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学芳  张庆俊 《河北医药》2002,24(12):979-981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 2~ 3d内血管造影很少发现有脑血管痉挛 ,但在 4~ 12d内血管造影有 3 0 %~ 70 %的病人可发现不同程度和范围的脑血管痉挛 ,其中有 2 0 %~ 3 0 %的病人发生症状又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以脑灌注不足 ,产生缺血性神经症状为主 ,而又在出血后延迟发生 ,也称为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 (delayedischemicneurologicaldeficit,DIND)。DIND是动脉瘤性SAH病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有严重脑血管痉挛者并不一定产生DIND ,相反亦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  相似文献   

2.
王中  周岱  鲍耀东 《江苏医药》2000,26(11):849-851
目的:探讨脑血管痉挛与血管壁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既往Willis环处二次注血方法加以改进,在每次注血后行脑膜和颅骨修补,通过脑血管造影测定基底动脉的直径来评价脑血管痉挛程度,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测定基底动脉壁ICAM-1的表达。结果 此模型产生了明显的脑血管痉挛效,应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天时最明显,11例有脑血管痉挛血管壁全部有ICAM-1的表达,且随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加重血管壁ICAM-1的表达也随之增强,而4例无脑血管痉挛仅1例有轻度表达。结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与血管壁ICAM-1表达程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提示免疫炎症反应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颅多普勒 (transcranialdoppler,TCD)是一种无侵袭性的检测方法 ,可以测定脑血管的血流速度和估计血管的管径 ,以判断脑血管痉挛 (cerebralvasospasm ,CVS)的存在及程度。本文观察了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CVS 3 1例患者的TCD不同时期的表现以及与MRA、DSA的对比研究 ,旨在探讨TCD在CVS诊治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择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3月我科收治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患者 3 1例。其中男 18例 ,女 13例 ;年龄 2 3~ 61岁 ,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凋亡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湖北省黄梅县人民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栓塞术后CVS患者86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静脉滴注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观察组患者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均治疗14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9%(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β(S100β)、丙二醛、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配体、可溶性凋亡相关因子水平及脑血管搏动指数、CVS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及B淋巴细胞瘤-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11.63%比20.93%,P> 0.05)。结论 丁苯酞联合法舒地尔治疗脑动脉瘤栓塞术后CVS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机...  相似文献   

5.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内皮细胞凋亡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正常组、对照组(枕大池注入生理盐水)、SAH 3 d组、SAH 5 d组、SAH 7 d组和SAH10 d组.采用自体动脉血枕大池注入方法建立SAH模型.应用脑血管造影观察基底动脉形态改变.透射电镜和TUNEL技术观察内皮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脑血管造影发现,SAH后第3天基底动脉狭窄,第7天达高峰,第10天缓解.SAH 5d组和SAH 7d组基底动脉壁出现胞浆浓缩、核染色质浓缩边集等凋亡样改变的内皮细胞和较多TUNEL染色阳性内皮细胞,同时内皮细胞中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SAH 7d组尤为明显;SAH 3d组和SAH 10d组内皮细胞凋亡样病理改变减轻,TUNEL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减少,内皮细胞Caspase-3蛋白表达减弱;正常组和对照组未见明显病理改变.结论 脑血管壁存在的内皮细胞凋亡可能在SAH后脑血管痉挛形成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神经介入手术中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脑动脉瘤介入术中出现的影像学脑血管痉挛15例,均经导管向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比较灌注前、后脑血管直径的变化,并记录灌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结果 本组15例共实施了15根脑动脉血管内的灌注治疗,11例痉挛血管获得影像学改善.灌注前、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无明显改变[(78±11)次/分vs.(79±12)次/分和(108±13) mmHg vs.(110±14) mm Hg](P>0.05).结论 动脉血管内灌注维拉帕米治疗脑动脉瘤介入术中的脑血管痉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夹闭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18.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出现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雌二醇(E2)对去卵巢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脑脊髓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建立去卵巢10d后Wistar大鼠EAE模型,随机分为EAE组、E2治疗组和假手术组。E2治疗组从发病后连续3d,每日肌肉注射E2(1mg/kg)1次。在免疫后16d处死动物,取脑和脊髓用3′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原位末端法检测大鼠脑脊髓凋亡细胞数。结果:与EAE对照组相比,E2治疗组和假手术组的中枢神经系统(CNS)TUNEL阳性细胞的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E2对EAE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CNS炎症细胞浸润及增加炎性细胞的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一氧化氮(NO)缓释剂并观察该缓释剂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影响。方法将二乙烯三胺/一氧化氮聚合物与聚[1,3-双(对羧基苯氧基)丙烷-癸二酸](PcPP-sA)用喷雾干燥法合成缓释剂;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空载体组及对照组,实验组鞘内注射缓释剂,空载体组鞘内注射PePP-SA,对照组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4、7、10d处死动物。测定脑脊液中NO浓度及基底动脉标本内径周长。结果实验组NO浓度各时间段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5),空载体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实验组基底动脉内径周长各时间段均显著长于另外两组(P〈0.05),空载体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别。结论一氧化氮缓释剂对兔SAH模型CVS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血液速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测定10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合临床表现早期诊断脑血工挛68例(62%),大脑中动态(MCA)平均血流速度均大于120cm/s,最高达233cm/s,起病1周内57例(84%)。在蛛网膜下腔发病的1周内动态监测MCA血流速度变化,将为早期脑血管痉挛提供重要依据。山莨菪碱治疗蛛网膜下腔出短暂一脑血管痉挛起效快,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尼莫地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注射液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120例SAH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注射液10mg/50ml,静脉滴注,然后改为尼莫地平片30mg,口服,结果:治疗组CVS发生率,CVS持续时间,脑梗死(CI)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VS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再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尼莫地平防治SAH后CVS疗效显著且无增加再出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兔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芦奕  孙丕通  惠国桢  白景阳  许友松  吴智远 《江苏医药》2004,30(5):334-336,M004
目的 观察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用“二次枕大池注血法”制作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经一侧椎动脉用微量泵持续灌注罂粟碱。结果 持续灌注罂粟碱 2天、5天基底动脉造影直径和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级别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 (P <0 0 1) ;对照组无明显改善 (P >0 0 5 )。对照组基底动脉、脑组织结构改变明显 ,治疗组基本正常。结论 动脉持续灌注罂粟碱有预防迟发性脑血管痉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1年2月~2012年7月收治的58例明确诊断为SAH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在72h内接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6.6%)明显高于对照组(6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且表现轻微。结论法舒地尔防治由SAH引起的CVS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实验研究通窍活血汤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的预防作用,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弥猴随机分为两组(各4只),开颅右侧大脑中动脉(MCA)近端旁置微透析管后自体动脉血覆盖复制SAH模型。SAH后治疗组予通窍活血汤、对照组予安慰剂连续口服12d。SAH前4d、SAH后7d,两次右颈内动脉造影。连续12d收集每天微透析液,分光光度法测量其氧合血红蛋白(OxyHb)浓度。结果两次造影治疗组右MCA近端口径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缩小明显(P<0.05),有严重的血管痉挛。OxyHb浓度:两组SAH后2 ̄5d无明显差异(P>0.05),6 ̄8d治疗组(8d后为零)明显低于对照组(11d后为零;P<0.05),治疗组峰值(5d)明显低于对照组峰值(7d;P<0.05)。结论通窍活血汤能有效预防SAH后DCV,降低SAH后血管周边OxyHb浓度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本院120例SAH后CV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尼莫地平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莫地平治疗SAH后CVS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法舒地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介入治疗术后预防脑血管痉挛( CVS)的疗效.方法 将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38):给予盐酸法舒地尔30 mg,3次/d,对照组(n=37):给予尼莫地平,1 mg/h,持续静脉泵入,两组疗程均2周,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7.6%)(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法舒地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行介入治疗后预防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研究在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进行治疗时,尼莫地平的使用效果。方法以本院收治的100例该类患者为对象,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神经营养以及止血和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试验组则在上述基础上微量泵入尼莫地平,剂量1 mg/h,连续使用14 d后更换为以3次/d为频率的30 mg尼莫地平片剂。治疗后首日、第3日、第7日及第14日,采用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等情况,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进行预后评分以统计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大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随访所得之预后结果均好于观察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应用尼莫地平可以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患者预后的改善,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供血,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同时期血浆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表达水平,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平衡二甲基精氨酸与脑血管痉挛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选择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出血后不同时段(出血后1~3d、4~7d、14—21d)血浆ADMA水平。同期采用经颅多普勒测量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连续或间断监测脑血管的痉挛状况。根据有无脑血管痉挛将38例患者分为血管痉挛组与非血管痉挛组。对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痉挛组血浆ADMA浓度明显升高,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血管痉挛组水平轻度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3d出现2例,4~7d28例,14—21d以后1例。4~7d时出现脑血管痉挛的患者ADMA含量较时间段的患者明显升高,与其他2个时间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例脑动脉瘤再破裂,1例重度脑挫伤脑疝死亡。6例治疗过程中新发脑梗死病情加重,经治疗后好转。其他患者疗效满意。结论ADMA参与了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理生理过程,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与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2例SAH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尼莫地平治疗)和观察组46例(法舒地尔治疗).分析两组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用药后3周对脑血管痉挛观察,观察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4.35%,对照组为6.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Glasgow预后评分显示有效率为84.78%,对照组为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出现发热、头痛及面部充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法舒地尔、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痉挛改善情况及预后均有较高疗效,但是法舒地尔的安全性较高,利于远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We examined the possible prophylactic potential of HA 1077, a calcium antagonist and vasodilator, on chronic cerebral vasospasm induced in a two-hemorrhage canine model, and also its effects on cerebral hemodynamics. The intravenous infusion of HA1077 3 mg/kg over 30 min twice daily (day 1-day 7) after the first intracisternal injection of 5 ml autologous blood significantly prevented the occurrence of chronic cerebral vasospasm. The mean diameter of the basilar arteries on day 7 was 66.1 ± 1.6% (n = 7) of the baseline before the intracisternal injection of blood, compared to 54.2 ± 1.69% (n = 9) of the baseline in the untreated group (P < 0.01). Bolus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A1077 (0.1 and 0.3 mg/kg) dose dcpendently increased local cerebral blood flow. Since HA1077 prevents the development of chronic cerebral vasospasm after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nd improves hemodynamic functions, as manifested by increases in local cerebral blood flow, further study is warranted regarding the possible clinical use of this dr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