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评价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随机将169例下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分为未用药组(对照组)和丹参预防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80例,观察组89例。观察组术前5天~术后7天给予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两组患者均于术后作Doppler超声检查。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资料及DVT发生率进行评估比较。结果观察组DVT发生率为13.5%,对照组为4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未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提示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vein thrombosis,DVT)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将60例拟进行THR的患者随机分为结合组和肝素组,肝素组采取围手术期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并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结合组在肝素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多酚酸盐静脉点滴。比较2组DVT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术前和术后14d血小板含量。结果:结合组2例DVT阳性,DVT发生率6.67%;肝素组8例DVT阳性,DVT发生率2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结合组对THR术后DVT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预防作用,且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及术后血小板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可显著降低THR后DVT发生率,且在该作用剂量下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性贵 《光明中医》2010,25(7):1264-1266
目的观察顾步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所收治全髋关节及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78例,随机为A、B、C三组,围手术期分别给予中药配合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A组),低分子肝素钠预防性治疗(B组),未使用中药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预防(C组)。结果 A、B、C三组术前各随机因素无差异,A组DVT的发生率为12.9%,B组DVT的发生率为21.9%,C组DVT的发生率为53.3%。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顾频汤加减配合低分子肝素钠能有效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消除肿胀,改善患者术后高凝、高黏、状态,可以更有效降低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按随机序列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2%(2/6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0%(8/6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40例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术后检测两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门)、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术口引流量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能明显延长PT、APTT,减少术后出血、升高血小板计数;对照组有2例发生DVT,治疗组均未发生DVT。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钙可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王桂芝 《中医正骨》2002,14(7):57-57
下肢深静脉血栓 (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严重的术后并发症之一 ,可以导致肺梗塞 ,威胁病人生命 ,或造成血栓后综合征 ,长期影响生活质量。吕厚山报告〔1〕,若未行任何预防措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DVT形成的发生率为 4 0 .0 % ,致命的肺梗塞发生率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总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109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开展围手术期系统的功能锻炼,对高危人群辅以预防性的抗凝治疗。结果:术后109例患者仅6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5.5%。结论:术前全面评估,确定高危人群,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实施个性化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和系统功能锻炼,可极大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配合丹参注射液防治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有效性.方法:将96例符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术后均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加低分子肝素,治疗组采用丹参注射液+桃红四物汤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PT、FIB、APTT及D-dimer,进行动态监测以评价有效性、安全性.结果:两组术后均无均无DVT形成,术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配合丹参注射液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以血栓通注射液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0.6m L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例数,皮下出血例数,并观察术后48h的引流量。结果:两组在预防DVT疗效及皮下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血栓通组48h引流量较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雷火灸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效果。方法:将5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雷火灸辅以手法推拿。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3例发生深静脉栓塞,发生率11.54%、对照组14例,发生率53.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肺栓塞。结论:雷火灸能有效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防治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68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和肝素抗凝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1d起同时给予中药舒筋活血汤加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功能和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生DVT1例(2.9%),对照组发生DVT4例(11.8%),观察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PTT和PT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的APTT和P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抗凝方面起到了协同作用,更有效的降低了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制剂对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影响,初步探讨丹参制剂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从术前1 d开始使用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术后第7天结束,术后第8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至术后第14天结束。对照组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以及D-二聚体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凝血功能指标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二聚体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制剂可改善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具有抗血栓和降低D-二聚体作用,可能为丹参制剂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AHR)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4例AHR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中药组53例,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A 51例,采用阿司匹林治疗; 对照组B 5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钠(LMWH)治疗。比较三组患者围手术期血红蛋白值(Hb)、D-二聚体水平、下肢DVT发生率及术后切口并发症,下肢肿胀程度发生情况,评价预防疗效。结果:术后14 d,中药组血红蛋白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高于对照组B(P<0.05),D-二聚体水平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中药组DVT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DVT 发生率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术后下肢肿胀低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降低患者AHR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减少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减轻下肢肿胀。  相似文献   

14.
丹参抑制泼尼松大鼠骨质丢失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邹丽宜  吴铁  崔燎 《中成药》2006,28(4):537-540
目的: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泼尼松对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特点,同时观察中药丹参对其防治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泼尼松组和丹参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其他组先予泼尼松按2.7 mg/kg ig,随后泼尼松组灌喂生理盐水,丹参治疗组按5.0 g/kg灌喂丹参水提液。每日1次,连续12周。实验结束后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测量股骨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同时测量尺骨的羟脯胺酸和钙磷含量以及测量股骨的长度和宽度。结果:泼尼松大鼠骨量显著丢失及骨生长受到抑制(P<0.01),而丹参治疗组可明显对抗泼尼松对骨的生长抑制作用。结论:4月龄SD大鼠服用泼尼松12周后可造成骨质疏松症,丹参对其有较好的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使用丹参制剂对THA术后失血量和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我院行单侧初次THA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术前用药组68例,术后用药组50例。通过Gross方程,根据患者身高、体重、术前术后红细胞压积和输血量,计算2组患者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并比较2组DVT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756ml,隐性失血量平均523ml,术后用药组总失血量平均1398ml,隐性失血量410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HA术后DVT发生率,术前用药组为22.1%,术后用药组为1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使用丹参制剂可增加THA手术的总失血量和隐性失血量,使用丹参制剂的时机对术后DVT的发生率无影响,术后使用丹参制剂更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对髋部骨科术后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髋部骨科手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前12 h、术后10 d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观察组分别于术前12 h、术后10 d静脉滴注血塞通注射液。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采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APTT、PT,采用ELISA法检测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 TXB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P-selectin, CD62P)。结果术后10 d,观察组APTT[(26.83±3.68)s比(32.06±3.65)s,t=2.407]、PT[(10.84±1.63)s比(12.82±1.61)s,t=2.391]、TXB2[(159.38±31.75)ng/L比(194.23±38.53)ng/L,t=2.388]、CD62P[(14.28±2.52)%比(29.14±6.23)%,t=6.4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治疗期间或治疗结束时观察组DVT发生5例(12.5%)、对照组发生7例(17.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3,P=0.241)。结论血塞通注射液可抑制血小板激活,有效预防髋部骨科手术后DVT发生,且无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的提取新工艺.方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丹参提取工艺全面优选,并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结果:醇提与水提方法相结合,可同时对丹参的脂溶性及水溶性有效成分进行全面提取.在本试验条件下,其中丹参醇提最佳工艺为:丹参加6倍量90%乙醇,回流提取两次,每次1h;丹参水提最佳工艺为:丹参醇提后药渣加7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 h.结论:丹参提取新工艺可兼顾丹参的脂溶性和水溶性活性成分,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提供临床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本项目观察益气活血类中药方剂药预防髋部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阐明益气活血法预防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机制,提高骨科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水平、丰富其预防方法。结果: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彩色超声诊断标准,86例患者中术后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血栓均发生在患侧肢体,发生率为4.7%。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能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有一定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37例予以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DVT以及下肢肿胀发生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DVT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有效降低髋关节置换术患者DVT发生率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丹参、赤芍水提取液体外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作用。方法将丹参、赤芍称重后分别加热水提取和两药混合水提取,定容,离心后得单一水提取液和混合水提液。用AP-TEMED系统产生■,分别加入药物提取液,化学比色法测定■清除率(%)。结果浓度为0.1 g/mL丹参、赤芍生药(干)水提取液和两药混合提取液对■清除率分别为(43.84±5.55)%、(8.94±0.90)%和(66.38±1.86)%;对照品为浓度1 g/L的维生素C,清除率为100.0%;加样量为1,0.5,0.25,0.125 mL时,丹参、赤芍、维生素C的相关系数r分别是0.999 5,0.988 2,0.982 4,P均0.05,呈直线关系。结论丹参、赤芍的水提取液体外均有较高的■清除率,且两药混合后■清除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