤1例。结论腹膜后恶性肿瘤种类多,大多数CT表现不具有典型的特异性,但CT对腹膜后肿瘤的定位诊断率较高,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CT三维重建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CT表现。结果 CT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神经源性肿瘤6例,脂肪瘤1例,脂肪肉瘤2例,平滑肌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嗜铬细胞瘤1例,畸胎瘤4例。结论 CT三维重建能为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平滑肌肉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分析6例手术病理证实的后腹膜平滑肌肉瘤,螺旋CT平扫加增强扫描,结合文献研究其定位和定性征象并讨论误诊原因及鉴别诊断。结果 6例腹膜后平滑肌肉瘤,2例误诊为卵巢癌,2例误诊为恶性淋巴瘤。CT表现均为腹膜后不规则巨块型占位,边界不清5例(83%),全部病例未见钙化、出血、囊变的改变,肿块中央出现低密度3例(50%),4例(67%)包裹周边血管。结论 腹膜后平滑肌肉瘤在定位、定性上均容易误诊,其CT表现特点是容易侵犯腹部血管,鉴别诊断包括腹膜后脂肪肉瘤、肾源性肿瘤、恶性神经类肿瘤、恶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SCT多期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GISTs)忠者的CT平扫和多期增强螺旋CT扫描资料。结果20例GISTs发生在胃11例,小肠3例,肠系膜3例,食管1例,直肠1例,腹膜后1例;良性4例,潜在恶性3例,恶性13例;多边界较清楚;圆形、类圆形或分叶状的肿块17例,厚壁不规则形3例。良性GISTs多密度均匀,强化均匀;恶性者密度不均匀,强化不均匀。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0%(18/2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85%(17/20)。结论CT能准确显示GISTS的部位、形态和大小,鉴别肿瘤良恶性及有无转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该区肿瘤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1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有:脂肪肉瘤(4例)和脂肪瘤(3例),脂肪成分为其主要特征;神经鞘瘤(3例)均位于脊柱旁沟;恶性淋巴瘤(3例),由肿大淋巴结融合而成;平滑肌肉癌(2例),内见大片状坏死;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肿瘤密度略低于肌肉,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CT和MRI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方面有较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组织来源多样,定性诊断困难,有时肿瘤体积很大,定位及分析其来源亦会发生困难。近年我们遇见5例少见的腹膜后原发性肿瘤均经CT诊断和手术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在腹膜后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影像学表现。结果CT定位诊断符合率为875%,良恶性诊断符合率为90.63%对部分肿瘤可直接进行病理学诊断。结论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诊断及良恶性诊断可靠,对病理学诊断亦能提供一定线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螺旋CT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2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5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螺旋CT检查,对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CT共检出腹膜后肿瘤55个,经手术证实腹膜后肿瘤共55个,检出率为100%。55个肿瘤最长径≤3.0 cm者3例,3.1~5.0 cm者18例,5.1~10.0 cm者23例,>10.0 cm者11例。结论螺旋CT扫描能够清晰显示腹膜后肿物病灶的部位、大小、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能够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物做出准确的定位诊断,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的CT/MRI影像学特点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提高腹膜后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1年10月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1例腹膜后肿瘤的CT/MRI表现,并与临床资料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1例术前CT/MRI检查均显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病理示良性13例,恶性18例。按组织起源分类,其中间叶组织肿瘤13例(脂肪肉瘤6例、脂肪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平滑肌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5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副神经节瘤3例);胚胎残余组织肿瘤(精原细胞瘤)1例;淋巴瘤8例。CT/MRI定位诊断正确率93.5%(29/31),组织学类型诊断正确率58.1%(18/31)。CT/MRI可比较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进行肿瘤部分成分的分析。结论:CT/MRI影像学表现及部分成分分析,对腹膜后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9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以腹痛、腹胀和腹部包块为主要症状。恶性占5/9,良性占4/9。肿瘤切除恶性3例(60%,3/5),良性3例(75%,3/4)。肿瘤完全切除患者随访1年,有3例局部复发,复发率为50%。结论:腹膜后肿瘤的早期诊断困难,彩超和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手段。腹膜后肿瘤应尽可能手术完全切除,这对提高治愈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和免疫组化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25例,十二指肠6例,空回肠13例,结肠1例,肠系膜2例,回盲部1例。良性11例,恶性23例,交界性14例。CT诊断的敏感度为100%,定位准确率为87.5%(42/48),定性准确率为83.3%(40/48)。结论螺旋CT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和良恶性判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