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推拿结合步行训练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2组,结合组30例,采用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照组30例,仅行推拿治疗.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法肌张力评级和Holder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训练前、后评定.结果:经过4周治疗后,2组患者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和步行功能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但结合组Fi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肌张力评级、步行功能分级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步行训练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步行功能恢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平衡仪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平衡仪组加用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侧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MA)、平衡功能(PST值、LOS值)和步行能力(步速、步长)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平衡仪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仪视觉反馈训练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3.
赵爱英  姜布平 《河南中医》2014,(7):1274-127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步行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并减轻其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4.
张聪  廖琼  李生伟  周永辉 《光明中医》2021,36(2):267-269
目的 观察脑卒中患者采用平衡功能训练联合头针治疗对其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疗法和头针治疗.试验组予以常规运动疗法和头针治疗,并联合平衡功能训练.2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究在提高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肢体康复中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研究纳入的分析对象均选取于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重度偏瘫患者,共计110例,将所有患者根据1:1的比例分为两组,其中55例划分为参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另外55例划分为研究组(采用强化早期步行训练),不同方法实施后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1肌力训练的重要性 直立行走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人类通过行走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以实现自身价值。脑卒中患者因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往往缺乏膝关节良好的选择性屈伸运动和踝关节选择性背屈、跖屈运动,肌力减低患腿负重能力不到60%、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闭目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2例脑卒中患者通过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与闭目训练组(32例),均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为主的现代康复技术进行治疗,按脑卒中功能障碍的特点循序渐进1次/d,每次60min.闭目训练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增加闭目下双腿站立、闭目下健/患侧下肢站立、闭目下健/患侧腿交替抬阶梯、闭目下交替迈步、闭目步行和闭目上下楼梯训练.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用Fugl-Meyer评定法(下肢)、Barthe指数评分法、10m步行时间、Holder步行功能分级、步行能力的评价(根据康复结束出院时患者的步行自立度:独立步行、监视步行、辅助步行、乘坐轮椅和卧床5个等级来评估)对患者步行能力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Fugl-Meyer评定法(下肢)、Barthe指数评分法、步行速度、Holder步行功能分级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步行速度和步行功能分级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闭目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接受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观察两组训练效果。结果:研究组平衡积分、下肢运动积分、10m步行时间及屈肌群、伸肌群PT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衡功能及等速肌力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行功能,提升平衡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肢体功能训练方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中的行走和上下楼梯功能检测标准及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WS)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4周后,两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组Berg评分、FIM评分、10MW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侧下肢的跳跃训练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直立床训练对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康复部2017年3月~2017年8月收治的112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采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直立床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采用FMA对比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脑卒中后长期卧床患者直立床训练可有效促进其步行运动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间收治的10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并进行平衡训练。在此基础上实验组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最大步行速度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BBS评分为(49.54±5.7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为(40.32±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最大步行速度分别为(78.32±11.33)m/min与(60.22±11.10)m/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改良的FRT评分分别为(0.219±0.030)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为(0.190±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显著改善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改善临床指标,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早期介入家庭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是每个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在急性期治疗后最关心的问题[1] ,脑卒中患者常伴有上下肢体的功能障碍 ,直接影响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2 -3] 。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患者不能一直在医院治疗 ,回家后又不能尽早介入康复训练 ,使原有的功能不能保持或加重[4 ] ,笔者对 10 7例出院患者早期介入家庭训练指导 ,并取得较好效果。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6年以来对出院后脑卒中偏瘫患者 10 7例进行观察 ,其中男 5 8例 ,女 49例 ;年龄 44~ 80岁 ,平均67.4岁 ,均为首次发病 ,全部患者都经脑CT…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后期肢体功能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本院共收治96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康复训练,治疗组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早期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经康复治疗1个月后,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中,治疗组治疗后的SSQOL-100评分、Barthel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评分(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7.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31.2%(P0.05)。结论: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通过早期的功能训练联合中医辨证康复治疗,制定科学得当的康复治疗策略,对于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4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治疗组除了按照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还注重偏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的训练;对照组只按常规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体的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平衡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重躯干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悬吊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康复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OT)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悬吊训练。2组治疗前及疗程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评定,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悬吊运动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结论悬吊运动训练是脑卒中偏瘫康复临床有效康复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平衡功能训练对重症康复期患者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重症康复科2016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重症康复期患者14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平衡及步行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BT、FIM得分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肌力分级、运动功能、关节活动度得分明显比常规组患者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功能训练可提高重症康复期患者的下肢平衡性,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运动训练方式差异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康复训练,实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比较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平衡功能评分以及步行能力评分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实验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能力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踝关节运动训练在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促进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应该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