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从物理学角度出发,提出生命物质具有连续性的思想及生命物质的“实体——场”的二象性假定。并以中医精、气、神为例说明精相当于物理学中的“实体”,气相当于“场”,神相当于功能,三者密切相关,具有连续性。并认为中、西医的区别在于西医着眼于构成人体各器官等的“实体”,中医却着眼于与“实体”相联系的“气”或“场”,即“实体——场”的二象性,人们之所以难以理解中医的理论而易于接受西医的理论,其原因也在于此。即西医重视的“实体”看得见、摸得着,目前研究的比较深入,而中医重视的“场”的研究就困难的多。指出人体生命体系的“实体——场”二象性的确存在,只要加以重视,深入研究,一定能促进中西医在更高的层次上结合”。  相似文献   

2.
一位83岁的日本老者,总结他的健身之道说:人的生命就像火炉。把火炉放在风口上吹,当然灭得快。可是,你把它搬到屋里来,护着,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生命当然就能延长。著名中医专家朱丹溪有句名言: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按阴、阳理论,阴与水在,与静在;阳与火在,与动在。人体表面上能看到的生命活力、动态,属阳。但是真正支撑生命活力的内在因素,离不开阴。具体到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阳属性。人们都听说过:阴虚才阳亢,水衰才火炽,讲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中医所说的阳,大都是眼睛看得到的。它当然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看得见的固然…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生命是由于阴阳运动、阴阳气化所产生,凡是向阳光的、外向的、明亮的、上升的、温热的都属于阳;凡是反过来背阳光的、晦暗的、下降的、寒凉的,都是阴。对于人体,头为阳,脚为阴,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如果阴阳能够平衡,那么人的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五脏安康,人的气色就会非常好。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人们通过"阴"与"阳"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物质和现象的对立双方进行了综合概括.将"阴阳"属性引入中医学领域,则把对人体具有推动、温煦、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统归属于"阳",把对人体具有凝聚、滋润、抑制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统统归结为"阴".由此可见,把具有高度综合概括特点的哲学概念不加分化地引入中医学领域,仍旧在哲学的高度上直接转借为中医理论的基本概念,那么,这些中医理论概念难免带上综合概括的性质,其涵义便呈现出多元化.以"气"为例,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把"气"作为中医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其涵义既包括构成人体躯体的有形物质成分,又包括反映人体脏器活动的无形功能状态,还包括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运动方式.  相似文献   

5.
“阴阳”是中国文化中无所不在的一个概念,人有病不是阴虚,就是阳虚;中国围棋一黑一白为阴阳;男人为阳,女人为阴;父母为阳,儿女为阴;六腑为阳,五脏为阴……西方人总在问“阴阳”的确切意思是什么,这种提问本身即是非常典型的西方式思维方式。西方文化强调的是物质的结构性用与功能,所以多用具体概念,指出事物本质“是”什么。中国文化喜欢强调它空灵淡雅的性灵境界,对任何事物都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她通常强调的是事物的运动过程与状态变化,所以多用类比概念,描述的是事物本质“象”什么。人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是一团太和之气,分不出阴阳,当人体不舒服时,才用阴阳来比方人体机能的偏差,阳为动,为运化;阴为静,为凝聚,这只是人体功能、性状的一种比喻,而治病,就是要么发挥人体阳的、运化功能,要么发挥人体凝聚、收敛的功能,帮助人体恢复那一团太和之气。  相似文献   

6.
我们生活的世界,看得见,摸得着,很实在,我们把它称为显性世界。很多人、很多科学家或哲学家就在想:万事万物都是相对存在的,有明就有暗,有阴就有阳,有正就有负。那么与之相对的就一定还有一个隐性世界存在或称负世界、暗物质。它在哪里呢?许多前哲先贤苦苦求索,但至今仍无满意答案。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不能一律相绳东西方人体生命科学认识方法与途径不同。东方是内达式,重体验与内省;西方则是外通式,要看得见、摸得着。中医持脏象论,西医为实体论。中医讲气化,四医详形迹。中医持有机论人体观,辨证论治之本在于目标选择论;西医宗构造性人体观,从病论治之要...  相似文献   

8.
人体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论 ,是近几年在生物医学范围内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在我国中医和西医并存发展的形势下 ,特别在中西医结合方向的研究方面 ,应当重视人体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的生理病理的研究 ,有人认为中医理论从宏观角度更重视人体生命在时间结构的运动变化 ,而西医理论从微观角度更重视人体生命在形态空间结构的运动变化 ,两种医学体系从理论上的结合是很难的。但是 ,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形式出发 ,两种医学体系在本质上应有必然的联系 ,中西医结合的可融点应着重于时空关系。人体时间结构的概念 ,是指人体…  相似文献   

9.
气,在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概括气认为:(1)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2)气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3)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的基本生理功能:(1)推动作用;(2)温熙作用;(3)防御作用;(4)固摄作用;(5)气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阴阳,是代表物体的属性。阴和阳是在阴阳差异(不平衡的情况下)蜕变出来的两种型质性物质,称阴阳二。除阴阳二外,人体中还有因寒散发出来的寒;因热散发出来的热。上面四种和人体气血中的气不同,与空气更是绝然不同,为便于区别,四者的气字改写为字。阴阳二和寒热二与空气所不同的是:前者不占空间位置,而空气没空间就不存在。阴阳二和寒热二不受实体阻隔,它们可以透发,还可以上升或沉降。阳、热上升,阴和寒下降,阴阳二和寒热二又有所不同,前者是虚症所产生的;后者是实症所产生的;但阴阳二较为微妙。…  相似文献   

11.
“阳”是中医理论和中医临床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阴阳学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阳”与“阴”对立统一,互根互用。“阳”代表着剧烈运动着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现象和功能。“阴”却代表着安静的、抑制的、内向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可视的形态和物质。“阳”在人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五脏六腑等器官的自身功能即“鼓动”和“气化”作用。而“阴”则是阳得以发挥以上作用的物质基础和能量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天地大道,始于一气。一气太极,混沌无形。一气属性,运动不息。一气运动,升降出入;遂显两极,气分(离)阴阳,代表一气运动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阴阳冲和,负阴抱阳,阴阳和合,化生"新气";呈现出"阴-气-阳"共存的动态变化,构成"阴-气-阳"三元模式,形成稳态,是气(物质)的普遍存在形式。阴阳对冲,阴阳离合,体现阴与阳的对立统一属性,是气化圆通的基础。因为阴阳离合存在,才有"一气-阴阳两仪-阴·气·阳三元模式-气化五象-万物万象"的气化演变。故一气离分为"阴"与"阳";"阴""阳"和合为一气;阴阳离合,一气圆通。  相似文献   

13.
脾阴虚证治之浅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琼 《西部中医药》2008,21(3):29-29
人体五脏皆分阴阳,如心有心阴心阳,肾有肾阴肾阳。笔者认为脾为五脏之一,能化生营血,并输布于全身,不仅存在有营血属阴的物质,同时又具备输布精微而属阳的功能。因而同他脏一样有物质不足现象存在,脾阴亏损理论应当成立。现从以下诸方面论证,旨在抛砖引玉,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医学传统的形象思维,以水、火比阴、阳,以水受热化汽比阳蒸阴化气,故气兼具阴阳水火物质与能量;又因物质与能量比例的不同而形态各异,故气有精、气、津、液、血等不同形态,可以相互化生;气以三焦、腠理为道路升降出入于五脏六腑表里内外,如车轮之辋毂辐辏,从气的性质功能、运动变化、出入道路等方面阐释气化理论。  相似文献   

15.
张国英  王伏声  杜捷 《北京中医药》2008,27(12):934-935
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理论之一。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规律,一般说总是阳趋于阴.阴趋于阳。上为阳,下为阴,阴趋于阳,运动方向是由下向上,所以叫做阴升;阳趋于阴,其运动方向是由上向下,所以叫做阳降。《内经》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息则气立孤微”。这些都说明升降运动变化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阴阳的升降也就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6.
从三维宏观态势医学角度探析传统中医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梁启军 《吉林中医药》2008,28(6):391-393
人体生命的维度是,而且仅仅是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传统中医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的宏观角度描述人体不同层面的生理运动态势和正邪斗争的病理生理态势,客观地表述了人体固有的生理、病理规律和现象,故传统中医是三维宏观态势医学.中药学也是从物质、能量、时空三维界定中药的性能,即中药的功能被概括为纠正人体物质、能量、时空三维方面的某种病理偏态,中药的功能也是态势描述法.西医是线性微观形态医学,其内容也在物质、能量、时空三维之内;现代中医可以吸收西医和其它科学的微观成果,超越发展宏微观并重的现代三维态势医学.  相似文献   

17.
阴阳是一个整体,不可分,“火神派”将人体的阳气比喻成太阳系的一丸太阳,认为太阳是纯阳无阴的,试想没有氢气作为阴物质的基础,何来核聚变的阳性表现;阴就是机体的物质保障系统,阳就是机体的动力保障系统,动力保障系统就是物质保障系统的外在表现;“火神派”一味的强调用“桂、附、姜”补阳,认为“桂、附、姜”纯阳无阴,别忘了阳性也是相应的阴物质的外在表现,“桂、附、姜”的热性是它们为了适应外在寒的环境而产生的,它们的阳热性离不开阴物质。  相似文献   

18.
张国英  王伏声  杜捷 《北京中医》2008,(12):934-935
升降学说是中医学中的独特理论之一。阴阳之间的消长运动规律,一般说总是阳趋于阴.阴趋于阳。上为阳,下为阴,阴趋于阳,运动方向是由下向上,所以叫做阴升;阳趋于阴,其运动方向是由上向下,所以叫做阳降。《内经》云:“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升降息则气立孤微”。这些都说明升降运动变化的重要性,如果没有阴阳的升降也就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9.
“命门”即人体生命之门,生命的根本。中医学认为命门为人体阳气的原动力,五脏六腑的阳气皆需要命门元阳的推动,并且认为命门中藏有“天癸”(雌雄激素或内分泌),主宰人体生、壮、老、死的全部过程;易学认为命门为水中之火精,与坎卦、肾相对应,坎卦由两阴一阳组成,一阳处于两阴之间,存于两肾之间称肾阳,  相似文献   

20.
中医学认为,人自胚胎形成直至衰老死亡的一生中,其生命过程中的各种机能活动,包括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这样来认识人体生命的本质,是符合唯物论观点的。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当然与脏腑、经络、形体等组织器官有关;而这些组织器官又是什么所构成的呢?又由什么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呢?追本穷源,必定存在着一些基本物质。笔者认为,这些物质主要包括气、血、阴、阳。气血阴阳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这就是说,它们在人体的作用包括两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等组织器官,都是由气血阴阳所构成的;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即在人的一生中,都依赖气血阴阳等养料以维持各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如《济生方》说:“夫人一身,不外乎阴阳气血,相与流通焉耳。”《寿世保元》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