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螺旋CT血管成像 (CTangiography ,CTA )技术现已得到临床广泛的应用 ,颅脑血管造影成像已被公认为诊断脑部疾病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由于多层螺旋CT特殊的影像处理方法 ,本文就有关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特点作初步的探讨。材料与方法2 0 0 1年 9月至今行颅脑CTA检查 18例 ,年龄 2 6~63岁 ,平均年龄 44 .5岁。采用SiemensSomatomVolumeZoom多层螺旋CT机、扫描时间 0 .5s/3 60°、扫描层厚 1~2mm ,扫描重建时间 0 .5s采集矩阵 5 12× 5 12 ,重建矩阵10 2 4× 10 2 4,显示矩阵 1…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随着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组技术的进展,CT血管成像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的技术优势、技术特点以及临床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美国每年有150万新发病例,约50万人致死。最新资料表明,40%的死因是冠心病。因此对冠心病病人的诊断和术后康复程度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目前对冠状动脉血管疾病的诊断的“金标准”是冠状动脉造影,它具有最好的时间分辨力和空间分辨率。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2003,18(7):518-520
导管法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自应用于临床以来一直是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高,而且有一定的危险性,报道其病死率为0.15%,并发症率为1.5%。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仅在发现冠状动脉近段5cm的病变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中远节段仍不足以做出肯定诊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不仅能准确发现、量化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而且能发现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软斑块。  相似文献   

5.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动脉壁间血肿(IMH)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10例经多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IMH,男6例,女4例。使用16层螺旋CT检查,应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壁间血肿及穿透性溃疡。结果10例IMH中,A型2例,B型8例,其中2例局限于胸主动脉,6例累及胸腹主动脉(止于肾动脉上方2例,髂总动脉分叉上方2例,2例累及双侧髂总动脉)。MSCT表现为主动脉腔内新月形或环形充盈缺损,内壁较光整,钙化内膜片内移及局灶性尖角样穿透溃疡形成,主动脉腔内无明确内膜片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壁间血肿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部扫描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腹部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 6例肝占位病变患者,15例肝移植患者进行CT扫描检查,三维重建技术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1P)和表面遮蔽法(SSD)。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顺利完成检查,19例清晰显示血管分支与走行。结论 MSCTA是目前一种分辨率高、快速、准确,无创性血管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6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和盯增强检查,对比分析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F后处理技术分析结果与DSA结果。结果:36例受检者DSA发现36个动脉瘤,分别为1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9个位于大脑中动脉,7个位于大脑前动脉,4个位于后交通动脉,4个位于大脑中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36个动脉瘤中,26个为圆形或类圆形.10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5.2mm(2.2mm-15mm);多层螺旋盯横断面检出率为58.3%,MIP检出率为91.7%,VR检出率为83.3%,MIP+VR检出率为97.2%。结论: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提高了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肾盂、输尿管积水6例,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移行细胞癌1例,肾癌4例,肾错构瘤1例,肾囊肿3例,膀胱癌4例)分别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保留原始数据对图像进行后处理。结果 螺旋CT扫描并行图像后处理良好地显示了泌尿系统病变的位置、形态、解剖关系、性质、毗邻关系、血供情况。1例肾错构瘤术前误诊为肾癌。本组诊断准确率95%,敏感性100%,特异性91%,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91%。结论 泌尿系病变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提供高清晰的直观的尿路图像,因而它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成像对颌面部骨折的诊断作用及临床指导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ce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23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扫描后保留原始数据并进行后处理成像(MPR,SSD,MIP)。结果螺旋CT扫描结合后处理成像直观地显示了23例中的51处颌面骨折,并清晰显示了颌面部骨折的部位、形态、数目、骨折块的移位情况以及颌面部骨的立体结构。结论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成像不仅可提高颌面部创伤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能直观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空间关系,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重建技术对气管主支气管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24例的多层螺旋CT检查,全部源像在AW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包括多平面重建(MPR)、肺透明化重建(VR)及仿真内窥镜(CTVE)重建,分别得到MPR,VR,CTVE图像。结果本组24例原发气管支气管肿瘤中恶性肘,瘤20例,良性4例,病变位于气管13例,左主支气管4例,右主支气管5例,隆突上方2例;宽基底16例,窄基底8例:不规则生长14例,环状生长2例,偏心8例;12例外侵与邻近结构粘连,4例轻度向外生长,但未累及周同结构,8例在管壁上并向腔内突出;1例脂肪瘤为低密度影.不强化,良性肿瘤密度较均匀,中度强化,恶性肿瘤密度欠均匀,强化亦不均匀;气管肿瘤姑息治疗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9例。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对原发气管、主支气管肿瘤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有利于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可指导临床治疗及支架置入术后疗效观察,是一种准确且无创性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CTA评估不同级别糖尿病足(DF)下肢动脉病变特点,为DF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新的影像学方法。方法对42例DF患者行下肢动脉CTA检查,0~2级DF归为轻度组;3~4级DF归为重度组,另外选取同龄糖尿病(DM)患者20例及无糖尿病者(NDM)18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DF组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低于轻度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管壁钙化、斑块及侧支循环均较轻度组明显,并与DF的级别存在相关性,其中斑块的相关性最强。DF组患侧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对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F组、DM组及NDM组下肢动脉管腔截面积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6层螺旋CTCTA检查,为评估DF下肢动脉病变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应作为治疗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MSCT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及后处理技术在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临床疑似颅内血管性病变的93例患者行MSCTA检查,所得扫描数据传输到工作站,利用容积重建(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进行处理,表面遮盖法(SSD)和仿真内镜(CTVE)技术作为辅助手段,其中55例行DSA检查对照,38例与外科手术对照。结果:93例患者共检出脑动脉瘤63个(59例),其中〈3 mm的动脉瘤6个,血管畸形15例,烟雾病19例。所有病例经VR、MPR、MIP及CTVE重组处理后能够全面直观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管与动脉瘤的内部结构,能多方位观察瘤体与载瘤动脉及AVM的供血动脉与引流静脉的解剖关系。结论:多种重组技术联合运用能为脑动脉瘤及血管畸形的诊断提供更多信息,充分显示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解剖结构。  相似文献   

16.
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颈胸部螺旋CT血管成像(SCTA) 的合理检查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6 例颈、胸部SCTA病例,其中,21例为血管性疾病,35 例为正常血管结构。均采用SCT容积增强扫描,传输到工作站后处理成像,获得血管的三维(3D) 、四维(4D)及多平面重组(MPR) 图像。结果:21 例血管病变3D、4D及MPR图像,可直观、立体、多角度观察管腔及管壁形态,并显示感兴趣血管的立体结构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SCTA是有效的无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能准确地诊断颈、胸部血管病变,对指导手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 commercially available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on the detection of masses and microcalcifications of breast cancer by soft-copy reading.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study included 64 digital mammograms with 16 histologically proven abnormal findings (eight masses and eight microcalcifications) and 48 normal breasts. Two image-processing algorithms were applied to the digital images, which were acquired using General Electric units.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dvanced and standard postprocessed digital mammograms were evaluated in a localization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curve experiment involving seven mammography radiographers. Results  The mean area under the ROC curve was 0.921 ± 0.022 for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advanced postprocessed digital mammograms session and 0.904 ± 0.026 for the standard postprocessed digital mammograms session (P = 0.1953). Observer agreement among the readers was better for the advanced postprocessed digital mammograms than for the standard postprocessed digital mammograms. Conclusion  During soft-copy reading, the interpretation accuracy might be influenced by the postprocessing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8.
目的确定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31例临床怀疑腰椎峡部裂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送至工作站进行MPR、SSD和VRT图像重组。结果本组31例中,双侧与单侧腰椎峡部裂分别见于29(93.5%)例和2(6.5%)例,其中,L5椎体25例(80.6%),L4椎体5例(16.1%),L3椎体1例(3.2%);L4与L5椎体同时受累者4例(12.9%)。本组31例共检出64处椎弓峡部裂病灶。典型的"双关节征"和"裂隙征"见于所有病例。腰椎峡部裂伴发腰椎滑脱和隐性骶椎裂分别见于12和1例。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显示优于SSD,然而,SSD能清晰显示椎体滑脱。结论多层螺旋CT,尤其是MPR和VR对腰椎峡部裂的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可作为首选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AA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临床疑诊AAA患者均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1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技术对传送至AW4.1工作站的原始数据进行重建,获得二维或三维的立体图像。结果30例疑诊AAA患者中有7例真性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8例主动脉夹层。MPR能准确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及附壁血栓。MIP能较好地显示瘤壁及附壁血栓内的钙化。VR技术能立体精确显示腹主动脉、瘤体及周围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检查方法,为临床诊断、治疗腹主动脉瘤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