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为萍  白梅 《华夏医学》2013,26(1):11-13
目的:探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全身麻醉家兔的最佳浓度。方法:采用耳缘静脉分别注射0.5%,0.7%,1.0%戊巴比妥钠,以6ml/㎏的剂量对家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家兔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一般情况。结果:0.5%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5~6min;麻醉维持时间1h左右,达不到完成手术实验的时间。0.7%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2~3min;麻醉维持时间2h左右,全麻后肌肉松弛效果好,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麻醉致死率低。1%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1~2min;维持时间2.5h左右,家兔致死率高。结论:0.7%戊巴比妥钠溶液6ml/㎏的剂量在手术实验中对家兔可起到有效的麻醉作用,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家兔麻醉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托品、氯胺酮与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家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阿托品、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B组单纯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死亡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案静脉给药后家兔均迅速进入麻醉状态,A组实验兔麻醉维持时间短于B组,但B组有6只家兔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6/38),而A组未见实验兔因麻醉意外死亡。结论阿托品、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兔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0.7%浓度戊巴比妥钠在家兔手术实验中静脉注射麻醉的追加剂量。方法采用耳缘静脉注射0.7%戊巴比妥钠的不同追加剂量对家兔施行麻醉,记录实验中家兔的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一般情况。结果静脉追加0.7%的戊巴比妥钠2ml/kg、3ml/kg、4ml/kg剂量的戊巴比妥钠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8min,5-6min,2-3min,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0.5±0.5h、2.0±0.50h、2.5±0.5h。30只家兔在注射0.7%戊巴比妥钠3ml/kg追加剂量后肌肉松弛效果好,无呼吸抑制及死亡者。结论 0.7%戊巴比妥钠3ml/kg追加剂量在实验中可延长麻醉时间至3.5±0.5h,为迄今较为理想的家兔麻醉追加剂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氨基甲酸乙酯与普鲁卡因联合应用在实验兔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先采用25%氨基甲酸乙酯4ml/kg静脉麻醉,注射至家兔进入麻醉状态;对麻醉不成功的家兔在手术中采用追加25%氨基甲酸乙酯2~3ml或术野用1%盐酸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结果采用氨基甲酸乙酯与盐酸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联合使用的方法,与追加氨基甲酸乙酯全麻方法的比较,死亡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联合使用25%氨基甲酸乙酯全麻与1%盐酸普鲁卡因麻醉实验兔的方法操作简单,麻醉安全有效,死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适于整形外科动物实验的快速、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选取82只实验用家兔,随机分为A、B、C三组,Α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35 mL/kg),Β组给予10%水合氯醛静脉注射(2.5~3 mL/kg),C组肌肉注射速眠新Ⅱ(0.2 mL/kg)和静脉注射10%水合氯醛(1~1.5 mL/kg)复合麻醉,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3组麻醉药物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时间及动物麻醉死亡率。结果诱导期及苏醒期时长C组介于A,B两组之间(P0.05);而麻醉期时长C组与A组相当(P0.05)并均高于B组(P0.05)。结论速眠新Ⅱ与水合氯醛复合麻醉诱导及恢复时间短,麻醉维持时间长,死亡率低,是整形外科家兔动物实验中一种简便快速、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应用安定进行家兔麻醉200例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定作家兔麻醉剂,经200例不同实验项目的实际应用,证明安定可使家兔达到全麻效应.经与氨酯甲酸乙酯对照,二者就麻醉效应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某些方面前者还优于后者.表明,安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家兔麻醉剂,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Stirt 在1983年曾报告1例用小剂量氨茶硷拮抗吗啡引起的呼吸和中枢抑制,为进一步探讨该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实用价值,本实验采用了几个不同剂量氨茶硷组,比较它们使注射吗啡所致的家兔呼吸抑制的逆转程度以及有无预防作用,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选用2.0~2.5kg 健康白色家兔,性别不拘,根据预实验摸索出能明显抑制呼吸、程度稳定,不会致死的几个吗啡剂量和采用安全、有效、副作用少的不同氨茶硷剂量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体温、血压、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钾、血钠、血氯及尿素氮的影响。方法两组家兔分别用1%和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分别记录麻醉前和麻醉后5’、10’、20’、30’、45’、60’、80’、100’体温、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的值,分别检测麻醉前和麻醉后100’血钾、血钠、血氯、尿素氮和血氧饱和度的值,检验麻醉前和麻醉后不同时段所观察指标有无显著差异。结果两种浓度的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呼吸频率均在5’后显著降低(P<0.05),1%组在80’后恢复,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3%组至100’时仍未恢复。两组体温在麻醉后30’~80’显著降低(P<0.05),100’时恢复与麻醉前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心率、氧饱和度、血钾和血钠麻醉后均显著降低(P<0.05)。两组的平均动脉压、血氯和尿素氮麻醉前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3%的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对家兔的呼吸抑制时间更长,对其他指标的影响两种浓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尿液记滴器分析药物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方法麻醉家兔后,将导尿管插入尿道,经耳缘静脉留置针依次给予生理盐水、50%葡萄糖和0.1%呋塞米,用尿液记滴器收集家兔10分钟的尿量,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数据。结果 50%葡萄糖组和0.1%呋塞米组家兔尿量显著增加,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1%呋塞米组与50%葡萄糖组家兔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实验改进表明加大实验投入、探索和优化实验方法及内容,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乌拉坦在生理科学实验中对家兔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洁  许崇泰 《辽宁医学院学报》2009,30(6):504-505,510
目的研究乌拉坦静脉注射对生理科学实验中家兔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教学用兔,共计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分别经耳缘静脉注射给予戊巴比妥钠和乌拉坦全麻。结果乌拉坦的麻醉起效时间较戊巴比妥钠略慢,二者麻醉维持时间、对家兔血压、心率的影响相似,乌拉坦全麻后肌肉松弛效果更好,且对呼吸没有抑制作用,因此麻醉死亡率低,更适合运用于呼吸系统实验。结论乌拉坦在生理科学实验中对动物可起到有效的麻醉作用,其价格低廉运用于实验教学成本较低,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麻醉剂,可在生理科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异丙酚、硫喷妥钠4 种麻醉药物对实验家兔外科手术的麻醉效果。 方法 将12 只健康的实验家兔分为4 组,每组3 只,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0%,4 ml/kg)、戊 巴比妥钠(0.7%,1 ml/kg)、异丙酚(1.0%,1 ml/kg)、硫喷妥钠(2.5%,0.6 ml/kg)。记录各组呼吸频率、心 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进行比较。结果 乌拉坦组、戊巴比妥钠组、异丙酚组、 硫喷妥钠组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9.0±0.6)、(7.7±0.3)和(3.1±0.5)min,麻醉维持时间分 别为(32.2±3.7)、(40.1±6.5)、(43.4±3.9)和(30.6±3.7)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2±3.7)、(13.6±6.4)、 (12.1±3.9)、(5.1±1.4)min。结论 采用2.5% 硫喷妥钠对实验家兔进行麻醉起效最快;1.0% 异丙酚麻醉时 间最长,适用于较长时间观察的动物实验;20.0% 乌拉坦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 术后要处死动物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在生理学实验中,去大脑僵直和大脑皮层运动机能定位。这两项实验过去采用骨钻开颅的方法进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对这两项实验的开颅方法做了改进,方法如下:1、取家兔一只自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1g/kg 体重进行麻醉、麻醉后背位固定于解剖台上。2、剪去颈部的毛,自颈正中线切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找出外科实验动物手术合适的麻醉方法。要求麻醉效果好,操作易行,管理方便,并发症少。方法随机观察5500例家狗、山羊及家兔,分别实施40%酒精或局部浸润等7种麻醉方法。结果与结论家兔适用于0.5%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家狗及山羊施与硫喷妥钠腹腔麻醉、基础麻醉+乙醚开放点滴+气管内插管、普鲁卡因静脉麻醉效果较好。而40%酒精麻醉对家狗和山羊术中管理及术后标本处理都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我们选用大耳白兔对盐酸氯胺酮、速眠新麻醉进行观察,采用该方法麻醉能使动脉压降低,呼吸频率减慢,麻醉初期可减慢心率,麻醉后期动脉压及呼吸恢复明显,复苏较快,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我们在20只家兔实验麻醉应用中,没有发生过麻醉意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为探索注射双氧水对缺氧的疗效,特以家兔进行实验。一、实验方法(一)动物:未麻醉家兔共38只(30只实验、8只对照)。(二)药物:以50%葡萄糖配制的0.3%双氧水。(三)缺氧动物模型制备:有鼻插管法或气管切开法,动物反复吸入导尿管及橡皮管死腔中气体,而逐渐发生缺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进行某些特殊项目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持续麻醉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戊巴比妥钠粉剂加生理盐水溶解,配成1%水剂,按3 mL/kg(30 mg/kg)耳缘静脉注射。诱导成功后约2 h经留置针使用恒速微量泵1 mL/h.kg给药,维持4 h后调节至2 mL/h.kg给药,并长期维持。每日上午、下午各停止静脉给药1 h,为动物饲食水。结果经实验证明家兔可耐受120 h连续麻醉。实验动物耐受情况好,家兔麻醉前呼吸48~68次/min,心跳140~200次/min,体温为39.4℃±1.0℃。以3~6 mg/s速度,成年兔的正常耳缘静脉注射后,平均3+2.8 s实验动物呈三度麻醉状态,无自主运动,未见兴奋躁动过程,呼吸24±6.6次/min。死亡率12.5%。持续麻醉期间动物二便正常。结论长期持续麻醉的效果要求是以避免动物挣扎的镇静为主,戊巴比妥适合于建立长期麻醉实验动物模型。该方法在爆炸伤和创面愈合等实验实际应用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告:采用~(133)Xe吸入法测定外观健康家兔两侧脑半球的血流量,获得了家兔在无损条件下大脑血流量的生理参考值,对比观察了川芎和罂粟碱对家兔大脑血流量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实验动物 17只成年家兔,体重2.5~3.5 kg,雌雄不论。先测量其正常情况下的脑血流,然后将其中12只随机均分为3组,第一组耳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第二组耳静脉注射20%川芎10ml,第三组耳静脉注射3%罂粟碱10ml。2.实验方法家兔耳静脉注射20%乌拉坦10ml,麻醉后取仰卧位,四肢固定。将两个经15mm厚的铅板准直的NaI晶体(φ12×30mm)探测器,分别置于头颅两侧的颞顶部,再戴上具有单向吸呼阀的  相似文献   

18.
左心插管法记录麻醉家兔希氏束电图(HBE)和ECG,静脉注射(iv)氨固酮(4.0,5.6,8.0,11.2和16mg/kg)和慢心律(2.5,3.5,5.0,7.0和10.0mg/kg)都有剂量依赖的P-R,A-H和H-V时间的延长,氨固酮的作用较慢心律弱。两药延长P-R、A-H和H-V的回归系数并无显著差别(P>0.5)。氨固酮对房室传导的抑制可能系药物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鼠皮层诱发电位的引导及麻醉对其影响李清明关键词:大鼠,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是生理学教学和科研中较常用的观察指标,多以家兔为实验对象[1],由于家兔皮层诱发电位掩盖于自发电位中,因而经常使用深麻醉方法来压低自发电位,以突出诱发电位[2],但深麻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杂种犬股骨骨折实验中,分别应用戊巴比妥钠与异氟烷复合麻醉和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两种方法 ,探讨这两种方法对实验犬生理指标的影响,评价这两种麻醉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实验用杂种犬10只分为A、B两组,每组5个重复,A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诱导后,应用0.8%浓度异氟烷维持麻醉;B组应用戊巴比妥钠进行静脉麻醉,麻醉过程中在不同时间点对实验犬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TPR)进行监测,A组各数据与诱导后5min,B组各数据与麻醉后5min相比较,应用SPSS13.0分析。结果应用戊巴比妥钠麻醉诱导,0.8%浓度异氟烷麻醉维持在股骨骨折实验中镇痛、镇静效果良好,实验犬生理指标稳定,苏醒迅速,能够满足股骨骨折手术需要。吸入异氟烷后5min,HR、SPO2、TPR差异显著(P0.05);戊巴比妥钠B组TPR差异显著(P0.05),在麻醉45~60min期间,实验犬恢复眼睑反射、肌肉震颤、不能满足手术需要。结论实验证明静吸复合麻醉比静脉麻醉实验犬麻醉效果好,麻醉平稳,苏醒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