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杨朝群  刘刚  赵静  宁博 《农垦医学》2004,26(6):404-405
目的:探讨化疗加放射治疗产生急性肺损伤的X线表现。方法:对具有特征性X线表现的11例化疗加放射治疗产生急性肺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两肺广泛间质性改变:两肺透光度差,呈磨玻璃样变7例(63.6%)。两肺纹理强、模糊、紊乱,呈网状8例(72.7%),伴有弥漫颗粒状影4例(36%)。②两肺小叶性炎症改变3例(2.7%),表现为小斑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可融合成大小不等的片状影,照射野内更为明显,有跨叶、跨段分布的特点,而单纯放射性肺炎特征性X线表现为:照射野范围内高密度模糊小片状或大片状影,其分布形态与放疗照射野相一致。结论:化疗后放疗急性肺损伤的特征性X线表现为:①病变以间质性改变为主;②病变范围广与单纯放射性肺炎不符;③短期复查胸片病变形状有变化;④临床症状重多伴有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⑤经大量抗炎加激素治疗后随访胸片显示两肺野透光度增强,小叶性炎症病变逐渐吸收,但间质性病变仍然存在。⑥早期行X线或CT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达到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分析,总结其影像学表现,从而探讨放射性肺损伤影像学表现与放疗时间、临床症状、发生机率间的关系,并在病理及发病机制上进行简要的分析。方法:收集确诊胸部恶性肿瘤25例,就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放疗面积、剂量的关系做出分析总结。结果:与照射野相一致、与正常肺组织分界清楚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为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照射野内纤维索条状影、胸膜粘连、纵隔移位、肺体积缩小、代偿性肺气肿等为慢性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影像学表现。结论:放射性肺损伤与照射面积、放射剂量、时间、次数均有关。  相似文献   

3.
直线加速器所致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鑫 《当代医学》2010,16(4):53-53,42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发生机制。方法收集5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放射性肺损伤的X线、CT表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放射性肺损伤表现为早期肺叶内片状密度均匀的模糊阴影,且阴影边缘与照射视野相一致,与正常肺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后期纤维化表现为在照射区出现不规则索条状阴影及网织状阴影,纵隔结构牵拉移位等表现。结论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病变部位,形态和范围,诊断放射性肺损伤具有特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肺部机遇性感染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理州人民医院感染科临床及病理检验证实的114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45例同时行CT扫描,部分行HRCT扫描。结果AIDS合并肺孢子型肺炎(PCP)45例,典型表现为双侧肺周旁到中下肺野弥漫对称性分布的网格状影,部分融合成斑片状、结节状影或呈毛磨玻璃样改变。HIV合并肺结核15例,细菌性肺炎4例,其影像学表现与普通肺结核及肺炎表现类似。HIV合并肺真菌感染26例,表现为肺空洞内霉菌球形成,可见空气新月征。淋巴瘤2例,表现为肺内斑点、斑片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卡波济氏肉瘤1例,表现为肺内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影。结论CT检查是AIDS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细微病变。双肺磨玻璃影、网状影、碎石路征为艾滋病伴肺孢子型肺炎(PCP)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放射性肺炎CT的影像学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性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性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性.方法 收集确诊放射性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学表现;通过回顾放射性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生的CT影像表现.结果 3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学特征,这些影像学征象反映了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结论 CT对于诊断放射性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和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的胸部X线影像特点,为SAR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积累资料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3月5日至3月30日临床确诊的28例SARS患者床边胸部X线表现,并对各病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X线表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在发病的急性期,13例呈单个片状影或小淡片状影及3例呈同侧肺野2个淡片状影表现者,病变均位于肺周边部;6例片状影在肺中心部位(近肺门旁);6例双侧片状影;4例有两肺广泛片状影。在疾病的恢复期,急性期肺部病变范围小的l9例病灶完全吸收;病变较大的9例,6例可见索条影,另3例病变广泛者死亡。结论: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多种实变阴影,其中单发小淡片影多位于肺周边部位且容易吸收;双肺及广泛实变影多位于中下肺野且吸收较慢。本研究结果初步提示SARS患者胸部病变范围与其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6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的X线表现。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基本分为三种:①节段性:胸片显示小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均匀增高影。②间质性: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呈弥散性或局限性增多增重,常呈网状或结节状,肺门阴影增大,纵隔影增宽。③混合性:胸片显示在间质病变的基础上合并小的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特点是:由肺门向双肺野扩展的扇状密度增高影,其外缘逐渐变淡而消失;X线表现早于临床症状;X线表现与临床症状不相符合,需进一步结合临床及血清冷凝集试验方可确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住院患者28例胸部CT,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8例中胸部CT显示合并肺炎27例,其中21例(77.8%)病变位于胸膜下区,6例(22.2%)病变位于中外肺野。6例表现为形态不规则或斑片状磨玻璃影,病变多以胸膜下或沿血管支气管束分布为主,其内可见增粗血管影,部分病变表现为细网格状,呈“铺路石征”,21例为磨玻璃阴影、结节、实变及纤维索条影等表现共存,肺部实变影内常见细支气管管壁增厚、空气支气管征。结论:新冠肺炎具有典型的CT表现,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有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防控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X线、CT表现特征.方法 对34例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X线、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4例患者肺部病变X线表现主要为:局部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单侧或双侧肺野片状、斑片状影,密度均匀或欠均匀,边缘清晰或模糊;均未见胸膜反应.34例甲型H1N1流感肺炎病灶共54处,其中右肺野29处(占53.7%),左肺野25处(占46.3%);下肺野有28处(占51.9%),中肺野15处(占27.8%),上肺野11处(占20.3%).6例行CT检查,5例均表现为两肺多叶、多段片状、大片状实变及毛玻璃样改变,下叶均累及,分布以肺野外侧、后侧为主,均可见空气支气管征.所有病灶内未见空洞、钙化及液化坏死区.均未见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膜极少受累,仅1例见两侧少量胸腔积液.结论 甲型H1N1流感肺炎影像学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X线检查是发现H1N1流感肺炎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显示病变密度、形态和范围的动态变化,而CT能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的密度及范围,明确病变的性质,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肺炎的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素英  张开华  刘辉  郭彬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5):372-373,I002
目的:对比分析放射性肺炎的常规X线和CT特点,评价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放射性肺炎的常规X线和CT表现。结果:放射性肺炎的典型表现为照射野内散在分布小灶性渗出性病变;形态与照射野一致的大片密度增高影;肺间质增厚和(或)肺纹理增粗;边缘锐利清晰的纤维化影或肺不张,该表现多见于中后期。结论:CT对放射性肺炎的诊断明显优于X线,且两者对该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临床和影像学诊断;放射性脑脊髓损伤与照射剂量、照射技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引起脑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及MRI的影像学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颞叶损伤12例,双侧颞叶损伤8例,其中颞叶伴脑干损伤6例,颞叶、脑干、颈段脊髓损伤2例.放射性脑脊髓损伤部位的CT片表现为颅底线上指状低密度影;MRI片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或混合信号.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放疗照射野的大小和照射剂量有关.结论放射性脑脊髓损伤可根据临床表现、CT/MRI的影像学特征、结合病史做出诊断.脑脊髓损伤的范围与照射野技术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经确诊的3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30例SARS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由肺实质的渗出或/和间质的渗出程度所决定,根据病变早期及进展期的表现分为4型:(1)局限小片型:8例,早期为一片状局限灶性实变,随后病灶可增大,然后渐次吸收。(2)广泛大片型:6例,由早期单一局限片状病灶迅速发展为广泛大片状影(范围≥2个肺野)。(3)间质肺纹型:10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炎症,可有“粗网”、“细网”、“网点”之分。(4)多发混合型:6例,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病灶数目≥2个)片状及结节状病灶或/和与其它肺野的“网格状”及“网一点状”阴影共在。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影像学的“三有”与“三无”和实验室检查的“三高”与“三低”对诊断分型、分期有益,并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潘琼珍 《海南医学》2012,23(4):83-84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影像学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对6例经临床肺泡灌洗或纤维支气管镜活检证实的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AP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X线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斑片状、结节状影,病灶融合呈大片状,甚至蝶翼状、肺水肿样表现.CT呈“磨玻璃”样、“地图”样、“铺路石”样表现.结论 病变多分布于双下肺野,分布不规则,以斑片状、结节样表现为主,CT表现为“地图”样、“铺路石”样特征性表现,结合临床可对PAP作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肺部机遇性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AIDS患者的肺部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有完整的X线胸片资料,其中26例同时行CT扫描。结果80例中男64例,女16例,年龄17~60岁,平均38岁。合并卡氏肺囊虫肺炎65例,主要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斑片状、网格状、结节状影或磨玻璃样改变;肺结核4例,细菌性肺炎3例,肺部影像表现与普通肺结核、肺炎相似;淋巴瘤4例,表现为肺内斑片状阴影,肺门纵隔淋巴结和腹腔淋巴结肿大;卡波氏肉瘤2例,肺部表现为沿血管分布的结节影。结论X线检查是AIDS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形态以及X线平片不能发现的细微病变。  相似文献   

15.
经过问诊、查体尚不能确诊时,可借助于X线的特异表现明确胸痛的诊断。如肺炎球菌肺炎X线表现与病理分期密切相关,X线征象较临床症状出现晚3-12小时,其基本X线表现为不同形态及范围的渗出与实变影像。近年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不多见,多为局限性表现。肺炎球菌肺炎充血期(早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呈密度稍高的模糊影;实变期X线表现为大片均匀致密影,以叶间裂为界,边界清楚,形状与肺叶轮廓一致,或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消散期X线表现为突变区从边缘开始密度减低,由于病变消散不均匀,病变多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状致密影。病变多在两周内吸收。葡萄球菌性肺炎X线表现为肺段和肺叶实变,其中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X线阴影的易变性为其重要特点。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X线表现为肺叶或小叶实变影,有多发生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为肺部多种形态浸润影,呈节段分布,以下肺野为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旨在探讨6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胸部MSCT影像征象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65例,收集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CT等,并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CT病变部位的显示和各年龄段胸部CT影像特征。结果 肺部病变部位CT成像显示:双侧者为26.15%(17/65),单侧者为73.84%(48/65),单个叶段受累40%(26/65),多个叶段受累60%(39/65)。肺内病变影像表现类别:大片实变状影52.30%(34/65),斑点片状及斑点状变实影38.46%(25/65),其他病变含胸腔积液23.07%(15/65),肺不张13.84%(9/65),肺门淋巴结肿大12.30%(8/65),双肺散在斑片状影13.84%(9/65),斑点状及斑片状状与非单个叶段受累者大片实变同时存在。支原体肺炎感染患儿胸部CT成像以散在斑片影是婴幼儿时期的主要表现,斑点状及斑片状实变影以年幼儿为主,大片实变影则多表现为年长儿。结论 胸部MSCT有助于小儿支原体肺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其影像学特点表现与年龄相关,影像学特点表现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CT表现。方法 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9例,所有病例均行胸部CT扫描。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的一般临床资料和CT表现。结果 9例病变过程中,其中7例病变累及双侧肺,2例病变累及右侧肺;3例肺纹理增粗,纹理间散在点片状影;2例可见双肺弥漫性分布磨玻璃影;1例可见片块状实变影;1例双肺普遍呈磨玻璃影,右下肺合并小块状实变影。2例治疗后复查可见磨玻璃影明显变淡,范围明显缩小。所有病例纵隔与肺门内未见明显淋巴结增大。结论发病部位以双侧下肺多见,病变的形态可表现为单形态或多形态。主要形态有肺纹理增粗,淡薄片状影、磨玻璃影、云絮状影及实变。当胸部CT出现类似表现,结合临床与实验室检查,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8.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胸片及CT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诊断率。方法 收集6例经胸片,CT检查,病理活检及肺泡灌洗术证实的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影像分析。结果 胸片和胸部CT均显示两肺弥漫分布的小结节影,两肺散在分布的斑片状或大片状磨玻璃影及实变影。CT还可显示磨玻璃影中的网络状影(碎石路征)和充气支气管征,结论 胸片可发现病变,但不能确诊,CT尤其是高分辨率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及特征性改变;既边界清楚的地图样分布的磨玻璃影,斑片影及分布其中的网格状影,结合临床可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军营内腺病毒肺炎的常见CT表现,并分析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2016年10-11月陕西省某新兵训练营被确诊腺病毒感染而入住我院,且胸部CT检查发现明显肺部病变的14例患者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 14例病例中,12例为肺部单发病变,2例为肺内两处病变,共计16处病灶。分布:病变多见于双肺中下叶,其中右肺上叶3处,中叶4处,下叶5处;左肺上叶1处,下叶3处。形态:11处病变呈类圆形,其余5处病变呈楔形;密度:11处(68.8%)病变表现为斑片状密度增高影;3处(18.7%)病变表现为大片类圆形实变并周围磨玻璃影,边界不清,病变内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2处(12.5%)病变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小片状磨玻璃影。实变性病变的吸收时间显著长于斑片状病变及磨玻璃病变。结论胸部CT检查对腺病毒肺炎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病变多见于双肺中下叶,早期CT表现以斑片状渗出性病变为主,类圆形实变性病变伴周围磨玻璃影较具特征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2016年我院收治的25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T扫描诊断其放射性肺损伤情况,总结CT对其诊断价值。结果 (1)急性放射性肺炎期:25例患者中7例(28.00%)在放疗3个月内出现,CT扫描图像显示为单侧肺受累,主要为肺前半部分斑片状或片状高密度灶,其边界模糊,邻近肺组织呈毛玻璃样改变;(2)中间期:25例患者中12例(48.00%)在放疗3~6个月出现,CT显示患侧肺照射野内为斑片状或片状高密度灶,合并纤维条索灶,但其边界比较清晰,肺体积减小;(3)纤维化期:25例中6例(24.00%)在放疗6个月以后出现,照射野内呈带状、条状纤维条索灶,病灶边界比较清晰,但邻近胸膜显示黏连、牵拉。CT扫描可见肺体积变小、局部胸膜增厚。结论 CT对乳腺癌术后放疗放射性肺损伤的诊断价值较高,不同分期的肺损伤者CT表现也不同,临床治疗中要提高警惕、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