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ll样受体(TLRs)在早期固有免疫中对入侵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起着枢纽作用。近来研究发现,TLRs在成骨细胞(OB)及破骨细胞(OC)分化、成熟及其功能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OC骨吸收与OB骨形成构成了持续不断的骨重建过程。阐明TLRs在OB和OC发生和功能中的作用,可加深对骨代谢相关疾病发生机制的认识并为开发针对性药物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常骨代谢周期中,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相互偶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不断进行骨重建。当OC的骨吸收相对增强或OB的骨形成相对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丢失时,将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因子调控骨  相似文献   

3.
高珍  张伦理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6):667-669,673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特别是病毒感染早期,固有免疫应答具有重要意义。固有免疫系统发挥防御作用的关键是对病原体的识别,Toll样受体(TLRs)作为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之一,通过配体识别、信号转导、免疫分子活化等环节启动固有免疫并调节获得性免疫。本文就近年来TLRs介导的固有免疫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和相关的免疫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TRPV5作为上皮Ca^2+通道,主要在上皮组织中表达其独特的生理功能,与骨Ca^2+代谢有着非常密切关系。近年发现TRPV5存在于人和鼠科破骨细胞(osteoclast,OC)吸收面微绒毛形成的刷状缘,与OC骨再吸收和在OC中Ca^2+运输功能有密切关系。而OC的活性增强与骨质疏松(OP)有密切关系。因此,进一步研究TRPV5,对临床了解OP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骨代谢与TGF-β1、BMP-2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杨丽  张荣华  朱晓峰  蔡宇  黄丰 《山东医药》2004,44(15):57-58
正常骨代谢周期中,破骨细胞(OC)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OB)的骨形成相互偶联,维持一种动态平衡,不断进行骨重建。当OC的骨吸收相对增强或OB的骨形成相对减弱,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质丢失时,将导致骨质疏松。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胞因子在骨代谢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细胞因子调控骨代谢过程中OB和OC的分化、增殖与功能活性,并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细胞黏附方式在骨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 )和骨形成蛋白- 2 (BMP- 2 )即是其中重要的骨形成因子。TGF-β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等自身免疫系统疾病以产生大量针对核抗原的自身抗体为显著特点,干扰素(interferons,IFNs)与SLE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相关。Toll样受体(toll-1ike receptors,TLRs)为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中的信号转导受体。迄今为止,在人类已发现了10种TLR蛋白,分别命名为TLR1—10,除TLR1、TLR6和TLR10外,其余7种TLR均能识别不同的配体,诱导精细的抗感染天然免疫。因此,最初认为TLRs在固有免疫中起主要作用,但随后发现,TLRs尤其是TLR7及TLR9,能够同某些内源性配体(endogenous ligands)相结合,连接了固有免疫与获得性免疫;进一步研究显示,TLRs可以促进Ⅰ型IFNs的分泌。因此,TLRs在SLE发生及进展中所起的作用,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家族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组细胞跨膜受体。TLRs的发现源于对果蝇Toll蛋白的研究。近年在多种植物和哺乳动物中发现与T0u蛋白有相似结构和功能的蛋白质,被称为TLRs。在TLRs家族中,TLR-4是第一个被发现的哺乳动物的TLRs,其主要功能是作为脂多糖(LPS)的信号转导受体,参与促炎反应、促进免疫细胞成熟分化及调节免疫应答。大量研究表明,TLR-4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作用。以下主要对近年来TLR-4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骨保护素对骨代谢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保护素(OPG)是近年来骨代谢研究领域新发现的一种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近年来。OPG已被证实可调控破骨细胞(OC)和骨吸收,在骨吸收与重建中起关键作用,在代谢性骨病的发病和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现结合文献对OPG的结构特征及其对骨代谢、代谢性骨病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骨退行性疾病是以一类以骨质疏松、关节软骨退变及周围软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包括椎间盘退行性变、骨关节炎和骨质疏松。研究显示,固有免疫的异常激活可能参与骨退行性变,在骨退行性疾病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骨退行性变损伤区域中Toll样受体(TLRs)、核因子κB(NF-κB)及炎症因子表达增高,TLRs作为固有免疫应答的关键识别受体,通过对不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内源性危险信号相关分子模式的识别,触发髓样分化因子88依赖和TRIF依赖途径,激活NF-κB、趋化炎症介质及释放蛋白水解酶,调控骨细胞凋亡及周围组织损伤。了解上述调控机制可以为骨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过量氟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过量氟对破骨细胞(O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对经饮水投氟20周的大鼠胫骨进行常规组织切片,并对其进行HE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观察在氟的作用下,胫骨上端破骨细胞的变化,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染氟大鼠股骨干骺端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体外培养OC,观察氟对OC骨吸收陷窝的影响,应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染氟时OC分泌的TRAP的变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氟对OC分泌的MMP-9的影响;体外培养成骨细胞(OB),应用RT-PCR方法探讨氟对OB分泌的骨保护蛋白配体(OPGL)和巨噬细胞-克隆刺激因子(M-CSF)的影响.结果 HE染色显示过量氟造成骨转换增高,破骨性骨吸收增强;染氟大鼠胫骨TRAP表达增加,但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显著.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常食加氟组、偏食对照组及偏食加氟组股骨干骺端MMP-9的蛋白质表达增强,与常食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在不同浓度氟化物干预体外培养OC的实验中,随染氟剂量的增加,骨吸收陷窝数及陷窝面积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培养的OC染氟后,TRAP和MMP-9的蛋白质表达均增加,其中2.0,4.0mg/L染氟组MMP-9的蛋白质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原位杂交方法发现氟使培养的OC MMP-9 mRNA表达明显增高,其中1.0,2.0,4.0mg/L染氟组MMP-9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应用RT-PCR方法,观察到氟可上调OBOPGLmRNA和M-CSFmRNA的表达.结论在氟骨症的发生发展中,OC功能活跃和破骨性骨吸收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氟可通过增强OCTRAP和MMP-9的表达提高OC的活性.过量氟可能通过上调OB分泌的OPGL mRNA、M-CSFmRNA的表达发挥促进OC的增生,分化和活化.  相似文献   

11.
宋继中  王巧民  余跃 《胃肠病学》2007,12(11):704-706
淋巴组织、固有层和肠上皮散布的免疫效应细胞构成了肠道免疫调节网络,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起重要作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广泛分布于整个肠道免疫系统中,是重要的抗原呈递细胞之一,参与免疫调节。由于DC在不同肠道部位、不同成熟阶段、不同特异性亚型,产生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即免疫激活或免疫耐受,可能对炎症性肠病(IBD)和其他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正>再灌注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逐渐增多,其引发的再灌注损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发生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近年来研究发现,固有免疫的成员之一Toll样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本文就Toll受体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发生机制展开综述。1 TLRs概述Toll样受体家族(TLRs)是最早被人类认识的免疫细胞的模式识别受体(PRRS),TLRs最初发现是果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世纪末Xist作为首个调控性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被发现以来,大量文献和实验结果显示,LncRNA在人类细胞中存在如H19、MEG3、DANCR等多种亚型[1]。LncRNA能调控包括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内的多种细胞进而影响骨代谢进程的研究在国内外已有很多,例如LncRNA调节miRNA、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进而影响OB分化,并在骨质疏松(OP)发生中扮演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作为固有免疫系统受体之一,在启动和调节天然免疫及诱导获得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小体也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分,能被多种类型的病原体或危险信号所激活,在机体免疫反应和疾病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虽然已经提出多种衰老学说如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但是目前衰老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1]。近年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仙灵骨葆含药血清在成骨细胞(OB)破骨细胞(OC)共同培养体系中对小鼠OB、OC功能的影响.方法 取小鼠OB系MC3T3-E1与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 264.7诱导成的破骨样细胞,建立细胞上清相通但细胞间不相互混杂的OB-OC共育体系,实验分为不同浓度(高、低)的仙灵骨葆含药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光镜观察OB矿化结节及OC骨吸收陷窝数并计数,收集共育体系中1、3 d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法测定OPG、RANKL的含量.结果 从形态和功能活性证实培养细胞为OB和破骨样细胞;三组细胞培养7 d后,可见仙灵骨葆高浓度组矿化结节计数值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1),低浓度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三组细胞培养7 d后,空白对照组骨吸收陷窝数明显多于其余两组(P<0.01),而仙灵骨葆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无显著性差异.三组培养液上清中OPG/RANKL比较,1 d后仙灵骨葆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比值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3 d后仙灵骨葆高浓度组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P<0.01),且低浓度组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仙灵骨葆含药血清可促进共育系统中OB形成矿化结节的能力;减少破骨样细胞在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的能力;可影响体外培养OB-OC的功能调控信号系统,提高OPG/RANKL的比例,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物骨钙素(OC)、Ⅰ型肽原C端肽(CTX-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检测BMD值将其分为4组:BMD正常男性、女性组和BMD减低男性、女性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OC、CTX-1、BAP及BMD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OC、CTX-1、BAP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MD减低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MD正常组(P0.05)。在血清各骨代谢指标中,OC、CTX-1、BAP均与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血清骨代谢物OC、CTX-1、BAP与老年骨代谢性疾病的BMD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Toll样受体(TLRs)是新近发现的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一种细胞跨膜蛋白受体,亦是病原模式识别受体之一。核因子-κB(NF-κB)是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一种重要转录调控因子,与多种基因启动子中含有的κB序列结合,发挥转录因子作用,激活多种与细胞生长或凋亡相关的细胞因子转录。TLRs通过对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进行模式识别,经一系列信号传导分子最终激活NF-κB。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表面表达TLRs,TLRs介导的信号通路可能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TLRs/NF-κB通路在肿瘤生物学上的这种新功能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右归饮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INFH)大鼠成骨-破骨体外共育体系中破骨细胞(osteoclast,OC)生长分化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100±20)g,用随机数字表法取30只用醋酸泼尼松龙49 mg/kg·d肌内注射造模,1周后随机抽取2只造模大鼠进行组织病理观察确定造模成功.4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高、中、低右归饮给药组及蒸馏水组.从造模大鼠股骨、胫骨分离培养成骨细胞(osteoblast,OB)和OC诱导5 d,将OB以1×105/mL密度接种于成骨-破骨细胞共育体系中,分别以蒸馏水血清(对照组)、低(0.5 mL/100 g)、中(1.0 mL/100 g)、高(2.0 mL/100 g)浓度右归饮含药血清作用于OB-OC共育体系.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鉴定OC和阳性多核细胞计数,用RT-PCR方法测定RANKL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 与蒸馏水组比较,高、中浓度右归饮组TRAP染色阳性破骨细胞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高浓度右归饮组与低、中浓度组比较RANK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右归饮对SINFH大鼠体外成骨-破骨共育体系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有抑制作用,以高浓度右归饮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9.
我国宫颈癌的发生率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每年新增病例的28.8%,居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第1位.宫颈癌的发生经历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早期浸润癌到浸润癌的病理过程,一般6~8年.Toll样受体(TLRs)是连接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桥梁.TLRs可通过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促使免疫细胞活化和各种抑制性细胞因子产生,进而导致细胞发生恶变.人体己发现11个TLRs(TLR1~11),有研究发现,TLR4、TLR9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在宫颈癌中的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现结合文献就TLR4、TLR9与宫颈癌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炎症免疫反应是机体对微生物侵袭的天然防御反应,免疫细胞通过其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外来微生物的配体。从而启动宿主的炎症免疫反应。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伴有免疫反应的炎症过程在As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免疫反应在其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至今还未阐明。最近发现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能调节先天与获得性免疫,在抗微生物感染和识别内源性配体中起重要作用。TLRs识别内外源性配体后,启动炎性应答通路,诱导炎性因子大量产生,从而对机体组织产生保护和损伤作用。大量证据表明,TLRs在As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TLR4与As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