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血清营养素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收治的5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维生素A等营养素水平,对其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期随机抽取5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作为对照。结果 小于胎龄儿、有创辅助通气、侵入性操作、外出检查、住院天数超过1周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组锌、维生素A、25-羟基维生素D[25-(OH)D]的缺乏率分别为36.0%、42.0%、34.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6.0%,22.0%,20.0%;P均<0.05)。两组间钙、铁及镁缺乏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发生医院感染的VLBWI中锌、维生素A、D缺乏普遍存在,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LVBWI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接触极低出生体重儿宝宝空间(Baby space)手卫生情况及研究期间医院感染率的变化。方法将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收住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病区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卫生规范;观察组在常规的手卫生规范基础上,对所有人员反复培训手卫生知识、床单元重点部位贴蓝色标识,蓝色标识区称为宝宝空间(Baby space),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手卫生依从性(90.4%)明显高于对照组(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314,P<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52,P<0.05)。结论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创造Baby space,在接触Baby space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可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从而能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00例VLBWI的临床资料,根据低体温的发生情况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分析VLBWI低体温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00例VLBWI的低体温发生率为60.00%.1 min Apgar评分≤7分、新生儿窒息史、剖宫产均是新生儿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的患病率、高危因素.方法分别对1997~2000年期间233例VLBW和1999~2000年期间121例VLBW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3例VLBW中有56例ROP,患病率为24.0%,其中每年ROP患病率在22.6%~25.5%,1例致盲.通过对30余种高危因素与121例VLBW发生ROP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低出生体重、输血、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是造成ROP的重要原因.结论预防ROP的发生应首先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减少输血,预防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6.
5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银凤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6):2251-2252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1h内测体重不足1500g者。我院新生儿科自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共收治VLBWI50例,占全部新生儿的0.64%,占早产儿的9.11%。死亡11例,死亡率为22.00%,是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对VLBWI的救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健。本文对50例VLBW的致病因素及诊治进行了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小儿均以实用新生儿学胎龄评估标准及诊断标准进行评估诊断〔1〕。50例VLBWI中,男33例、女17例。体重600~1480g,胎龄7~35周;产时窒息15例,气管插管复苏9例,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肺…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分析我国极低体重儿(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颅内出血(ICH)的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和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了建库至2020年9月18日在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VIP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发表的文献,并手动检索相关参考文献。按照文献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较高质量文献,最后采用RevMan5.3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累计ICH人数790例,无ICH人数1 871例,经Meta分析结果显示,VLBWI和ELBWI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为:宫内窘迫或窒息(OR=2.52,95%CI:1.98~3.21)、应用机械通气(OR=3.35,95%CI:2.56~4.38)、机械通气时间>3 d(OR=10.29,95%CI:3.69~28.66)、凝血机制障碍(OR=3.42,95%CI:1.80~6.48),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OR=3.79,95%CI:1.92~7.50),胎龄<29周(OR=2.45...  相似文献   

8.
6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男35例,女27例,胎龄28~34周,体g;并发症以呼吸暂停(58.1%)、吸入性肺炎(45.2%)、窒息(21%)及RDS(16.1%)为常见。残废2例,死亡率为35.5%。死因以肺出血、反复呼吸暂停及颅内出血为主。除加强国产期保健,预防早产外,还 积极治疗各种并发症,包括早期保暖、静脉营养及生后6小时内主鲁米那钠降人出血率,预防核黄疸及处理呼吸综合治疗,才能降低婴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 ( VL BW)早产儿视网膜病 ( ROP)的患病率、高危因素。方法 :分别对 1997~ 2 0 0 0年期间 2 33例 VL BW和 1999~ 2 0 0 0年期间 12 1例 VL BW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3例 VL BW中有 5 6例 ROP,患病率为2 4 .0 % ,其中每年 ROP患病率在 2 2 .6 %~ 2 5 .5 % ,1例致盲。通过对 30余种高危因素与 12 1例 VL BW发生 ROP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及应用逐步 L ogistic回归分析法发现 ,低出生体重、输血、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是造成 ROP的重要原因。结论 :预防 ROP的发生应首先减少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 ,减少输血 ,预防和及时纠正低氧血症、低碳酸血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very low birth weight,VLBW)儿早期死亡的围生期高危因素。 【方法】 选取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43例VLBW儿为研究对象。生后7 d 的结果:生存或死亡作为应变量,根据分层分析模型将围产期高危因素(自变量)分为远端、中间和近端3层,然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对所有变量进行分析。 【结果】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为13.29%(19/143)。变量经多因素Logistic 回归调整后显示,远端因素中母亲分娩时合并脐带脱垂者明显增加了VLBW 婴儿早期死亡的危险(AOR:8.69,95%CI:1.128 ~ 67.002);中间因素中胎龄<28周或生后5 min Apgar 评分<7分的VLBW 婴儿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的危险(AOR:11.47,13.55;95%CI:2.066~63.712,3.156~58.221);近端因素中婴儿合并颅内出血者亦有明显高的早期死亡危险(AOR:4.56,95%CI:1.088~19.170)。 【结论】 VLBW婴儿早期死亡率高,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出生时窒息是死亡的最危险因素,通过提高产科质量、加强产科和新生儿科合作,降低窒息的发生是减少此类患儿早期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极低出生体重儿住院期间体重增长情况,探讨影响体重增长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深圳市妇幼保健院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期间住院的1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体重增长速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147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体重增长速度中位数为12.77 g/(kg·d),宫外生长迟缓率为62.6%,适宜体重和高体重增长组的住院天数(P50分别为48 d、36 d)小于低体重增长组(P50=56 d),高体重增长组宫外生长迟缓率(34.80%)小于适宜(65.30%)和低体重增长组(75.90%)(均P < 0.05);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重、体重恢复时间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与体重增长速度有关。结论 大多数极低出生体重儿在住院期间体重增长缓慢,影响其体重增长速度的因素有出生体重、体重恢复时间和达到全肠内营养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为降低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聊城市人民医院出生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体重<1 500 g)和/或胎龄<32周早产儿共24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体温分为正常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5℃~37.5℃)122例、轻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6.0℃~36.4℃)98例、中度低体温组(入院体温为32.0℃~35.9℃)27例,记录三组病例的入院体温、一般资料及围生期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4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入院体温波动于34.8℃~38.0℃,平均体温(36.37±0.44)℃。单因素分析及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中度低体温组胎龄、剖宫产比例小于正常体温组(H=12.316、χ2=7.739,P<0.05),出生时气管插管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22.907, P<0.05);中度低体温组和轻度低体温组出生体重小于正常体温组(H=26.060,P<0.05),5 min Apgar评分≤7分及窒息复苏的比例大于正常体温组(χ2= 27.594、23.879,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重(OR=0.997, 95%CI:0.996~0.999)、多胎(OR=2.279, 95%CI:1.106~4.694)和窒息复苏(OR=3.265, 95%CI:1.209~8.819)为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或胎龄小于32周早产儿低体温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出生体重、多胎和窒息复苏是导致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降低其入院低体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以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盐城市妇幼保健院重症监护病房,使用胃肠外营养(PN)时间>2周的极低出生体重儿223例为研究对象.将发生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症(PNAC)的54例为观察组,其余16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在出生情况、胃肠外营养相关因素以及住院期间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 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重越低、禁食时间越长、开始喂养时间越迟、胃肠外营养持续时间越长,以及合并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均为PNAC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x2值分别为4.259、5.423、10.227、27.371、3.862、4.110、6.001,均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在胃肠外营养过程中,为减少PNAC的发生,应关注如下危险因素出生体重低、禁食时间长、开始喂养时间迟、PN持续时间长,以及合并窒息、颅内出血、败血症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袋鼠式照护与母乳喂养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共279例为研究对象,前半年住院者为对照组(n=140),后半年住院者为研究组(n=139)。对照组仅实施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常规的宣教和探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袋鼠式照护,均为每周2次,持续4周,分析袋鼠式照护与母乳喂养的关联性。结果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及住院天数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喂养方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9.579,P<0.05);按照住院天数分层后,结果显示在住院7d内、7~14d及15~78d内,两组患儿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研究组纯母乳喂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1.851、60.964、56.084,均P<0.05);两组患儿家属在愿意母乳喂养、知道宝宝可以吃母乳、未能送母乳的原因是路途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家属知道NICU可接收母乳、已送过母乳占比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98、36.695,均P<0.05),在父母未掌握挤奶技巧、母乳分泌量少、掌握挤奶技巧的情况在65分以下方面占比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7.929、39.715、47.199,均P<0.05)。结论NICU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接受袋鼠式照护,其母乳喂养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VLBWI)和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birth weight infant, ELBWI)不同时期神经发育损害发生的变化趋势。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2005年10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收治并救治成活的VLBWI和ELBWI, 纠正胎龄18~42个月, 完成贝莉婴儿发育量表-Ⅱ(Bayley Scales of Infant Development-Ⅱ, BSID-Ⅱ)的患儿有143例, 按入院时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5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54例;第二阶段为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入院的患儿, 共89例。比较两个阶段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情况。结果 两个阶段的研究对象在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及分布上均相似。第一阶段患儿的智力发育指数得分(88.6±19.2)显著低于第二阶段(97.0±14.6)(P=0.004);第一阶段患儿智力发育指数<70的发生率(14.8%)显著高于第二阶段(3.4%)(P=0.014)。第一阶段患儿总体神经发育损害的发生率(22.2%)高于第二阶段(13.5%), 脑瘫发生率(9.3%)高于第二阶段(2.3%),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得分(83.6±16.1)低于第二阶段(85.0±13.6),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70分的发生率(16.7%)高于第二阶段(12.4%), 但这几个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生和家长均应重视VLBWI和ELBWI的出院后随访及早期干预, 以改善患儿的神经发育预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describe the survival an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at age 2 years of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from routinely collected information in a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setting.

Design:

Case note review and child heath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was collected on all liveborn < 1,501 ginfants born in our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over 4 year 1989–1992. Main outcome measures were (a) death before discharge, (b) normal neurodevelopment at age 2 years, (c) minor impairment at age 2 years, (d) major impairment at age 2 years. Comparability with other published work was examined.

Setting:

Rotherham District General Hospital, a maternity unit with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facilities. Selected infants were transferred for continuing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to a tertiary unit. Most infants were followed up to age 2 years in a dedicated clinic.

Subjects:

Liveborn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Results:

Over the 4 year period there were 125 liveborn infants < 1,501 g; 93 (74%) survived to discharge home. Defined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measures were easily retrievable in 92 children at age 2 years from hospital case notes or child health surveillance records. Sixty-four children (70%) were neuro-developmentally normal 10 children (11%) had a major impairment (mostly cerebral palsy) and 18 (19%) had an isolated minor impairment.

Conclusions:

The incidence of major impairment amongst 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in our district general unit is broadly comparable with other published series. Outcome measures of neurodevelopmental status are available from routinely collected clinical information. The use of such measures to make detailed comparisons between units is problematical because of a wide range of confounding variables.  相似文献   

17.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人数占全部新生儿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相比低出生体重儿(即≥1 500 g),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高,预后相对更差,母乳喂养已被证实可以帮助改善其临床结局。本文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母乳喂养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